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

“議了這麼久,諸卿想來也都乏了,李卿暫留,其他人都還衙!”殿外天色越顯冷淡,劉承祐臉上也露出少許疲態,環視一圈吩咐着。

“臣等告退!”

李濤沒動身子,待其他人退出殿後,方纔拱手向劉承祐,疑惑說:“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景範回鄉奔喪後,開封府職空缺,事務無人主持,聽憑下吏爲之,終有懈怠。李卿分管着吏部,心中可有人選?”劉承祐沉吟幾許,問道。

開封府尹景範,今歲以來,身體便有有所不適,據其言疾病纏身,但仍舊悉心盡責,克己奉公。有鑑於此,劉承祐又是贈醫送藥,又多給其假,但始終難已痊癒。

景範素來執法剛嚴,在洛陽時就得罪了很多人,至開封后用法仍舊從嚴,更得罪了一批權貴。因爲他久病難治,還引起了一場風波,有職吏在官署當衆以此談樂,取笑景範是天怒人怨,德行不足,遇疾不治,連天子的恩德都難以衝去他身上的晦煞之氣。還與人打賭,景範什麼時候病死在府衙。

這樣的言論,傳到劉承祐的耳中,自然是憤慨不已,即令將那大膽之人,奪職投入開封府獄,而參與打賭的人,一律杖責二十,其中不乏權貴子弟,誰求情都沒用,已故燕國公馮道其中一子,也在其中。

更讓劉承祐氣憤的,竟然還有御史進言,勸劉承祐不要因言問罪,結果被劉承祐劈頭蓋臉一頓痛罵。那等言論,已經構成嬉鬧衙署,詆譭大臣,蔑視皇帝,治他個死罪都不足惜。

劉承祐當場把那御史貶到西北,並命他把《漢邢統》抄十遍,同時,還將左都御史趙礪召來訓斥了一頓,質問他是怎麼選的下屬。在此事上,劉承祐算是給景範出了口氣,也讓朝堂之上針對他的流言與非議戛然一空。也讓所有人知道,天子對景範的器重。

也是受疾病與流言的影響,入夏之後,景範曾上表請辭開封府尹,直接被劉承祐拒絕,讓他暫時告假居家,就是不准他辭去開封府的職位,並囑咐他好生養病。但景範這個人,在其位則謀其政,即便身體不爽,精力不濟,仍舊不廢政務。

後來,以其老父患疾,景範再度請求去職還鄉,侍奉湯藥。對此,劉承祐稍微作猶豫,還是沒有同意,而是傳令地方官府抽調醫療資源救治其父。

一直到八月,傳來消息,景範之父亡了。這一回,劉承祐再也無法強留了,讓他辭官暫離朝闕,回鄉處理老父的後事。

其後,開封府的位置,一直虛懸於此。

當然,朝廷那麼多人才,選個開封府尹,並不難,難的是能堪其任,難的是能讓劉承祐放心。此前,一直捨不得放景範,也是覺得,除了他想要選個更適合的人麻煩,再加上當時景範的病看起來也不甚嚴重。

此時,聞皇帝問起開封府的問題,李濤面露恍然,應道:“不瞞陛下,臣近來,對此事也有考慮!”

“說說你心中的人選!”劉承祐眼神都沒閃一下,伸手示意。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中書舍人申文炳,累職諸部,世務練達,陛下以爲如何?”李濤說道。

聞之,劉承祐幾乎不加考慮,回道:“申文炳執性舒緩,只怕不適合!”

見劉承祐這般乾脆,李濤沉吟幾許,又說:“刑部侍郎王敏謹厚慎重,治事嚴正,如何?”

“王敏朕另有委派!”劉承祐又直接道。

這下,李濤反應過來了,擡頭瞟了眼劉承祐,心下了然,估計皇帝心中已有人選了。不加遲疑,識趣地請示道:“陛下識人之明,用人之智,向來爲臣僚們所欽佩,敢問陛下屬意何人?”

看着李濤,劉承祐悠悠然地說道:“河北轉運使李谷,卿以爲如何?”

聽皇帝提出這個人選,李濤的眉頭當即皺了下,臉色雖然沒有太大變化,但顯然有所遲疑。他心中也盤算着,李谷其人,也是當代名臣,才幹能力是滿朝盡知的,更重要的是這也是皇帝的舊人。

欒城之戰後,被徵辟入帳下,委以庶務,協助善後事宜,並且迅速取得了劉承祐的認可。等劉承祐自河北還京之時,已判成德四州政事。

其後,歷任河北,多掌要職,並配合着朝廷削藩集權,一直到成爲整個河北的大管家。同樣是轉運使,因爲北面數萬戍軍的緣故,李谷把控其輜需命脈,使得其權力更重。

當然,劉承祐沒有忌憚的意思,畢竟不掌兵,對其工作還很滿意。這些年在朝中,劉承祐屢屢在大臣面前誇獎李谷,表示欣賞,並說李谷有宰相之才,將他長年留於河北,委屈他了。

而此番,劉承祐顯然是要做補償了。對此,李濤心存顧忌,李谷不比他人,回京起步便是開封府尹,以他這多年積攢的功勞與皇帝的信任,拜相也是遲早的事。一旦牽扯到政事堂,牽扯到相位,那便是權力的變動,涉及到自身利益,不得不多考慮考慮。

當然,大漢的那麼多道州大吏中,也只有李谷與王樸,能讓李濤感到忌憚。一旦調入京,必是搶班奪權的局面,畢竟中樞的權力就那麼多,多一個人,就多一份競爭。

劉承祐有些好奇地打量着李濤,幾乎看着他臉上陰晴變化,神思不定。輕咳了聲,讓李濤從利弊權衡中裡回過神來,劉承祐看着他,笑問道:“李卿有什麼顧慮嗎?還是覺得李谷難堪開封府之任?”

聞問,李濤露出一道謙和的笑容,應道:“李惟珍之才德,人所共知,開封府縱使事務繁重,責任重大,也足以理之。只是,三年以來,李惟珍不只理河北兩道財政,還擔着北面諸軍的供饋之責,若突然調離之,只恐誤事,若出了差錯,以致邊軍不穩......”

顯然,從李濤本心來講,並不願李谷調任進京。

“難道離了李谷,河北財政、軍需就無法正常運轉了嗎?沒李谷調度,北面諸軍就要作亂了嗎?”劉承祐臉上仍帶着笑容。

但那抹笑意,只讓李濤覺得心中發寒,趕忙說道:“陛下言重了,臣並非此意!臣以爲,或可定好接任人選,待其交接妥當,再讓李惟珍還京就職。另外,如今河北既分兩道,轉運之司職,也當分爲兩司!”

聽李濤這麼說,劉承祐臉上的笑意方纔隱去,也讓李濤心安幾分。考慮幾許,劉承祐說:“河北情況特殊,面臨的軍事壓力大,軍需之轉運供給,還是統籌調度,暫不分離。至於李谷調任後,就由王敏繼任吧,他出身河北,在兵部也熟悉輜需後勤事務!”

說着,還瞟了李濤一眼,讓王敏繼任,也有對其安撫的意思。畢竟接連的提議都被無情否決,劉承祐也能感受到他心裡的少許鬱悶。

果然,感受到天子傳達的安撫之意,李濤神情微鬆,恭聲道:“是!”

“關於開封府任,你回衙後,可與諸卿通報並商議,若無其他不妥,就頒制吧!”劉承祐說。

“遵命!”李濤再拜。

心中苦笑,先通報,再商議,皇帝的態度都如此明顯了,還談什麼商議,並且此事還得由自己去落實。

輕靠在御案上,劉承祐打量着李濤的背影,眼神逐漸深邃。良久,心中嘆息,哪裡會有一心爲公的純臣,劉承祐能夠明顯感覺到,李濤的權欲與私心,比起幾年前明顯加重了,或許,是“首相”當久了的緣故吧。

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162章 薨逝第101章 大整軍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1694章 鹽州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413章 分食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196章 楊邠案(4)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52章 聯姻第227章 延州事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157章 提親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319章 大將早逝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56章 彌月之喜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52章 聯姻第115章 瀛州第79章 滏陽之捷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62章 禍福之間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260章 論婿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339章 那一腳第14章 腹黑之謀第284章 虛了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260章 論婿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68章 湖南亂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11章 大敗蜀軍第15章 馬楚內亂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297章 怪圈第53章 兵臨刪丹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83章 遼帝之亡第98章 山道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68章 二次北巡
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162章 薨逝第101章 大整軍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1694章 鹽州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413章 分食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196章 楊邠案(4)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52章 聯姻第227章 延州事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157章 提親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319章 大將早逝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56章 彌月之喜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52章 聯姻第115章 瀛州第79章 滏陽之捷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62章 禍福之間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260章 論婿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339章 那一腳第14章 腹黑之謀第284章 虛了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260章 論婿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68章 湖南亂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11章 大敗蜀軍第15章 馬楚內亂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297章 怪圈第53章 兵臨刪丹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83章 遼帝之亡第98章 山道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68章 二次北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