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湖南亂

北漢的淮南戰略正式展開,兵馬南調,役夫數萬隨軍,車船舟馬,絡繹而不絕。時淮北諸州戒嚴,一股名爲戰爭氣息在淮河流域瀰漫開來,令人心悸。

不過,北漢對南唐這一場“南北戰爭”,最先爆發之地,卻是在湖南。

唐軍平楚,已然近兩月,然而就如北漢君臣所預料的那般,楚未平,而局勢愈亂。甚至於,都還沒有北漢在幕後搗亂,一些暗手,都還未啓動。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在八月下旬的時候,唐軍主帥邊鎬在長沙及周邊局勢穩定後,即遣偏師南下衡山,欲取馬希萼。原本,馬希萼還上表南唐,想返回長沙,繼續做他的楚王,但唐軍的這番動作,徹底打消了他心存的幻想。

結果呢,和唐軍作戰,馬希萼沒那個勇氣,直接率領衡州將吏投降。至此,馬氏算是徹底淪亡了。

嶺南之地,還有楚靜江軍節度使馬希隱在桂州掌大局,但面對北上趁火打劫的南漢大軍,已是左支右絀,連失七州,雖然都是一些貧瘠之地,但聽起來,已是朝不保夕。而可供馬希隱選擇的餘地,也不大了。

南唐這邊,眼見湖南大部已定,唐主李璟降下了幾道詔令,主要是對楚地的人員調整,功臣犒賞。

作爲主帥的邊鎬,自然而然地,成爲了武安軍節度使,暫時統管湖南軍政,而以前番開倉賑糧之故,初得楚人之心。

馬氏的族人及湖南將吏上千人,陸續悉遷於金陵。這簡直是在給後來之人,清理統治障礙。

要是此後,唐軍能堅持初入湖南的作風,予楚人以休養生息,苟以時間,倒也不是沒有消化楚地的可能。

然後,南唐上層的昏招來了。大概是平楚過於輕鬆了,南唐君臣過驕,賢才良臣之言不聽,反而迷失在功業之中。就拿馮延巳來說,初時還穩得住,建議謹慎,其後意態最驕者,便是這馮相公。

在“北漢之友”馮延巳的建議下,李璟朝湖南派遣了數名使者,這些人所受差遣,都一樣,那便是掊斂楚人以給經費,以彌補唐軍出征的損耗。基本上,就如當初契丹人滅晉之後,所行“括借”錢糧之策,屬不得人心之舉。書生之國,學士之朝,蓋出此苛政。

不只是這些掊斂使者,在楚之唐軍將校,在老實了不長的時間過後,也漸露出了獠牙,也參與到這場掠斂財富的盛宴之中,並且逐漸轉化爲姦淫搶掠。

而作爲湖南的軍政長官,邊鎬在這等時候,卻毫無作爲。其人性和緩,柔而無斷,好作好人,對於麾下的將校,無任何約束力。終日於節度府中禮佛祈福,放任湖南亂局。

如此一來,楚地頓亂。唐軍於湖南諸州的斂聚行爲,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他們連山下蠻民都不放過。

......

又是一年秋末至,自馬氏內亂起,湖南的楚民們,已經苦了幾年了,一直難安。

長沙城左,二十餘艘船隻靠岸,碼頭之上,堆積如山的錢糧、財貨,兵卒、苦力,開始在催促之下,搬運上船。

已經是第四次了,唐軍將從長沙極周邊地區搜刮的財貨,船運南下,至醴陵,走萍鄉輸送回國。刮地三尺,也難形容唐軍在湖南的動作,金帛、珍玩、倉粟乃至舟艦、亭館、花果之美者,悉徙於金陵,一副要把湖南州縣搬空的樣子。

而在搬運的苦力中,有一支唐軍,一名軍校裝扮的壯漢,正臉色陰沉地站在一旁。此人名爲孫朗,是唐奉節指揮使。他並不是土生土長的唐將,而是漢初之時,以中原喪亂,隨晉臣鹹師朗投奔南唐。

雖則勇武,在唐軍中卻向受排擠,一直在鹹師朗麾下,幾年下來,也只到一軍指揮使的位置,率軍不過千餘人。唯一值得安慰的,是這千餘人,都是值得信賴淮北鄉人,可供抱團取暖。

此番同鹹師朗一道,在徵楚之列,前不久,南唐朝廷論功行賞,鹹師朗高升,被派到南邊的衡州做節度使了。孫朗則被留在了長沙,他這支北來之軍,在唐軍之中就顯得突兀了,上頭又沒有鹹師郎頂着,一段時間下來,頗受排擠。

好處輪不到這支奉節軍,髒活累活,卻一樣不少,這樣的境遇下來,作爲指揮使的孫朗,心情哪裡能好。

此時在碼頭上,看着自己手下的兵卒,作勞役一般被使用,風很涼,這心更涼了。而注視着那一條條空船,滿滿被財貨填滿,雙目之中不禁浮現出一絲熱切。然而,望了望碼頭周遭的唐軍守軍,只能生生抑制住。

奉節軍這千餘人,駐紮在長沙城內西北的一座民坊,距離節度府並不遠。稍晚回營之後,副指揮使曹進歸來,這是個瘦長的漢子,肌膚黝黑,見到孫朗,怒聲道:“那賊子王紹顏,又剋扣我們的賞賜了,說什麼還待覈查,再行發放!”

“豈有此理!王賊欺我戰刀不利嗎?”聞言,孫朗不禁拍了下桌案,怒聲道。

王紹顏是唐軍行營糧料使,負責大軍後勤供給及犒賞事宜,不過其人素鄙北人,對孫朗這幹“北軍”向來蔑視,有所爲難,也屬正常。

曹進憤憤道:“聽說,瀏陽有銀礦,袁州兵在那邊,得銀數萬兩。而今南軍,四處搜刮,所獲頗豐,我們卻在此,被當勞役使,朝廷這是將我等視爲楚卒啊!有功不增賞賜,反有蠲減,何其不公!”

聽其言,孫朗是感同身受,一對濃眉,一跳一跳的,激動道:“當初我們隨鹹公降唐,原以爲能得富貴,保平安,此番平楚,縱無功勞,也有苦勞,唐軍待我們何其鄙薄!今鹹公去衡州了,你我兄弟在長沙,處境則更加堪憂。我想了很久了,與其被當苦力,受這窩囊氣,不如反了!”

其言落,曹進嚇了一跳,趕忙朝外邊望了望,去把門帶上,遲疑道:“我們可只有千餘人啊!”

面對造反一說,曹進沒有反對的意思,話裡只是對自己手中的力量感到遲疑。

聞言,孫朗則盡去胸中塊壘一般,神清氣朗,兩眼清明,道:“我們雖然只有一千卒,但都是親近之人,各個心懷怨氣,怒師可用。湖南唐軍,四散而掠,長沙就這五六千人,早無戰心。”

“我們只要趁其不備,暴起發難,進攻節度府,殺了邊鎬與王紹顏,分了財貨,然後裹挾楚人。如今的楚人,深受唐軍之苦,他們心中的恨意,比我們還要強。佔了長沙,成則據湖南,歸中原,不失公侯之位。”

“幹了!”被孫朗說得熱血沸騰的,曹進一咬牙。

孫朗與曹進這倆兄弟,時下就是兩個暴躁老哥,說幹就幹,就在當晚,率領麾下奉節士卒,負柴薪以燒公府,對武安軍節度府發起突襲,將邊鎬自睡夢中驚醒,忙鳴鼓角聚兵以討。

孫朗、曹進二人,終究小瞧了長沙唐軍,再加沒有周全的計劃,且兵力不足。攻打節度府兩刻鐘而不下,見機不妙,未免陷入重圍,趕忙撤退,賴其勇,斬關突圍而出,亡奔朗州,投靠武平軍節度使李言去了。

孫、曹二人,雖然事敗,但也起到了亂長沙之效,府衙大火,殃及官舍民房數十所,唐軍駐兵傷亡近千,民間更加躁動不安。

而在朗州武陵,武平軍實際的掌事者,王逵、周行逢等武夫,正與北漢的使者澧州宣撫使石文德共謀“驅逐唐軍、平定湖南”的大事。

石文德這學究,出使一趟東京,便徹底拜服於大漢的權威之下,回到湖南之後,是盡心盡力地宣傳天子的英明與恩德,以其“天策十八學士”的身份,在湖南也頗有些名氣,還真有不少苦於混亂而無所依仗的湖南軍民受了蠱惑。

他受命至武陵,便是與王逵等武夫,商議出兵之事。而王逵等人在武陵,原本還爲唐軍勢盛所懾,然後見唐人昏招迭出,湖南局勢一發而不可收拾,三湘大亂,彼輩皆喜。

王逵等人,雖結拜爲“十兄弟”,暫消內患,但一個武陵城,畢竟容不下十頭餓虎。他們在朗州,早蠢蠢欲動,想要驅逐唐軍,重新劃分地盤。

而漢軍的主動聯絡,則更給了他們幾分底氣。石文德已向他們保證,進攻唐軍,以彼輩爲諸州節度,統治湖南,並有朝廷詔書爲證。

孫朗、曹進之來投,則更增朗兵信心。孫朗將南唐軍政以及湖南唐軍的情況,悉數告知於王逵,直言取湖南易如拾芥,願統軍爲先鋒。

先有漢軍,後有孫、曹,乾祐四年十月,冬,朗州指揮使王逵聯合澧州漢軍,興師六千,南下攻潭。“驅逐唐軍,保衛鄉梓”的旗號一豎,楚人影從,義軍蜂起,共擊唐軍,湖南局勢,徹底滑向禍亂的深淵。

而在湖南戰亂復起之後未久,在宿州,準備妥當的大漢南征大軍,也正式向淮南發起進攻,兵鋒所向,如宿州團練使趙匡胤所料,直指淮南重鎮壽州。

一時間,戰爭的陰雲,徹底自塞北飄向南國,自湖南至淮南,烽煙遽起。

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364章 沉默第43章 劉皇帝訓子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177章 同榻臥談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4章 中原易主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12章 河東之患第102章 絕境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62章 難得遲疑第76章 王峻用兵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1693章 安西王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149章 降表第82章 四件大事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174章 帝崩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119章 幸西京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353章 信使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428章 用心第28章 下獄第56章 腹心之談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68章 撤了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60章 狠狠敲打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45章 移鎮之議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1803章 運動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41章 探監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139章 韓常案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34章 崇元殿中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1674章 爆發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216章 初夏第304章 楚州第48章 處處矛盾第10章 如此處置第1693章 安西王第83章 惠妃母子第133章 西征!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18章 請願第16章 新勳爵體系
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364章 沉默第43章 劉皇帝訓子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177章 同榻臥談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4章 中原易主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12章 河東之患第102章 絕境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62章 難得遲疑第76章 王峻用兵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1693章 安西王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149章 降表第82章 四件大事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174章 帝崩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119章 幸西京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353章 信使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428章 用心第28章 下獄第56章 腹心之談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68章 撤了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60章 狠狠敲打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45章 移鎮之議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1803章 運動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41章 探監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139章 韓常案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34章 崇元殿中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1674章 爆發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216章 初夏第304章 楚州第48章 處處矛盾第10章 如此處置第1693章 安西王第83章 惠妃母子第133章 西征!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18章 請願第16章 新勳爵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