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崇元殿中

汴宮很幸運,在胡虜鐵騎肆虐下,沒有被毀於戰火,得以全然被契丹人接收。又有些不幸,中原的殿堂,瓊樓玉宇,雕樑畫棟,連同養於其中的美人、宮娥,盡數成爲了遼主的戰利品,供其娛樂。

崇元大殿中,鶯歌燕舞,佳音糜糜,脂粉的香氣瀰漫在四周,令人沉醉。此間的情景,可要比燕王府熱烈曖昧得多,女人的資質也明顯要比燕王府中的舞姬更勝一籌。石重貴花了大精力蒐集的美人,及國破,盡爲耶律德光享用。

御座之上,一名身材魁梧,形貌英武的中年男人跨坐着,濃須長髯,梳着胡髻,身上卻穿着漢服龍袍,顯得不倫不類。此人,自然就是第一任大遼皇帝,耶律德光了。

手裡端着酒杯,不時飲一口,滿面神(淫)光地欣賞着殿中美人,一副樂不思北的模樣。此時的耶律德光,完全不像是個英明神武的君主,中原的花花江山,實在讓他沉湎其中。自入主汴宮之後,耶律德光便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哪怕已經察覺到中原的江山不好坐,仍舊沒有太大改變。

御案上邊,隨意地擺着一堆的奏本文書,有各地上報的壞消息,有臣僚的勸諫之言,但觀耶律德光,並沒有太在意的樣子。

丹墀下邊,亦有好些方席案,上面擺滿了美食珍饈,一些胡漢文武,陪伴在側。比起那些蕃將的肆意開懷,幾名文臣則顯得陰鬱了許多。不過其中一名蒼然老臣,面色倒甚爲平靜。

其人年紀甚大,鬚髮灰白,渾身上下都透着一股“謹慎”的味道,靜靜地坐在那兒,不似其他文臣對殿中的歌舞鬱然,偶爾還有舉杯附和的動作,只是沾嘴即止。

這老朽名叫馮道,五代之中有名的官場不倒翁,歷仕唐、晉,每代必居三公,累朝必爲將相,到了耶律德光這兒,仍舊受其敬重與信任。歷數下來,從唐莊宗李存勖開始,再算上耶律德光,馮道已侍奉了三朝七君。皇帝輪流坐,而他這個宰相似乎沒怎麼挪過窩......

“相公,天下生民已是羣情激涌,這宮城之內卻是日日歌舞,夜夜笙歌,遼主還欲久有中原,豈非癡人說夢?”身側,樞密使李崧微微搖着頭,嘆了一口氣,將聲音壓地極低,抱怨一句,語氣中已有不遜之意。

別看馮道年紀大,這耳根子仍舊靈敏,大殿之中雖然嗡雜,但他顯然聽清了李崧的話。眼皮子擡了擡,瞄了眼懷裡已經坐了名美嬌娘的耶律德光一眼,只低聲回了句:“李公慎言!”

爾後,面色如常,朝殿中的胡將,也是和顏以對。見馮道這淡然姿態,李崧頓時嚥下了喉頭剩下的話,論養氣功夫,他與馮道還是有些差距的。

馮道、李崧這些後晉老臣宰相,雖然爲耶律德光優待,但實則仍舊是蕃胡將臣欺壓的對象。在新遼,分屬寄人籬下,平日裡只能抱團取暖,互爲慰藉。

像他們倆,前朝宰相,家資頗豐,在耶律德光的括錢令下,也是被奪了不少財貨。事實上,所有降遼的後晉內外將臣中,只有杜重威、李守貞沒有被強令捐借,還是耶律德光特詔免除的,餘者無一倖免。

到如今,耶律德光已經不止喪失黎民之心,連這些本已降服的後晉大臣也是離心離德,心懷怨憤。就這殿中的漢臣,除了已投靠契丹多年的僕射張礪之外,恐怕沒有一人不心懷鬼胎。

馮道老眼昏花,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但聞殿中靡靡之樂,他的內心並沒有如其表現得那般平靜。

作爲累朝宰輔,連耶律德光也慕其名聲以之爲座上客,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明哲保身只是表現,其聰明睿智、能力見識才是其真正的存身之本。

馮道早已年逾花甲,在這亂世歷經宦海而不倒,早已是洞察世事。以其目光之深遠,自然能夠看出,契丹苛政愈暴,海內沸騰,而遼主毫無改弦之心,必不能久有中國。

同時,觀耶律德光這些時日的態度表現,恐怕心裡也無久留之意了。餘光掃向御座上同美人調笑的耶律德光,馮道的腦筋不由動了起來,老眼幾乎眯成一條縫。

似這樣的老狐狸,是不會不思索後路的。不虞性命之憂,只恐受制於契丹,他幾乎可以肯定,若契丹退還北國,必定不會放過他們這些晉國宿臣,裹挾北去是一定的......

對脫身之法,他已經思考了些時日了,然思之忖之,卻有些無奈。他們畢竟只是文人,手下亦無兵無將,在胡兵蕃將的眼皮子底下,哪裡是那麼容易的。

“也不知,劉公究竟能否成事?應該可以吧......”

在馮道默默思量之時,一名宦官小步步入殿中,及至御前,低眉順眼地向耶律德光稟道:“陛下,燕王到了!”

“哦,燕王來了?”耶律德光挪開了撫摸玉臀的手,鬆開任他玩弄的汴宮嬪妃,中氣十足地說:“快請上殿!”

未幾,趙延壽步入殿中,一衆嬌娘盡收眼底,抑制住多看幾眼的衝動,面色倒是紅潤,只是難掩醉態。在耶律德光面前,趙延壽並不敢表現出私下裡的怨艾,很是恭敬地上前行禮。

“燕王免禮!近前而來,與朕暢飲幾杯!”耶律德光瞥了趙延壽一眼,泛着紅光臉上彷彿全是善意,招呼着:“來人,賜座!”

“謝陛下!” щщщ _ttκá n _¢ ○

御案賜座賜食,至少表面上看起來,耶律德光對趙延壽榮寵依舊。陪耶律德光飲了幾杯,酒興上來了,趙延壽大起膽子看,直刺刺地發問:“臣在家中,聞陛下急召,匆忙進宮。不知陛下喚臣,所謂何事?”

趙延壽之問,有些無禮,但耶律德光顯得很大度,揮手示意了一下,暫止舞樂。殿中靜了下來,陪侍的文武都不由望了過來。

“啪”的一聲輕響,耶律德光放下酒杯,對着趙延壽說道:“陝州的那幹前朝叛將殺了朕的使者,也拒絕了朕的善意,潼關來報,其有東進之意。河東那僞帝劉知遠也有動作了,派軍南下潞州,耿崇美恐怕抵擋不住......”

“陛下的意思是?”聽耶律德光這麼說,趙延壽心中憑生出些許激動。莫非是有意讓他領兵拒之?有些期待地望着耶律德光,趙延壽甚至已經做好了打算,一旦再掌兵權,絕不輕易放手了......

似乎看出了趙延壽的心思一般,耶律德光臉上“神光”微斂,玩味地說:“對河東之敵,朕已遣三路節度,然猶慮有失。接下來,朕要全力討伐劉知遠,無力顧及關中那幹宵小......”

聞言,趙延壽都要主動請命了,便聞耶律德光話音一轉:“朕聞燕王之子元輔,十分聰敏,在燕王身邊多年。欲以其爲河中節度使,替朕守禦關內,並協防河陽。”

“這......”趙延壽一下子愣住了,望着耶律德光:“犬子年幼,恐不能擔當重任。”

趙延壽的兒子趙匡贊,字元輔,二十來歲。若是平日裡,授自己兒子以節度,趙延壽絕對要磕頭謝恩。但如今,趙延壽心裡可明白,河中那一塊地盤,可不會太平。若河東軍南下,說不準便走那條路,他自不願讓愛子去冒險。

耶律德光卻是擺擺手:“元輔少年英雄,可以任事。聽聞,河東南下潞州之軍的統兵將領,是劉知遠的兒子,年不過十七歲。元輔,總不至於比不過如此小兒吧......”

趙延壽仍有心拒絕,但迎着耶律德光漸漸轉冷的目光,張了張嘴,有心憋屈地應道:“臣謝恩。”

“很好!”耶律德光哈哈一笑:“來,朕敬燕王一杯!”

舞再起,樂再奏,趙延壽的心情卻更加煩悶了,他再一次深刻地意識到了,自己對耶律德光,似乎沒有那麼大的利用價值了。掃向殿中的那些漢臣,暗自哂,仿若一條失寵的狗......

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85章 善後爭議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104章 在真定第63章 武德奏事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180章 博弈第252章 面聖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73章 紙上談兵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138章 破寨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85章 浮雕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1690章 拼圖第218章 走私世宗篇51 皇太孫第334章 交待第58章 回師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35章 唐將空談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24章 巡遊第269章 愛將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454章 安東新王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38章 任其紛擾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279章 喜從天降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61章 趙二爲官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260章 論婿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89章 談話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12章 令人陶醉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8章 楊蘇還京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71章 兵臨壽春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61章 北使南歸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45章 靖江軍第1713章 機遇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3章 取士不公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397章 指點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15章 名單第55章 山上山下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
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85章 善後爭議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104章 在真定第63章 武德奏事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180章 博弈第252章 面聖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73章 紙上談兵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138章 破寨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85章 浮雕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1690章 拼圖第218章 走私世宗篇51 皇太孫第334章 交待第58章 回師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35章 唐將空談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24章 巡遊第269章 愛將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454章 安東新王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38章 任其紛擾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279章 喜從天降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61章 趙二爲官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260章 論婿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89章 談話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12章 令人陶醉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8章 楊蘇還京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71章 兵臨壽春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61章 北使南歸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45章 靖江軍第1713章 機遇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3章 取士不公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397章 指點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15章 名單第55章 山上山下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