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心虛

天幕,是陰雲密佈,但又釋放着些異樣的光線,昏黃昏黃的,明明是昏暗色調,四周卻是一片光亮。禮賓院,定難軍節度李彝殷下處,或許是陣雨將至,使得環境顯得壓抑,反襯出舍內賓客沉重的心情。

對於此番主動進京的諸藩臣,朝廷這邊是做了充分的安排,招待周至到位,以國賓禮遇。是以,李彝殷這一行人,由上至下,在進京的這段時間內,日子很滋潤,以貴賓的身份,縱享東京風華。

唯一有些不快的,那就是朝廷把延州高紹基那一行人安排在其“隔壁”當鄰居,當然這也是無傷大雅的事情。

不過,此時此刻,李彝殷卻無心顧忌這些細枝末節了。尤其是,在得知高紹基那廝,進宮向天子提出納土歸附的事情後,心情就更糟糕了。回想起方纔高紹基那小兒,譏諷蔑視的笑容,李彝殷也是有些明白其含義了。

就像留從效獻地,讓錢弘俶坐立不安一般,高紹基見勢來這麼一手,也令李彝殷措手不及。高紹基可以痛快地做出選擇,李彝殷可就難了。

門前的衛士肅立,門內主臣靜坐,直到一道驚雷響起,震動諸人。終於,一名幕僚向坐在主位上的李彝殷道:“使君,今漳泉、延州相繼獻地,夏州何去何從,也當有所定議!”

“如何定議?”聽此言,李彝殷頓時就呵斥了一句:“難道讓我像留、高那般,把祖父三代披荊斬棘、奮戰百年所得土地,拱手讓人嗎?”

相較於其他三方勢力,定難軍的情況,顯然要複雜得多,也更危險得多。縱使不提党項人在西北生根發展的年份,哪怕從李思恭算起,夏綏政權也在當地鞏固近百年了。

拓跋李氏,到李彝殷,已歷五世,在這麼長的時間內,早已形成了以夏綏銀宥四州爲核心,由諸多黨項部族爲根基的一個勢力。雖然在體量上,與大漢朝是無法對抗的,但是如因此而小瞧他們,絕對會吃大虧。

而李彝殷,在定難節度的位置上,也待了近二十五年了,早年的時候也是跟着父兄,與後唐王朝對抗過的,漢初之際,在西北也是不怎麼安分,很活躍,屢有異動,攪弄風雲。雖然這十來年裡,低調了不少,但從未讓劉承祐消除對這支勢力的戒心。

這樣一個人,勉強算得上梟雄,是不可能甘於臣服的,從李彝殷的態度就可知曉。

此番,李彝殷自然不是孤身一人來京的,還有幾名幕僚與李氏宗族。其言罷,一名党項漢子站了出來:“兄長說得不錯,我看吶,這大漢朝遲早是要對我夏州動手的。當初,就該和契丹人聯手,立於不敗之地,更不該貿貿然到開封,若是被朝廷扣留,不讓回返,夏州危矣!”

這話一說出口,李彝殷的表情是要多難看,有多難看。這一次主動進京,主要原因,就在於大漢對遼戰爭的勝利,又兼河套被複,夏州已成困勢。礙於如此局面,心存畏懼之下,方有此舉,想通過此次進京,表示臣服,獲取朝廷的信任,緩解壓力。當然,對於此行的風險,李彝殷與一干幕僚下屬是有過討論的,得出的結果是,當保無虞。

但就是沒料到,留從效會來這麼一招,把這些藩屬問題給捅開來。而高紹基的效仿,則更使夏州被動。

粗糙的面孔上,陰雲密佈,不免惶恐。事實上,時下李彝殷顧慮的,還真是如何脫身的問題,有點被迫害妄想的意思,繁華壯麗的東京城,倏然之間,彷彿成了一座華麗的囚籠。

不過,瞪着開言的那夏州將領,斥責道:“與契丹聯合,那時朝廷大軍,只怕就轉向,先行滅我黨項了!再者,夏綏周遭,河西軍、定邊軍、保寧軍,史弘肇、王彥升那些人,是好對付的嗎?”

聞斥,其人也道:“縱然漢軍強大,然今其欲吞我夏州,奪我李氏祖業,難道還要束手待斃嗎?”

這話發於義憤,但卻把問題的癥結給道出來了,言猶未止:“如今被困在開封,如砧板上的魚肉,卻是連反抗的餘地都沒有了!”

“你聰明!那你告訴我,如今形勢,該如何做?”李彝殷也有些惱怒。

這名党項武將,名叫李彝銳,乃是李彝殷的族弟,屬李思恭一脈。聞問,當即應道:“莫若潛出開封,逃回夏州,再觀朝廷反應。如其撫,則上表請罪,繼續臣服,積攢力量;如其剿,則聚夏綏兵馬,擁党項之衆,外聯契丹,予以對抗!”

“真是好計策!”李彝殷卻笑了,不過明顯是哂笑:“我問你,如何逃出開封,這賓館周邊,有多少朝廷眼線你可知道?如何秘密避過巡衛?此去夏州,何止千里,如何躲過沿途的關卡城鎮?”

“這......”面對的李彝殷這一連串質問,李彝銳訥口了。好像事情真的不是那麼容易啊,潛出東京,逃回夏州,並不是兩步到位的事情。

深吸了一口氣,李彝殷儘量冷靜下來,看向另外一名姓張幕僚,說道:“不可否認,眼下的情勢,卻是堪憂,其所言,並非毫無道理。如今我身在開封,遠離根本,倘若朝廷真欲將我扣留,那是斷然沒有反抗的餘地的。

我若被囚於此,哪怕受盡屈辱,亦無干系,唯慮夏州生亂,雖有我兒光睿尚在,但難保局勢動盪,與朝廷可趁之機。

不論如何,需思脫身之計啊!”

在來京之前,李彝殷也是做了充分準備的,甚至將他出了意外的後事都安排好了。然而,如果朝廷真的翻臉了,那點後手,又豈能保完全。他統治了定難軍二十多年,在穩定局勢,斂聚人心方面,李氏家族內部在短時間內還沒有人有那樣的威望替代他。

而從李彝殷的話裡,可以聽出,獻地,是不可能的!

“使君,屬下以爲,潛逃是必不可爲之事,那會顯得心虛,觸怒朝廷!”幕僚想了想,答道。

“都這種局面了,還顧慮這般多作甚?”李彝銳忍不住了,被李彝殷一瞪,又閉上嘴了。

張姓幕僚則道:“屬下以爲,情勢或許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這般嚴重!”

“哦?”李彝殷精神微振,手一擡,道:“快請說來!”

“其一,對於留高所請,到目前爲止,朝廷似乎仍沒有明確的態度與措施,可以想見,天子與朝廷也在猶豫。漳泉自不提了,山高路遠,又爲唐、粵兩國所阻,此時納之,也無法予以有效控制,實爲雞肋。

其二,使君此番主動來朝,帶誠心,攜厚禮,祝賀大捷。如此恭順,朝廷豈能無故扣留,惹人非議,中原天朝,豈能不顧惜顏面?

是故,屬下以爲,我們不可因此變故,而自亂陣腳!”

這一番分析,還是穩了穩人心的,李彝殷想了想,道:“話雖如此,但我們的安危,夏州的將來,不能全靠朝廷發善心!以朝廷這些年在隴右、河西的蠶食擴張來看,我夏州早晚是其目標,若是因留、高之輩,將其目標提前轉向我們,那問題可就嚴重了!”

張姓幕僚說:“天子有混一宇內之心,海內皆知,然從以往大漢國策來看,當先圖南,而後略北。去歲若非契丹人主動挑釁,怕也不會有這一場驚天動地的漢遼大戰。

若無意外,於我夏州而言,還有積蓄力量的時間!”

“你就直說吧!如何從開封脫身?”李彝殷有些不耐煩了。

略作苦笑,幕僚又想了想,道:“使君,欲求脫身,屬下建議,上奏天子,言願獻定難軍屬地,但因轄下形勢複雜,土地籍冊也需整理,求還夏州,籌備獻地之事。倘若天子應允,待歸夏州,自可另做周旋!”

這個建議,還是有可行之處的,一般情況下,礙於各種因素,朝廷也是真不好強留李彝殷的。李彝殷考慮一陣,突然道:“若我上表,天子乾脆以此理由留我在開封呢?那豈不是正中其下懷?”

幕僚一愣,認真思詳,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人心總是難測的,更何況是天心,而當今天子,也從來不是個因循守舊的人。

思來想去,人在東京,無論朝哪個方向考慮,似乎都有風險。過了好一會兒,幕僚又開口了:“使君,屬下以爲,天子前者之所以對留從效所請,按捺不發,未必沒有試探我等藩臣心意的意思。高紹基是隨留從效之後,做了選擇,不管如何,使君也該有所表示。

屬下建議,使君可入覲天子,以此事試探,同時表明夏州臣服之意,看其反應,再做計較。另外,除了我定難軍,尚有江南的吳越國,未作表態,我們不必過於緊張!”

考慮了一陣,李彝殷也無其他辦法,徘徊幾許,說道:“暫且只能如此了!”

開封上空,斷斷續續地,打了好幾陣雷,市井之間,百姓還家,商販歇業,都做好了避雨準備。然而,許久過去,竟沒有一滴雨水落下,最終,那積聚已久的陰雲反而逐漸散去,太陽的光輝落下,將天空本來的面貌展現,世界再度恢復清明。

而李彝殷在賓館內,心情苦悶,終是嘆道:“看來此次來京,卻是來錯了!”

第86章 鬚髮花白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391章 暗箭第29章 請纓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40章 濮州案(3)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51章 耿淑妃薨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147章 德勝渡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16章 軍中俊才第28章 澧陽之戰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321章 瑤女第1675章 血戰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1773章 質問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124章 辭表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18章 請願第1707章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465章 遼奸第455章 見聞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38章 殿議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15章 名單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98章 追捕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459章 挫折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376章 拷問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321章 瑤女第127章 不允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457章 鄭州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107章 殿試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345章 剝削者第6章 告一段落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433章 聖訓第146章 黃羊平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
第86章 鬚髮花白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391章 暗箭第29章 請纓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40章 濮州案(3)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51章 耿淑妃薨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147章 德勝渡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16章 軍中俊才第28章 澧陽之戰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321章 瑤女第1675章 血戰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1773章 質問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124章 辭表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18章 請願第1707章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465章 遼奸第455章 見聞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38章 殿議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15章 名單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98章 追捕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459章 挫折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376章 拷問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321章 瑤女第127章 不允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457章 鄭州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107章 殿試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345章 剝削者第6章 告一段落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433章 聖訓第146章 黃羊平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