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遼國三載

於大漢而言,過去的三年,是開國以來外部環境最良好的三年。最大的改變就是,來自北方的軍事壓力大大減小,甚至可以說,在新的邊防體系構成後,契丹已無法對大漢朝造成太大的威脅。

最主要的,還在於遼國本身的情況,不容樂觀。漢遼大戰所造成的創傷,可是刻骨銘心,時至如今,遼國仍未從中緩過勁兒來。

雖然在遼國君臣的努力下,也奉行休養生息之策,發展生產,但大量精壯人口的損失,根本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得到恢復的。

在對外,遼國採取收縮勢力的做法,尤其與大漢接壤的地區,更是嚴禁牧民南下游牧,儘量與大漢保持着安全距離。

大漢山陽的駐軍,時不時地遣輕騎北上,巡察長城內外,趾高氣昂,展示軍威。但在民間,在雙方上層的默許之下,漢胡之間的貿易卻得到了重新發展,並日趨繁榮,並且在乾祐十四年就恢復到了大戰前一年的規模。

大漢這邊,是一舉兩得,既有政治意義,也有經濟收益。來自草原的牛羊馬駝,給重建的山陽提供了足夠多的畜力,並且大利財稅。遼國這邊,也通過交易,獲取了來自大漢的鹽茶酒糧布陶瓷器等物資,這也是飽受戰爭影響的遼國十分稀缺的。

當然,在貿易之中,遼國普通的部民的生存狀態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生計仍舊困苦,雖然是遊牧國度,但是牲畜也不是無限的,其牧養也是需要時間,需要良好的遊牧環境。

但不管如何,在雙方都秉持着和諧發展的情況下,北方局勢,還算安寧,雖然偶有衝突,但無礙大局。

不過,戰後漢遼之間的關係,還是處於敵對的緊張狀態,雖然只是表面現象。大漢無意北伐,契丹則無力紛爭,只是在大漢手中吃了那麼大的虧,爲了安撫國內情緒,也需要通過樹立這麼一個強敵,用以凝聚人心,緩和國內矛盾。

但打耶律璟與有識的遼臣心裡,短時間內是完全不打算與大漢再啓戰端的。他們所奉行的國策,就是休兵養民,積攢實力,默默等待機會,等待復仇的機會。

當然,一場漢遼戰爭,也使得契丹人對大漢實力有了一個更直觀的認識瞭解,關於未來的漢遼交鋒,遼國將臣中如耶律賢適、耶律斜軫者,提出了新的構想。

耶律賢適是有與石守信、郭崇威在陰山以南的遊擊經驗,耶律斜軫則是親身經歷了漢遼之間的正面交鋒,多有體會。

二者的意見,今後漢遼戰爭,當儘量避免與其正面決戰,而以廣袤的草原做戰場,倚仗其主場縱深優勢,充分發揮遼軍的機動能力,襲擾、拖延、遲滯、疲敝之,而後尋機破敵。

這樣的改變,是大敗之後,痛定思痛,不得不做的改變。但是,這也意味着,遼軍的戰略戰術,趨於保守,自動把自己代入守方。

另一方面,雖然在漢遼關係上,契丹採取了避其鋒芒,收縮勢力,耶律屋質卻向遼帝提出了一個戰略,那就是西征,向西面拓展勢力範圍。

一直以來,遼國的統治核心區域,一直在東北部,與過往的草原霸主所不同的是,對西域卻沒有更深的開拓。

按照耶律屋質的建議,遼國向西發展,既可奪取土地草場,豐富人口,還可掠西部部族以肥其身。更重要的,若能侵入西域,乃至扼斷河西走廊,那在將來的漢遼戰爭中,可供遼國選擇的餘地會更多。耶律屋質也不愧是遼國上層中少有的有識之士,這是着眼於將來了,大漢這些年在西面的開拓,可是瞞不過明眼人的。

對此,耶律璟是持認同態度,南面大漢其勢正盛,不可與之爭鋒,但西面的勢力,於大遼鐵騎而言,又算不得什麼了。

西進的國策雖然定下,但卻視爲絕密,只有少數遼帝信得過的文武知曉。一者,以遼國的情況,在短時間內無法組織起一股足夠強大的西進力量;二者,遼國若西進,漢軍也必有反應。

因此,在正式啓動前,遼國需要做好更充足的準備。這就不得不說劉承祐派李萬超收復河套、重建九原的決策了,這不只鞏固邊防、拱衛河西,還影響到了遼國的西進。

不過,這些都難影響到遼國的戰略決策。這三年間,遼帝耶律璟出巡的次數多了,而其中向西的狩獵活動就有三次。

而耶律屋質,在向耶律璟提出最後一條進策後,就在乾祐十三年春,傷情惡化而亡,給楊業的功勳上又添一道光彩。從高模翰、耶律琮、耶律撻烈再到耶律屋質,一場大戰,使遼國應歷初年的名臣大將,足足殞落了四員。

耶律屋質之死,對於遼國而言是個巨大的損失,其威望之高,功勳之重,堪爲遼臣第一人。對於這個扶立自己,輔弼自己的良臣,其逝去,耶律璟十分悲痛,最終給他以極其崇高的後事尊榮。

從整體來看,遼國外部的環境可稱良好,惡劣的內部情況也得到改善,逐漸趨於安穩。但是,其內部仍存隱憂,持續了三十年的皇位承繼矛盾,不是一場血腥清洗就能解決的。

三年前那場叛亂,雖然解決了一大批的政敵,使得耶律璟個人權威大漲,但皇室內部的矛盾並未消除,並且血腥的殺戮,讓很多人與耶律璟離心離德。最重要的,是作爲核心統治集團的內四部族力量遭到了極大削弱,這是個不小的隱患。

同時,這些年中,遼國所控制的漠北諸多部族中,也發生了幾次動亂,雖然都被迅速被撲平,也證明其對下屬僕從部族控制力的下降。甚至於,東北的女真族,都有使者穿過重重阻礙,到東京向劉承祐朝拜,雖然並不能代表整個女真部族,對大漢而言,卻也是個不錯的徵兆。

更讓耶律璟糟心的,是其兄弟,耶律德光一共五個兒子,除了幼弟耶律必攝比較踏實恭順之外,都不怎麼安分。

三弟耶律天德早年因爲參與對耶律阮的叛亂被殺,二弟太平王耶律罨撒葛在他繼位之初就因爲謀反被流放到西北招討司,耶律喜隱造反時,就曾聯絡耶律罨撒葛,希望能聯合他,共謀大事,並允諾將漠西地區封給他。

只是被果斷拒絕了,同時還回信痛斥之,有一點耶律罨撒葛還是很明白的,兄弟相爭,那還侷限在耶律德光一脈,皇位不能容許旁系竊據。

不過,趁着耶律喜隱造反的機會,耶律罨撒葛還真在西北控制了一定的勢力,待亂事平定,對於耶律璟而言,這個弟弟又有讓耶律璟頭疼了。

還有一個就是安平王耶律敵烈了,他與耶律喜隱那些人,牽扯有些深,雖然最終沒有實質上的參與,也讓耶律璟頗爲不滿。對於幾個兄弟,耶律璟實則是很看重的,存有不小的期望,然而一個個都惦記着皇位。

另外,在戰後的恢復中,遼國加大了對渤海地區的掠奪,這也引起了原渤海貴族的不滿。自從滅其國後,遼國對於渤海遺族遺民一直採取的是懷柔安撫政策,並逐步消化同化,保留了其貴族的權力地位,幾乎盡收其地其民。

因此,這驟然的壓榨,不出意外地激發民怨,到乾祐十三年冬,渤海故地發生了一場叛亂,叛軍盛時,達兩萬之衆。不過,遼國經營多年,統治根基縱然不能用牢固來形容,也不是一干渤海遺民所組成的烏合之衆能夠動搖的。不過兩月,就被遼國的東京留守高勳平定。

說起來,經過與大漢那麼一場烈度極高的戰爭,打生打死,對於一些漢族大臣,耶律璟反而採取重用的態度。比如這高勳,因爲在遼東擊敗了登陸的郭廷渭軍,將其盡數趕回渤海對岸,保障了遼東的安寧,戰後就被耶律璟提拔爲東京留守。在用人方面,遼帝有時候還真是有些魄力的。

而經過那麼一場叛亂,遼國也不敢再對渤海故地行壓榨政策,也順勢安撫。不過,通過此亂,也消滅了不少跳出來的敵對分子,而通過前期對其掠奪,財政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緩解。但是,從根本而言,這對遼國的統治是有極大負面影響的。

就這樣,紛紛擾擾計三年,一直到今歲,遼國上下,纔算真正安定下來。但是,因爲受創過深,這傷口還得繼續舔......

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127章 冬至宴3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242章 戰後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67章 劉煦娶親第85章 善後爭議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24章 人事調整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11章 大敗蜀軍第13章 相敬如賓第70章 大禮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45章 中秋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41章 高麗國王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115章 冬月第27章 郭威病了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47章 戰略所向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134章 東路軍第37章 回鶻使者第67章 遺表第106章 倒趙第41章 探監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78章 南北併發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329章 遊市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410章 剋制第2章 分食第314章 還京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481章 行宮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這纔是感言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完結感言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488章 真實第92章 兩京並重第51章 耿淑妃薨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6章 “座談會”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1章 乾祐滅佛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
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127章 冬至宴3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242章 戰後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67章 劉煦娶親第85章 善後爭議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24章 人事調整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11章 大敗蜀軍第13章 相敬如賓第70章 大禮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45章 中秋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41章 高麗國王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115章 冬月第27章 郭威病了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47章 戰略所向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134章 東路軍第37章 回鶻使者第67章 遺表第106章 倒趙第41章 探監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78章 南北併發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329章 遊市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410章 剋制第2章 分食第314章 還京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481章 行宮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這纔是感言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完結感言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488章 真實第92章 兩京並重第51章 耿淑妃薨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6章 “座談會”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1章 乾祐滅佛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