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交代

既望之日,道司衙門的公函發到鄭州,並沒有直接送達知州李沆的手上,李知州不在州城管城,而是到鄭州東北部的原武縣視察秋收工作,剛過完中秋,也不休息,直接投入到公事之中。

在這個當口,李沆“不在其職”的表現,多少容易讓人產生誤解。而送公函的使者見不到李沆,自然不甘休,否則回去也不好向潘佑交待,因而馬不停蹄,急赴原武。

當然,李沆在原武,倒也並非是爲了躲避司衙的麻煩,視察秋收,確有其事。同時,今年河汛之時,原武堤壩過關比較驚險,差點釀成大災,對於修補之堤岸也需親自查驗一番。

另一方面,原武縣也是李沆用來推行新稅制的重點地區,鄭州的田畝清丈工作,也是從此縣開始的。作爲受皇帝、太子雙重看好的政治明星,前途遠大,李沆自然不可能違背上意,擰着朝廷的政策來,對於新稅制的推行,是十分用心的,只是,爲政施策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罷了。

潘佑性如烈火,行事如秋風掃落葉,讓人感到寒季,與之相比,李沆的政風則是迥然而異的風格,性情寬厚,處事穩重,往往給人一種春風拂面的感覺,大受讚譽與認同。

李沆的起步是很高了,在朝中任職不滿是時,外放即是一州主官,還是鄭州這樣的大州重地。而就任的數月間,沒有絲毫的不適應,這似乎就是天生的官僚,那種書本上記載的“政通人和”的氣象,李沆到任兩個月後就基本做到了。

李沆論出身,是一科狀元,論靠山,是普天之下最可靠的皇帝與太子,而最爲關鍵的則是,他還不是金玉其外的繡花枕頭,有自己一道爲人處事的方法風格,也正在形成自己的政治理念。

可以說,李沆就此前的表現來看,幾乎是當下主流價值認知中一個完美的官僚形象。知書達禮,學識淵博,寬以待人,嚴於律己,同時不乏治事才幹,上則一絲不苟遵從制命,下則躬親視事俯察民情。

因此,雖說履任鄭州不久,但李沆也是如魚得水,極受僚屬們的擁戴,雖然這份擁戴之中有幾分真心不知,但至少鄭州的官僚們是願意接受其領導,在民間的官聲口碑也同樣迅速傳開。

就拿道司土地清查的政令來說,李沆一面推動此事,又一面替下屬們頂着上頭的壓力,不是一味地以大令相互逼,願意聽取下面的聲音,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這樣一派作風,即便很多人心中不樂意,但至少面上得遵從,知州已經如此明理體諒,做到這一步,他們還能如何。

李沆存着穩紮穩打的考慮,從原武縣的土地開始,從州內抽調了大量的人手投入進去,雖然無法滿足道司此前中秋之前全州完成土地清丈的任務要求,但原武一縣是做到了的。

當然,即便爲政以寬,也不可能事事順遂,清理土地的過程中,面臨的那些隱匿、瞞報、推諉、抗拒,時有發生。

而每到這種時候,李沆就細緻地去了解其中的狀況,調查清楚之後,開始講道理了,道理並不是什麼人都能講通的,尤其涉及到切身利益之時。

當道理講不同的時候,李沆也不得不拿起權力與法律這兩項武器,因此,至少原武縣土地清丈過程中,還是不免處置、處罰了不少人。

只是,這種時候,旁人也不好再指責李沆什麼了,畢竟人家有理有據,給足了面子,給夠了時間,只是有些人不識時務,受了罰也是罪有應得。

而中秋節前,道司下發的政令自然是完不成了,相反,由於秋收之時,農忙當前,舊稅的收取工作不能疏忽,李沆還有意放慢了對於其他州縣的土地丈量準備工作。

不過,李沆在鄭州如此“自行其是”,自然難免與京畿道司的意志相悖,即便李沆背景強大,也是不可能一點壓力都沒有的。尤其是前日司衙大堂二使相爭的情況擴散開之後,鄭州這邊也難免不受影響。

官大一級壓死人,何況兩者之間,差着幾級呢,李沆也不可能完全不顧道司的權威。另一方面,李沆雖然有自己的做事風格與改革思路,但是這種對抗上司政令的嫌疑,還是讓人忌諱的,當儘量避免。畢竟,李沆做得初一,開了這道先例,旁人就能做十五。

司衙的使者趕到原武縣時,仍舊沒有見到李沆,據留守縣吏說,知州與縣衙官僚屬吏都下鄉去檢察今秋稅收情況了。

於是,又經過一番折騰,送函的差官終於在原武縣六合大堤下的一座村莊之中,找到了正在覈算對比錢稅數額的李沆。

“知州可是讓下吏好找啊!”被如此折騰,即便知道李沆來頭很大,使者心氣也難平,言語中不免有些情緒。

李沆此時的穿着,極似一個賬房先生,由檢視秋糧,身上甚至散發着一股穀物清香。聞其言,察其色,李沆面如春風,拱手告罪道:“上差辛苦了,還請到莊中稍事休息,喝些水。”

見李沆態度如此溫和,滿腹的怨氣都消散幾分,回了下禮,把公函呈上:“下吏奉使君之命,傳書知州,還請過目!”

李沆順手接過,拆封閱覽,表情漸漸多了幾分嚴肅,心中暗歎,避是避不開的。事實上,前日司衙大堂上的衝突,第二日便傳到李沆的耳中,李沆也就此做了分析,結果,讓人難以樂觀。

李沆突然意識到了,自己的做法,還是有欠妥當,雖然對潘佑的政風不敢苟同,但同爲朝廷做事,潘佑又是朝廷安排在京畿道主持大局的主官,不論有什麼顧慮,都不敢直接對抗。

而一封公文解釋,說服力顯然是不足的。而就司衙衝突的情形來看,道司層面的爭端與衝突,已然趨於表面化,這種時候,自己這種行爲,很可能捲入其中,並且可能被那些保守派作爲對付潘佑的棋子。但關鍵,他李沆也是改革派,即便有矛盾,那也是內部問題啊......

反思的同時,李沆也考慮着如何對此事善後,不管如何,至少不能與潘佑衝突,要緩和關係。但,這不是一廂情願的事,還得看潘佑的態度。而在此之前,他需要切實做好改革工作,並做出成效。

不過,讀完潘佑的書信,李沆的心放下了一大半,至少從公函中表達的意思來看,潘佑先要一個解釋,而非直接的打擊,看起來並非無法溝通,這潘使君或許並不想傳聞當中那般剛愎自用、驕橫粗暴。

“此莊秋稅的賬目,還差些收尾事項,待本州料理完畢,便隨上差前往潁昌!”李沆道。

有些詫異地打量了李沆兩眼,使者忍不住心中的好奇,道:“知州身爲一州主官,公事繁忙,稅務之事再是緊要,這區區一縣一莊之稅,也不至於讓知州親臨過問吧!”

“上差有所不知!”李沆澹澹一笑,道:“原武縣今年秋稅,與往年不同,乃是按照朝廷新制收取。新制推行,涉及到官府民間方方面面的變化,隨時可能出現問題,本州不親自盯着,心裡不踏實啊!”

李沆說得雲澹風輕,但聽到其透露出的意思,使者不免驚愕道:“知州的意思,稅收新制,已然在鄭州正式施行了?”

“不是鄭州!”李沆搖搖頭,更正道:“僅僅原武!”

作爲潘佑的使者,自然是心腹之屬,當聽到李沆如此肯定的答覆,也愣了少許,方纔感慨道:“即便只原武一縣,那也不易了!看來,司衙對知州,是有所誤解了!如此作爲,堪爲京畿道稅改楷模,又豈會拖延遲誤?”

“知州雷厲風行,在下佩服!”

見狀,李沆澹澹一笑,指着一旁桌桉上的一本簿子道:“這本簿冊,便是本州給潘使君的一個交代了!”

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106章 敲打世宗篇終 駕崩第145章 中秋第48章 接納迴歸第143章 艱難度日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79章 大獲全勝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68章 撤了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131章 鳴沙匪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76章 大才蒙塵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339章 那一腳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324章 交代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60章 “暴斃”第118章 棉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162章 兵事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56章 腹心之談第96章 言官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444章 揣測者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141章 祭關公第86章 籠絡人心第37章 回鶻使者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34章 驚陶谷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117章 機會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121章 道士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74章 萬歲呼聲第112章 兄弟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214章 荊湖之策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16章 軍中俊才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62章 禍福之間第18章 權謀手段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36章 李業告狀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51章 郭氏父子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
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106章 敲打世宗篇終 駕崩第145章 中秋第48章 接納迴歸第143章 艱難度日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79章 大獲全勝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68章 撤了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131章 鳴沙匪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76章 大才蒙塵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339章 那一腳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324章 交代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60章 “暴斃”第118章 棉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162章 兵事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56章 腹心之談第96章 言官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444章 揣測者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141章 祭關公第86章 籠絡人心第37章 回鶻使者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34章 驚陶谷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117章 機會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121章 道士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74章 萬歲呼聲第112章 兄弟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214章 荊湖之策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16章 軍中俊才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62章 禍福之間第18章 權謀手段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36章 李業告狀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51章 郭氏父子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