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賜死

已經進入夏季,天氣已然開始炎熱起來,不過對於詔獄而言,沒有任何影響,陰冷是其特徵,潮溼是其代名詞。

當然,皇城的詔獄,並沒有外界想象的那般恐怖,除了守備嚴密,少些光照,寂靜陰森了些,並沒有其他缺點。論及乾淨整潔,詔獄的衛生大概是全天下監獄中最好的。

至於詔獄爲人所畏懼忌憚,乃至於以訛傳訛的原因,只在於,入詔獄者,都是朝廷有一定地位的貴族、官僚,案件一般由天子欽定,且少有能活着走出來的。

對於大漢官僚們而言,進了詔獄,不只是仕途的終結,也基本代表着生命的結束,並且會影響到下一代。是故,沒有人願意與詔獄扯上任何關係。

在這乾祐十一年初夏,詔獄又迎來了一位新的高官,這些年,詔獄接待的罪犯相較之下並不算多,但要說影響重大的,也就那麼寥寥幾人。

公卿大臣中,趙礪之前,是任公王景崇,再之前,則是前宰相楊邠了。而那麼多人中,也只有楊邠一人活着走出詔獄,其他人都死了,沒有例外。而楊邠,下場也算不上好,整整八年了,楊老相公還在涇原一帶蹲苦窯。不過,據說還能安得清貧,守得苦寒,身子骨尚且康健。

寂靜而幽冷的通道內響起一陣腳步聲,一步一步,清晰而沉重,踩在囚犯們的心頭。似有所感,趙礪擡起了頭,等一陣窸窣的開鎖聲過後,緊閉的囚室鐵門被打開了。

下獄不過數日,但趙礪整個人都顯得蒼老多了,就像那些遭到重大打擊的人一般。這些日子,在這四面厚堵的高牆鐵閘內,他難得地回憶反思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他自後唐入仕,於後晉朝蹉跎,及至大漢建立,乾祐元年劉承祐西巡洛陽,方纔進入天子視野,從那之後,就是平步青雲。

他出身寒微,受皇帝提拔之恩,早年的時候,是以極大的熱情、全身心的投入回報皇帝。大漢監察系統的重構,各級監察制度的復立,內外御史的選拔,趙礪是有很大功勞。

當然,對於他的忠誠與奉獻,皇帝也沒有薄待,高官大權,重爵厚祿,從未吝嗇。

這十年,是趙礪功成名就的十年,是他風光無限的十年,然而從什麼時候起,他開始墮落腐化,以權謀私?想了很多,他方纔確定,似乎就是從那年寒冬,收受了一筐石炭,然後,人情、錢財、美人接踵而來,以至於斯。

回溯過往,說後悔,那是必然,然而也只有在這追悔無用之際,才能把事情看得這般清楚明瞭,大徹大悟。

郭侗走進囚室兩步,打量着木然地坐在那裡的趙礪,眼神中不免露出幾分感慨的情緒。兩鬢的斑白,訴說着一切淒涼,要知道,趙礪如今也不滿46歲。作爲朝廷中樞,排得上號的大臣,趙礪所受天子的寵信與厚待,郭侗是很清楚的。

昨日起高樓,今日宴賓客,明日樓塌了,這樣的結局,也着實令人唏噓。

看到是郭侗,趙礪精神微振,變得激動了些,出聲喚了句:“郭承旨!”

從趙礪的眼神中,似乎能看出少許的希冀之色。郭侗表情生硬,說道:“陛下口諭!”

聞言,趙礪頓時跪倒,額頭實實在在地磕在地面:“罪臣奉諭!”

“陛下說,趙礪瀆職枉法,罪大惡極,有負朕望!”郭侗聲音幾乎不帶一絲感情:“陛下還說,念及十年君臣之誼,給你一個體面,就不法場處刑了!”

聽郭侗這麼說,趙礪身體不由一抖,有種癱軟的傾向,不過被他努力堅持住了。目光慢慢變得絕望,然後老眼中冒出點淚光,趙礪語氣潸然地道:“臣辜負陛下隆恩,其罪當誅,臣拜謝陛下!今生不能再做侍奉,唯待來生,必結草銜環以報!”

注視着趙礪的表現,郭侗朝後示意了下,立刻有兩名衛士端上來兩個托盤,一置白綾,一置毒酒,道:“在下給趙公帶來了兩樣東西,請自選吧!”

擡眼看了看,趙礪突然懇切請道:“罪臣有一心願,還望成全!”

“請講!”郭侗眉頭皺了下。

趙礪說:“臨死之際,罪臣想給陛下進最後一奏!”

稍作猶豫,郭侗手一擺,吩咐道:“給他紙筆!”

大約一炷香的功夫,郭侗將墨跡尚且溼潤的奏紙,收入懷中,然後盯着趙礪。見狀,趙礪露出一抹苦笑,臉上的悲切倒是減去幾分。

整理了下身上狼狽的囚服,朝着北方再鄭重地拜了拜,爾後選擇毒酒。微顫着手,拿起倒滿酒水的杯子,咬咬牙,下定決心一般,灌入嘴中......

待確認趙礪死後,郭侗吩咐人暫作打掃,而後帶着有些沉重的心情,回崇政殿覆命去了。

趙礪在大漢的監察系統中,可謂根深蒂固,門生故吏衆多,因受皇帝信任,權勢很盛,是朝中有數的實權派。然而就是這樣影響巨大的重臣,一朝落馬,竟無任何徵兆。皇帝一聲令下,捉拿、下獄、審訊、賜死,皆是一言決之,毫無反抗能力。

趙礪的死,並不是沒有意義,至少向天下人宣告了皇帝的吏治態度,連趙礪犯案,都毫不留情地問罪處死,而況於他人,足以讓所有官吏警醒。

另一方面,則證明了,在當下之大漢,臣權已沒有與皇權相抗衡的實力,君強臣弱的局面,已然在不知覺間形成。

“啓稟陛下,趙礪已然賜死!”崇政殿內,郭侗步入,向坐在御案後的劉承祐覆命。

正批示着西北移民事務的劉承祐擡了下眼皮,淡淡地應了聲:“嗯!”

皇帝平淡的反應,令人心緊,郭侗說道:“趙礪臨死之前,頗有悔悟之意,言來生再報陛下恩德!”

“呵呵!後悔若有用,還需法律做什麼?”劉承祐哂笑道,頓了下,又道:“通知其家人去收屍吧!”

“陛下,趙礪家產已然被抄沒,其家人盡數發配湖南......”郭侗提醒道。

聞言,微微一嘆,劉承祐道:“那就特旨,給他下葬之後,再行流放!”

“陛下仁德!”郭侗當即拱手道。

“畢竟與朕有那份情誼在,給他體面,那便給足!”劉承祐淡淡道。

趁着這個機會,郭侗掏出了那份趙礪的手書,敬上:“陛下,趙礪臨死之前,書一遺表,臣代爲上奏!”

“朕對他已無話可說,他倒還有言相諫?”聽說此事,劉承祐笑了笑,似是譏笑。

接過,稍微看了看,劉承祐的目光眼見着凝重起來。沉吟良久,放下沾着墨污的奏書,朝郭侗吩咐道:“你去一趟都察院,查查趙礪近來所理公務,全部帶到崇政殿!”

對皇帝的表現有些好奇,郭侗拜道:“是!”

趙礪的遺奏,並沒有表現他有多後悔,多愧對皇帝的信任,只是十分正常的一封事務奏疏。但所奏內容,卻也一點也不普通,其所言者,乃天下軍吏之弊。

所謂軍吏之弊,指的是如今已遍佈地方的那些退役轉職軍官問題。早些年,在劉承祐整飭禁軍的過程中,有大量的傷老退役官兵被委派到地方,或爲鄉里小吏,或爲州縣差役,或領導鄉兵。

在幾次的大戰中,同樣涌現出了一批有功之士,朝廷賞功,這些年也有不少人轉任地方。

這些安排,不只是爲了精煉軍隊,也是爲了安撫軍心,同時加強朝廷對地方州縣的影響與控制。初衷是好的,然而這麼些年下來,出問題了。

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297章 怪圈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252章 面聖第1779章 四王畢第148章 教誨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145章 了結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497章 重拾第31章 邊公在任第6章 “座談會”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54章 聘納郭女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60章 皇后進言第86章 戍卒之心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7章 恩賞問題第84章 滅佛伊始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20章 威臨荊南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365章 樞密軍政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18章 詔議國策第63章 武德奏事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22章 “鄭州站”第53章 有詩云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74章 根由在朝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36章 西面來人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139章 韓常案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33章 真正目的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27章 西京風波第1690章 拼圖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2章 分食第40章 開拓之志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344章 打個賭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261章 大捷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216章 初夏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65章 選擇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85章 安心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39章 濮州案(2)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81章 下蔡大捷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
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297章 怪圈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252章 面聖第1779章 四王畢第148章 教誨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145章 了結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497章 重拾第31章 邊公在任第6章 “座談會”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54章 聘納郭女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60章 皇后進言第86章 戍卒之心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7章 恩賞問題第84章 滅佛伊始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20章 威臨荊南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365章 樞密軍政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18章 詔議國策第63章 武德奏事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22章 “鄭州站”第53章 有詩云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74章 根由在朝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36章 西面來人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139章 韓常案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33章 真正目的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27章 西京風波第1690章 拼圖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2章 分食第40章 開拓之志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344章 打個賭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261章 大捷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216章 初夏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65章 選擇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85章 安心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39章 濮州案(2)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81章 下蔡大捷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