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禦敵

沒有怎麼收拾,楊業出府,直趨北甕城,緊靠着營房兵牆,有重檐建築,樓房六間,乃是楊業平日處理公務的地方。夜下的雁門關城,在暮色的籠罩下,雄偉依舊,收斂起了鋒芒,巍峨之中更添幾分險峻。

“軍使!”關樓上燈火通明,楊業大跨步入內,一名四十歲上下,氣質嚴重的武將向他行禮。

其人名叫康延澤,如今職居定襄軍都監,也是將門出身,兼具治政將兵之能,是由晉入漢的前朝勳貴中比較有作爲的一個人。當然,相較於這些年在大漢軍政中如雨後春筍般崛起的後起之秀,康延澤的經歷要普通些,當然,普通也意味着紮實,在兩年前調任定襄軍。

康延澤這個都監,是劉承祐派來輔助楊業的,反正皇帝嘴裡是這麼說的。之前楊業的副手王審琦,因爲多年戍代的功勞,再加楊業的舉薦,調任飛狐軍使。走了王審琦這麼個良將,劉承祐就給楊業再補了康延澤這麼個能才。

而在這近兩年共事下來,兩個配合得很好,在練兵方面,楊業也得康延澤有力臂助。康延澤是個有雅量、有襟懷的人,並不因楊業年輕而居己之上而有所怨言。性情大度,能識大體,兼具才幹,早晚能混出頭。

“說說吧,什麼情況?”楊業也不與康延澤客氣直接問起軍情。

堂間掛着一份地圖,上邊除了雁門關諸塞的防禦佈置外,還包括塞北雲朔地區的地形路線,比較詳細。

抽紅包!

“塞北軍彈出,通過白草口戍堡,向關城示警!”站在地圖前,康延澤手按照圖示,向楊業稟道:“據報,雲朔地區的遼兵調動頻繁,部卒出丁,集結於應州,如此動作已持續了一日的時間,此舉有異,故而上報!”

聞報,楊業一雙虎目,頓時眯了起來,表情間,似有猶疑:“遼軍怎會突生異動?近年,漢遼邊境,衝突雖多,卻還沒有到如此動員士兵的地步!”

“遼軍此舉,怕是有南下之意!其集兵於應州,恐怕目的是我雁門!”康延澤說道。

聽他這麼說,楊業神情更加鄭重了:“這是要撕破面皮,掀起漢遼大戰嗎?那耶律撻烈,多年以來,始終以畜牧墾殖,寬政安民爲主,兩國和議尚存,他敢擅自動兵?”

“軍使不要忘記了,前者有消息稱,遼主正在雲州狩獵。遼境內有如此兵馬調動,遼主怎能不知,只怕這是經過了其首肯的!”康延澤分析道:“倘若是這樣,那形勢可就嚴重了,如軍使所言,漢遼大戰不遠!”

“還不可妄下決斷!”楊業想了想,旋即吩咐道:“傳令諸塞官兵,取消一切休假,各還戍職,提高警惕,加強警備。另外,讓哨騎、密探,繼續刺探敵情,將遼兵的調動情況搞清楚。”

“是!我這就去安排!”康延澤拱手應命,不忘向楊業提醒:“軍使,此事是否向河東都司及朝廷上報?”

稍微遲疑了下,楊業說:“現今情況尚不明朗,先向都司通報此事,再聯絡寧化、保寧、永寧、飛狐幾軍,協報此兵情,看看他們那邊有無異動!”

站在關頂,撫摸着那透着涼意的牆垛,火光映照着楊業堅毅的面龐,眺望北方,他的心情有些複雜。鎮守雁門這麼多年,他渴望一場戰爭,渴望建功立業,但同樣的,作爲皇帝的心腹大將,他也清楚大漢的戰略方向。

在天下即將一統的緊要關頭,他並不希望漢遼之間掀起大戰,寧願北境平靜,爲國家大略讓步,而壓制自己建功之心。然而,如果現在遼國要打破此前的默契與平衡,作爲身處在第一線的要塞軍事負責人,他該如何應對?

雲中至應州州城也就一百來裡,只花了一日的時間,遼安平王耶律敵烈便率領2000皮室軍進駐金城縣,等待其他部族鎮守兵馬及州縣軍的集結。

在嚴肅的軍令下,再兼聽聞南下打大漢朝,也有那麼一部分好戰分子積極響應,遼軍的集結速度並不慢。只花了三日時間,就集中起一萬步騎,爾後稍加整練,便在耶律敵烈的帶領下,自金城直撲雁門道北口。

如果僅憑這一萬步騎的遼兵,想要攻破雁門關,基本是癡人說夢。耶律敵烈銳意進取,豪情幹雲,意在破關立功,但事實上,他並沒有考慮好,怎麼打這一仗。受令前,耶律璟的交代,答應地夠快,但真領軍後,如何把握,卻感困難了。

在遼軍集結的這三日內,以折損了近十名精銳斥候與密探的代價,楊業基本搞清楚了遼軍的情況與動向。上萬的軍隊,這已經不是用小規模衝突就能解釋的了,再度提高了防備等級,並將軍情,飛馬上報東京。

當耶律敵烈率師南下之時,楊業也在考慮,如何對付這一萬遼軍。

“雁門強關,諸隘險要,只需固守,自保無虞!”康延澤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見。

不過,楊業坐在主案後,雖然點頭,但明顯另有想法。見狀,康延澤繼續指出:“軍使,這路遼軍此來有異,時值夏季,並非遼軍一貫秋高馬肥的動兵季節,來得太過突兀。並且,其衆只一萬步騎左右,只靠這等兵力,強攻都不夠遼兵損傷的!末將以爲,還當謹慎!”

事實上,楊業也考慮到了這些不對勁之處,思慮良久,擡眼看着康延澤,說:“我意率一部出擊,與遼軍戰一場,以作試探!”

“不可!”對此,康延澤直接表示反對,鄭重地對楊業道:“今敵情並不清晰,敵意並不明朗,固守城關,纔是最穩妥的選擇。將軍負君命戍代,守關纔是主要職責。

且來敵兵力倍於我方,以寡擊衆,風險太大。再者,沒有朝廷的授意,我定襄軍主動出擊,不論勝敗,倘若最終引起了漢遼大戰,使戰事擴大,屆時又如何向朝廷交代?”

康延澤是將他的想法與考慮盡數道出了,見自己的意見被反駁,楊業並未生氣,而是坦然地對他說:“將軍的顧慮,我也理解。只是,陛下曾與我制宜之權,其中明確說過,如有敵來犯,可縱兵擊之,自決其事,今遼兵南下,虎視眈眈,正合其情。另一方面,既然敵意不明,我也打算與之打一場,看能否將其意圖打出來!”

聽楊業這麼說,康延澤想了想,問:“軍使準備率多少人馬出擊?”

“兩千步卒,足以!”楊業說。

“將軍欲抗五倍之敵?”康延澤微微詫異。

“如你所言,雁門的守禦,纔是主要的,需要留下足夠的兵馬做守備!”楊業應道,淡定語氣間透着自信:“周邊地形地勢,盡在我腦中,遼軍此來,如欲破關,必走白草口。

我若借地形之利,背依堡壁而抗之,誘其來攻,遼兵雖衆,自信可卻之!我們整練精兵多年,效果如何,也需通過與遼軍戰鬥來檢驗。陛下說過,閉門造車,是要不得的!”

聽楊業這麼說,康延澤微微鬆了一口氣,看起來,楊業並沒有自負自大,從其打算來看,還是很冷靜的。

“倘若如此,將軍出擊,末將贊同!”康延澤拱手說,想了想,又提出建議:“不過,末將以爲,將軍不必急於出戰,可暫觀其目的。倘若真走白草口,再做決議不遲。其若強攻,則據守;其若畏而不攻,亦可消磨其銳氣之後,再行出擊。”

瞥了康延澤一眼,此人在兵道兵略上,確有一套,想了想,也就同意了。

康延澤還有建議:“將軍若準備出擊,終將削弱關城及諸隘的兵力,可徵調雁門府軍民,協助守關,以備不測!”

“好!將軍考慮得全面!”楊業笑道。

康延澤再度拱手,說:“將軍對敵,末將願率千騎,隱於白草口後,相機而動!”

好生打量了康延澤兩眼,楊業起身緊握其手,認真地道:“將軍爲我定襄軍都監,太過屈才了!”

第75章 西北邊報第63章 朝廷應對第1790章 憂勞第1675章 血戰第147章 德勝渡第1809章 餞行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274章 厚葬之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109章 太后崩逝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357章 國滅第96章 壽春城內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347章 談話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151章 凋零第175章 在滑州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374章 善待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94章 汝公出山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117章 潑冷水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3章 臺懷之事第218章 進兵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482章 李氏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39章 百年大計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242章 戰後第1695章 袁家莊第185章 賜宴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79章 “撫遠之戰”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29章 請纓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29章 獨眠孤館第35章 唐將空談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8章 瓊林宴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90章 交趾收復第1章 何謂開寶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243章 總結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36章 李業告狀第338章 爭執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26章 潘美守城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351章 林邑國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27章 謀算無用,危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1693章 安西王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61章 北使南歸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204章 解決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364章 過韓府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
第75章 西北邊報第63章 朝廷應對第1790章 憂勞第1675章 血戰第147章 德勝渡第1809章 餞行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274章 厚葬之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109章 太后崩逝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357章 國滅第96章 壽春城內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347章 談話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151章 凋零第175章 在滑州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374章 善待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94章 汝公出山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117章 潑冷水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3章 臺懷之事第218章 進兵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482章 李氏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39章 百年大計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242章 戰後第1695章 袁家莊第185章 賜宴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79章 “撫遠之戰”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29章 請纓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29章 獨眠孤館第35章 唐將空談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8章 瓊林宴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90章 交趾收復第1章 何謂開寶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243章 總結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36章 李業告狀第338章 爭執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26章 潘美守城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351章 林邑國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27章 謀算無用,危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1693章 安西王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61章 北使南歸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204章 解決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364章 過韓府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