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

新皇登基,加恩天下,安撫人心,以求支持,是必要之舉。但是,爲了收買那些本難以收服的人心,表現得如此“卑微”,在劉承祐看來,卻是沒有必要了。

雖然,天下節度並加使相,於漢廷而言,並沒有付出什麼實際的東西,但是,倘若如此,那這大漢朝的使相也太廉價了。且,加使相與不加使相之間,不只是加一個官銜,多層嘉獎的問題。

還涉及到一個權力限制問題,在方鎮官員的推舉與任命上,前番劉知遠降下了一詔,加使相節度的分量要明顯重一些。雖然朝廷的詔令,對地方的約束並不強,但是,且看日後。

另外,凡事也忌“一刀切”的做法,諸鎮節度中,亦有強弱富貧之分,資歷威望也有高低之別。

考慮到這些,劉承祐直接發話:“仍需考量!”

宰臣們有些詫異,眼神中都帶着點不解,不明白這種幾乎沒有成本的拉攏手段,劉承祐爲何不同意。顯然,這些大臣,還沉浸在過去的思維當中。估計在他們看來,大漢與方鎮共有天下,只需拉攏,勿使之叛亂即可,至於將各方鎮復歸朝廷控制,恐怕還沒來得及想。

劉承祐語氣肯定,將之打了回去,蘇禹珪雖顯無奈,卻也只能暫且應下:“是。臣等再行商議一番。”

“還有何事?”深呼吸幾口,似乎換了個心情,劉承祐掃視一圈,問道。

“陛下......”楊邠拱手答道:“徐州來報,武寧軍節度使王周在治所,病亡!”

“嗯?”劉承祐有些驚訝,消息有些突然,前番才聽聞其病了,沒想到這麼快就死了:“什麼時候的事情?”

“三日前。”楊邠答:“剛收到的消息!”

“可惜了。”劉承祐嘆道。

王周這個人,官聲很不錯,在民間口碑不錯,此前契丹南下,晉軍投降,困守危城,還因感後晉恩德,差點自刎以報,寧死不降契丹。結果,爲左右所阻(是否做戲,那就不確定了),大漢立,符彥卿自徐州移鎮兗州,王周則被劉知遠任命爲武寧軍節度使。

當然,劉承祐心裡哪有什麼可惜之情,他與王周又不熟,甚至已經考慮着以何人繼之,但是場面話,總歸是要說些的。

“派人告慰,以表朝廷態度!”劉承祐直接吩咐着,看向跟着劉承祐來的範質,喚道:“範質。”

“臣在。”範質立刻拜道。

“你寫一篇祭文,以表哀思!”

“是!”

吩咐完,劉承祐對衆臣道:“徐州乃東南財稅要地,又與淮海相望,今我朝又與南唐相抗,恐唐主用兵北窺,需以能臣鎮之,諸位,可議定一人,儘快!”

“是!”對此,一干人倒挺起勁兒的。

說了那麼多,劉承祐嘴倒有點幹,略作沉吟,看向楊邠,問道:“楊相,睿陵修建如何?”

這,似乎在提醒楊邠他的“重點”工作應該是什麼。

楊邠臉色不變,微微擡手:“民力、物力不足,若朝廷不多加撥發錢糧,按照當下的進度,至少需半載的時間,睿陵纔可能修好。”

麪皮微微顫了一下,要是把劉知遠在萬歲殿再放半年,估計早爛透。當然,皇宮裡,是有冷庫的......

想了想,劉承祐嘆了口氣,吩咐着:“山陵之事,還需楊相費心了!”

劉承祐此時的態度,很好,似乎同楊邠君臣之間,並沒有什麼矛盾一般。

“是!”

在回垂拱殿後,讓劉承祐意外的是,中書侍郎李濤求見,單獨一人。就他這麼偷摸的表現,便勾起了劉承祐的疑惑。

引起入內,落座,劉承祐直接問道:“李卿此來所謂何事?”

李濤也不遲疑,起手微微躬身,直接道來:“陛下,楊、蘇等相,倚其爲開國元臣,秉執軍政,而專權肆意,爭執不斷,私心浮泛,而致朝局不寧,於國不利,請出爲節鎮,延緩朝堂爭端。”

李濤說這話,劉承祐從其語氣感受到了不小的怨氣,他出此諫言,恐怕也是在擔任宰臣的過程中,受了楊蘇等人不少鳥氣,事事都被壓制,換誰誰不爽。

劉承祐喝了口茶,方纔幽幽問道:“依李卿的意思,可趁機放一人出鎮徐州?”

“臣正有此意!”李濤答道。

“砰”的一聲,劉承祐突然拍着御案,雙目如電,盯着他呵斥:“大膽李濤!”

李濤還有些愣,便問劉承祐一句疾厲的質問:“你是欲間朕與宰臣之間的關係嗎?”

面對劉承祐這突然發飆,李濤嚇了一條,還沒坐熱的屁股一下子自座位上彈了起來。但見天子怒目而對,霸氣側漏,不敢直視,深深一揖,解釋道:“臣只是爲朝廷安寧計,斷無他意,請陛下明鑑。”

感受着劉承祐冷酷的語氣,頭一次,李濤有些緊張發慌了。事實上,哪怕以劉承祐不凡,但初登寶座,這些宰臣縱不敢輕視他,但也實在沒有多少敬畏之心,快半個月了,這些人在面對劉承祐的都表現得十分放鬆。彷彿,劉承祐真的是在垂拱殿垂拱而治一般。

觀察着李濤的表現,劉承祐又快速地變了臉,收起了所有額外的表情,冷淡地說道:“楊蘇二相,乃大漢國臣,朕多賴其扶持。先帝龍大去前,爾等皆爲託孤輔臣,而今朕繼位不足半月,便針鋒相對,互相攻訐。莫非以朕幼弱,當朕可欺?”

“臣不敢!”聽着劉承祐的誅心之語,李濤心頭一顫,老臉雙頰生熱,頭深深埋下。

“你所議,朕權當沒聽過了!”審視了他許久,劉承祐淡淡然地說道:“今後,似此等不利於君臣團結,朝堂和諧的話,不準再言。倘若再犯,朕絕不輕饒!”

“是!”李濤趕緊道。

“退下吧!”

“是!”

退出垂拱殿的時候,受外邊涼風一吹,李濤方纔回過神,思及方纔殿中的情況,有種遭受打擊的挫敗感。心中頗有種“君心難測”的感慨,哪怕這個皇帝很年輕。

就他的觀察,劉承祐與楊邠早有不協,以楊邠的專橫,碰上少年天子的強勢,當有驅逐其心纔是。但是,奏上去的結果,非但沒有達成目的,反而被訓斥了一頓。

此事,若傳出去,他在政事堂,估計日子更加不好過了。他這番,不止是得罪楊邠,連同蘇逢吉那條戾蛇也一起得罪了。

“哎......”重重地嘆了口氣,李濤邁着有些沉重的步伐朝廣政殿方向而去。

垂拱殿內,劉承祐坐着出神,沉思着。方纔李濤的建議,劉承祐倒不是完全不作考慮,只是,在國家大局未寧之前,他實在不想有太多的波瀾。

同時,李濤的舉動,也讓劉承祐徹底認識到了,如今大漢的這幾名宰臣們間關係。楊蘇、楊李、蘇李、二蘇、王蘇......基本人與人之間,都是矛盾。

作爲皇帝,或許欣喜於臣子不一條心,當宰臣們互相攻訐,私心重於公心,私慾大於國事,對朝堂的安寧,國家的安定,便是大患。尤其是,這一干宰臣,在治國之道上,實在差強人意,秕政不斷。

要整肅朝綱,當朝的這些宰臣,大部分都得清除出權力中心!劉承祐心中的決心更堅定了。

緩了緩,劉承祐對隨侍在垂拱殿的範質吩咐着:“派人去樞密院問問,有沒有鳳翔戰事的最新進展。”

“是!”

繼位以來,劉承祐真的是日理萬機,比當太子監國之時,要累得多,不過半個月的時間,已有些心力交瘁之感。當然,伴隨着的,權力慾望得到釋放的滿足感。

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152章 聽政3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167章彈冠相慶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68章 婚宴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31章 邊公在任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77章 間策第96章 壽春城內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84章 夏州降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372章 封王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430章 安東王薨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33章 西巡結束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207章 還京第365章 看衰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52章 巫宦之國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188章 後續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357章 國滅第274章 厚葬之第11章 請教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482章 李氏第89章 威壓王帥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138章 回宮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7章 小張探花第379章 蕭思溫第104章 在真定第74章 萬歲呼聲第47章 誘其北上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43章 “梳理”、“優化”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380章 投漢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40章 郭黨俊傑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21章 捷音已先來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196章 楊邠案(4)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186章 賜死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127章 冬至宴3第31章 進軍令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296章 反響第156章 亡國之君
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152章 聽政3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167章彈冠相慶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68章 婚宴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31章 邊公在任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77章 間策第96章 壽春城內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84章 夏州降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372章 封王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430章 安東王薨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33章 西巡結束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207章 還京第365章 看衰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52章 巫宦之國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188章 後續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357章 國滅第274章 厚葬之第11章 請教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482章 李氏第89章 威壓王帥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138章 回宮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7章 小張探花第379章 蕭思溫第104章 在真定第74章 萬歲呼聲第47章 誘其北上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43章 “梳理”、“優化”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380章 投漢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40章 郭黨俊傑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21章 捷音已先來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196章 楊邠案(4)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186章 賜死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127章 冬至宴3第31章 進軍令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296章 反響第156章 亡國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