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

劉皇帝足足花了一個多時辰,同劉規討論皇室私產的問題,並且拿出了一系列減租減息、減民負擔的措施,當然,這些都是在劉皇帝的“指導”下進行的。

讓劉規想方設法地賺取利潤、積累財富,這是他所擅長的,也是他樂意做的,但是讓他從身上割肉,就不那麼簡單了,首先心理上就有障礙,哪怕此前大刀闊斧地給少府產業砍枝去葉,本質還是爲了追求更高的收益。

當然,最關鍵的原因在於,這種惠民惠農,昭示恩德,顯示皇帝陛下寬仁憐憫的事情,作爲一個合格的忠僕,怎麼可能僭越。

劉皇帝只是提出一定想法,至於細節完善,具體措施,還是由劉規負責出臺執行,同樣保證給劉皇帝辦得漂漂亮亮的。

少府對所轄土地的管理改革,可以看作是大漢這一次稅制改革的重要補充,畢竟涉及到幾十萬頃土地、草場,數百萬農牧民,這其中的份量,以大漢之體量巨大,也是不輕的。

稅制改革的核心在於土地,劉皇帝改革的初衷在於減輕小農小民負擔,緩解社會階級矛盾,不管從國家範圍,還從少府層面,在目標上都是統一的。

不過,少府的改革,帶來的轟動,明顯要更大。對於那些利益受損的勳貴而言,劉皇帝不只要割皇子皇女的肉,狠起來連自己的肉都割,做到這個程度,他們這些人,夫復何言?

而對於那些給皇室當牛做馬的黔首而言,則是人情大悅,喜不自禁,漫天的烏雲由此消散,陽光與希望重灑人間……

就像劉皇帝所說的,由於沉重的奉納負擔,那些耕種着皇室土地的農民,怨望實在不小,並且隨着時間的流逝,越發深重,尤其在過去的十來年來,各地實則發生了不少騷亂,只不過都被地方官府配合着少府鎮壓了。

而對於這一部分農民羣體而言,面對壓迫,他們不敢反抗,也沒法反抗,因爲他們擡頭望見的就是一片姓劉的天。站在大漢的天空下,呼吸着大漢的空氣,耕作着大漢的土地,他們根本沒有多少自由可言。

對於許多普通黔首而言,日子艱難,活不下去,有諸多選擇,經商、務工,徙邊、出海,乃至爲奴爲婢,不論如何,至少有選擇的機會。

但是,少府控制下的那些農戶,卻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除了像老黃牛一般被役使着勞作生產,繳錢供糧,爲皇室的享受增光添彩之外,沒有其他任何出路。

逃,無處可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尤其在大漢戶籍管理愈趨完善嚴格的背景下,逃戶是一項風險極大的事情。要麼激烈抗爭,那就得用性命,用至親安危爲代價......

因此,長年累月下來,許多皇室佃民,早已麻木,人生一片昏暗,看不到任何希望。至於劉規所言,爲皇家勞作奉獻,光榮,幸運,那就是純粹的狗屁言論了......

很多時候,現實就是這般矛盾,乃至魔幻,劉皇帝對於地方宗族豪強勢力的崛起,對於鄉里之間基於土地的人身依附,可以說是怎麼看怎麼不順眼,恨不能把它拆個支離破碎。但是,自己的做法,卻比那些普通的地主土豪做得更過分,更徹底,規模也更大。

或許,在劉皇帝價值觀念裡,全天下的子民,只該依附於他這個皇帝,其他都是非法的,都是在掘皇權的根......只不過,劉皇帝心裡也有數,君與國之間,終究是有一道界線的,永遠也消除不了,兩者也不可能真正融爲一體,私心不可避免,自然就帶出一些與其“英明”相悖的決策與作爲......

放任與漠視少府對佃農的嚴重剝削,只是劉皇帝諸多昏聵決策中的一項,不過,所幸劉皇帝的湖塗也是有期限的,當他醒悟過來,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改弦更張,是不帶絲毫猶豫的。

對劉皇帝而言,皇室擁有海量的土地,以及大量的依附人口,這都是皇室的根基,自然是好好呵護,需要善待,以保重他們對皇室的敬畏與忠誠。

但過去少府的做法,顯然與這一點相左了,連劉皇帝都不禁沉浸在那鉅額的利益中,而忽視了佃民之苦。

這樣的做法,顯然不可持久,久則必失人心,掘根斷基。甚至於,劉皇帝已經認爲皇室已然喪失人心了,這不可不慎。

知錯能改,並且果斷改正,這是劉皇帝的一大優點。於是,隨着劉皇帝一道皇室土地改革詔令下達,隨着少府逐步落實,那些佃民們自是喜笑顏開。

小民雖然庸賤愚鈍,但有其存身之道,尤其精明算計,大的數據算不明白,但自己耕作的土地、勞動的收入,卻能掰扯得明明白白。何況,還有少府職吏以及宣慰司援應人員的下鄉解釋,惠民政策再透明不過了。

不究細節,成功地讓那些農民知道,從開寶二十五年開始,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不再爲少府無底線地掠奪,土地自然還是屬於天子的,但耕作收穫除了一小部分需上交,其餘的大部分都可裝入他們自己的口袋與倉庫,由他們自由支配。

可以說,爲自己勞作,但又享受着種“皇糧”的“榮譽”,對於飽受剝削壓榨之苦的廣大皇室佃農而言,是在天降鴻運,如果有忠誠度與好感度這種東西,那麼針對劉皇帝,這兩個標準必然在短時間內得到暴漲。

當然,如果僅僅是政策優待,實惠落實,也不至於有這麼大的反響,在改革的過程中,宣慰司是出了大力氣的......

在後續的宣傳中,此前少府對佃農的過分剝削,原因在於一部分少府官吏貪婪無度,他們瞞着劉皇帝,做下一樁樁惡事,壓榨着他們。

偉大英明的皇帝陛下,自然是仁慈寬厚的,也不會壓榨他們這些小民,對他們的遭遇憐憫、同情。

以前是被那些奸賊惡吏欺瞞,如今,皇帝陛下洞察秋毫,自然撥雲見日,還佃農們一個公平......

甚至於,民間還出現了一些看起來聽起來就很假的小故事,比如劉皇帝在聽說少府對下屬土地的高額徵稅後,瞠目結舌,怒不可遏,乃至於一時激動,竟失足跌倒。

在深刻反思後,急召少府監劉規,君臣密議數個時辰,皇帝陛下親自指導,嚴令劉規,必須改革,與民實惠,減其負擔,云云......

總之,皇帝陛下的形象,永遠是光輝的!

吹得有些過,蠱惑人心的意味太過濃重,但就是有人信,那些遍佈大漢各道的皇莊中,十分難得地,再度有“萬歲”的歡呼爆發......

第14章 武夫軍閥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81章 廝殺漢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347章 談話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80章 春夜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84章 夏州降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48章 處處矛盾第17章 附議第1772章 處置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416章 面試第16章 異見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38章 濮州案(1)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114章 大朝會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197章 決斷!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17章 附議第146章 驕將第397章 指點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25章 開寶新政第148章 還京第79章 父子問對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90章 交趾收復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15章 馬楚內亂第13章 楊業述職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99章 北使南歸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83章 抉擇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94章 善後第99章 御帳議戰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179章 長教訓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497章 重拾
第14章 武夫軍閥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81章 廝殺漢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347章 談話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80章 春夜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84章 夏州降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48章 處處矛盾第17章 附議第1772章 處置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416章 面試第16章 異見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38章 濮州案(1)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114章 大朝會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197章 決斷!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17章 附議第146章 驕將第397章 指點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25章 開寶新政第148章 還京第79章 父子問對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90章 交趾收復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15章 馬楚內亂第13章 楊業述職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99章 北使南歸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83章 抉擇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94章 善後第99章 御帳議戰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179章 長教訓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497章 重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