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

bookmark

未央宮平虜殿內,丞相袁盎和太農令曹欒正站在漢帝劉啓身後,面色潮紅的打量着天井中巨大的沙盤。

根據各地前線源源不斷傳來的奏報,殿中的內侍們不斷的移動着沙盤裡用來模擬實戰的兵棋和旗幟。眼看代表大漢的玄色旗幟已插滿燕地西北一線,直逼秦長城,殿內諸人盡皆面露喜色。

“稟陛下,徵北將軍郅都有緊急軍情呈上!”

掌印太監孫全微微躬身,雙手將一個火漆封存的密匣呈給劉啓。

“哦?”

劉啓眉毛一揚,抑制住心中的激動,掃了一眼滿是好奇之色袁盎和曹欒,擺手道:“無需避諱,快快念來!”

“諾!”

孫全躬身應諾,接過侍衛遞來的利刃,小心翼翼的把火漆颳去,將密匣啓封,拿出一卷絹書,朗聲念道:“臣啓陛下,匈奴左大當戶渾於坭已棄守雲中城,率其部五千匈奴鐵騎突圍而出,逃往五原。臣所率三郡步卒,今已進駐雲中。胡騎將軍公孫歂率麾下八千胡騎,晝夜巡視雲中外長城至黃河一線。臣已命五萬精兵強奪長城關隘,匈奴歷來不擅守城,長城關隘大多廢棄。

臣擅自專斷,已強徵十萬邊民出雁門,至雲中,重修關隘。臣今以戴罪之身,誓死扼守匈奴單于庭所部南下之路,天佑大漢!天佑吾皇!”

劉啓聞言,劍眉飛揚,朗聲笑道:“事急從權,何罪之有?!速速下詔,勉勵郅都諸將,待班師之日,再行封賞!”

“諾!”

孫全隨即應諾而去。

心思靈巧的內侍們,趕忙根據郅都的軍報,重新調整沙盤上的兵棋。

劉啓眼中熠熠生輝,滿是激動之色。如今雲中以東,右北平以西,可堪一戰的匈奴人僅剩渾於坭當初派去馳援燕地的五千鐵騎,卻也被右北平和上谷兩郡的六萬步卒死死拖住。如今燕地可謂一馬平川,無人可擋漢軍兵鋒。

“陛下,如今渾於坭率五千匈奴鐵騎退往五原,若是於白羊王麾下萬餘鐵騎匯合,豈不是實力大增?”

袁盎面帶隱憂之色,小心詢問道。

劉啓擺擺手,胸有成竹道:“無妨,朕便是要讓他們合兵一處。即便再加上樓煩王駐守朔方的近萬鐵騎,也不過兩萬五千騎,待我數路大軍合圍,十倍衆之,何懼之有!”

袁盎皺着眉頭,覺得劉啓有些得意忘形,過於盲目樂觀了,趕緊勸道:“匈奴右賢王的王廷距朔方不過數百里,其麾下近十萬控弦之士,隨時都能馳援朔方,不得不防啊!”

“丞相多慮了,太尉竇嬰半月前已率邊軍十五萬,沿隴西長城北上,如今想來河南地西面的數百里長城已盡皆爲我漢軍佔據。”

太子劉徹剛走上樓來,便聽到袁盎在給皇帝老爹潑冷水,隨即笑着朗聲迴應道。

袁盎聞言一愣,眼中寫滿了疑惑,顯然對竇嬰出兵一事毫不知情。

劉徹不由感嘆皇帝老爹的小心謹慎,連對最爲忠心的大臣都不露半點口風。

帝皇心,深似海,對任何人都會留上一手。

劉啓似乎不想繼續這個話題,捋了捋鬍鬚,微笑道:“皇兒可是給朕帶了好消息來?”

劉徹習慣性的聳聳肩,也沒避諱袁盎和曹欒,幽幽答道:“齊山傳信,匈奴去年冬天鬧饑荒,從河南地的漢民處搶掠牲畜和穀物,大量漢民無糧過冬,只得背井離鄉,遠遁山林,挖食野菜草根爲生。如今河南朔方地十室九空,故土難離的少數漢民也是飢腸轆轆,怕是快要易子而食了。”

劉啓聞言,皺了皺眉頭,卻沒有裝出悲天憫人的模樣。

皇帝老爹看似愛民如子,但內裡卻是務實到冷血的陰狠角色。

早在父子二人去年謀劃,並在大草原散播瘟疫時,他們便預料到,匈奴人爲了度過饑荒,絕對會向河南朔方地的漢民動手。

在劉啓想來,當地漢民應該會羣起反抗,讓河南朔方地發生衆多暴亂。可如今看來,這些被匈奴人統治了數十載的漢民,已完全失去了抗爭的勇氣。既然他們已無血性,又抱着故土難離的心思,不肯逃到漢疆尋求庇護,劉啓壓根不會去憐憫他們。

劉徹也是深以爲然,大漢立國以來,一直對願意迴歸華夏的漢民多加照拂,在邊郡賜予其良田和農具,用以戍邊。即使在後世歷代,這種政策都算是最優厚的。

無奈河南朔方地自秦朝蒙恬陳兵五原伊始,便是秦朝屯田戍邊的要地。當地漢民多是秦朝邊軍後裔,對取秦而代之的大漢,隱隱有些抗拒,大多不願迴歸華夏。劉

徹對這種寧願依附外族,也不肯解決民族內部矛盾的頑固分子,沒有一絲好感,死了也無所謂。

倒是丞相袁盎個性耿直,爲人忠厚,面帶憂慮的懇求道:“虎毒尚不食子,河南地的百姓如今困頓至此,還望陛下廣施恩澤,救濟百姓,以宣愛民如子的德政。”

劉啓擺擺手,不以爲意道:“此事不急,待盡復河南之地,再商討不遲。”

見袁盎還要爭辯,劉啓有些不耐煩,復又道:“若是丞相心急,所幸太農令也在,你慢慢與曹欒商議便是。”

曹欒見皇帝把麻煩轉嫁到他頭上,當即苦笑不已。

陛下的意思很明顯,要是曹欒答應袁盎賑濟那些災民,就必須從國庫和太倉拿出錢糧。如今各郡糧草大多貯存在常平倉,實質掌控在陛下手中,而殿下則掌控着“皇室儲備總署”的數百萬石糧草,壓根不會讓曹欒有插手的餘地。

此次大軍出征,京畿七郡大軍的糧草盡數由太倉供給,相當於後世動用“國有戰時儲備”。太倉雖有大量存糧,但是每年數十萬邊軍糧草都需要從太倉調撥,而各地賑災所需錢糧,一旦開放當地的常平倉,太倉必須立即調撥相同數量的錢糧填補常平倉的缺額。

總之一句話,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如今想讓曹欒從太倉中拿出糧食,不如要了他的老命。

袁盎又何嘗聽不出劉啓的推諉之意,卻知道不能把陛下惹火了,只得長嘆一聲,勉力壓下心緒,盤算着改日再找曹欒細細商量。

劉啓沒再理會袁盎,見劉徹打量着沙盤沉思良久,不由好奇的問道:“皇兒難道還另有謀劃不成?”

劉徹回過神來,微微點頭道:“恩,兒臣突然冒出些想法,只是還未思慮周詳。”

“皇兒且說來,朕替你參詳一番,或許會有些助益。”劉啓饒有興致道。

劉徹沉吟片刻,微微道:“如今郅都掌控住雲中北面的長城關隘,軍臣單于所屬單于庭諸部,已然無法馳援朔方,只要竇太尉扼守住西北長城,牽制右賢王麾下的十萬鐵騎,河南之地便如囊中之物了。”

“殿下有些言過其實吧?即便軍臣單于無法從雲中南下,難道不會西進與右賢王合兵一處?屆時數十萬匈奴鐵騎,就算竇太尉麾下的十五萬新軍據有天險雄關,怕也抵擋不住。需知太尉可算孤軍深入,驍騎將軍秦勇如今陳兵上郡,在攻佔西河和朔方前,根本無法馳援太尉。屆時太尉的十五萬新軍可謂腹背受敵,不耐久戰啊!”

袁盎不等劉徹把話說完,立即搖頭反駁道。

劉徹眉毛一揚,隱隱有些不耐煩,這袁盎今日是神經搭錯線了麼,咋老是挑刺呢?

跟這些文官談論軍事,實在是讓人無奈,劉徹壓下心中的鬱悶,解釋道:“單于庭和匈奴右部隔着綿延數千裡的陰山山脈,本就難以翻越,如今陰山上冰雪初融,更是險象環生。若軍臣單于在雲中受挫後,再想北上繞過陰山,需得花上多少時日?屆時我大漢將士早就盡復河南之地,憑藉長城天險,加上源源不斷的援軍,即便匈奴傾族來犯,又能耐我何?”

袁盎無可辯駁,只得悻悻的沉默不語。

劉徹隨即轉身指着沙盤,繼續道:“如今唯一應當防備的是匈奴左賢王,雖然左部王廷位於數千裡外的狼山,然而一旦左賢王揮師南下,如今上谷和右北平派出的六萬步卒,野戰時根本不堪一擊。”

劉啓聞言,臉上閃過一絲憂色,頜首認同道:“皇兒言之有理,這也是朕最擔心的情形,如今燕地看似情勢大好,實則險惡異常啊!”

“倒也不是沒有法子,就看父皇肯不肯兵行險招了。”

劉啓眼睛一亮,急忙道:“哦?皇兒若有謀劃,但說無妨,朕自會細細思量。”

劉徹意有所指的幽幽道:“如今上谷和右北平僅派遣郡中都尉率郡兵出征,然而近十萬邊軍仍駐守兩郡邊塞,未敢輕動,實在有些浪費了。”

劉啓聞言大駭,失聲道:“皇兒是想動用兩郡邊軍?如今燕地匈奴諸部未滅,況且還有渾於坭派出馳援的五千鐵騎,若是兩郡邊軍盡出,被匈奴人攻入上谷和右北平,順勢南下,不但百姓生靈塗炭,我十數萬大軍也會被切斷後路。屆時匈奴左賢王揮師而來,那十數大軍將盡數葬身燕北啊!”

劉徹沉聲道:“可先令兩郡下屬諸縣派遣縣兵至邊塞接管防務,另着涿郡,漁陽,遼西三郡都尉率麾下郡兵日夜兼程,務必在十日內趕至上谷和右北平兩郡,從縣兵手中接管防務。”

不得不說,劉徹的這個主意很大膽,甚至瘋狂,相當於用後世的警/察接替正規軍守備邊塞整整十日。

殿內衆人聞言,俱是駭然失色,沉默不語,盡皆等待劉啓聖斷。

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五百章 夷滅東鯷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九章 創立太學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軍集結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一百八十三章 耿老先生第四百一十一章 劉乘飛天剛結束工作回飯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贈馬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壓輪機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觀賽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錢莊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二百二十八章 梟雄殞沒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代醫者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學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賊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闕廣場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隨軍第九十三章 無奈秦立 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一百三十六章 喪鐘敲響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三百四十九章 劉舜務工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門戶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軍遲來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四百二十七章 劉乘心醉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賭賽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驟起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將亡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一百三十六章 喪鐘敲響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氣風發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六百九十七章 發展代價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二百零五章 調教蘿莉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
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五百章 夷滅東鯷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九章 創立太學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軍集結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一百八十三章 耿老先生第四百一十一章 劉乘飛天剛結束工作回飯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贈馬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壓輪機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觀賽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錢莊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二百二十八章 梟雄殞沒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代醫者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學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賊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闕廣場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隨軍第九十三章 無奈秦立 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一百三十六章 喪鐘敲響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三百四十九章 劉舜務工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門戶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軍遲來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四百二十七章 劉乘心醉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賭賽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驟起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將亡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一百三十六章 喪鐘敲響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氣風發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六百九十七章 發展代價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二百零五章 調教蘿莉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