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

仲秋八月,丹桂飄香如往昔,關中各地的鄉間地頭又比過往多了番美景,遍野棉桃如白雪覆地,不少農人已在摘取棉桃,裝到麻袋裡壓實,準備送往官倉出售。

倒非官府出資收購棉花,只是將閒置的倉廩暫且租借給田氏商團,還出動了不少吏員衙役,尤是各處農業局的官吏皆爲之奔忙。

沒人擔心有官商勾結的嫌疑,田氏商團與各地官府的貲財往來賬目清楚,甚至會不時張榜公告,借用多少倉廩和勞力,皆是給的足額錢財,入的官府公庫,郡縣長官從不過手。

往各地督巡的監察御史們對田氏商團的行事還是放心的,畢竟長安四大商團爲保證商譽,向來嚴守律法,又皆是背景過硬,壓根不屑以錢財賄賂地方官員。

郡縣官府之所以對其大行方便,蓋因朝廷的大農府下了政令,準允各地官府用閒置的倉廩及人力協助田氏商團購置棉桃,並收取相應的報酬,所得無需上繳國庫,可由各官府自行調配。

皇帝劉徹曾對大農令曹欒笑言,水至清則無魚,各地官府有些無傷大雅的小金庫,偶爾貼補自家及轄下官吏們,也是人之常情。

他說的是實在話,後世的政府部門或跨國企業總免不得公務支出,華夏又是個人情社會,交際應酬免不了的。

只要大漢官員不貪瀆公帑,不收受商賈賄賂,劉徹不介意讓他們的公務費用稍稍寬鬆些,否則日後工商業發展起來後,有才能的人皆下海經商,朝廷只能招到二流貨色入仕爲官,官員被商賈算計得死死的,着實於國不利。

後世的歐豬五國便是最好例證,其國內富豪衆多,政府卻效能低下,積欠大筆外債,紛紛面臨破產,正因其官僚體系從根子上爛掉了。

官員的無能比貪瀆更要命!

關中各地的百姓們忙着收穫棉桃,長安城內的皇室宗婦們亦是忙碌不已,要爲陽信公主在五月誕下的小公子籌備百日禮。

漢人不會擺甚麼滿月酒,但對百日禮卻是格外重視,百日又名百歲、百晬,即祈願孩子長命百歲之意。

尤是陽信公主作爲大漢長公主,其父爲太上皇,其弟爲皇帝,就更是如此。因爲百日禮又爲認舅禮和命名禮,這孩子百日之時,要認皇帝舅父,更要由太上皇爲其命名。

陽信公主體質偏弱,且是頭胎,月子足足坐了兩月有餘。

大漢尋常婦人坐月子時,不能淨身沐浴,需關緊門窗拒絕通風,臥牀不動。長安的盛夏就跟蒸籠似的,真要這般修養,陽信公主不是被活活燜熟在屋裡,就是被自個身上的臭味薰死。

好在太后遣了先前懷泰安公主時伺候她的數名女醫官,服侍陽信公主待產。醫官們沒管那些民間陋習,而是依照過往從劉徹撰寫出的醫書學到的那些婦科知識,悉心照顧陽信公主。

該動彈就下牀走走,該淨身就用溫水擦擦,該透氣就將窗戶開開,不直接吹風就成。

依照民俗,產婦沒出月子,即血氣未散,最忌衝撞。宮裡的幾大巨頭雖心焦得緊,卻沒能前來探望,只得不時宣召張騫,再三叮囑他要看顧好陽信公主和孩子。

張騫終日在長樂宮,太壽宮和未央宮來回跑,接受太皇太后,太后和皇后的輪番囑咐,腦子都快炸了,好在是喜得貴子,只能繼續痛並快樂着。

陽信公主心思通透,剛能出屋便是抱着襁褓中的大胖小子入宮,給皇祖母和父皇母后問了安,又到了長秋宮,拜見皇后阿嬌。

早在陽信公主抱着孩子去太壽宮和長樂宮問安時,阿嬌便得了近侍稟報,曉得她母子倆定會來長秋宮,已等候多時了。

陽信公主見了禮,便出言問道:“時辰不早了,陛下尚在打理政務?”

阿嬌無奈的聳聳肩:“他這大漢皇帝,總有操不完心,不是批閱奏章就是宣召大臣,近來皆是在宣室殿草草用的晚膳。”

陽信公主微是頜首,嘆道:“父皇昔年亦是如此,想成賢君聖主自非易事。”

阿嬌沒接話,緩步近前,小心翼翼的伸出雙手,從陽信公主懷裡接過襁褓,抱在懷裡。她過往沒少抱過幺弟陳蟜和泰安公主,倒是熟練得緊,沒將熟睡中的嬰孩驚醒。

瞧着那粉嘟嘟胖乎乎的小臉,阿嬌眼裡滿是欣喜,還有些微羨慕。

她與劉徹圓房已半年有餘,除了小日子,房事端是不少,偏生肚子沒半點動靜。好在楋跋子比她還早成婚,亦未懷有身孕,否則她真得愁死了。

阿嬌晃了晃腦袋,驅散腦海繁亂的思緒,輕聲問道:“父皇可是替這孩子取了名字?”

陽信公主答道:“父皇替他取名張篤,說是待百日禮時再下旨賜名。”

阿嬌輕點臻首,復又問道:“張篤,取之何意?”

“依父皇之意,他阿父名騫,爲高舉飛騰之意;故爲他取名爲篤,冀望他日後忠厚踏實。”

陽信公主展顏一笑,她聰慧至極,自能領會父皇的意思。

她是位同諸侯王的大漢長公主,張騫又得皇帝信重,日後應能位極人臣,這孩子作爲其嗣子,不需太過精明,更不要妄想能比父母站得更高,踏踏實實的守成即可,否則反是不美。

陽信公主身爲人母,亦只求兒子安穩度日,她身爲天家女,懂得不該存有望子成龍的心思。只因她的父親和弟弟乃至日後的侄兒纔是真龍,她的兒子唯有老實忠厚些才能安逸度日。

阿嬌雖是莽,但她的出身決定了她的眼界,其生母館陶公主是大長公主,太上皇的阿姊,故她能輕易理解陽信公主轉述此話的意味。

她搖頭輕笑道:“陛下應是不會在乎這些的。”

“陛下雖是大度,但爲人臣者,該守的分際還是要守好的。”

陽信公主亦是笑應,便即轉了話頭,與阿嬌聊些旁的趣事,她在屋裡足足悶了兩月有餘,即便生性恬淡喜靜,但也着實快憋瘋了。

待得襁褓中的孩子睡醒,眼瞧着便要哭鬧,陽信公主忙起身告退,抱着自家兒子,帶着乳母和宮婢出了宮。

是夜,阿嬌與劉徹在臥榻上夫妻夜話時,不經意間提及此事時。

劉徹微是愣怔,將雙手枕在腦後,看着帷帳的束頂,凝視良久方纔輕聲道:“怕是唯有你這傻丫頭,纔會將朕往好裡看。”

阿嬌不解其意,頹自道:“我纔不傻,陛下本就是個好的。”

噗嗤~~

劉徹不由失笑,側過身子,看着她那蘊着幾分憨傻神情的小臉問道:“依你看來,朕若非得抉擇,大漢的好皇帝,父皇的好兒子,阿姊的好三弟,三者擇其一,何爲先?”

阿嬌柳眉微顰,沉吟片刻方纔擡眸與他對視,坦然道:“旁的我不想管,更不敢管,我只願陛下能做我的好夫婿。”

劉徹頗是訝異道:“沒料到你這傻子也偶有機靈之時。”

阿嬌翻了翻白眼,將劉徹的胳膊扯了過去,枕在她的頸項處,隨即將嬌小的身子窩進他的懷裡,翁聲道:“我本就不傻,只是有些事兒不願多想罷了,只因唯有如此,方能過着文君先生求而不得的輕省日子。”

劉徹劍眉微揚,頗是意味難明的出言問道:“哦?這番道理亦是卓文君說與你聽的?”

“文君先生聰慧過人,自然曉得分寸,不該說的從未多說半句,尤是天家之事,她向來避之唯恐不及。”

阿嬌不以爲意的搖了搖小腦袋,復又輕聲嘆道:“但也正因她心思深,顧忌太多,活得着實太累,便連我在旁瞧着,都替她覺着累,常勸她活得隨性些。管甚麼卓氏興衰,人總得爲自個活着,自私些也沒甚麼不好的。”

劉徹真是驚到了,自家婆娘今日是鬼上身還是被人魂穿了?

能將彰顯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的話說得這般理直氣壯,莫不是哪位後世的華夏同胞穿越而來,奪舍重生?

他用手擡起她的下巴,仔細打量着她的小臉,瞧着那略帶英氣的眉眼間還是蘊着濃濃傻氣,這才放下心來,若從後世穿來朵矯揉造作的白蓮花,那還真是消受不起。

阿嬌不由杏目圓瞪,疑惑道:“陛下這是作甚?”

劉徹挑眉回瞪,嘴裡不忘出言打趣道:“你真是阿嬌?真是那莽頭莽腦的陳氏阿嬌?”

阿嬌這才後知後覺的醒悟過來,皺了皺鼻子,拍開他的爪子,復又將頭埋在他的胸前,哼哼道:“早跟陛下說了,我本就不傻。何況陛下不是常說,爲人處世,最爲難得是糊塗麼?”

“……”

劉徹萬沒料到,他會有被這憨貨噎得無言以對之時。

或許在某些時候,傻子往往比聰明人看得更清楚,活得更自在。

好在這輩子娶了個憨態可掬的女漢子!

劉徹暗自慶幸,突是大喝道:“你這妖女,朕要代表月亮懲罰你!”

驚呼連連,嬌喘聲聲,帷幔幢幢夜色沉,雲銷雨霽伴月眠。

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六百二十章 衝撞太子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六百五十章 交辦太子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兒打靶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國伊予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壓輪機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三百九十一章 驅使烏桓第七十一章 所謂伊人第七百九十七章 歸家省親第五百零四章 伴讀入宮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軍潰逃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鑄鋼爲犁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六百四十四章 宮邸女學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區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五章 金屋藏嬌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蕩少年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訓第三百八十六章 烏桓助陣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認慫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一百七十八章 爭先認購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二百七十六章 陽春徐來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劉沐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一百三十一章 謀劃絲路 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六十三章 漢奸鼻祖 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一百六十章 懾服中原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敵都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三百三十二章 宮寒之症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圍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見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辦蒙學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賭賽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四十一章 九王齊聚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
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六百二十章 衝撞太子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六百五十章 交辦太子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兒打靶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國伊予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壓輪機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三百九十一章 驅使烏桓第七十一章 所謂伊人第七百九十七章 歸家省親第五百零四章 伴讀入宮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軍潰逃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鑄鋼爲犁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六百四十四章 宮邸女學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區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五章 金屋藏嬌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蕩少年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訓第三百八十六章 烏桓助陣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認慫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一百七十八章 爭先認購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二百七十六章 陽春徐來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劉沐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一百三十一章 謀劃絲路 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六十三章 漢奸鼻祖 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一百六十章 懾服中原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敵都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三百三十二章 宮寒之症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圍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見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辦蒙學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賭賽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四十一章 九王齊聚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