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

華夏民族自古重視教育,權貴世家向來不吝於爲子嗣投入大量教育資源,天家更是如此。

劉徹從不避諱以權謀私之舉,爲了讓自家傻兒子見見世面,見得陽春三月好天氣,便着宮邸學舍爲學子們安排了巡遊,讓這羣劉氏子弟出去增長見聞。

小劉沐因已封了王爵,故除卻宮內的近侍和宮婢,旁的臣民多是不再稱他皇子,而稱之爲沐王,抑或在無其他諸侯王在場時,直接喚爲殿下。

沐王小殿下也學會自稱“本王”了,然因未曾出宮開府,更未招募僚屬,故尚沒人稱他爲大王,他也就沒機會自稱“寡人”。

即便如此,劉徹初次見得小屁孩一本正經的板着臉,對這內宰自稱本王時,險些繃不住笑意,一旁的皇后阿嬌卻不顧儀態,笑得花枝亂顫,可把自家兒子臊得滿臉通紅,從此但凡父母在場,他絕不會對宮人如此自稱。

然在宮邸學舍就不同了,虛年九歲的沐王殿下經過寒休的努力鍛鍊,已將渾身肥膘減掉大半,雖是瘦了不少,卻更顯壯實,逐漸展現出劉氏子弟真正的遺傳基因,狹長鳳眸,闊肩厚背,身高腿長。

若只瞧劉沐的背影,宮中老人皆覺簡直與皇帝陛下和膠東王劉寄年幼時是一模一樣的,正因劉寄與劉徹頗爲相像,故昔年漢帝劉啓纔將劉寄封了膠東王,正是劉徹被冊爲太子前的王爵。

然劉寄卻是遺傳了生母王皃姁那對圓杏大眼,卻不是甚麼含情脈脈的剪水雙眸,而是瞪大如銅鈴的那種,發起怒來,光是瞪眼就能把麾下將士嚇得渾身哆嗦。

皇帝劉徹倒是也生了對鳳眸,然不管是喜是怒,皆習慣性的微微半闔,鮮少似一驚一乍的劉沐般總是睜大雙眼,故父子倆實乃形似神不似。

倒是太上皇劉啓多年來種花養草,修身養性,眉眼間漸漸褪去昔日陰戾,雖尚算不得慈眉善目,但卻愈發平和,比起父皇劉徹,劉沐反是更像皇祖父劉啓。

學舍祭酒袁盎乃四朝元老,說是看着太上皇劉啓長起來的都不爲過,眼見沐王殿下隨着年歲漸長,愈發長得像太上皇,平日責罰他時心裡也有些犯怵了。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沐王殿下雖尚沒甚麼城府,不會似太上皇那般陰戾,然脾性之暴烈卻猶有過之。

宮邸學舍才設了短短數月,沐王殿下就領着三位小伴讀與蒙學館的劉氏子弟扭打多次,尤是寒休結束,二月重新開館授課後,戰力暴漲的四人便連蒙學館內年歲稍大的王侯子嗣也徹底揍趴下了。

若放在後世,這就是赤果果的校園霸凌!

然在大漢朝,只要不耽誤課業,師長多是不管的,宮邸學舍內更是如此,禁衛和宮人皆在旁看着,若是見得下手太狠會出手阻攔,咬人拍磚可不行,刀劍更是不能攜帶的。

不管你是皇子還是王侯嗣子,堂堂正正的揮拳互毆,打疼了算你倒黴,打輸了就老實聽話,誰特麼叫你廢!

若是生來文弱的,譬如乘氏侯嗣子劉典,那就得學會找靠山,懂得想辦法保護自己,甚至是暗中挑事。

幹架不行,又不懂得團結,徒然自命清高的離羣之人,是不適合承襲王侯爵位乃至帝位的,趁早離開宮邸學舍,轉往太學,看看是否能跟着夫子們學詩詞歌賦或跟着理工博士們學些科學知識。

總之宮邸學舍的立學宗旨,就是爲劉氏宗族培養出精英子弟,培養出一羣兇猛的虎狼。

實話實說,只要大漢帝位還是老劉家坐着,劉徹不在乎是否傳承於他的子孫,甚或只要華夏還是炎黃子孫的天下,帝位旁落外姓也無所謂。

不是他心胸開闊,而是他至今謹記皇祖母昔年所言,世間萬物皆非可永久長存,大漢朝昔日是沒有的,來日也終將消失。

秦王嬴政自號始皇帝,想讓大秦帝位萬世相傳,卻反是隻傳了二世。

嚴刑,峻法,皆難保社稷傳承,唯有不斷培養出合格的繼任之君,或能多傳個數代。

劉徹不好女色,也不欲廣納嬪妃,而皇后阿嬌多年未曾再孕,使得劉徹膝下唯有劉沐這獨子。帝皇子嗣單薄,對社稷不是甚麼好事,然劉徹也無意改變心意,頂多讓自家傻兒子早日大婚,多多繁衍子嗣。

若實在不行,帝位換人也無妨,反正文帝的皇位真要算起來,也是傳承自其兄長惠帝的。

兒孫自有兒孫福,只要大漢社稷穩固,劉徹也不想爲兒孫操心太多,世事難料,誰都說不準將來會有甚麼意外。

嗯……說是這麼說,但自家傻兒子還是要好好培養才行。

皇帝劉徹聞得沐王殿下已“稱霸”蒙學館,威風凜凜的對着一衆“小弟”自稱本王了,不禁龍顏大悅,覺着真該好好賞他。

賞甚麼?

沐王殿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貌似甚麼都不缺,就想出宮遊玩。

父子連心,劉徹曉得兒子的心思,覺着讓半大孩童常年呆在深宮內苑也確實殘忍,似劉沐的小伴讀們都是能不時出門遊玩的,劉沐沒少聽他們說些宮外的趣聞軼事,心生嚮往實屬正常。

劉徹考量許久,恰巧太尉李廣前來覲見,說是大河水師呈報,三年來從圁陰船廠購置的鐵甲戰艦已達兩百艘,且都已經過下水驗收,正式整編成軍。

依着原本規劃,這批中小型戰艦將要盡數啓航,從上郡圁陰軍港順河而下,直至入海,進行長時間的近海航行操演,爲後續建造大型戰艦提供參考,以便查漏補缺,河川行船和海上航行可不是一回事。

劉徹聞得李廣奏報,不由福由心至,索性讓自家傻兒子和宗親子弟們長長見識,免得終日捧着那些格物書籍不解其意。

沒錯,宮邸學舍是教授格物之術的,不但涉及後世的中小學物理,還包括化學,不過是列入君子六藝中的“九數”課目。

清河王劉乘身爲帝國科學院監,又是劉沐的九數蒙師,早就開始教授劉沐及其伴讀各種數理知識。

宮邸學舍設立後,劉乘除卻繼續給數位“親傳弟子”開小竈,還特意延請諸多帝國科學院的博士僕射,讓他們抽出時間,輪番至宮邸學舍教授九數課目。

可以說,宮邸學舍的諸多皇室子弟,不管是蒙學館還是預學館,無論是君子六藝中的哪個課目,獲得的教育資源無疑是現今大漢最頂級的,這也使得日後的劉氏宗族涌現出諸多在各自領域有所成就的大能。

嗯……不是所有官二代和富二代都是紈絝廢材的,換在後世,若有孩童自幼得到中科院士和文學巨匠的親身指點,且自身頭腦不至蠢到無藥可救,光是耳濡目染數年就足以受益終生了。

此乃後話,暫且不提。

雖說有良師教導,但大漢畢竟不是後世的工業社會,皇室子弟們雖學了不少理工知識,但在平常生活中鮮少能找到可供參照的實物。

譬如火車輪船,即便沐王殿下難得大方的拿出不少模型,讓諸位族兄族弟觀看,但他們也頂多瞧個新奇,看看熱鬧,還是鬧不懂爲何要學這格物之術。

讓他們去看看真正的輪船和……火車!

大漢現今不止造出了輪船,便連火車也真正付諸實現了,只是還屬於最初級的小型機車,且也沒有足夠的鋼鐵大量鋪設鐵軌,唯是在圁陰城建造了一條短程的雙線鐵軌和兩列火車,用燃煤輪機的火車頭拖着,在圁陰船廠和軍港間往返運送大型部件及艦炮和蒸汽輪機等重物。

沐王殿下乃皇帝陛下獨子,瞧這情形,冊爲儲君只怕是早晚之事,身份何等尊貴,可容不得半分閃失,否則怕是要社稷動盪了。

皇帝陛下發了話,羣臣不好勸阻,宗正卿劉歂卻忠於職守,在苦勸未果後,毛遂自薦要親自隨行。

他不得不如此,且先不說沐王殿下,但凡那些王侯子弟們有半分差池,劉氏宗親們非闖入他的府邸,討要說法不可。

他們不敢向皇帝陛下問罪,還不敢拿他出氣?

宗親子弟都看顧不好,要宗正卿是吃屎的啊?

太常卿劉買卻不以爲意,雖說他的獨子劉典也會隨行,但那小子向來是個有主意的,看着終日悶不吭氣,實則賊滑得緊,倒是頗像廣川王劉越的。

況且皇帝陛下對沐王如此着緊,豈會不思慮妥當?

確如劉買所料,雖說京畿五大騎營皆已出征,然長安城內尚餘六萬城衛,兩萬羽林衛及一萬郎衛。

皇帝劉徹索性調撥了殿內中郎署的三千郎衛,加五千羽林衛,由殿內中郎將倉素統率,護衛沐王“出巡”上郡。

三月中旬,沐王殿下奉旨出巡,在大隊人馬的護衛下往上郡去了。

宮邸學舍的王侯子弟們倒也沒盡數隨行,蓋因蒙學館乃是招收虛年六歲至十二歲的孩童,有些年歲過小的不宜舟車勞頓,有的纔剛開始學着騎馬,是沒法跟着去的,哭鬧也沒用。

預學館的學子們倒是半個沒落下,且多是騎馬隨行,實在撐不住,跟不上的,纔會登上輿車,與蒙學館的族弟們同乘。

若無病痛或非遠行,文官不坐轎,武將不乘車,這是秦漢兩朝的潛規則,不守也可以,只是不免招人嘲笑,熱血少年們是好面子,丟不起這人!

殿內中郎將倉素頗是體諒他們,有意無意的走走停停,中途還在數座大城略作休整,八百餘里寬闊平坦的瀝青大道,硬是用了月餘方纔走完。

沐王殿下不但能欣賞沿途景緻,還能在諸多內衛和暗衛的護持下,偶爾喬裝到各城遊玩,連坊市都去過了,着實歡騰得緊,壓根不曉得他那不靠譜的母后,此時正在長安椒房殿裡唉聲嘆氣,惦記着這個小沒良心的不肖子。

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六百一十一章 貴女出府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五百七十二章 嶺南鋁業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門虎子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辦蒙學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五十七章 醫學見習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戰破敵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團入城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過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兒第六百二十四章 國之爪牙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訊逼供第一百零九章 將門犬子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過第三百五十三章 議定發兵第一百七十四章 鑄幣亂源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二百五十三章 驚聞身毒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蔥嶺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購新宅第七十章 老漢家中 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龍城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敵都第八百零三章 東方先生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三十二章 王嬸還鄉 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代醫者第一百零七章 平虜沙盤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劉沐第四百二十七章 劉乘心醉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四百七十六章 驚見罌粟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爲拘束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四十一章 九王齊聚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驟起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師整軍第五十八章 皇家馬場 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謀劃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
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六百一十一章 貴女出府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五百七十二章 嶺南鋁業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門虎子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辦蒙學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五十七章 醫學見習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戰破敵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團入城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過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兒第六百二十四章 國之爪牙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訊逼供第一百零九章 將門犬子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過第三百五十三章 議定發兵第一百七十四章 鑄幣亂源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二百五十三章 驚聞身毒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蔥嶺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購新宅第七十章 老漢家中 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龍城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敵都第八百零三章 東方先生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三十二章 王嬸還鄉 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代醫者第一百零七章 平虜沙盤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劉沐第四百二十七章 劉乘心醉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四百七十六章 驚見罌粟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爲拘束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四十一章 九王齊聚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驟起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師整軍第五十八章 皇家馬場 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謀劃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