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收服(第二更)

王延興領兵將漳州城敲開之後,卻只將刺史蕭紅林帶走,而將一州大小事務,盡數交給了蔡靜雅。這不同尋常的舉動,讓蔡靜雅欣喜之外,更多的,卻是不解。這纔出言追問何故。

誰想王延興卻不正面回答,他大笑道:“哈哈……蔡翁問得好,那,某還當爲何而來呢?”

“蔡翁莫要生疑,某即是這麼說的,便會這般做!蔡翁有勞了!”說罷,拱拱手,告辭而去。

竟然還有把打下來的城池,拱手送出去的?蔡靜雅疑惑地看着遠去的王延興,心中,是大大的不解。

其實,王延興又何嘗不想將漳州據爲己有。可問題是,沒有足夠的人手,就算將漳州佔了,也會被這些家族架空了,成爲下一個蕭紅林。

與其這樣,還不如先集中人手,夯實泉州……

漳州的事,就讓老爹傷腦筋去吧!

分了一艘船,護送蕭紅林往福州而去,剩下的船隊,卻是,往浯洲而去。

船臨浯洲,遠遠看過去,浯洲島上,自然是一片戒備。當然,就這破破爛爛的模樣,別說是不如張武寧,便是與此前林瞎子的湄洲島相比,也要差了許多。偏偏是人口衆多,怕是有數千口之多……

王延興不打算上島去搞屠殺,便將讓船隊在島外遊弋,放了艘小船下來,送許田和蔡福林上島去見大嘴鯊。

果然,沒過多久,兩人又坐船回來求見王延興,說是大嘴鯊願意歸降。不過,也要像漳州那樣,投降之後,島上一切照舊。

王延興不置可否,接他們話的是吳大,吳大哈哈大笑道:“大嘴鯊也未免太高看自己了……你們以爲,揚波軍蕩平這小小浯洲要費多大事?”

許、蔡二人臉色大變,他們也是以爲那十二門輕炮的威力與重炮一般,能一里之外,命中三炮,便可將城門樓子打塌。

這島上的村寨大多是木質、茅草爲主要材料,即便是最結實的建築,比起磚混結構的門樓還是大大不如。

那這十幾門火炮嘶吼之下,這浯洲島,可就要成爲白地了。在此火器面前,區區幾千人,還真不夠看的。

兩人相視一眼,許田開口問道:“那……那該如何?”

“三條:其一!大嘴鯊若是誠意歸降,指揮使可以任命其爲水師第二營都尉,組建水師二營,不過,人員、船隻等,在現有島民上進行篩選訓練;後勤補給、餉金等與一營一致;”

“若是不願意誠意歸降,那他可以保有一支船隊,以二十艘爲上限;可以繼續駐紮在浯洲;不過,他必須約束船衆,不得再劫掠海上商船、不得再劫掠福建沿海!”

“其二,其餘丁口盡數由揚波軍安置,安置以就地安置和遷移安置兩種!”

“其三,浯洲島上現有田畝、屋舍依舊歸大嘴鯊,不過,新墾之地、新建之屋舍、產業,將於大嘴鯊無關。”吳大說完,略一停頓,“大嘴鯊若是能接受,他便上船來見過指揮使!若是不能接受,某便上島去見他!”

早就知道是這結果,許蔡二人苦笑道:“這……小的可做不了這個主,能否容小的回去稟報……”

吳大也不爲難這兩人,揮了揮手道:“去吧!某等到午時,午時不來,某便上島!”

看着兩人失魂落魄地回了島。吳大笑着對王延興道:“指揮使,某覺得,這大嘴鯊只怕是不會降,要不,某現在便去做準備,即刻登島?”

王延興讚許地朝吳大點了點頭,行兵事者,自然不可能講究那麼多說話算數的道道,所謂兵不厭詐!吳大能想到這一點,還是挺不錯的。

不過,對大嘴鯊會不會降一事,他倒是另有判斷,他偏過頭去,看着孟鹹:“長求以爲如何?”

“做做準備自然是無妨,不過,某以爲,大嘴鯊定然會降,”孟鹹笑道。

“嗯,說說看!”王延興點了點頭道。

“浯洲,本是無人的荒島,貞元十九年,朝廷在泉州設了五處牧馬場,浯洲便是一處,浯洲牧馬監姓陳名淵率衆上島,纔有了人煙。”孟鹹微笑着說道,他對泉州周邊的各項掌故,大多有所瞭解,再有心收集各路消息,綜合而來,便對浯洲頗有了解。

“陳淵,在島上生活了三十二年,也將這滿地茅草的浯洲島,建成了一方樂土,丁口繁茂。只是,這浯洲島,本就不是養馬的善地,飼養馬匹,難免事倍功半。”

“陳淵在時,尚且能憑藉一手養馬技術,爲朝廷養出不少馬匹來,陳淵一死,其後人沒有學到他的精髓,這養馬場便越辦越不成氣候了。”

“再者,這馬種,也是有講究的,維護不善,這馬,便會一代不如一代……到了黃巢過境之時,將浯洲上堪用的馬匹,一股腦全給劫走了,這浯洲島,便斷了最大的生計來源。可偏偏還有許多馬駒、丁口要養,浯洲,便愈發窮困起來……”

“這大嘴鯊本名陳繼科,正是陳淵之後,他接手浯洲後,正是浯洲最窮困之時。改了門路,做做沒本錢的買賣,也是無奈之舉……”

“所以,只要有機會,擺脫這賊盜的身份,他應該是不會放棄的!是嗎?”王延興道。

“正是!否則,爲何陳繼科一直不以真名示人?”孟鹹篤定地說道,“只是,此人心性狡黠、油滑,是不是會把身家全部交給阿郎,還是保留一支船隊,某卻是沒有十足的把握……”

說話間,果然,看到一艘小船,自浯洲島而來。還又讓孟鹹說對了,大嘴鯊陳繼科還真的過來投降來了。

“罪民陳繼科前來拜見刺史……”大嘴鯊的兇名在閩海一帶,雖然廣爲流傳,而陳繼科其實不過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除了身上的肌肉格外強壯,顯得有些突出之外,面貌身材都沒什麼特別之處。曬得發黑的膚色和一身短打裝束,丟到海邊常見的疍民堆裡,怕是都難得找得出來。

他上了王延興的坐船,便讓人反縛了雙手,見了王延興,便跪倒在地,痛哭流涕道,“罪民自知罪孽深重,請刺史重罰……”

“起來吧!”王延興微微笑道,“你祖上對泉州、對浯洲都有大功,就算念及你祖上的功德,某也不會重罰你!”

“謝刺史!”陳繼科一聽,連忙自己就站了起來,兩手在後面一絞,掙脫了綁在手上的繩子,“某就說,刺史定然會寬恕某的罪的嘛!”

這變化,似乎有點大……既然他得了孟鹹油滑的評語,有此表現,王延興也不驚訝:“某有說寬恕你的罪嗎?只不過,有罪輕罰!”

陳繼科一愣,倒也沒想到王延興會這麼說,他又重新跪下:“哦……是這樣啊……那請刺史處罰!”

“想來,吳校尉讓你傳給你的話,你想來也聽到了,你做何選擇?”這次,王延興不讓他起來了,就這樣讓他跪着說話。

陳繼科眼珠子在眼眶內溜溜轉,卻不直接回答:“罪民但憑刺史安排……”

王延興哈哈一笑:“哦?某覺得你聰明才智遠超常人,只是,欠些管教,不若,你隨某去泉州吧,浯洲之事,某讓吳校尉來處理好了!”

“啊……那還是不要了……”陳繼科一聽,連忙搖頭,“某自小野慣了,最是受不得約束,刺史,你還是讓某留在浯洲吧!”

“不如這樣?”這時,孟鹹突然插嘴道,“某倒是有個想法,或許適合你!”說罷,他慢慢地說出一個計劃來。

剛一說完,王延興還沒表態,這陳繼科卻搶着說道:“某接受!某願去!只是,某有個條件!”

“你說罷!”見他這般表現,王延興也不再多想,直接問道。

“某家至某已是三代單傳,此番某若是功成便罷;某若是身死,還請刺史爲某先人在這浯洲立碑,記載清楚某先祖在此地開荒擴土之功績,使後人不要將他遺忘!”

“好!陳公開浯功績之碑,某即可便令人備下,只待你功成返回後,親手立下!如何?”

聽王延興鄭重承諾,陳繼科收了油滑的表情,躬身再拜後,下了船。

幾日後,便帶着一支船隊往南而去……

第六十五章 一年之計第十章 揚帆(第四更))第八十二章 不自量力第四十二章 分別圖之第八十二章 技術躍進第三十一章 儋州賽歌(第三更)第四十六章 隴西郡王(第四更)第五十九章 輸贏第一百六十九章 吏治之道第四十九章 冤家路窄第九十一章 生死兩難第五十九章 追擊水匪第二百零一章 世紀新光第八十八章 交州鹽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螳螂捕蟬第十七章 分期付款(第二更)第三十五章 參軍來訪第四十三章 合營第八十四章 心悅誠服第九十章 不世功勳第十章 歸途中伏第一百六十八章 祖孫閒聊第五十一章 智慧之選第四十五章 尋訪土著第八十三章 激將之法第八十二章 不自量力第六十七章 同船義士第三十三章 趕盡殺絕(第二更)第二十七章 應召而來第一十五章 火線練兵第四十章 瓜分雷州(第二更)第三十八章 銀行行長第三十九章 新茶第二十八章 屠小聽課第七十五章 何來錢糧第一百一十四章 寶庫疑雲第十一章 兵敗崖州(第二更)第五十五章 文娛體樂第二十四章 赦免之機第八十五章 留客蘇州(第一更)第三章 夢遊地府第八十六章 三不原則第六十七章 棉紡織場第三十四章 一潰千里第九十九章 軍火走私第二百一十九章 人民戰爭第四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八十一章 借你一物第三十九章 暗度陳倉(第五更)第十一章 兵敗崖州(第二更)第三十六章 燥蟬惱人第二百一十八章 棄守揚州第五十四章 遠航(第二更)第六十九章 還施彼身第八十八章 蠻人春心第四十四章 生死之路(第二更)第二百二十六章 行程變更第六十六章 探得消息第七十一章 如墜冰窟第一百零九章 南詔晚鐘第四十一章 打探消息第一百章 突襲浮橋第三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五十二章 臨危掌局第八十九章 高舉義旗第一章 魂歸泉州第四十一章 打探消息第十七章 一樁公案第一百四十九章 強襲潼關第三十九章 參軍徐武第二十一章 治平之道(第一更)第七十一章 盧琚登門第二十四章 割袍斷義(第三更)第八十一章 兵臨越州(第一更)第二百一十一章 重賞之下第六章 鼓山買船第二十七章 應召而來第一章 初入水寨第一百一十六章 禍根深種第一百三十二章 小兒胡吹第十九章 水力第八十章 密林親人第九十七章 不修口德第七章 絕命漫道第二十六章 你真好(第二更)第三十五章 欠債還錢第十三章 廣州亂局第四章 終得賞識第一百五十五章 被迫南逃第四十四章 生死之路(第二更)第一百零一章 飲鴆止渴第一百一十二章 國祚斷喪第五十二章 臨危掌局第二十二章 被逐離家第一百六十九章 吏治之道第八章 屯門駐兵第六十五章 鄭府家奴第八十四章 嚴肅紀律第十一章 屯門易貨第九十五章 非我族類
第六十五章 一年之計第十章 揚帆(第四更))第八十二章 不自量力第四十二章 分別圖之第八十二章 技術躍進第三十一章 儋州賽歌(第三更)第四十六章 隴西郡王(第四更)第五十九章 輸贏第一百六十九章 吏治之道第四十九章 冤家路窄第九十一章 生死兩難第五十九章 追擊水匪第二百零一章 世紀新光第八十八章 交州鹽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螳螂捕蟬第十七章 分期付款(第二更)第三十五章 參軍來訪第四十三章 合營第八十四章 心悅誠服第九十章 不世功勳第十章 歸途中伏第一百六十八章 祖孫閒聊第五十一章 智慧之選第四十五章 尋訪土著第八十三章 激將之法第八十二章 不自量力第六十七章 同船義士第三十三章 趕盡殺絕(第二更)第二十七章 應召而來第一十五章 火線練兵第四十章 瓜分雷州(第二更)第三十八章 銀行行長第三十九章 新茶第二十八章 屠小聽課第七十五章 何來錢糧第一百一十四章 寶庫疑雲第十一章 兵敗崖州(第二更)第五十五章 文娛體樂第二十四章 赦免之機第八十五章 留客蘇州(第一更)第三章 夢遊地府第八十六章 三不原則第六十七章 棉紡織場第三十四章 一潰千里第九十九章 軍火走私第二百一十九章 人民戰爭第四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八十一章 借你一物第三十九章 暗度陳倉(第五更)第十一章 兵敗崖州(第二更)第三十六章 燥蟬惱人第二百一十八章 棄守揚州第五十四章 遠航(第二更)第六十九章 還施彼身第八十八章 蠻人春心第四十四章 生死之路(第二更)第二百二十六章 行程變更第六十六章 探得消息第七十一章 如墜冰窟第一百零九章 南詔晚鐘第四十一章 打探消息第一百章 突襲浮橋第三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五十二章 臨危掌局第八十九章 高舉義旗第一章 魂歸泉州第四十一章 打探消息第十七章 一樁公案第一百四十九章 強襲潼關第三十九章 參軍徐武第二十一章 治平之道(第一更)第七十一章 盧琚登門第二十四章 割袍斷義(第三更)第八十一章 兵臨越州(第一更)第二百一十一章 重賞之下第六章 鼓山買船第二十七章 應召而來第一章 初入水寨第一百一十六章 禍根深種第一百三十二章 小兒胡吹第十九章 水力第八十章 密林親人第九十七章 不修口德第七章 絕命漫道第二十六章 你真好(第二更)第三十五章 欠債還錢第十三章 廣州亂局第四章 終得賞識第一百五十五章 被迫南逃第四十四章 生死之路(第二更)第一百零一章 飲鴆止渴第一百一十二章 國祚斷喪第五十二章 臨危掌局第二十二章 被逐離家第一百六十九章 吏治之道第八章 屯門駐兵第六十五章 鄭府家奴第八十四章 嚴肅紀律第十一章 屯門易貨第九十五章 非我族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