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問道

“解鈴還須繫鈴人……”王潮慢慢地念着這話,“這當真是大哥兒之語?”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那不成器的兒子,竟然能說出這樣理不見而自知的話來,“莫非,當真……”當真後面的話,他卻不自禁地含住,不說出口:莫非,當真王家會因他王延興而大興?

書房裡只有王潮和劉忠兩個人,王潮止住話語,陷入沉思,劉忠自然也不會立即接這個話頭。可即便不說出來,他卻能準確地猜到王潮的吞回去的半句話的意思。

劉忠自其父親開始,便是王家的莊客,劉忠自己更是打小就跟着王潮做了親隨。而現在,恰如當年,自己的兒子又形影不離地跟着王潮的嫡長子。王潮對他的信任,固然無人可及,劉忠對王潮的心意,一樣是心知肚明。

等到書房中的沉寂稍微延續,卻尚未陷入尷尬之前,他才接着之前的話題說道:“某親耳所聞,確是大郎君之語!”劉忠頓了頓,又小心地說道,“傳言盧國公夢中得仙人授絕世武功,莫非大郎君也得此奇遇?”

“盧國公?”王潮聽言之後,不置可否,嘴角唸叨的聲音輕不可聞……所謂盧國公夢得仙授,講的是唐朝的開國功勳程咬金,他的一生不僅立功無數,更是各色傳奇中的重要角色,其中有一段就是仙人夢授斧法的傳奇。當然,既然是傳奇,那也就說,大抵都是不真實的,不足爲信。至少,王潮本人就不會相信。可是,如果不這麼說,又要如何解釋王延興這一醒來,就變化良多?

當然,王延興自己一醒來,就給了一個解釋,說是之前總覺得腦子裡像塞了團東西,迷迷糊糊,朦朦朧朧,被打了腦袋之後,感覺腦袋裡的這團東西被打散了,自然就七竅通達,明瞭是非。

這話,王潮自然是不會輕易相信。在亂世中起家,遇亂奪主帥之位爲一軍之首,隨後入主泉州,甚至後來佔領全福建的王潮,也是一代梟雄。對自己兒子身上發生了重大變化,會這麼輕易地取信一個不明不白的答案?這可能嗎?

王潮把解鈴一語和看不穿一詞反覆唸叨,心裡卻不知道在想什麼,暗色的臉龐,依舊是端正而有些刻板,看出一絲端倪。

又過了一會,劉忠試探着再問道:“要不,請大郎君過來問問?”

“嗯!這樣也好!”王潮點了點頭,當下就讓劉忠去叫王延興過來。

說到王延興,王延興這時,卻正被呂奇問道。

王延興哪裡會什麼道啊!他心裡悔得要死,當初怎麼就不讀幾本道家經典,現在不就能用上啦?不過,他卻不想想,人家小道士唸的道經可比他多多了,他若真是隻是讀一兩部道經,到小道士這裡來賣弄,不是關公面前耍大刀,要弄巧成拙嗎?

那,跟這小道士要講什麼呢?

腦海中翻動着記憶裡成體系的知識,最後,靈光一閃,他開講了,他講的是……近代的西方哲學。

從黑格爾的小邏輯開始講起,這部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家黑格爾的大作,王延興在大學的時候選修過:作爲一名自詡思維嚴謹的理工科學生,怎麼能不學點哲學來裝點門面呢?

可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的差異極大,如果聽衆是個儒者或者是個和尚,大概就不會聽他瞎掰。因爲無論是儒家還是釋家,都有一套相當完備的理論體系,比如孔子的仁,和尚們的因果報應等等。

道家卻不同,道家的理論體系可以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那就是斑駁不清。有的地方甚至自相矛盾,比如道家最高典籍,老子的道德經第一句話就說了,道可道,非常道,意思就是說,能說得出來的道理,就不是真理。一句話就把所有的成文的理論,自己先否定了個乾淨徹底。這樣一來,就只能尋求“無”的道,虛無飄渺得,半空中都看不到半個影子。

也就是終極目標:道,大體還算清楚之外,別的理論大多都存在扭捏、拼湊難以自圓其說的缺點。在之後的發展中,又雜糅着方士、神仙道等等的雜七雜八的東西,怎麼看都就像一鍋大雜燴。

也因如此,歷代,當遇到道士與儒士爭執或者道士與和尚爭執時候,道士往往處於下風,道家理論體系的缺憾的硬傷,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而在唐代,道家的許多流派都還沒出現,理論上的不完備之處更大。

整個道家都這樣了,這個入世尚淺的小道士,更是沒有摸到如何論道、如何證道的門檻。

當體系嚴密的西方哲學思想逐一地展現出來的時候,他頓時就被緊緊地吸引住了,對於追尋萬事萬物本源的“道”爲己任的道士來說,由感性地反映物質世界,到知性地體會人與這個世界的更深層次的東西,再到理性地、辯證地認知世界的本源的學說。不正是一條可行的大道嗎?

繼而,又說到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這卻是王延興認真地學了很多次的,無論是在學校課堂還是在畢業之後的歷次黨校學習。這再說開了,更是無邊無際,什麼認識論、矛盾論、辯證法等等,展開了說,鋪開了說,說着說着,突然意識到,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一個基點是什麼?是唯物!就是精神不可以脫離物質而存在。而自己竟然魂穿了,那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唯物,這不把馬克思主義的根基都挖掉了嗎——滔滔不絕的演講就像猛踩了剎車一樣,截然而止。

話題一轉,又切到了康德,開始假設有上帝的存在,假設生命結束後並不是一切都結束了……

就這時候,劉忠過來了。

呂奇戀戀不捨地放了王延興,心裡卻是無比的震撼。就好像,一個人,一直呆在屋子裡,通過房頂的小明瓦看天空。突然,有一天,有人把門推開了,把他帶了出去,讓他看到滿天繁星時的感覺。才發現,外面原來有一個全新的天空啊!

當然了,王延興究竟不是哲學專業的,他所讀哲學其實很有限,他理解的也並不算通徹,而他選講的黑格爾、馬克思和康德的學說之間,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差異,甚至是激烈的矛盾,這在呂奇聽來,卻又是合理的:王延興若是已經以不到弱冠,就能對大道的探索達到了天衣無縫的程度,那自己還怎麼跟他一路同行?跟在後面吃灰還差不多!

王延興不知道呂奇是怎麼評價自己的,現在也顧不上去知道了。因爲他要面臨的是一個自重生以來的第二個問題,也是最嚴肅的問題:怎麼解釋自己醒來之後的變化!一些變化是已經表現出來的:對父親王潮和祖母徐氏的態度等等,更多地是還沒顯露的:與古人之間思想上的巨大差異。

而這些差異遲早是會暴露的。

第八章 想念泉州第四十九章 縱馬濟州第十五章 血色黃昏(第一更)第二十章 工程第十七章 招攬第四十一章 打探消息第八章 想念泉州第十四章 福兮禍兮(第二更)第二十二章 試製新錢第二十二章 軍歌嘹亮(第一更)第六章 廣州賣布(第二更)第三十章 私兵之亂第三十三章 年底結算第八章 想念泉州第九十四章 暗授機緣(第三更)第八十八章 交州鹽事第五十章 飛火焚城(第一更)第八十二章 臨敵試探第八十二章 門前漆盒第五十八章 南詔國運第八章 互相推諉第二百二十四章 薛王遇刺第一百零七章 錢鏐往事第一百七十五章 合作種地第一百二十九章 翠玉國璽第九十三章 意外之財第二百零九章 封堵城門第一章 一線天機(第三更)第三章 內丹道第二十一章 碎石第九十章 軍火販子(第二更)第一百六十六章 初步方略第三十七章 設立錢莊第二十三章 請功第五十二章 散兵營地第四十七章 斷人財路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表獻降第一百一十三章 劃江而治第九十六章 濫殺無辜第七十五章 養虎爲患第八十八章 虔州新兵第一百四十三章 當庭僞詔第八十三章 鄭府論戰第四十二章 分別圖之第三十三章 以糧換鐵第一百一十四章 寶庫疑雲第八十二章 不自量力第八十四章 重述官職第四十三章 大會召開第三十五章 參軍來訪第四十九章 縱馬濟州第八章 互相推諉第一百章 爾虞我詐第七十章 信馬由繮第四十五章 遷址廣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彩雲之南第二百零二章 交待任務第四十章 老道獻寶(第一更)第六十二章 矛盾初現第二百一十七章 平推江南第五章 偷師之策第七十八章 蒙藹南逃第二百二十九章 揚波遠航第九章 俯首(第三更)第五十五章 交州變局第八十四章 重述官職第八十章 問道小兒(第五更)第七十六章 寶庫之謎第九十九章 連夜逃命第五十三章 狼窩虎穴(第一更)第二百一十四章 徐溫脫城第二十章 何人斷後第六十六章 血腥之路第八十九章 排隊槍斃第六十三章 歧路亡羊第六十一章 心血盡毀第六章 官封判官第一百零七章 問道於盲第七十七章 古滿闖禍第五十章 朝令夕改第一百八十二章 立軍令狀第二百一十九章 人民戰爭第四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二百一十九章 人民戰爭第九十章 美人獻策第一十七章 章家有難第六十章 密謀貢品第六十四章 染指百越第六十七章 求援福州第一百五十九章 倉促渡河第八十三章 鄭府論戰第十三章 驅虎吞狼(第一更)第四十二章 道士呂奇第二十九章 擾亂治安第二十六章 國民經濟第一十八章 天魔亂舞(第一更)第四十七章 斷人財路第三十八章 寒士之心第五十四章 倭奴性惡第三十一章 以困代攻
第八章 想念泉州第四十九章 縱馬濟州第十五章 血色黃昏(第一更)第二十章 工程第十七章 招攬第四十一章 打探消息第八章 想念泉州第十四章 福兮禍兮(第二更)第二十二章 試製新錢第二十二章 軍歌嘹亮(第一更)第六章 廣州賣布(第二更)第三十章 私兵之亂第三十三章 年底結算第八章 想念泉州第九十四章 暗授機緣(第三更)第八十八章 交州鹽事第五十章 飛火焚城(第一更)第八十二章 臨敵試探第八十二章 門前漆盒第五十八章 南詔國運第八章 互相推諉第二百二十四章 薛王遇刺第一百零七章 錢鏐往事第一百七十五章 合作種地第一百二十九章 翠玉國璽第九十三章 意外之財第二百零九章 封堵城門第一章 一線天機(第三更)第三章 內丹道第二十一章 碎石第九十章 軍火販子(第二更)第一百六十六章 初步方略第三十七章 設立錢莊第二十三章 請功第五十二章 散兵營地第四十七章 斷人財路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表獻降第一百一十三章 劃江而治第九十六章 濫殺無辜第七十五章 養虎爲患第八十八章 虔州新兵第一百四十三章 當庭僞詔第八十三章 鄭府論戰第四十二章 分別圖之第三十三章 以糧換鐵第一百一十四章 寶庫疑雲第八十二章 不自量力第八十四章 重述官職第四十三章 大會召開第三十五章 參軍來訪第四十九章 縱馬濟州第八章 互相推諉第一百章 爾虞我詐第七十章 信馬由繮第四十五章 遷址廣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彩雲之南第二百零二章 交待任務第四十章 老道獻寶(第一更)第六十二章 矛盾初現第二百一十七章 平推江南第五章 偷師之策第七十八章 蒙藹南逃第二百二十九章 揚波遠航第九章 俯首(第三更)第五十五章 交州變局第八十四章 重述官職第八十章 問道小兒(第五更)第七十六章 寶庫之謎第九十九章 連夜逃命第五十三章 狼窩虎穴(第一更)第二百一十四章 徐溫脫城第二十章 何人斷後第六十六章 血腥之路第八十九章 排隊槍斃第六十三章 歧路亡羊第六十一章 心血盡毀第六章 官封判官第一百零七章 問道於盲第七十七章 古滿闖禍第五十章 朝令夕改第一百八十二章 立軍令狀第二百一十九章 人民戰爭第四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二百一十九章 人民戰爭第九十章 美人獻策第一十七章 章家有難第六十章 密謀貢品第六十四章 染指百越第六十七章 求援福州第一百五十九章 倉促渡河第八十三章 鄭府論戰第十三章 驅虎吞狼(第一更)第四十二章 道士呂奇第二十九章 擾亂治安第二十六章 國民經濟第一十八章 天魔亂舞(第一更)第四十七章 斷人財路第三十八章 寒士之心第五十四章 倭奴性惡第三十一章 以困代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