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彩雲之南

只見上面當先的幾行字,竟然寫着長長短短的幾句散文:

彩雲之南/我心的方向/孔雀飛去/回憶悠長

玉龍雪山/閃耀着銀光/秀色麗江/人在路上

彩雲之南/歸去的地方/往事芬芳/隨風飄揚

……

這幾句話,詞理十分簡單,按說好懂得很,可段寶龍反覆看了兩遍,卻沒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很是奇怪,這幾句沒什麼韻腳的白話,竟然飽含中沉沉的思念?

而再往下,卻又寫着:

曾想,開元十六年,南詔王皮邏閣遣使入唐之時,玄宗問他,來自何處,那使者指着天邊的雲霞道,便在那彩雲之南。玄宗便封皮邏閣爲雲南王!

追憶史實,諸多往事,歷經兩百多年,過眼雲煙,說出此話之人,早已作古,他時之南詔,也只在煙塵之中。可那聲的彩雲之南的話語,卻猶在耳邊。

不如,便以昨日之南詔之舊地,新建一道,名爲雲南!

雲南……雲南……這是要將此地變成漢地的意思嗎?

段寶龍揣摩着這話語背後的意思,繼續往下看。看到下面繼續寫着,要將原來南詔的會川節度、拓東節度、弄棟節度、劍川節度、麗水節度、永昌節度、銀生節度和通海都督八地改稱爲會川節度州、拓東州、弄棟州、劍川州、麗水州、永昌州、銀生州、通海州:

如此一來,王延興的心思可就昭然若揭了:他這是要在南詔全面實行唐制、任用唐人啊!

再往下看,果然,接下來便是將南詔的最重要的兩座大城分別改名:陽苴咩城改名成大理州,段寶龍便是這大理州的首任刺史了、而鄯闡府則改名爲昆明,其刺史另有任用。

段寶龍念着大理和昆明兩個名字,心中的感受,一時難以名狀。

這兩個詞,自然都是好名字,可在他們的上面,卻是再也找不到一點點南詔的影子了。

他暗自感慨了一聲後,再繼續往下看,看到後面的內容,卻是要在大理和昆明兩地設立醫藥局和教育局的決定。

這個教育局嘛,顧名思義,自然是抓教化、育人的官職。在大唐境內,各州各縣的主官都有一項極爲重要的職責,那便是督辦州學和縣學。

但是,王延興要在大理和昆明辦的教育局,明顯跟大唐的州學和縣學,大相徑庭!他竟然主抓的是蒙學!

其重點,便是分別要在大理和昆明各辦二十所官辦的蒙學。按照這個要求,每所官辦的蒙學,要按照不同的年齡的小孩,開設四個年級,每個年級招收三百左右的學生。

這樣的規模,比起之前的州學和縣學,可就大了不知道多少倍了。

而所有的這些學生,來讀書都可以不用交學費,而由合作社或者招討使資助;如果十分窮困的僕役奴婢兒女也想讀書,甚至還可以發給米糧……當然,這都不是沒有付出的。

作爲代價,那就是等畢業之後,必須按照學習的年限,和接受資助的程度,爲合作社或者招討使做事。

自然,在這些蒙學中所教授的課程,跟傳統的蒙學,也是全然不同!

以往的蒙學,起先都是學識字,再教一點韻律。

可在這裡,卻是先要學一種叫做拼音的韻書,然後再學筆畫數少的常用漢子……不用說,這些漢字都是被簡化過的漢字。

這門課程被叫做語文。

除了語文之外,另外一門課程也是被重點學習的,那就是算數!而以往的學子,要到縣學或者州學的時候,纔會學習如何使用算籌。而在這裡,入學的第一年,便要開始學習四則運算了。

等到四年蒙學讀完後,一門課程,都便會要求完成一份多達五、六十道題的試卷,要卷面成績要高於六十分,才能從蒙學畢業。

而蒙學畢業之後,優勝者,則可進入中學學習……當然,這中學現在還沒見着影子,估計要三、四年之後纔會去建。而學得一般般的……那至少也是要能畢業才行,便可以去合作社的鋪面和工坊當學徒。

以段寶龍對唐人的合作社的瞭解,就算是當學徒,除了包食宿之外,還能拿到每月六十文的工錢,這個待遇,對一個十多歲的小孩來說,其實已經很不錯了!

總之……按照段寶龍的理解,如果這個蒙學制度被當真執行下去,那麼,唐人就要爲多達數千的七、八歲的小孩墊錢、墊錢、墊錢……就算每人每月只墊六十文,那六千人也是三百六十貫……

在段寶龍看來,這個錢,跟直接丟洱海里差不多。

不過,反正是花唐人的錢,給南詔孩子教書,段寶龍犯不着心疼,說了幾句稱讚的話後,繼續往下看。

在新建教育局的招討使令之下,是關於新建醫藥局的。

這個新建的醫藥局的主要使命是兩則,一則是開設醫館……在重點城市,比如大理和昆明,不少於四座,次一級的城池,則不少於兩座,比如通海城。再次一級的,比如建水、目則,則不少於一座。

對這一條,段寶龍看得明白,也是十分贊同。

可第二項,卻是推廣對兩種常見的,對民衆生命危害極大的、傳染病的防治的辦法。

這裡面的新詞太多,讓段寶龍很是苦惱了一陣,不得不向秦一秋請教,才知道,竟然是針對天花和瘧疾的預防和治療的辦法……

可聽完之後,他卻一臉的不相信:他爲官這麼多年,自然知道天花和瘧疾的危害。可他同樣知道,這天花和瘧疾,的治療辦法,主要方式只有一種,那就是比比誰的命更硬……命硬的扛過去就過了,抗不過,就死了……

現在,竟然有預防和治療的辦法?而且,還是要將這種方法進行推廣!

段寶龍不敢相信地問道:“秦將軍,這瘧疾,可當真有法可治?”

秦一秋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笑道:“段刺史出入軍中久矣,可看某唐軍之中,可有大批將士,被瘧疾所困?”

段寶龍這纔想起來,爲何唐人大軍在安南和南詔停留的時間確實比以往都要長得多,原來,他們果然是有了應對的法子。

看到段寶龍似乎明白的模樣,秦一秋倒是想起什麼事來了:“正好,有幾人要向刺史介紹……”

說着,秦一秋安排人出去,請了兩個人進來跟段寶龍相見。

第六十一章 血月降臨第五十一章 越州兩害(第二更)第八章 論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棄守揚州第五十五章 文娛體樂第六十章 韶州有主第七十八章 今日頭條(第三更)第六十三章 歧路亡羊第二十三章 買賣軍功第八章 內奸第四十四章 柳暗花明第七十一章 盧琚登門第八十八章 虔州新兵第七十九章 衙內選親(第四更)第十二章 前夜(第二更)第八十六章 保全之策第六十一章 新晉刺史(第四更)第八十三章 激將之法第十五章 血色黃昏(第一更)第一百五十一章 兄弟合兵第七十五章 何來錢糧第一百四十七章 十三太保第四十二章 分別圖之第十章 洗劫一空(第三更)第六十二章 月夜活祭第三十九章 觀前尋釁第二十九章 分別圖之第四十三章 張武寧放炮(第一更)第一百六十二章 白馬濁流第十四章 強襲水寨(第四更)第四十六章 有買有賣第五十九章 追擊水匪第五十二章 各懷鬼胎(第三更)第八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一章 偶遇知己第二十八章 懲罰第一百一十二章 談判技巧第三十九章 觀前尋釁第一百一十六章 禍根深種第六十七章 李藐勸降第五章 自立留後第四章 孤守隨園第七十三章 癡情貓兒第一十三章 怒寫保書第一十五章 小溪場第四十九章 縱馬濟州第十六章 封州劉隱(第一更)第一百二十三章 成竹在胸第五十四章 考試第八十八章 交州鹽事第五十五章 越州虛實(第三更)第七十八章 蒙藹南逃第一百一十六章 禍根深種第九十二章 新兵上陣第六十九章 還施彼身第一百五十九章 倉促渡河第一百二十一章 廣收市稅第四十四章 提議表決第二十六章 越娘第三十三章 近前狙殺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淵鴻溝第五十五章 重用孟三第八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四十四章 生死之路(第二更)第五十章 今日董真第五十八章 軍令如山第八章 披堅執銳(第一更)第四十六章 有買有賣第九十二章 新兵上陣第二十章 生如夏花第二百零一章 世紀新光第五十八章 軍令如山第一百八十三章 艱難仿製第四章 血染廣州第二百零九章 封堵城門第八十五章 精兵之謎第一百零五章 點蒼盟誓第二十六章 無盡路程(第二更)第一百六十二章 白馬濁流第一百七十一章 土地制度第七十八章 面授機宜第五十二章 吐氣如蘭第一百八十八章 在下山南第九十七章 不修口德第六十七章 棉紡織場第九十三章 玄機(第二更)第三十一章 再造新船第十一章 兵敗崖州(第二更)第十四章 福兮禍兮(第二更)第六十九章 車馬生意第一百四十二章 外通藩鎮第一百三十五章 問策劉隱第九十六章 圍坐分贓第七十章 信馬由繮第五十一章 兵臨五島第二百零六章 炮聲轟隆第一百六十章 進軍長安第十八章 棋局中原第二百二十章 小生馮道第九十五章 就地分贓
第六十一章 血月降臨第五十一章 越州兩害(第二更)第八章 論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棄守揚州第五十五章 文娛體樂第六十章 韶州有主第七十八章 今日頭條(第三更)第六十三章 歧路亡羊第二十三章 買賣軍功第八章 內奸第四十四章 柳暗花明第七十一章 盧琚登門第八十八章 虔州新兵第七十九章 衙內選親(第四更)第十二章 前夜(第二更)第八十六章 保全之策第六十一章 新晉刺史(第四更)第八十三章 激將之法第十五章 血色黃昏(第一更)第一百五十一章 兄弟合兵第七十五章 何來錢糧第一百四十七章 十三太保第四十二章 分別圖之第十章 洗劫一空(第三更)第六十二章 月夜活祭第三十九章 觀前尋釁第二十九章 分別圖之第四十三章 張武寧放炮(第一更)第一百六十二章 白馬濁流第十四章 強襲水寨(第四更)第四十六章 有買有賣第五十九章 追擊水匪第五十二章 各懷鬼胎(第三更)第八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一章 偶遇知己第二十八章 懲罰第一百一十二章 談判技巧第三十九章 觀前尋釁第一百一十六章 禍根深種第六十七章 李藐勸降第五章 自立留後第四章 孤守隨園第七十三章 癡情貓兒第一十三章 怒寫保書第一十五章 小溪場第四十九章 縱馬濟州第十六章 封州劉隱(第一更)第一百二十三章 成竹在胸第五十四章 考試第八十八章 交州鹽事第五十五章 越州虛實(第三更)第七十八章 蒙藹南逃第一百一十六章 禍根深種第九十二章 新兵上陣第六十九章 還施彼身第一百五十九章 倉促渡河第一百二十一章 廣收市稅第四十四章 提議表決第二十六章 越娘第三十三章 近前狙殺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淵鴻溝第五十五章 重用孟三第八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四十四章 生死之路(第二更)第五十章 今日董真第五十八章 軍令如山第八章 披堅執銳(第一更)第四十六章 有買有賣第九十二章 新兵上陣第二十章 生如夏花第二百零一章 世紀新光第五十八章 軍令如山第一百八十三章 艱難仿製第四章 血染廣州第二百零九章 封堵城門第八十五章 精兵之謎第一百零五章 點蒼盟誓第二十六章 無盡路程(第二更)第一百六十二章 白馬濁流第一百七十一章 土地制度第七十八章 面授機宜第五十二章 吐氣如蘭第一百八十八章 在下山南第九十七章 不修口德第六十七章 棉紡織場第九十三章 玄機(第二更)第三十一章 再造新船第十一章 兵敗崖州(第二更)第十四章 福兮禍兮(第二更)第六十九章 車馬生意第一百四十二章 外通藩鎮第一百三十五章 問策劉隱第九十六章 圍坐分贓第七十章 信馬由繮第五十一章 兵臨五島第二百零六章 炮聲轟隆第一百六十章 進軍長安第十八章 棋局中原第二百二十章 小生馮道第九十五章 就地分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