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精鹽(第四更)

見這幫鹽工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秀兒纔開始言歸正傳:“某這便將這秘法給你們講來。”

“你們都用心聽,專心看!就看你們是不是夠聽話!阿郎吩咐的事情,有沒有盡心盡力了!”秀兒嚴肅地回答道。

常濤濤急忙表示道:“奴婢聽話!奴婢一定聽阿郎的吩咐!用最大力氣來幹活!奴婢聽話!”

“那便開始了!”秀兒招呼一衆鹽工,都走到木桶旁,然後從口袋裡拿出一個木條出來,放在木桶裡。那個木條的一端包了鐵,一入水,包鐵的那一頭就拖着整個木條,就沉到了桶底。“都看清楚了吧?這個木條,現在是完全沉沒在水裡!”

“看清楚了!”一衆鹽工點了點頭,這很明顯,木頭上包了鐵,當然會沉。

秀兒將木條撈出來,將指着常濤濤,讓他走過來,“你先過來將這些鹽倒入水中!”

常濤濤連忙小跑着過去,將水桶旁那一堆三十斤的鹽倒進裝了水桶中。

緊接着,便開始用一個竹編的耙子在水裡攪拌……攪拌。

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海鹽溶解在水中,這也很平常,鹽掉在水裡,當然會溶!

秀兒卻又將那根木條丟在了水中,令人驚訝的事情發生了,那根木條,竟然浮起來了!直直地立在水中,露出一點點木頭梢來……

水中溶解了大量的鹽,導致其密度變大,相應的,鹽水的浮力也會變大。在淨水中浮不起來的包鐵木條,在鹽水中能浮起,這有什麼奇怪的?

若是在二十一世紀的天朝,哪怕是名小學生,也可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可這讓這些鹽工如何理解?

其實秀兒也沒完全想通,她更多地是通過生吞活剝的強記來轉授。

看着鹽工們迷茫的眼神,她也無法去詳盡地解釋,而是教授道:“你們都看清楚了,記清楚了!現在,是一百斤水裡溶進去了三十斤鹽,也就相當於是十斤水力有三斤鹽,或者說一斤水裡,溶了三兩鹽……當水裡的鹽有這麼多的時候,這個浮標,就會浮起來!”

原來是這樣……

鹽工們跳過浮力變化的原理,也如秀兒一般,直接將這個結論記住。

看到一衆鹽工都點頭記牢了,秀兒讓常濤濤繼續往裡面加鹽,一次加一斤,同時,又讓另外的鹽工輪流攪拌……

可和之前不同的事,一衆鹽工明顯發現,這後面加的鹽,明顯沒有前面的加的鹽溶解得那麼快了……把那十個一斤一堆的鹽加進去九堆後,無論如何攪拌,總也有不少鹽沉在水地,不再溶化。

“好了!你們現在看清楚了嗎?鹽在水裡並不是想溶多少都會溶掉,而是,溶到一定程度後,便不再溶化了!”

一衆鹽工齊齊地點頭:他們煮了好幾年的鹽了,還真沒想到過,一百斤水裡,只能溶三十多斤鹽的事……

停止攪拌,又等待了片刻,桶裡的鹽水漸漸地平靜下來,秀兒再次把浮標丟進了鹽水之中,這次,浮標上浮起得更多。

“看清楚了嗎?當浮標上的木柄露出這麼長的時候,說明鹽水已經飽了!吃不進更多鹽了!”秀兒再次大聲教育道。

只是……真的是鹽水吃飽了嗎?不是叫飽和了嗎?

好吧,意思差不多就行吧!說吃飽了,或許更利於鹽工理解吧。

看一衆鹽工認真而又機械地點頭,秀兒也滿意地點了點頭。

王延興給她演示的時候,是在腳盆裡,裡面只用了十斤水和四斤鹽。見這秘法在一百斤的水的木桶裡也是一樣一樣的,暗自鬆了一口氣。

溶解的過程講完了,就要是講煮鹽的過程了。

鐵鍋架好,木炭點燃,再將飽和的鹽溶液舀了十來斤到鍋中。隨着風箱呼呼地被拉動,鹽水在鐵鍋中開始冒起熱氣來。

火很旺,很快鹽水就煮開了,一名鹽工拿着一個小木耙子,在沸騰的鹽水中,耙來耙去,攪動鹽水讓蒸發來得更劇烈些。

隨着時間的流逝,鍋裡的水線以微不可查的速度,一點一點地往下降,鍋中,也開始析出細碎的鹽晶來。

水乾到大約一半的時候,秀兒拿來一個漏勺,在鍋中撈起一勺鹽,濾幹水,攤涼一下之後,讓每個鹽工用手捏了一點點,放入口中嚐嚐……

咦……怎麼不苦了……

鹽工們在海潭山上煮了那麼多年的鹽,或多或少都偷吃過煮出來的鹽的味道。

除了鹽的鹹味之外,還有就是苦!可這煮出來的鹽,竟然不苦?這又是爲何?

難道,這是別處的鹽?

似乎看懂了衆鹽工心裡的疑惑,秀兒將還剩在那裡沒有溶解的海鹽給衆鹽工嚐了一遍……

還是那熟悉的味道:苦鹹苦鹹的……

還真是海潭山的鹽……

這又是爲何?

海水中的鹽,主要是氯化鈉,也就是鹹味的來源。可除了氯化鈉之外,還有像氯化鎂、氯化鈣、氯化鉀等等的其他的鹽分,而導致海水味道發苦的,主要是氯化鎂。

常溫下,氯化鈉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三十六左右,隨溫度上升,變化也不大,而氯化鎂是五十多,溫度提高後,會進一步提高;

每千克海水中,鈉的含量有十克多一點,而鎂的含量,只有一克多一點。

因此,當海水蒸發掉百分之九十後,氯化鈉的溶解度達到飽和,開始析出時,而氯化鎂還遠遠沒有達到飽和。

接下來,再把海鹽的飽和溶液煮幹一半的時候,將已經析出的氯化鈉舀出來,這時,鹽上便只沾附了很少量很少量的鎂鹽,苦味便淡得嘗不出來了。

如果繼續將水煮幹,氯化鈉持續析出,再及時地將鹽撈出來,這些鹽都不會太苦。

只是當水量還剩下最後一點點的時候,沾附在鹽上的滷水的濃度越來越高,苦味也就更加明顯,這個時候,就算是還有鹽析出,也不能再要了。

只是,這個道理說來簡單,要讓這些鹽工理解,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不容易也沒關係,只要記住一邊煮鹽,一邊撈鹽就行了!

秀兒將一衆不動腦筋的鹽工鄙視了一番,不滿地吩咐道。

其實,她自己也沒完全弄明白。

先不管這些了,將煮好的鹽,用竹編的筐裝好,濾幹水分。

在這個年代的人們看來,已經是相當不錯的鹽了。

可在另一個時空的二十一世紀,這種鹽只是最初等級的粗海鹽,除了人造海水的時候需要之外,連賣到化工廠去的工業鹽的純度都要比它好。

如果用淨水再洗一次,可以將鹽粒表面沾附的其他鹽的含量進一步降低,鹽中的苦味進一步降低到完全可以被鹹味蓋住的程度。

在這個時代,這便是精緻好鹽了!

至於後世的那種精製鹽,那就不要想了,這不是這個年代能奢望的東西。

守着一幫鹽工將四十斤海鹽提純後,得到將近三十多斤粗鹽,然後進而得到三十來斤精鹽,秀兒也沒有興趣在這煮硝棚裡多待了。

臨時任命了常濤濤作爲鹽頭,然後讓張秦氏留意監督之後,公佈了這二十名鹽工接下來的任務:

將從海潭山繳獲的四十石鹽分批加水化開,然後重新煮過,一半煮成粗鹽,一半煮成精鹽。

她的吩咐,在小溪場便是聖旨,沒人說半個不字。他說完之後,下面只有一陣點頭聲。

既然如此,她便將這一干人等丟下,自顧自地用幹荷葉包了一包烘乾的精鹽,向王延興彙報去了。

她找到王延興的時候,看到王延興卻正拉着呂奇讀竹簡。

竹簡?她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了。

眨了眨眼睛,呂道長愛不釋手地捧着的,卻是便是竹簡啊!

這到底是什麼竹簡,能讓呂道長看得這麼全神貫注啊!

第八十九章 聯手破城(第一更)第四十八章 被俘爲奴第一百零二章 撫州急報第二十章 章傢俬事第四章 孤守隨園第六十四章 花樣套話第七十八章 今日頭條(第三更)第三十七章 不懼陣戰第九十章 討鄭檄文第二十四章 精鹽(第四更)第四十三章 花樣作死第四十章 股權轉讓第七十二章 姻緣已定第四十七章 斷人財路第三十八章 婦人之心(第四更)第七十七章 收服(第二更)第七章 以鐵換布(第三更)第七十章 食髓知味第四十三章 張武寧放炮(第一更)第九章 換取冬衣第六十五章 會議(第三更)第二十三章 煮硝棚(第三更)第二十七章 應召而來第四十五章 尋訪土著第一章 偶遇知己第六十三章 渾水摸魚第二百二十五章 勸進表書第四十七章 涅槃第三十五章 參軍來訪第六十三章 渾水摸魚第六十九章 天上人間第一百一十章 鄭氏孤兒第九十章 軍火販子(第二更)第九十三章 雛兒將軍第一百五十七章 水上火海第一十六章 王牌第八十七章 死要面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定裝子彈第十九章 技工金寶第七十六章 受降(第一更)第二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七十六章 權力爭奪第一百二十六章 高臺公審第五十四章 秀兒心計第五十二章 五島揚威第二百一十六章 落地開花第九十一章 無兵可派第一十七章 章家有難第四章 破局之人(第四更)第二十章 求援(第四更)第八十六章 試射火槍第二十七章 炮車(第三更)第七十九章 衙內選親(第四更)第一百一十四章 何人爲使第八章 論戰第二百二十六章 行程變更第三十四章 二期工程第一百零九章 南詔晚鐘第四十章 可鍛鑄鐵第八章 屯門駐兵第三十章 八卦第一百八十章 仿製難題第五十章 早有對策第十章 洗劫一空(第三更)第五十二章 各懷鬼胎(第三更)第二百二十九章 揚波遠航第六十章 以身試藥第六章 廣州賣布(第二更)第四十九章 馬明回城第一百零一章 攻寨嘗試第七十章 信馬由繮第一百六十章 進軍長安第八章 互相推諉第七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八十三章 第一爐鋼第八十三章 鄭府論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空中測繪第五十六章 一語驚人第六十二章 矛盾初現第一百二十二章 民生日常第九十一章 招討使令第六十五章 偶遇佳人第六十五章 一年之計第七十六章 騎虎難下第二十五章 道竹真經(第一更)第二十五章 白忙一場第三十二章 借題發揮第二十二章 撤軍前奏第六章 鼓山買船第二百零四章 是戰是和第一百六十五章 全力擴軍第四十一章 打探消息第二十七章 應召而來第一百零七章 問道於盲第五十六章 城上對決第五十九章 誘餌(第二更)第二百零一章 世紀新光第二十四章 赦免之機第三十六章 燥蟬惱人第八十七章 餘姚疑雲(第三更)
第八十九章 聯手破城(第一更)第四十八章 被俘爲奴第一百零二章 撫州急報第二十章 章傢俬事第四章 孤守隨園第六十四章 花樣套話第七十八章 今日頭條(第三更)第三十七章 不懼陣戰第九十章 討鄭檄文第二十四章 精鹽(第四更)第四十三章 花樣作死第四十章 股權轉讓第七十二章 姻緣已定第四十七章 斷人財路第三十八章 婦人之心(第四更)第七十七章 收服(第二更)第七章 以鐵換布(第三更)第七十章 食髓知味第四十三章 張武寧放炮(第一更)第九章 換取冬衣第六十五章 會議(第三更)第二十三章 煮硝棚(第三更)第二十七章 應召而來第四十五章 尋訪土著第一章 偶遇知己第六十三章 渾水摸魚第二百二十五章 勸進表書第四十七章 涅槃第三十五章 參軍來訪第六十三章 渾水摸魚第六十九章 天上人間第一百一十章 鄭氏孤兒第九十章 軍火販子(第二更)第九十三章 雛兒將軍第一百五十七章 水上火海第一十六章 王牌第八十七章 死要面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定裝子彈第十九章 技工金寶第七十六章 受降(第一更)第二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七十六章 權力爭奪第一百二十六章 高臺公審第五十四章 秀兒心計第五十二章 五島揚威第二百一十六章 落地開花第九十一章 無兵可派第一十七章 章家有難第四章 破局之人(第四更)第二十章 求援(第四更)第八十六章 試射火槍第二十七章 炮車(第三更)第七十九章 衙內選親(第四更)第一百一十四章 何人爲使第八章 論戰第二百二十六章 行程變更第三十四章 二期工程第一百零九章 南詔晚鐘第四十章 可鍛鑄鐵第八章 屯門駐兵第三十章 八卦第一百八十章 仿製難題第五十章 早有對策第十章 洗劫一空(第三更)第五十二章 各懷鬼胎(第三更)第二百二十九章 揚波遠航第六十章 以身試藥第六章 廣州賣布(第二更)第四十九章 馬明回城第一百零一章 攻寨嘗試第七十章 信馬由繮第一百六十章 進軍長安第八章 互相推諉第七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八十三章 第一爐鋼第八十三章 鄭府論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空中測繪第五十六章 一語驚人第六十二章 矛盾初現第一百二十二章 民生日常第九十一章 招討使令第六十五章 偶遇佳人第六十五章 一年之計第七十六章 騎虎難下第二十五章 道竹真經(第一更)第二十五章 白忙一場第三十二章 借題發揮第二十二章 撤軍前奏第六章 鼓山買船第二百零四章 是戰是和第一百六十五章 全力擴軍第四十一章 打探消息第二十七章 應召而來第一百零七章 問道於盲第五十六章 城上對決第五十九章 誘餌(第二更)第二百零一章 世紀新光第二十四章 赦免之機第三十六章 燥蟬惱人第八十七章 餘姚疑雲(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