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招討使令

聽完這一句,楊三耳朵一豎:他帶的部隊,就是陸戰混編第四營。

而陳繼科的部隊,則是特戰一營。

在過去的大半年中,從儋州到交州,都沒發生什麼像樣的戰事。在交州作戰的主力,由陳繼科的特戰營承擔着。

乘着大多數部隊無戰事休整的這個空當,王延興對步兵和水師進行了升級改造。

他將手頭的精銳步兵改編成了六個混編營,一個特戰營和一個山地營。

每個營的軍力,會有些不同,比如駐紮在翁山的混編二營,因爲要獨力應對兩個方向的威脅,兵力高達四千人。

再加之現在要對錢鏐展開反攻,開始了對翁山上更多丁壯的操練。

算上這些人,可以達到八千。

除了第二營外,第一營在儋州,第三營在交州和楊三的第四營,每個營的兵力都在一千五到兩千之間。

而兵種的配備,這三個營也都是差不多的。

都由三到五個野戰炮隊、八到十個線列火槍兵都、四到六個火槍散兵都、和一到兩個個散兵都,再加上營部組成。

野戰炮隊裝備的都是以機動性較好的輕炮。每個炮隊裝備十二門。按照每隔十五步的間距佈置,一個炮隊展開的寬度,可以達到將近兩百步。

三個炮隊,就足以提供一個非常寬闊的殺傷輸出面。

經過改進後的輕炮,還是由熟鐵卷制而成。不過,炮膛比之前的更加圓滑、結實!重量反而降了下來。

炮加炮身,一共不到五百餘斤,另外,再配有一輛彈藥車,各由兩匹馱馬拖着機動。就算是爬坡都不成問題!

彈藥方面,這些輕炮可以發射實心彈或者散彈。

發射的實心彈,重約八斤,射程大約八百步,可以對敵人的遠程部隊進行壓制。射速爲大約一分鐘一發。

發射散彈,射程可以達到三百步,可以對集團衝鋒的部隊進行殺傷。

射速爲每分鐘兩發。不過,不能連續射擊太多次數,以五到八輪爲限,超出這個數量,炮身溫度就會過高了。

當然,如果打了八輪散彈還沒將對面的敵人打退,那也不要打了!三百步的距離,小跑着,也最多兩分鐘就跑到了,放散彈的機會,也就是三、四次罷了!

而線列火槍兵,裝備的,則是景福一型滑膛的燧發槍,執行的排隊槍斃的戰術。

就目前而言,炮組和線列火槍兵,是揚波軍步兵陣戰的主力。

而火槍散兵則裝備的是準擊一型,六棱燧發槍。這是一種線鏜槍,槍管的截面是正六邊形。

發射六棱鉛彈。

因爲子彈的自旋,提高了射擊的精準度,這種槍可以在兩百步的距離內,擊中西瓜大小的目標。

只是,因爲現在加工精度不夠高,所以,每一支槍管的截面都有些差別。如果發放按照統一的尺寸發放彈藥,就會出現有的兵士的子彈塞不進去,而有的兵士的子彈與槍管間隙過大的問題。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每個火槍散兵都必須用和槍支配對的夾子,將配發的長條形鉛彈夾一下,達到合適的尺寸,才能順利地裝填、發射。

而且,這種內腔不規整的槍管,對鉛彈的阻力也比較大,通常,打上十發子彈,槍管內壁,就會掛鉛……

當然,還有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這種槍管加工難度也要大得多,一時間,也造不出那麼多槍管來配發。

所以,這種槍雖然精度更高,卻沒有作爲主力槍支使用。

在戰場上,主要是部署在線列步兵的兩翼,或者進行無陣形接戰。

而散兵都,則是以偵查爲主,使用的武器,自然也是以冷兵器爲主。也配發的火器,但卻是自衛性質的手銃和手雷。

在對和蠻部的作戰中,楊三就主要用火槍散兵和散兵進行滲透和攻擊。

效果極好!

不過,現在,按照這道軍令,四營在安南的作戰,還沒完全展開,就要結束了……

這跟之前的計劃卻不一樣啊。

按照之前的計劃,是陳繼科的部隊結束對這裡的攻略,然後南下,逐步收拾愛州和驩州的土人。

平定了安南全境後,再繼續去往林邑一帶,進行打擊當地的海寇,保護貿易線路,同時也對林邑內陸進行滲透、伺機捕奴的作戰。

而楊三則接手對僚子部的攻略。

平定僚子部後,再固守半年後,再南下,到交州休整。

現在,看來是將原計劃全部推翻了!

不過,事出突然,也可以理解。

陳繼科繼續念道:“以上各部,接到命令起,十二個時辰內開始整裝!”

“混編一營和混編三營,三日內做好出發準備,由水師一營派遣船隻,並全程護送。”

水師一營就是孟通那支水師。

現在的水師一共分爲三個營。孟通的這支,負責廣州以南的海域,駐紮在儋州,爲一營;

二營也在翁山,負責翁山以北的區域。

另外,又編有水師三營,負責翁山到廣州之間的海路安靖、近海秩序巡邏以及內河航道控制。

混編一營和混編三營要分別從儋州和交州去往廣州,自然是要水師一營派船運輸和護送。

當然,這些事情跟古勇縣的諸軍都沒有關係,真正有關係的是接下來的事:

陳繼科繼續念道:“混編第四營,在七日內,完成集結和整裝,在十日內出發,前往交州,十五日內抵達交州!”

“混編第四營防區、防務由特戰營接手!”

“同時,由特戰營遂行平定僚子部的戰略!”

說到這裡,陳繼科微微一停,視線再次看向衆人。

衆人都知道,前面說了那麼多,都只是別人的事,只有這段話,纔是真正跟在座的各位相關的:特戰營不走了!

那意味着,前段時間,逐步收回來的戰線,又要再逐步放出去,這個時間,便是七天。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信息也透露了出來:招討使是準備在廣州打硬仗了。

要不然,爲何要將原本要調走的特戰營留下,而將已經在熟悉戰場的混編四營調走呢?

很顯然,接下來在廣州要展開的戰鬥,將是一場硬碰硬的大兵團野戰!

在揚波軍經歷的衆多戰鬥中,這也許還是第一次吧

對這次戰鬥,衆人都開始有些期待起來。

只是,另外一個疑問,卻又呼之欲出:難道,招討使準備替盧琚擋下劉隱的攻勢?

如果是這樣,陳繼科和楊三覺得這不太可能,揚波軍大可座山觀虎鬥,等劉隱和盧琚狗咬狗,滿頭包之後,再坐收漁利,不是更好?

也許,就如這道命令上所說的一般,王延興將大家召集過去,就是準備當這漁翁?

漁翁果然是個好人啊!大家都想做。

只是,想做歸想做,做不得做得成,卻要另說了。

這些話,不好跟一衆佐官和都頭細說,陳繼科宣佈完招討使的命令後,便讓衆人開始行動,解散了會議。卻單單請楊三留下來……

第一百七十七章 成立大會第三十八章 寧死不降第一十六章 王牌第五十七章 棄城東逃第五十章 假戲真做第六十三章 暗藏深意第六十六章 姐妹合謀第四章 血染廣州第一十九章 斥候問路第七十三章 算是識字第八章 內奸第二十三章 酒肆偶遇(第二更)第五十四章 遠航(第二更)第一百零七章 錢鏐往事第三十六章 燥蟬惱人第六十八章 租用馬車第五十章 假戲真做第五十六章 一語驚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彩雲之南第一百四十章 快郵帆船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船風險第二十一章 技術擴散第四十二章 火器匠人第一十八章 天魔亂舞(第一更)第七十七章 收服(第二更)第六十九章 模範官莊第二十九章 分別圖之第三十四章 二期工程第一百二十四章 議誅禍首第五十二章 臨危掌局第四十章 瓜分雷州(第二更)第九章 實事求是第四十八章 雙喜臨門(第二更)第一百一十一章 順利破城第五十六章 古勇急報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舊對比第一百零七章 錢鏐往事第二百零七章 北伐首功第三十七章 不懼陣戰第二十八章 屠小聽課第二十五章 白忙一場第二十二章 被逐離家第二百二十二章 技術進步第九十八章 寶安問話第九十章 軍火販子(第二更)第二十五章 道竹真經(第一更)第八十章 大張旗鼓第五十三章 求寄家書第一百一十五章 何處尋寶第一百七十八章 務實之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問策劉隱第二百一十四章 徐溫脫城第一百七十五章 合作種地第二百二十一章 說降蘇州第二十五章 杜二吃糖第四章 破局之人(第四更)第四十五章 明暗鬥第三十七章 不懼陣戰第八十一章 散兵新人第二十七章 宏觀經濟第九章 錦囊妙計第二十四章 謀劃第一百六十九章 吏治之道第三十九章 目標雷州(第一更)第六章 深夜傳信第六十四章 翁山驚變第四十九章 計將安出第十一章 兵敗崖州(第二更)第五十二章 大生意第一百章 爾虞我詐第三十三章 趕盡殺絕(第二更)第十一章 海試(第一更)第一百六十五章 全力擴軍第八十六章 保全之策第六十九章 詹州往事(第三更)第四十七章 斷人財路第二十四章 謀劃第十六章 接手(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三章 百般阻撓第九十四章 血洗驩州第八十五章 留客蘇州(第一更)第二百零六章 炮聲轟隆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開市場第五十二章 散兵營地第七十一章 以子爲質第三十六章 何去何從第二十五章 白忙一場第四十九章 縱馬濟州第六章 廣州賣布(第二更)第二百一十九章 人民戰爭第六十八章 租用馬車第六十九章 詹州往事(第三更)第二十七章 士子之心第一百零六章 心存僥倖第八十二章 技術躍進第二十九章 頭人竹籬(第五更)第三十五章 採兒升官(第一更)第八十七章 死要面子第一百九十七章 兵指梁州第五十二章 五島揚威
第一百七十七章 成立大會第三十八章 寧死不降第一十六章 王牌第五十七章 棄城東逃第五十章 假戲真做第六十三章 暗藏深意第六十六章 姐妹合謀第四章 血染廣州第一十九章 斥候問路第七十三章 算是識字第八章 內奸第二十三章 酒肆偶遇(第二更)第五十四章 遠航(第二更)第一百零七章 錢鏐往事第三十六章 燥蟬惱人第六十八章 租用馬車第五十章 假戲真做第五十六章 一語驚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彩雲之南第一百四十章 快郵帆船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船風險第二十一章 技術擴散第四十二章 火器匠人第一十八章 天魔亂舞(第一更)第七十七章 收服(第二更)第六十九章 模範官莊第二十九章 分別圖之第三十四章 二期工程第一百二十四章 議誅禍首第五十二章 臨危掌局第四十章 瓜分雷州(第二更)第九章 實事求是第四十八章 雙喜臨門(第二更)第一百一十一章 順利破城第五十六章 古勇急報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舊對比第一百零七章 錢鏐往事第二百零七章 北伐首功第三十七章 不懼陣戰第二十八章 屠小聽課第二十五章 白忙一場第二十二章 被逐離家第二百二十二章 技術進步第九十八章 寶安問話第九十章 軍火販子(第二更)第二十五章 道竹真經(第一更)第八十章 大張旗鼓第五十三章 求寄家書第一百一十五章 何處尋寶第一百七十八章 務實之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問策劉隱第二百一十四章 徐溫脫城第一百七十五章 合作種地第二百二十一章 說降蘇州第二十五章 杜二吃糖第四章 破局之人(第四更)第四十五章 明暗鬥第三十七章 不懼陣戰第八十一章 散兵新人第二十七章 宏觀經濟第九章 錦囊妙計第二十四章 謀劃第一百六十九章 吏治之道第三十九章 目標雷州(第一更)第六章 深夜傳信第六十四章 翁山驚變第四十九章 計將安出第十一章 兵敗崖州(第二更)第五十二章 大生意第一百章 爾虞我詐第三十三章 趕盡殺絕(第二更)第十一章 海試(第一更)第一百六十五章 全力擴軍第八十六章 保全之策第六十九章 詹州往事(第三更)第四十七章 斷人財路第二十四章 謀劃第十六章 接手(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三章 百般阻撓第九十四章 血洗驩州第八十五章 留客蘇州(第一更)第二百零六章 炮聲轟隆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開市場第五十二章 散兵營地第七十一章 以子爲質第三十六章 何去何從第二十五章 白忙一場第四十九章 縱馬濟州第六章 廣州賣布(第二更)第二百一十九章 人民戰爭第六十八章 租用馬車第六十九章 詹州往事(第三更)第二十七章 士子之心第一百零六章 心存僥倖第八十二章 技術躍進第二十九章 頭人竹籬(第五更)第三十五章 採兒升官(第一更)第八十七章 死要面子第一百九十七章 兵指梁州第五十二章 五島揚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