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終結(十)

地面進攻的前奏,伴隨萬炮齊鳴是持續不斷的空中轟炸。在蘇聯中央方面軍四百五十多公里寬的防禦正面上,近千架各型轟炸機,對預定突擊區域,從前沿陣地後50公里至150公里左右的廣闊縱深,實施地毯式和重點轟炸。破壞蘇聯紅軍的兵力集結,阻止遲滯其前沿的有效支援。

炮火準備開始後,遠東共和國國防軍地面機動導彈部隊、空軍強擊機師,在近百架有人、無人偵察機和大量炮位偵測雷達的幫助下,快速蒐集整理確定蘇軍前線重炮和迫擊炮陣地位置,實施快速毀滅性打擊。在驚天動地的炮火壓制作戰中,蘇聯紅軍的炮兵嚴格按照炮兵操典的規定,佈設炮位、展開壓制、轉移陣地。他們做夢也沒想到,戰場在“高科技”條件下變得更加狹小,前線與後方的分界開始變得越來越模糊。依然沉浸在既往經驗之中的蘇聯紅軍,必須要用大量逝去的生命和慘痛的失敗,才能逐漸適應新的戰爭模式。蘇聯紅軍重炮陣地接二連三第遭到來自空中的打擊而歸於沉默。與此同時,在此消彼長之間,國防軍方面的炮火威力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155毫米、122毫米口徑的榴彈炮、加農炮,各種口徑的炮擊炮和射程更遠、發射時間更短、覆蓋面積更大的多管火箭炮,在炮兵司令部統一部署調度和所屬的各級指揮機構的指揮下,向着預定區域地點實施猛烈地火力覆蓋和壓制。

已經取得戰場制空權的國防軍空軍,對新出現和新發現的蘇聯紅軍集部隊、重型機械化部隊實施毀滅性的空中打擊。整個火力準備整整持續了四個小時。蘇聯紅軍的前沿陣地、二線陣地已經被炸得一片狼藉。空軍部隊對蘇聯紅軍縱深打擊依然在繼續的時候,由十二個坦克師,二十二個裝甲步兵師,五個陸航旅組成的突擊集團,按照作戰計劃於同一時間,在各個出發陣地,向當面蘇軍陣地實施進攻。一時間,在寬達150公里寬的攻擊正面,集中了四千九百八十輛坦克、一千八百二十輛自行火炮和四千五百四十輛步兵戰車,一千四百四十架武裝攻擊直升機,如同平地捲起的狂飆一般,橫掃開來。各種作戰車輛、飛機引擎的轟鳴聲,從各種作戰平臺發射的多種型號的炮彈的爆炸聲,伴隨着車輪履帶捲起的塵土冒出的青煙一起直衝霄漢。排列成攻擊隊形的重型主戰坦克在攻擊直升機的緊密協同下,山呼海嘯一般涌向已經被炸得七葷八素的蘇聯紅軍。

最先接觸的是國防軍第一集團軍坦克一師和蘇聯紅軍近衛坦克第5軍。蘇聯紅軍近衛坦克第5軍,全稱“近衛紅旗斯大林格勒——基輔坦克軍”,是二戰中,蘇聯的三隻精銳坦克軍之一。其歷史可追溯到戰爭爆發前的幾個月。參加過兩次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獲得了紅軍的最高榮譽,被授予“斯大林格勒坦克軍”稱號。在“奧斯特羅戈日斯科-羅索希”攻勢中由於優異的表現,被授予批准加入近衛軍行列。被命名爲“紅軍近衛坦克第5軍”,下轄的第45、第69、第102坦克旅以及第4摩托化步兵團分別被命名爲第20、第21、第22近衛坦克旅和第6近衛摩托化步兵旅。在基輔戰役之後,它獲得了“基輔坦克軍”的稱號,他的指揮官克拉夫琴科中將被授予蘇聯最高榮譽——蘇維埃金星勳章。隨後,這支坦克軍一路攻打到羅馬尼亞、布達佩斯和維也納。

在進攻布拉格戰役之後,被朱可夫調到東線戰場。它屬於蘇聯戰鬥序列中較少的齊裝滿員的部隊之一,裝備坦克和自行火炮合計306輛,火炮和迫擊炮300餘門,騎車1700餘輛,兵力20000人。二戰時,蘇聯紅軍部隊的編制在名稱上看起來很大,其實際規模則普遍較小。一個較爲齊整的坦克集團軍總兵力不過5萬多人,坦克和自行火炮一般在850輛到920輛之間,火炮和迫擊炮大約800門左右,騎車5000餘輛。而遠東國防軍的編制則基本採取後世的編制,第一坦克師僅主戰中、重型坦克就裝備332輛。如果加上自行火炮和步兵戰車,基本上已經超過了蘇聯半個坦克集團軍的編制。因此,第一坦克師,面對蘇聯所謂的坦克“軍”並不太把它當碟菜。按照師長王林少將(原211旅1團長,詳見第六十章絞殺2)的話來說:“甭管他媽的什麼近衛不近衛,要論裝甲作戰,他們還嫩點兒!”

王林少將是有資格說這番話的。坦克一師成立之日起,就一直是特區軍隊在不同發展時期的絕對主力部隊。稱得上兵強馬壯。從這裡走出了一位元帥、五位上將、十五爲中將和四十五位少將。參與了所有大的戰役,論功勳戰績絕不次於世界上任何一支王牌裝甲部隊。此外,隸屬於第一集團軍的陸航部隊專門有一個陸航中隊配屬這支重裝裝甲部隊。幾乎所有的新武器都最先裝備該部隊。各種新戰法幾乎都從該部隊試點和推廣。

坦克一師要找蘇聯紅軍王牌部隊的晦氣,而對方又何嘗不是呢?蘇聯紅軍近衛軍第五坦克軍現任指揮官薩維利耶夫坦克兵中將,同樣希望用中國人的血擦亮他的勳章,並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爲這支英雄軍隊再次贏得令人羨慕的榮耀。在中國人大肆狂轟濫炸之中,近衛第5軍由於隱蔽的當,所遭受的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薩維利耶夫得到上級的確切保證,只要他能夠堅持24小時,蘇聯紅軍空軍部隊就可以出現在戰場上空。經歷二戰洗禮的薩維利耶夫和他的下屬們,對戰場制空權的重要性有了極爲感性的認識。因此,這也是令他們唯一有所擔心的事情。不過,在他們看來,不論是堅守24小時,還是發動****24小時都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當坦克一師以勢如破竹之勢進攻到近衛坦克第5軍的攻擊範圍內的時候,撤去僞裝的t34/86和斯大林式重型坦克紛紛從隱蔽所衝出。

蘇聯紅軍的裝甲力量善於用大兵團、大集結,集中火力的優勢。蘇軍大兵團作戰的典型戰術是火炮壓制,坦克集團化突進,在步兵和坦克的配合,將步兵和坦克做成一線平推式的同等火力單位,將坦克反坦克和步兵反坦克緊密結合爲一體。具體表現爲:首先長達幾個小時的火炮和火箭炮覆蓋式射擊。炮兵被人民父親稱之爲“戰場女神”,由此可見炮兵這一古老兵種在蘇聯軍隊聯合作戰中的重要性。待炮火稍停之後,坦克戰羣完全憑藉着己方不可抵抗的數量優勢將地方試圖頑抗的坦克部隊,乃至所有還拿着武器的士兵吞滅掉。在與敵方接觸之後,整個戰羣的先鋒部隊迅速展開向縱深方向進行衝擊,而其中一部分則留下負責包圍並殲滅敵方殘留力量。蘇軍這種淹沒戰術,要取決於幾個方面的要素:首先是火炮的火力支持;其次是坦克的數量,要遠遠高於敵方;第三,坦克的質量要接近或者與敵方坦克相當甚至超越;第四,制空權。

這些對於草創時期的人民解放軍學習效仿多年,並結合自身特點予以改進發展,可謂最熟悉不過。而直接源於人民解放軍傳統的遠東共和國國防軍自然對此瞭如指掌。現在,經過國防軍空軍已經基本取得戰場制空權,經過戰略戰術轟炸和地面炮火的火力準備,蘇軍前線火炮陣地大部毀損。而不論重彈的質量和數量方面,均已遠超前線蘇軍同等作戰單位(總體數量依然大大落後於蘇軍)況且國防軍還擁有打擊坦克的絕佳利器攻擊直升機和單兵反坦克導彈,因此,蘇聯紅軍實施淹沒戰術的條件幾乎沒有一樣具備,這也是王林少將底氣十足的理由之一。

種種劣勢在近衛坦克第5軍體現的尤爲突出。既然習慣的淹沒戰術無法實施,於是他們開始採取傳統的或者說縮編版淹沒戰術的攻擊方式,先用自行火炮(後方的重炮現在指望不上了)反坦克炮隊進攻中的敵方坦克部隊實施火力覆蓋,然後利用重型坦克殲滅敵方攻擊第一梯隊,t34/86坦克的速度迅速接敵,與之展開坦克肉搏戰。與此同時,步兵反坦克作戰單位配合坦克的行動,殲滅“來犯”敵軍坦克。

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卻很骨感。

當近衛坦克第5軍的自行火炮剛開始發話,蘇軍前線指揮官就發現中隊的坦克就開始高速後撤,其撤退速度之快遠遠超出蘇軍的預料。正當指揮官再繼續火力覆蓋還是派坦克追擊之間遊移的時候,觀察哨傳來急促的聲音“敵人飛機超低空接近!”少頃,蘇軍立即發現天空中數十個黑點,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快速逼近。沒有機翼、像一羣馬蜂一般呼嘯而來。嚴陣以待的蘇軍防空部隊,根本來不及反應。說實話,即便他們能夠反應過來,以他們現有的防空武器也難以對攻擊直升機實施有效打擊。高射炮射界受限,高射機槍根本跟不上直升機運動的速度。

40架黃蜂3型新型攻擊型直升機,其中25架掛載4個29管火箭發射巢(在原19管火箭發射巢的基礎上增加了10管),2900枚70毫米火箭彈,幾乎在同一時間就覆蓋了蘇軍自行火炮陣地。蘇聯JSII或是安裝了152毫米反坦克炮的坦克殲擊裝甲車頂部脆弱的裝甲,頃刻間被火箭彈撕裂,併成功引爆了其內部的彈藥。一時之間,蘇軍自行火炮陣地在火箭彈的呼嘯和強烈殉爆的氣浪中,煙消雲散。另外,15架攻擊直升機則各加掛了16枚“天火”空對地導彈,這也是該型導彈第一次用與實戰。各作戰單位,分區域對蘇軍離開出發陣地的重型坦克實施空中打擊。“天火”離開機身之後,其激光半主動尋的和紅外製導的指引下,重達八公斤裝有五點九公斤高能混合炸藥的串聯式聚能破甲戰鬥部,以每秒三百八十米的速度,撞向笨重的斯大林坦克重型坦克,旋即撕碎其厚厚的裝甲,甚至直接把其炮塔炸飛到數十米的高空。爆炸引發的大火迅速引爆了其內部彈藥。在火焰中一輛輛坦克化爲零部件迸射四濺。

面對超時代武器的蘇聯紅軍指戰員,幾乎來不及痛心戰友的離去,他們的意識在某一個瞬間基本上處於凝結狀態。精準、高速、迅猛、爆烈。一個個懾人魂魄的詞彙擁擠在一起,顛覆了他們對戰爭、戰鬥的認識。

發泄完怒火的直升機,並未離去。它們利用機首下方的30毫米45型鏈炮,對蘇軍裝甲目標和人員實施打擊。這種鏈炮發射的是一種重量很輕的30毫米炮彈。它有很小的錐形裝藥彈頭,可以射穿4至5公分厚的裝甲。能夠從上方或者後上方摧毀一輛坦克,而且可以摧毀當前世界上任何種類的裝甲人員運輸車或者戰鬥車輛。這種炮彈還擁有人員殺傷破片彈,對於暴露在炮火下的敵人地面部隊最具效果。可一次性裝填1500發炮彈。

在攻擊直升機的打擊下,蘇聯前沿陣地一片狼藉。到處是燃燒燬損的坦克、自行火炮和屍體、殘肢。剛剛離去的坦克,迅速殺了回來。幾乎如入無人之境,迅速向蘇聯近衛第5坦克軍的縱深防禦切入。伴隨進攻自行火炮爲坦克開闢陸路通道,天上的直升機羣則提供近距離空中掩護。在優良通訊和良好的訓練基礎之上,坦克一師開始對敵軍實施分隔、包圍和殲滅的規定動作。

第59章 絞殺(三)第258章 登陸(一)第171章 衝突(四)第324章 家園(三)第448章 刺痛(六)第172章 衝突(五)第188章 妥協第92章 風雲(一)第434章 貴族第92章 風雲(一)第82章 收官(二)第185章 反攻(五)第265章 孤城(六)第15章 序幕(二) (3)第369章 叛亂第214章 支援第41章 老兵第389章 迴歸(九)第327章 南進(三)第438章 分治(三)第363章 鏖戰(十六)第84章 收官(四)第223章 無奈(二)第113章 華北(一)第99章 大戰(四)第418章 準備(九)第459章 終結(十一)第28章 東線(五)第289章 殺戮(七)第24章 東線(一)第354章 鏖戰(七)第12章 序幕(一)第443章 刺痛(一)第125章 迎客第335章 南進(十一)第409章 迴歸(二十九)第315章 麻煩(一)第8章 阻截(五)第299章 殺戮(十七)第292章 殺戮(十)第221章 諸馬(七)第263章 孤城(四)第379章 “棧道”第418章 準備(九)第266章 孤城(七)第279章 “意外”(二)第1章 圍追(一)第328章 南進(四)第107章 大戰(十二)第44章 追兵第425章 南方(六)第366章 拖延第384章 迴歸(四)第208章 攻防(二十)第373章 妥協(一)第445章 刺痛(三)第63章 呼吸(一)第46章 狡兔第67章 呼吸(五)第322章 家園(一)第282章 猛料第329章 南進(四)第427章 南方(八)第393章 迴歸(十三)第411章 準備(二)第328章 南進(四)第417章 準備(八)第212章 策對(二)第192章 攻防(四)第382章 迴歸(二)第63章 呼吸(一)第240章 遠征(四)第197章 攻防(九)第176章 衝突(九)第436章 分治(一)第164章 綢繆(十一)第201章 攻防(十三)第240章 遠征(四)第335章 南進(十一)第251章 絲路第206章 攻防(十八)第296章 殺戮(十四)第313章 暗戰(二)第211章 策對(一)第67章 呼吸(五)第155章 綢繆(二)第13章 序幕(二) (1)第393章 迴歸(十三)第51章 詭計第223章 無奈(二)第246章 遠征(十)第343章 波瀾(一)第43章 疲兵第67章 呼吸(五)第187章 反攻(七)第101章 大戰(六)第327章 南進(三)第216章 諸馬(二)第167章 綢繆(十四)第65章 呼吸(三)
第59章 絞殺(三)第258章 登陸(一)第171章 衝突(四)第324章 家園(三)第448章 刺痛(六)第172章 衝突(五)第188章 妥協第92章 風雲(一)第434章 貴族第92章 風雲(一)第82章 收官(二)第185章 反攻(五)第265章 孤城(六)第15章 序幕(二) (3)第369章 叛亂第214章 支援第41章 老兵第389章 迴歸(九)第327章 南進(三)第438章 分治(三)第363章 鏖戰(十六)第84章 收官(四)第223章 無奈(二)第113章 華北(一)第99章 大戰(四)第418章 準備(九)第459章 終結(十一)第28章 東線(五)第289章 殺戮(七)第24章 東線(一)第354章 鏖戰(七)第12章 序幕(一)第443章 刺痛(一)第125章 迎客第335章 南進(十一)第409章 迴歸(二十九)第315章 麻煩(一)第8章 阻截(五)第299章 殺戮(十七)第292章 殺戮(十)第221章 諸馬(七)第263章 孤城(四)第379章 “棧道”第418章 準備(九)第266章 孤城(七)第279章 “意外”(二)第1章 圍追(一)第328章 南進(四)第107章 大戰(十二)第44章 追兵第425章 南方(六)第366章 拖延第384章 迴歸(四)第208章 攻防(二十)第373章 妥協(一)第445章 刺痛(三)第63章 呼吸(一)第46章 狡兔第67章 呼吸(五)第322章 家園(一)第282章 猛料第329章 南進(四)第427章 南方(八)第393章 迴歸(十三)第411章 準備(二)第328章 南進(四)第417章 準備(八)第212章 策對(二)第192章 攻防(四)第382章 迴歸(二)第63章 呼吸(一)第240章 遠征(四)第197章 攻防(九)第176章 衝突(九)第436章 分治(一)第164章 綢繆(十一)第201章 攻防(十三)第240章 遠征(四)第335章 南進(十一)第251章 絲路第206章 攻防(十八)第296章 殺戮(十四)第313章 暗戰(二)第211章 策對(一)第67章 呼吸(五)第155章 綢繆(二)第13章 序幕(二) (1)第393章 迴歸(十三)第51章 詭計第223章 無奈(二)第246章 遠征(十)第343章 波瀾(一)第43章 疲兵第67章 呼吸(五)第187章 反攻(七)第101章 大戰(六)第327章 南進(三)第216章 諸馬(二)第167章 綢繆(十四)第65章 呼吸(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