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陳年舊案

吳彪這天來到市政府,向楊志遠彙報工作。

楊志遠看到吳彪走進,很是高興,說:“總算把你盼到了,到會通也有些天了,怎麼樣,還好吧。”

吳彪笑,說志遠你可給我派了好差事,會通市公安局的情況比我想象中的要複雜,公安隊伍裡,魚龍混雜,什麼樣的人都有,真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麼進來的。楊志遠笑,說要是不復雜,我要你來幹嘛,我隨便找個人就是。行了,也用不着有怨言了,你看看市委市政府對你多支持,要人給人,要物給物。難道還要我楊志遠去給你當副手。吳彪笑,說你當市長是把好手,給我副手只怕不合格,礙手礙腳。

楊志遠笑,說:“我不管你有多困難有多艱難,我給你半年的時間,你必須給我帶出一支雷厲風行,廉潔奉公,會通人民一提起警察就交口稱讚的公安隊伍出來。”

吳彪笑,說:“沒問題,有困難我不會客氣,我會毫不猶豫地提,至於怎麼治警肅警,我知道該怎麼做,我吳彪是幹嘛的,幹刑偵的,清除垃圾我比誰都在行。人民警察是幹什麼的,就是要讓人民滿意的。”

楊志遠笑,說這話聽着就舒坦。有你這話,我睡覺都可以大笑了。

吳彪今天找楊志遠幹嘛,就是提條件了。吳彪說:我需要一批得力的人手,會通公安系統的情況我還不太熟悉,用着不太放心,我需要從外面借調一批人,這個得你出面。楊志遠點頭,說要求不過分,一點問題都沒有。你要借用誰,直接點名,我讓趙書記跟省廳協調。

吳彪早有準備,拿出一份名單,說:“這是榆江市公安系統我比較瞭解的,怕張淮書記罵娘,說彪子不是東西,到了會通就跟楊志遠串通一氣,狼狽爲奸,挖榆江的牆角,我榆江還要不要保一方平安了,所以不敢多借,就這幾個。少了點,還得從其他地方調。”

楊志遠瞟了名單一眼,說張淮書記愛罵罵去,人我要定了。楊志遠有些奇怪,說張淮書記不是學者型領導麼,我印象中他儒雅有加,怎麼現在當書記了,反而喜歡罵人了。

“那可不,罵起娘來比誰都厲害。”吳彪笑。

楊志遠說:“既然將已經有了,兵你就從林原和普天兩地調,至於誰和會通有交往,誰跟會通沒有任何關係,你自己去甄別。定好了,你把名單給我,由我來協調。”

吳彪說:“那就這麼辦。”

吳彪調兵遣將幹嘛,他要成立一個專案組。

526事件後,儘管儘量想給對手造成一種事發突然的錯覺,不想打草驚蛇,但對於小偉他們有觸動是肯定的。于小偉會自覺不自覺地都會收緊尾巴,得看清楚風向,過了這段風頭再說。吳彪這段時間除了整治警風,他對於小偉集團實行內緊外鬆,他是幹刑偵的,他有他的偵破方向。于小偉集團現在上了規模,其主要成員現在是很少犯事了,但以前呢?只怕沒少打打殺殺,像對金色豪庭的業主威逼豪奪,強買強賣這種事情,權力只能起到保護作用,具體的操作肯定得運用一些威逼恫嚇的手段。有些事情可以抹得平,有些事情即便是抹得平,但還是會留下案底。狐狸再狡猾,還是會留下蛛絲馬跡。

吳彪這段時間調閱了一些卷宗,主要是會通這些年來發生的綁架勒索強姦殺人之類的惡性案件。

有一個案子引起了吳彪的注意。

幾年前,本市發生了一件惡性綁架勒索的刑事案件,此事涉及於小偉,于小偉是此案件的關鍵人物,其是受害方,主角,被綁架對象。而另一個關鍵人物姓李名參照。李參照屬刑滿釋放人員,剛剛從監獄出來,也不知是何原因,此人一出來就盯上于小偉了,於一個夜黑風高之夜,趁于小偉喝得頭昏腦脹,搖頭晃腦到金色豪庭的地下停車場開車之際,突然出擊,對於小偉實施綁架。于小偉虎背熊腰,人高馬大,李參照則比于小偉要矮一頭,要是與于小偉正面發生衝突,李參照肯定不會成功,看來李參照是有備而來。早經謀定,其踮手踮腳,手持木棒,給予于小偉狠狠一擊,于小偉當即昏闕。那時的金色豪庭還沒有現在的規模,地下停車場沒有攝像頭,出口也沒有保安守衛,只隨便設了幾個遊動哨。于小偉於是被李參照神不知鬼不覺地帶出金色豪庭。其時,李參照剛從監獄出來不久,車技並不純熟,車開起來搖搖晃晃的,但旁人都沒在意。于小偉哪天不是喝得醉醺醺的,哪天不是這樣開車,如果於小偉開車成一條直線反而有些不正常了。

于小偉失蹤第三天才爲於海天發現。于小偉平時三五天不回家很正常,但那天於海天有事要找于小偉談,找了一圈,于小偉竟然人間蒸發,不見蹤影。這就不對頭了。於海天一個電話,通知市公安局局長何海波,務必把于小偉給找出來,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市委書記親自下令,語氣嚴厲,何海波肯定不折不扣地執行,加班加點地排查。這一查,問題出來了,于小偉的車最後出現的地方竟然是西環的一個偏遠山村。於海天知道那地方沒有親朋戚友,于小偉之所以出現在那,肯定是出事。

公安、武警於是連夜出發,於拂曉時分到達西環某村。于小偉當時被綁架於一間廢棄的石屋之中,頗爲狼狽,頸上戴着鄉下栓狗用的鐵鐐,腳上戴着鐐銬,全身赤裸,看樣子受了不少的苦頭。大隊人馬進山,原本寧靜的小山村,一時雞鳴狗叫,李參照警醒,公安部門的秘密解救行動當即失敗。於是轉爲攻心。李參照看來鐵了心,要和政府對抗,拒不釋放人員,還手舉菜刀,揚言要刀刃于小偉。何海波經請示有關領導後,向武警戰士下令,如果再過一分鐘,李參照還負隅頑抗,拒不放人,在保證人質安全的前提下,可當場開槍,對其予以擊斃。一分鐘後,武警戰士抓住有利戰機,果斷開槍,正中李參照眉心,一槍致命。因爲那天爲7月20日,故此事件又被稱之爲720綁架案。

楊志遠估算了一下,720綁架案事發時正是周至誠書記與趙洪福書記新舊交替之時,此時楊志遠還沒有到社港,按說會通發生如此重大的惡性事件,媒體即便沒有大張旗鼓地予以宣傳報道,省委也不可能一無所知。但楊志遠身爲省委秘書一處的處長對這個720案還真是第一次聽說。

楊志遠問吳彪:“你覺得720綁架案有哪不對?”

吳彪說:“那時的于小偉已經有些名號,是本市赫赫有名的二哥,黑白二道通吃,李參照綁架于小偉豈不是太歲頭上動土?李參照別人都不去敲詐勒索,爲何一出監獄卻偏偏盯上了于小偉?于小偉那麼大的名號,李參照會沒有聽說過?綁架于小偉,只怕是有命要錢沒命花錢,這不是找死,是什麼?不合常理,沒有人會這麼幹,李參照更不會,在監獄裡坐了12年的牢,更不會傻到這個地步。而且照案卷分析,李參照分明就是有備而去,不是因爲剛出獄,沒有一技之長,生活沒有着落,所以纔會鋌而走險,綁架于小偉只是事發偶然。很顯然不是這樣,李參照目標準確,就是要綁架于小偉。其15歲坐牢,與于小偉有何深仇大恨,一出來,就想找其算賬,不惜以命相搏,這中間只怕有些蹊蹺,有必要加以調查。更讓人看不懂的是,根據案卷還原現場,我總感覺,李參照明顯不該一槍斃命,即便是爲保人質安全,完全可以擊傷,一把菜刀的危險性沒那麼嚴重,以我分析,此菜刀純屬情急之下,順手牽來之物,李參照從一開始就沒有置於小偉於死地的打算,如若真想弄死於小偉,幾天的時間隨時都有這樣的機會,用不着等到現在。而是更讓我感到費解的是,既然李參照爲綁架勒索,爲何李參照自始至終都沒有提贖金一事。他這不是吃了飯沒事,自尋死路。依我看,這不是什麼綁架案,應該李參照與于小偉之間有私仇。于小偉可能有什麼見不得人的把柄在李參照的手裡,爲絕後患,李參照必死,所以一槍斃命,沒有任何餘地。由此我認爲這個案子蹊蹺,有必要再行調查。”

楊志遠點頭:“彪子,你的分析合情合理,你準備怎麼做?”

吳彪說志遠,你知道,于小偉這人有些特殊性,在會通根深蒂固,市委市政府又有要求,在沒有充分證據的情況下,不易對於小偉採取措施。所以我得用於小偉不認識的人,去金色豪庭暗探也好,外圍取證也好,都方便,這就是我成立專案組的初衷。我準備將專案組一分爲二,一部分對金色豪庭進行暗訪,瞭解金色豪庭的組織分工,一部分我想複查720案,看能不能從此案中找到什麼破綻。但720案,吳彪認爲很敏感,只要在會通有所行動,于小偉肯定會警覺。對於720案的複查,吳彪並不準備在會通進行。吳彪的想法是讓專案組的成員到新疆去。去新疆幹嘛,因爲李參照當年是在新疆服刑,12年的牢獄生活,其肯定會有一兩個同監好友,監獄生活枯燥無比,李參照肯定會與同監好友之間無話不談,有些秘密他也可能會告訴獄友。只要找到這些人,就肯定會知道李參照與于小偉之間到底有着怎樣的血海深仇。當然事隔這麼多年,鐵打的監獄,流水的囚徒,當年與李參照同監的人只怕都已經出獄,散落在全國各地,要找到他們不容易。但只要用心去找,肯定會找到,只是需要時間和精力。

楊志遠點頭:“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此方案最穩當,值得一試。”

吳彪說:“我開始對你調我到會通還是有些不太懂,也不知道省委趙書記爲什麼對於小偉如此感興趣。經過這些天的瞭解,我越來越感覺到,于小偉就是會通最大的黑手,會通的黑惡勢力,都有于小偉的影子在作祟,但你真要是抓,卻又查而無據。于小偉一旦查實,將會揭開本省最大的黑幕。”

楊志遠說:“說實話,現在會通的經濟總量是排在本省的前幾位,但它的結構並不合理,北富南貧,財政收入增加了,但會通全市的百姓並沒有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部分官員瞞天過海,千方百計斂財,財富通過各種方式流入到小部分人的手裡,大多數老百姓的收入不見增長,社會福利不見增長,但房價漲了,物價漲了,住不起房,試想這樣的增長,老百姓要了有何用,所以必須改變。于小偉的發家史,說到底就是一個依仗權力,巧取豪奪,竊取社會財富的典範,其影響深遠。于小偉們不倒,如何彰顯社會的公平。是狐狸,就會有尾巴,藏得再深也無濟於事,我相信遲早會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吳彪說:“我是幹嘛的,我是打獵,還是那話,幾個小毛賊,蹦躂不了幾天。”

楊志遠笑,說:“這就看你的了,楊志遠同志吶喊助威可以,辦案子肯定不行,如你所言,礙手礙腳,你放手去幹就是。記住一點,除惡務盡。”

吳彪把筆記本一收,說:“那好,就這樣,我去將名單梳理梳理,過幾天再來向你彙報。”

楊志遠將吳彪送到門外。

外間邵武平的辦公室裡,有一人規規矩矩地坐在旁邊的沙發上,等候市長召見,一看楊志遠從裡間走了出來,此人立即站了起來,畢恭畢敬地向楊志遠問好。該同志也跟吳彪一樣,穿着制服,不過顏色和袖章有所不同,該同志的袖章有“城管服務”四字,是會通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服務局局長。

這就有些奇怪了,別的城市的城管局的全稱都是“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會通爲何卻與衆不同,變“執法”爲“服務”?目的何在?

是楊志遠要求其更的名。在楊志遠看來,城管局從出生起就是一個怪胎,治理和維護城市管理秩序,用得着成立這麼一個機構?城市的秩序沒有管理好,髒亂差的城市環境並沒有多大的改變,城管局一天到晚驅趕街頭無照商販,拆違拆建,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常常會捲入一些公衆衝突事件。初衷是好的,但結果卻不如意,反而加劇了幹羣關係的惡化。依楊志遠的意思,這樣的行政執法部門,不要也罷,但事已至此,剛到會通,就取締這樣的一個政府機構,爭議必定很大,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收權。車輛違章停在人行道上,執法權在城管,而停在人行道下,執法權卻在交警,楊志遠上任後,開了一個綜合整治會,像這種車輛違停的執法權,全部交由交警執法,城管只能勸離,不能罰款。像拆違拆建,也不是城管說拆就可以拆,得提交法院裁決後,方可依法拆除,不得強拆。對小攤小販,則只可勸離,不可強行驅趕。

也就是說,如此一來,城管局的執法權沒有了,有的只是服務的義務。

有人反對,說:“這樣一來,城管的工作難度更大了,政府管理城市的成本就更高了。”

楊志遠說:“我明白這樣做,難度肯定會大,管理成本肯定會高,但幹羣關係,是不是會越來越好,社會會不會更和諧,孰重孰輕,一目瞭然。”

於是會通市城管局就成了現在的會通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服務局,沒有了執法,只剩下了服務。

楊志遠把城管局的局長找來,何事?還是爲了“服務”二字,這次不是爲市民,而是爲農民服務。

隨着仲夏的來臨,各地的西瓜開始大量上市。儘管楊志遠上次下縣調研,交給各西瓜產量大縣的書記縣長的首個課題是“怎麼避免本縣瓜農重蹈娃娃菜豐產不豐收的覆轍?”,各縣在西瓜大量上市前也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極力消化本地的西瓜。但情況還是各不相同,像甘溪鄉的牛奶西瓜那樣,打入深圳,供不應求的案例,少之又少。現在隨着本省西瓜集中上市高峰期的到來,會通儘管有預防措施在先,各縣的西瓜雖不至於壞在地裡,但西瓜價格隨行就市,一路飛跌卻是不爭的事實。

本省的雨季即將來臨,農民們都有些着急,害怕西瓜壞在地裡,也希望西瓜能多賣幾分錢,一時間,手扶拖拉機轟隆隆開進了城裡,各個縣城的街頭都有瓜農沿街叫賣。會通市區也不例外,也有手扶拖拉機開進了城區,瓜農搭個涼蓆,就於街頭巷尾買瓜,城管局的工作一下子就加重了,因爲楊志遠三令五申,城管局的工作就是服務型的管理,往年,遇上這種現象,城管部門可以於城外設卡,阻止拖拉機進城,城區則進行驅趕,但今年不行了,楊志遠有言,誰跟底層百姓過不去,我楊志遠就跟他過不去。但這樣一來,矛盾也就出來了,農民轟隆隆進城,不免有些擾民,市民就有怨言了。

楊志遠於是讓邵武平通知城管局的局長,同樣有課題要做:如何既讓市民滿意,又讓農民歡喜?兩不誤。

楊志遠問局長:“準備得怎麼樣?”

自然是有準而來,要不然,局長也不會往楊志遠的面前湊,兩手空空,沒有對策,如何彙報,豈不是自討沒趣。

局長從包裡拿出一張本市城區地圖,彙報:“我們這些天把會通的大街小巷跑了個遍,然後進行了綜合分析,把市區人流量大,適於瓜農擺攤設點的地方圈了出來,與市新華書店合作,花三萬元,印製了十萬份的會通市西瓜買賣地圖,免費發放給瓜農和市民。瓜農可以在圈定的地點賣瓜,市民也可以按圖索驥,到離小區最近的賣瓜點買瓜。但見這張西瓜地圖上,城區各適合瓜農擺攤設點的地方,都用一個碧綠的西瓜標註了下來,布點廣,間隔也合理,都在城中心區,不是什麼無人問津的偏僻旮旯。”

“任何問題,看來不是沒有辦法,就看你用沒用心,用心了,辦法總是有的。”楊志遠表揚,說,“城管局這次的課題完成的不錯,我很滿意,這三萬元的投入,值!”

第12章 晴天霹靂(2)第6章 沿海調研(2)第36章 諸事妥當(2)第19章 運輸問題(1)第10章 漁翁得利(2)第6章 沿海調研(1)第36章 會通奇蹟(3)第12章 晴天霹靂(3)第28章 風清月明(3)第1章 北京再見(2)第1章 北京再見(3)第31章 又見北京(1)第10章 旅遊專線(3)第15章 安茗家世(1)第3章 嘔心瀝血(4)第22章 江山多嬌(1)第35章 心情愉悅(1)第42章 人生之幸(2)第8章 張溪嶺(1)第22章 發展準則(2)第18章 換屆在即(1)第35章 激情飛揚(1)第22章 桃李天下(2)第14章 通普高速(2)第31章 情深意切(1)第20章 南山開發(3)第2章 韜光隱晦(3)第40章 蓬蓽生輝(3)第11章 新年快樂(1)第11章 新年快樂(3)第31章 又見北京(1)第3章 權力快感(1)第25章 豐收在望(1)第15章 事發突然(1)第27章 你不知道有我愛你(2)第22章 發展準則(1)第10章 新春福到(2)第24章 將軍光臨(2)第23章 蓄意阻擊(1)第7章 幾多醉(2)第11章 兩會期間(2)第34章 提前佈局(2)第2章 師生情重(2)第36章 事在人爲第34章 提前佈局(3)第3章 嘔心瀝血(4)第2章 捨我其誰(2)第25章 洽談周(3)第2章 師生情重(1)第22章 江山多嬌(1)第12章 春暖花開(2)第4章 元旦前後(1)第7章 官德民風(3)第12章 晴天霹靂(1)第11章 兩會期間(1)第10章 前所未有(1)第31章 又見北京(2)第10章 前所未有(1)第9章 國慶長假(5)第27章 省委考察組(5)第6章 晚成縣長(1)第21章 有的放矢(1)第10章 旅遊專線(3)第18章 問政於楊(3)第3章 權力快感(4)第10章 依依惜別(1)第15章 舊地重遊(3)第28章 福星高照(3)第18章 民生民憂(2)第28章 省長召見(1)第27章 省委考察組(5)第7章 英雄相惜(2)第13章 得失之間第15章 風雨欲來(3)第11章 勿忘歷史(5)第30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32章 人大議案(2)第20章 重大突破第9章 磁場效應(1)第9章 專橫跋扈(2)第37章 更上層樓(2)第30章 責無旁貸(2)第2章 捨我其誰(3)第16章 天網恢恢(4)第19章 雄才韜略(1)第22章 桃李天下(1)第12章 晴天霹靂(3)第3章 將軍令下(1)第28章 省長召見(3)第39章 農博會(3)第11章 新年快樂(3)第9章 磁場效應(4)第11章 勿忘歷史(1)第9章 國慶長假(5)第27章 你不知道有我愛你(1)第1章 初來乍到(2)第13章 思變之力(2)第9章 磁場效應(3)第4章 不拘一格(2)第7章 公司成立(2)
第12章 晴天霹靂(2)第6章 沿海調研(2)第36章 諸事妥當(2)第19章 運輸問題(1)第10章 漁翁得利(2)第6章 沿海調研(1)第36章 會通奇蹟(3)第12章 晴天霹靂(3)第28章 風清月明(3)第1章 北京再見(2)第1章 北京再見(3)第31章 又見北京(1)第10章 旅遊專線(3)第15章 安茗家世(1)第3章 嘔心瀝血(4)第22章 江山多嬌(1)第35章 心情愉悅(1)第42章 人生之幸(2)第8章 張溪嶺(1)第22章 發展準則(2)第18章 換屆在即(1)第35章 激情飛揚(1)第22章 桃李天下(2)第14章 通普高速(2)第31章 情深意切(1)第20章 南山開發(3)第2章 韜光隱晦(3)第40章 蓬蓽生輝(3)第11章 新年快樂(1)第11章 新年快樂(3)第31章 又見北京(1)第3章 權力快感(1)第25章 豐收在望(1)第15章 事發突然(1)第27章 你不知道有我愛你(2)第22章 發展準則(1)第10章 新春福到(2)第24章 將軍光臨(2)第23章 蓄意阻擊(1)第7章 幾多醉(2)第11章 兩會期間(2)第34章 提前佈局(2)第2章 師生情重(2)第36章 事在人爲第34章 提前佈局(3)第3章 嘔心瀝血(4)第2章 捨我其誰(2)第25章 洽談周(3)第2章 師生情重(1)第22章 江山多嬌(1)第12章 春暖花開(2)第4章 元旦前後(1)第7章 官德民風(3)第12章 晴天霹靂(1)第11章 兩會期間(1)第10章 前所未有(1)第31章 又見北京(2)第10章 前所未有(1)第9章 國慶長假(5)第27章 省委考察組(5)第6章 晚成縣長(1)第21章 有的放矢(1)第10章 旅遊專線(3)第18章 問政於楊(3)第3章 權力快感(4)第10章 依依惜別(1)第15章 舊地重遊(3)第28章 福星高照(3)第18章 民生民憂(2)第28章 省長召見(1)第27章 省委考察組(5)第7章 英雄相惜(2)第13章 得失之間第15章 風雨欲來(3)第11章 勿忘歷史(5)第30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32章 人大議案(2)第20章 重大突破第9章 磁場效應(1)第9章 專橫跋扈(2)第37章 更上層樓(2)第30章 責無旁貸(2)第2章 捨我其誰(3)第16章 天網恢恢(4)第19章 雄才韜略(1)第22章 桃李天下(1)第12章 晴天霹靂(3)第3章 將軍令下(1)第28章 省長召見(3)第39章 農博會(3)第11章 新年快樂(3)第9章 磁場效應(4)第11章 勿忘歷史(1)第9章 國慶長假(5)第27章 你不知道有我愛你(1)第1章 初來乍到(2)第13章 思變之力(2)第9章 磁場效應(3)第4章 不拘一格(2)第7章 公司成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