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牛魔王——三調芭蕉扇的矛頭所向 (1)

悟空一提借芭蕉扇過火焰山之事,牛魔王就怒髮衝冠,舉棍便打。悟空持棒隨手相迎。戰經百十合,勝負未分。當此際,山峰之上忽有小妖呼請牛魔王早赴華宴。牛魔王當即罷戰,回摩雲洞卸甲更衣,跨“闢水金睛獸”奔西北而去。悟空化影隨行,至亂石山碧波潭萬聖老龍王處,見有衆精在座,攻無勝算,等亦心焦,思謀走爲上。於是盜走“闢水金睛獸”,假冒牛魔王徑往翠雲山芭蕉洞騙扇而來。

悟空費盡心思終於巧取芭蕉扇,歡喜無任,一路怡顏悅色而行。及至散會,牛魔王不見了“闢水金睛獸”,料必爲悟空所盜,於是隻身回翠雲山芭蕉洞追趕悟空。迴歸洞府,聞知悟空辱妻騙扇,陰謀得逞,正歡天喜地而去,遂自不慌不忙追悟空奪寶扇而來。牛魔王忌芭蕉扇之威烈,化八戒模樣,趁悟空得意忘形之隙,終又騙得寶扇。

驕兵必敗。悟空果然中計,恨苦暴跳如雷,即與老牛開戰。正相鬥難解難分之際,八戒在火焰山土地的帶領之下,前來助戰。悟空與八戒力戰牛魔王,以二敵一,愈戰愈勇。牛魔王神倦力疲,料難取勝,正欲退去,卻又見火焰山土地帥陰兵截斷退路。老牛叫苦不迭,只得轉頭再鬥八戒,悟空亦舉棒相迎。牛魔王作困獸鬥,十分驍勇,且戰且退。前面就到積雷山摩雲洞口,不覺天已放光,原來激戰一夜,勝負未明。玉面狐狸聞報牛魔王正在洞前鏖戰,立即點兵聚將前來助威。牛魔王見援兵已到,越發神勇,絕地反擊,得勝歸洞。

牛魔王如此勇武過人,八戒思謀繞道轉山繼續西行。取經隊伍有畏難之意,火焰山土地當即勸解,曉以利害。悟空發狠,定要直搗黃龍,廓清大道。八戒亦生殷勤。他兄弟二人抖擻精神,率領土地及陰兵來到摩雲洞口,打破洞門,前來挑戰。老牛心中怒氣難消,亦不顧疲憊,整裝束甲前來應戰。三人相見,分外眼紅。捨生忘死,又鬥經百十回合,牛魔王力有未逮,漸難招架,正欲敗回洞中,卻又遇土地陰兵截斷後路,遂施展變化神通。悟空識其神通,一面以變化之法相鬥,一面使八戒及火焰山土地帥陰兵搗毀摩雲洞老巢。牛魔王見變化之法難以取勝,便顯出本相大白牛,神勇無敵。悟空也使出法天象地之本領,卻也難耐他何。正當時,雙方憨鬥,驚動了過往神祇揭諦、丁甲和護教伽藍。一切衆神紛紛參戰,與悟空助威,牛魔王一見此情景,知大勢不妙,滾身複本,迴歸芭蕉洞。這一場,從摩雲洞一直打到芭蕉洞,戰場綿延三千餘里,鬥爭激烈。

牛魔王閉門不出,衆神將翠雲山圍困,水泄不通。八戒與土地剿滅摩雲洞之後,與悟空及一概衆神合兵一處,力攻芭蕉洞。八戒釘鈀打上門來,羅剎女有讓扇退兵之心,奈何牛魔王憤恨難平,絕不妥協,重新披掛,又選兩口寶劍來戰八戒。悟空及一概神祇立即參戰,四面圍困牛魔王,一座翠雲山殺氣騰騰。老牛苦戰五十合,抵擋不住,敗北而走。忽見佛前四大金剛四面環繞,領佛旨前來生擒牛魔。四面堵截,下有追兵,老牛心驚膽戰,悔之晚矣。正欲駕雲往上逃走,卻又遇託塔李天王並哪吒太子,領本部人馬前來擒魔助剿。老牛碰壁,四面楚歌,還復了白牛原身來攻李天王,妄圖突圍。哪吒變出三頭六臂,使斬妖劍連下老牛十數頭,又使風火輪掛牛角縱火烘燒,老牛張狂咆哮,搖頭擺尾,正欲脫身,又被李天王使出照妖鏡照定原身。老牛騰挪不動,無計逃生,只得投降求生。

終於降伏了牛魔王!這場爭鬥可以說是整本《西遊記》中最爲驚心動魄,最爲風雷激盪,最爲聲勢浩大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戰役。天庭兩次圍剿花果山,也沒有出現過如此激烈的殊死搏鬥,可謂捨生忘死。悟空和八戒一路高歌猛進,不下馬,不卸鞍,直奔牛魔王,窮追猛打。不僅如此,揭諦、丁甲及護教伽藍,過往神祇,佛前四大金剛,天庭李天王父子,先後紛紛參戰,使得降伏牛魔王的戰役不斷升級,最終演化爲一場由三界四方參戰的翠雲山擒魔大會戰。然而,這一切到底是爲什麼呢?僅僅是因爲牛魔王神通廣大嗎?

其實,此爲“借題發揮”之計。所謂“借題”就是指借芭蕉扇過火焰山之事,所謂“發揮”就是以借芭蕉扇一事爲由生擒牛魔王。記住是生擒牛魔王,不是把牛魔王打死,這一點很重要。所以四大金剛並李天王父子,以及悟空和八戒率領的一切神祇,從上下四方合圍牛魔王,恰似撒下天羅地網,目的就是爲了活捉牛魔王。前文說過,牛魔王父子對於取經的成敗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老牛被俘時說道【“莫傷我命!情願歸順佛家也!”】從這句話來推測,牛魔王和紅孩兒一樣,曾經被佛界勸降過,只不過當時牛魔王父子太過目中無人,沒有答應而已。否則,參戰的神祇各方各派的都有,爲什麼牛魔王偏偏心領神會地對佛家情有獨鍾?而且,這話還是對着哪吒這麼個天庭三壇海會大神說的。和紅孩兒一樣,歸順佛家就可以活命的判斷並非沒有來由,這相當於老牛最終接受了無條件投降。

那麼爲什麼一定要生擒牛魔王呢?這一切還需從羅剎女母子的來歷說起。

前文說過,紅孩兒並非牛魔王親生,而是太上老君的心肝寶貝。那麼,這羅剎女自然就是老君的情人了。既然如此,爲什麼羅剎女會出現在西天路上?爲什麼又會在火焰山?爲了弄清這一問題,就必須先弄明白火焰山的來歷。

說起火焰山的來歷,恐怕要追溯到600年前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節。【土地道:“是你也認不得我了。此間原無這座山,因大聖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時,被顯聖擒了,壓赴老君,將大聖安於八卦爐內,煅煉之後開鼎,被你蹬倒丹爐,落了幾個磚來,內有餘火,到此處化爲火焰山。我本是兜率宮守爐的道人,當被老君怪我失守,降下此間,就做了火焰山土地也。”】由此可見,這火焰山的來歷和悟空大鬧天宮有關聯。但是,土地的這話到底有幾分可信呢?尚難決斷。因爲,這位火焰山土地在此節中的表現是非常令人生疑的。一開始,土地自己解釋前來助戰的理由時說道:【“……一則扇息火焰,可保師父前進;二來永除火患,可保此地生靈;三者赦我歸天,回繳老君法旨。”】這裡提到歸天回繳老君法旨的事情,說明他是要回天庭的。但是最後火焰山火滅之時,土地的說法又變掉了。【土地道:“大聖,趁此女深知息火之法,斷絕火根,還他扇子;小神居此苟安,拯救這方生民,求些血食,誠爲恩便。”】可見土地又不須迴天庭向老君繳旨了,而是【求些血食】、【居此苟安】了。土地的說法前後不一,說明了一個問題,他被人騙了。一開始,滅了火焰山之火就可以迴天庭繳旨是不錯的,這大概就是如來派人說服他並令他心動的理由。但是,真的到了滅掉火焰山之火的時候,土地發現事情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自己回不去了,不敢回去了。特別是老君的夙敵李天王父子的出現徹底驚醒了土地。這件事情鬧大了!完全不是一開始說的那樣,引導幫助孫悟空降伏了牛魔王就結束了。土地被如來耍了,中瞭如來的“上屋抽梯”之計。如來可真會過河拆橋啊!

緊接着前面的分析,既然提到火焰山的火是來自老君的八卦爐,那麼就先來分析一下這個八卦爐。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中,【太上老君即奏道:“……不若與老道領去,放在‘八卦爐’中,以文武火煅煉,煉出我的丹來,他身自爲灰燼矣。”】可見,這八卦爐中的火是煉丹用的文武火。第三十九回《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間生》中,【老君道:“你那猴子,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把我靈丹偷吃無數,着小聖二郎捉拿上界,送在我丹爐煉了四十九日,炭也不知費了多少。……”】因此,老君的八卦爐是要燒炭的。既然,八卦爐中的火是要燒炭的,那麼八卦爐中的幾塊磚怎麼可能有火,而且還燒了五六百年之久。更神奇的是這個火滅了之後還可以自動復燃。因此,這個火焰山土地的話有水分。

那麼,火焰山的火究竟是什麼火呢?這一點纔是真正解開火焰山來歷的關鍵之所在。第四十回《嬰兒戲化禪心亂猿馬刀歸木母空》中,【衆神道:“說起他來,或者大聖也知道。他是牛魔王的兒子,羅剎女養的。他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煉成三昧真火,卻也神通廣大。牛魔王使他來鎮守號山,乳名叫做紅孩兒,號叫做聖嬰大王。”】說這話的衆神都是號山周圍的土地山神。紅孩兒的來歷,他們是不可能這麼清楚的。之所以知道這麼多,一定是牛魔王告訴他們的。牛魔王拿了領導批的條子到號山,召集衆神開會傳達最新指示。其間必定是要介紹紅孩兒的。三昧真火是老君教授的,他不可能把這事也向大家宣佈了。

因此,謊稱紅孩兒的三昧真火是在火焰山煉就的。這個謊言必然要有個基礎,那就是火焰山的火和三昧真火一定要有聯繫。否則,平白無故地就煉成了道家的不傳之秘三昧真火,說出來誰信啊?因此,可以推測火焰山的火就是三昧真火。悟空之所以沒有請龍王來此滅火,而是執意要借芭蕉扇來滅火,除了火焰山土地的唆使,歸根結底還是相信了號山諸位土地山神所提供的信息。號山的實踐證明,三昧真火龍王私雨是滅不掉的。而且,號山的教訓是私雨不但滅不掉三昧真火,還水助火勢,越燒越旺。這一點,悟空在使用第一次借得的假芭蕉扇滅火時又領教了一次。三昧真火,不是隨便亂滅的,程序錯誤所導致的後果會很嚴重。

但是,火焰山土地的話也未必盡是謊言。八百里火焰山的形成不是一件小事,三界那麼多雙眼睛在看呢!而且,老君還派了看爐的道人來此鎮守,天庭勢必有所風吹草動。所以,這個火焰山的形成表面上必定要有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這個理由就是悟空踢倒八卦爐。悟空的這一舉動成爲了火焰山形成的一個障眼法。這個障眼法成功地遮蔽了火焰山形成的真正原因。

第30章 八十一難何其難第82章 八戒巧破“偷天換日”計 (2)第64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1)第24章 三曹對案,原告失蹤第118章 黃金寶塔 (2)第104章 英雄逐鹿 (3)第97章 大戰青龍山——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鬥爭 (2)第69章 皇榜背後的一樁謀殺案 (3)第19章 喋血江州——唐僧的恩怨情仇第88章 滅法國的秘密會晤第20章 政壇新蕾——根正苗紅取經人第55章 女兒國情事——特工蠍子精的命運悲劇 (2)第38章 五莊觀情歸何處 (2)第31章 豬八戒——豈因紅顏下界來第92章 竹節山背後的戰略——農村包圍城市 (2)第53章 如來留下買路財 (2)第81章 八戒巧破“偷天換日”計 (1)第2章 引言第92章 竹節山背後的戰略——農村包圍城市 (2)第62章 佛寶舍利子的命運與豪門恩怨 (1)第85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1)第44章 烏雞國悟空雙中計第32章 沙悟淨——千古傷心人第30章 八十一難何其難第89章 輕取隱霧山 (1)第69章 皇榜背後的一樁謀殺案 (3)第40章 白骨夫人——爲吃唐僧肉而犧牲的第一妖 (2)第60章 牛魔王——三調芭蕉扇的矛頭所向 (1)第75章 取經路阻獅駝嶺 (1)第62章 佛寶舍利子的命運與豪門恩怨 (1)第39章 白骨夫人——爲吃唐僧肉而犧牲的第一妖 (1)第62章 佛寶舍利子的命運與豪門恩怨 (1)第44章 烏雞國悟空雙中計第76章 取經路阻獅駝嶺 (2)第63章 佛寶舍利子的命運與豪門恩怨 (2)第82章 八戒巧破“偷天換日”計 (2)第31章 豬八戒——豈因紅顏下界來第26章 獻瓜人死而復生,唐王受敲詐第111章 芭蕉情緣 (2)第108章 誰主沉浮 (3)第77章 取經路阻獅駝嶺 (3)第78章 真假唐僧 (1)第86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2)第81章 八戒巧破“偷天換日”計 (1)第39章 白骨夫人——爲吃唐僧肉而犧牲的第一妖 (1)第37章 五莊觀情歸何處 (1)第48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2)第70章 皇榜背後的另一樁謀殺案 (1)第96章 大戰青龍山——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鬥爭 (1)第78章 真假唐僧 (1)第98章 天竺迷霧 (1)第25章 驚心動魄的“地府一日遊”第102章 英雄逐鹿 (1)第60章 牛魔王——三調芭蕉扇的矛頭所向 (1)第91章 竹節山背後的戰略——農村包圍城市 (1)第109章 誰主沉浮 (4)第96章 大戰青龍山——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鬥爭 (1)第105章 英雄逐鹿 (4)第9章 李天王的綏靖政策 (1)第74章 黃花觀的秘密 (2)第120章 揹負青天 (2)第13章 安天大會的臺前幕後 (1)第63章 佛寶舍利子的命運與豪門恩怨 (2)第86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2)第112章 芭蕉情緣 (3)第33章 觀音禪院裡的一把火 (1)第12章 美猴王中計反天庭 (2)第61章 牛魔王——三調芭蕉扇的矛頭所向 (2)第38章 五莊觀情歸何處 (2)第63章 佛寶舍利子的命運與豪門恩怨 (2)第112章 芭蕉情緣 (3)第77章 取經路阻獅駝嶺 (3)第26章 獻瓜人死而復生,唐王受敲詐第75章 取經路阻獅駝嶺 (1)第89章 輕取隱霧山 (1)第93章 玉華紛爭中三個值得懷疑的人與妖 (1)第4章 神仙,還是妖怪? (1)第47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1)第57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1)第102章 英雄逐鹿 (1)第39章 白骨夫人——爲吃唐僧肉而犧牲的第一妖 (1)第75章 取經路阻獅駝嶺 (1)第83章 鎮海禪林寺的那一夜 (1)第99章 天竺迷霧 (2)第75章 取經路阻獅駝嶺 (1)第13章 安天大會的臺前幕後 (1)第64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1)第87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3)第72章 盤絲嶺與七仙女第2章 引言第72章 盤絲嶺與七仙女第37章 五莊觀情歸何處 (1)第2章 引言第59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3)第11章 美猴王中計反天庭 (1)第42章 奎木狼——玉帝密使 (2)第70章 皇榜背後的另一樁謀殺案 (1)第20章 政壇新蕾——根正苗紅取經人第100章 不了了之的寇家血案第120章 揹負青天 (2)
第30章 八十一難何其難第82章 八戒巧破“偷天換日”計 (2)第64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1)第24章 三曹對案,原告失蹤第118章 黃金寶塔 (2)第104章 英雄逐鹿 (3)第97章 大戰青龍山——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鬥爭 (2)第69章 皇榜背後的一樁謀殺案 (3)第19章 喋血江州——唐僧的恩怨情仇第88章 滅法國的秘密會晤第20章 政壇新蕾——根正苗紅取經人第55章 女兒國情事——特工蠍子精的命運悲劇 (2)第38章 五莊觀情歸何處 (2)第31章 豬八戒——豈因紅顏下界來第92章 竹節山背後的戰略——農村包圍城市 (2)第53章 如來留下買路財 (2)第81章 八戒巧破“偷天換日”計 (1)第2章 引言第92章 竹節山背後的戰略——農村包圍城市 (2)第62章 佛寶舍利子的命運與豪門恩怨 (1)第85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1)第44章 烏雞國悟空雙中計第32章 沙悟淨——千古傷心人第30章 八十一難何其難第89章 輕取隱霧山 (1)第69章 皇榜背後的一樁謀殺案 (3)第40章 白骨夫人——爲吃唐僧肉而犧牲的第一妖 (2)第60章 牛魔王——三調芭蕉扇的矛頭所向 (1)第75章 取經路阻獅駝嶺 (1)第62章 佛寶舍利子的命運與豪門恩怨 (1)第39章 白骨夫人——爲吃唐僧肉而犧牲的第一妖 (1)第62章 佛寶舍利子的命運與豪門恩怨 (1)第44章 烏雞國悟空雙中計第76章 取經路阻獅駝嶺 (2)第63章 佛寶舍利子的命運與豪門恩怨 (2)第82章 八戒巧破“偷天換日”計 (2)第31章 豬八戒——豈因紅顏下界來第26章 獻瓜人死而復生,唐王受敲詐第111章 芭蕉情緣 (2)第108章 誰主沉浮 (3)第77章 取經路阻獅駝嶺 (3)第78章 真假唐僧 (1)第86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2)第81章 八戒巧破“偷天換日”計 (1)第39章 白骨夫人——爲吃唐僧肉而犧牲的第一妖 (1)第37章 五莊觀情歸何處 (1)第48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2)第70章 皇榜背後的另一樁謀殺案 (1)第96章 大戰青龍山——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鬥爭 (1)第78章 真假唐僧 (1)第98章 天竺迷霧 (1)第25章 驚心動魄的“地府一日遊”第102章 英雄逐鹿 (1)第60章 牛魔王——三調芭蕉扇的矛頭所向 (1)第91章 竹節山背後的戰略——農村包圍城市 (1)第109章 誰主沉浮 (4)第96章 大戰青龍山——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鬥爭 (1)第105章 英雄逐鹿 (4)第9章 李天王的綏靖政策 (1)第74章 黃花觀的秘密 (2)第120章 揹負青天 (2)第13章 安天大會的臺前幕後 (1)第63章 佛寶舍利子的命運與豪門恩怨 (2)第86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2)第112章 芭蕉情緣 (3)第33章 觀音禪院裡的一把火 (1)第12章 美猴王中計反天庭 (2)第61章 牛魔王——三調芭蕉扇的矛頭所向 (2)第38章 五莊觀情歸何處 (2)第63章 佛寶舍利子的命運與豪門恩怨 (2)第112章 芭蕉情緣 (3)第77章 取經路阻獅駝嶺 (3)第26章 獻瓜人死而復生,唐王受敲詐第75章 取經路阻獅駝嶺 (1)第89章 輕取隱霧山 (1)第93章 玉華紛爭中三個值得懷疑的人與妖 (1)第4章 神仙,還是妖怪? (1)第47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1)第57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1)第102章 英雄逐鹿 (1)第39章 白骨夫人——爲吃唐僧肉而犧牲的第一妖 (1)第75章 取經路阻獅駝嶺 (1)第83章 鎮海禪林寺的那一夜 (1)第99章 天竺迷霧 (2)第75章 取經路阻獅駝嶺 (1)第13章 安天大會的臺前幕後 (1)第64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1)第87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3)第72章 盤絲嶺與七仙女第2章 引言第72章 盤絲嶺與七仙女第37章 五莊觀情歸何處 (1)第2章 引言第59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3)第11章 美猴王中計反天庭 (1)第42章 奎木狼——玉帝密使 (2)第70章 皇榜背後的另一樁謀殺案 (1)第20章 政壇新蕾——根正苗紅取經人第100章 不了了之的寇家血案第120章 揹負青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