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當面秘奏

石堪嚇得半句話再不敢多說,趴在地上動也不敢動。高嶽沉默了一會,卻道:“你當年,聽說只率八百人,就敢獨衝劉趙上萬大軍,也算是縱橫天下的驍將豪傑。怎麼如今,卻落到了這步田地,你可曾有想過?”

昔年的豪情快意,浮光掠影般閃過。石堪氣短不已,心中立時泛出一股悽酸的感覺。他半擡起頭,呆呆地望着高嶽,失神道:“鄙國高祖明皇帝,從貧賤之身,到奄有中原河北,肇基大趙。罪臣跟隨他,纔有縱橫天下的機會。可自高祖被逆賊石虎弒後,罪臣被迫逃離,從此遠離故國,有賊而無法討,有家而不能回,孤懸邊塞,窮蹙困頓,每每念及,心中怎不痛斷肝!命勢如此,人也無力,落到如今地步,罪臣有什麼辦法呢。”

這番話,當着高嶽的面說,其實是有些無禮了。但石堪失魂落魄,神思恍惚,吐露了壓抑良久的心聲,還真沒有想到其他。高嶽曉得石勒在彼輩人心中的地位,也沒有苛責。

石堪忽而急促道:“只要陛下饒過罪臣的性命,罪臣有一件天大秘密,願意當面奏於陛下知曉。”

“什麼秘密?”

“罪臣昔年在襄國的時候,因是宗室重臣,故而也曉得一樁機密:陛下的朝中,有些官員,爲着各種利益,與鄙國互爲勾結,泄露情報。上次石虎敢於長驅而入偷襲洛陽,便是得了密報,曉得當時洛陽正是空虛無備的時候。”

高嶽心中一動,面上卻波瀾不驚道:“朕怎麼知道你,是不是爲了想保住性命,而胡言亂語編些假話來糊弄朕呢。”

石堪直起身來,雙目中閃着些許光芒:“罪臣與陛下朝中的官員,可謂是素不相識。但罪臣完全知道他們的詳細信息,且待會罪臣面奏時,具體情節,涉及到的人物、時間及各種關聯,陛下乃是英主,一聽便知罪臣究竟是不是在說真話。”

是夜,周盤龍親自值守,高嶽與石堪單獨處在御書房,密談了整整一夜。三日後,高嶽當衆宣佈,貶石堪爲庶人,且不得命令,終身不準離開洛陽。御史大夫苗覽,上疏反對,說石堪本就是敵酋,且首鼠兩端有罪於國,而今乃是被捕又非是自首,就應該當衆正法以示警誡

。高嶽嘆道,昔年形同手足的馮亮終致跋扈不法,李豹更是公開背叛,此二人尚且如此,又何必苛責石堪呢。再說有些人,明裡忠順,暗地輸款通敵,論人品,還不如石堪。

雖然形同軟禁,但畢竟石堪在所有人都認爲他必死之時,竟然討得了性命,使朝野上下都驚訝莫名,石生彼時已在回滎陽的路上,聞訊卻是驚喜不已,暗自歎服皇帝素稱寬厚,果然不同凡響。

半月後,一日早朝上,御史中丞盧方,突然被當廷逮捕,竟由周盤龍親手揪出,李鬆年親自收押。衆臣莫名所以,不禁悚然。但皇帝高嶽繼而以雷霆之勢,接連批捕了十三名朝官,然後當衆公示了以上諸人,長期以來暗中通敵石趙的確鑿證據,並立即下令,盡皆處死。衆臣畏懼不安,朝乾夕惕。

不久,青海傳來捷報。徵西行營統帥鄧恆,自接到高嶽寬慰中暗帶嚴厲的諭旨後,立即便參悟了事情的嚴重性。他當時召集諸將,訓誡勉力,並邀請涼州軍主將王該前來合謀商議,迅速制定下妥當的策略,以步步爲營穩紮穩打之勢,雖然較爲緩慢,但堅決的層層掃蕩,再次進逼白蘭城。慕容吐延數次設計挑釁無果,不禁惶急,爲保存力量,竟主動放棄白蘭城,退守西南方向的昂城,與素來交好的當地羌族大首領姜聰混做一處,暫爲棲身。不久白蘭城被秦軍攻下,吐谷渾東部土地盡歸秦國,至此鄧恆方鬆一口氣,向高嶽馳報,俄而被晉升爲鎮西大將軍,留駐白蘭,相機再討慕容吐延。

又過數月,梁州刺史李鳳發來奏報,說成主李雄病逝,侄子李班即位,國內一時動盪,請示下一步行止。原李雄年輕時長期作戰,親冒矢石,雖然功成名就,但身上落下了許多創痕,時時發作,苦不堪言。後來年齒衰邁,舊傷頻發,逐漸化膿潰爛,竟至臥牀不起,病勢沉重,一年前幾乎就要支撐不住,好幾次病危,當時高嶽還曾和楊軻等討論過是否伐喪的問題。而彼時李雄渾身潰爛,獨臥牀上,因爲極度痛苦而輾轉哀號,但連他的嬪妃甚至十幾個親生兒子,都暗自厭惡,盡皆找藉口遠離他。

只有侄子李班,從日至夜,不解衣冠的在榻旁盡心服侍,爲李雄病痛感同身受而難過,在

嘗藥的時候動輒感觸,傷心流淚,甚至經常吮吸李雄創口處的惡臭膿液,只爲減輕李雄的痛苦。在李班的精心照料下,李雄以將死之身,竟又延壽了一年半載,好算奇蹟。

期間,李雄也曾勸了很多次,李班仍然毫不退縮。經過長期暗中觀察和試探,見李班的誠意孝心果然是出自真心,這深深感動了李雄,再聯想到自己的一羣親子,從德行、品格、能力以及對待君父的真心,各方面都完全不如李班,李雄便毅然決定,舍子立侄,最終冊立了李班爲皇太子,繼承大位。

得報後,高嶽立即回覆李鳳,叫他在成國國喪期間內,只管保境安民,不要主動挑釁,其他的留待將來再說便是。同時,高嶽對羣臣感慨道,自古百善孝爲先,孝道,乃是爲人根本,不孝無異於禽獸。李班身爲侄子,竟能比兒子還要盡心盡力侍奉李雄,從公義上講,是對君主全了臣節,從私情上說,是對從父盡了子道。這種崇高的德行,無關身份,應給予最大的肯定和讚許。

但是一國之君,無有家事。李雄立李班爲嗣,從情理上講是對的,但從法理上講,可能不妥。其舍子立侄,便是埋下了諸多隱患。且李班爲人寬厚善良,有謙謙君子之風,其更適合做個賢王,而不是生殺予奪的帝王。如此看來,成國怕是將起動盪。

高嶽這般說的時候,李班已經即位月餘,成國治喪事宜有條不紊,李雄諸子也安然無事,一切都平穩如昔。故而秦國內,連向來智謀過人的首相楊軻,對高嶽的話,都暗裡表示有些懷疑。但後來不過三個月,李班便突然被李雄之子李期、李越合謀殺害,李期繼位成主。消息傳來,羣臣對高嶽是五體投地,楊軻更是連連嘆息,說聖主與人臣在大局上的眼光和見識,畢竟不同。

西方、南方及北方都暫且安生的時候,到了秦天聖五年,趙帝石虎遣大司空支雄爲主帥,統領關東健卒三萬並及諸族強徵兵士十萬,號稱二十萬大軍,從襄國南下至鄴城,向汲縣方向發動進攻,必欲打通南攻河內、洛陽的道路。秦軍聞訊立即做出了反應,車騎將軍、盛公胡崧率四萬精銳迅速經上黨南下,意圖阻擊趙軍,東西大戰一觸即發。

(本章完)

第兩百三十五章 朝廷求援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擋路第六十六章 難遂所願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獻一計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一百六十八章 長安危急第五十七章 軍法如刀第兩百零五章 合攻張春第兩百零六章 趁勝安排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戎軍機第三百四十八章 突發醜聞第兩百九十八章 各種心態第四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以身作則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四十七章 反敗爲勝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五十六章 民冤如山第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六十五章 史載大賢第一百章 主客歡談第一百五十六章 惠跖不同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四十四章 異變陡生第一百七十五章 閉門自惱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軍如蝗第一百二十六章 安營紮寨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三百三十九章 趙王怨憤第兩百三十八章 失去目標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七十九章 靈機一動第一百九十八章 虛虛實實第一百一十章 情悽意切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離城第兩百九十一章 真實身份第七十六章 威脅逼供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兩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動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動第三百零四章 要見主帥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戰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六章 小試身手第兩百三十三章 殺雞儆猴報到+抱歉第九章 當前形勢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三十八章 安然無恙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賞私贈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一百一十九章 要緊生意第一百九十三章 驚天消息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兩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間第五十四章 痛貶庸吏第九十章 堅頭之勇第一百八十九章 以身作則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軍如蝗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三百零五章 太傅未歸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對勇第兩百二十八章 花香滿樓第一百二十八章 奪命而逃第十五章 別部司馬第兩百七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兩百三十章 多日未見第兩百一十四章 豈當兒戲第兩百九十六章 徵南行營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三百五十六章 得有襄陽第一百八十七章 微微情愫第三百章 窮途末路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約而同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三章 來之安之第三百六十章 帝業終成第兩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兩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第一百一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八章 衆人暢談第三百零六章 誰是罪首第三百三十五章 亂平之後第兩百一十四章 豈當兒戲第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兩百零九章 不行就走第三百九十五章 故人故去第兩百九十九章 秦軍蹤跡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
第兩百三十五章 朝廷求援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擋路第六十六章 難遂所願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獻一計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一百六十八章 長安危急第五十七章 軍法如刀第兩百零五章 合攻張春第兩百零六章 趁勝安排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戎軍機第三百四十八章 突發醜聞第兩百九十八章 各種心態第四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以身作則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四十七章 反敗爲勝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五十六章 民冤如山第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六十五章 史載大賢第一百章 主客歡談第一百五十六章 惠跖不同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四十四章 異變陡生第一百七十五章 閉門自惱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軍如蝗第一百二十六章 安營紮寨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三百三十九章 趙王怨憤第兩百三十八章 失去目標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七十九章 靈機一動第一百九十八章 虛虛實實第一百一十章 情悽意切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離城第兩百九十一章 真實身份第七十六章 威脅逼供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兩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動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動第三百零四章 要見主帥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戰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六章 小試身手第兩百三十三章 殺雞儆猴報到+抱歉第九章 當前形勢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三十八章 安然無恙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賞私贈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一百一十九章 要緊生意第一百九十三章 驚天消息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兩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間第五十四章 痛貶庸吏第九十章 堅頭之勇第一百八十九章 以身作則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軍如蝗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三百零五章 太傅未歸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對勇第兩百二十八章 花香滿樓第一百二十八章 奪命而逃第十五章 別部司馬第兩百七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兩百三十章 多日未見第兩百一十四章 豈當兒戲第兩百九十六章 徵南行營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三百五十六章 得有襄陽第一百八十七章 微微情愫第三百章 窮途末路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約而同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三章 來之安之第三百六十章 帝業終成第兩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兩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第一百一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八章 衆人暢談第三百零六章 誰是罪首第三百三十五章 亂平之後第兩百一十四章 豈當兒戲第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兩百零九章 不行就走第三百九十五章 故人故去第兩百九十九章 秦軍蹤跡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