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八章 各種心態

成都城,皇宮。

金鑾殿正中的龍椅上,皇帝李雄正在逐字逐句的仔細看着手中的一張箋紙,這是剛剛由秦國信使帶來的高嶽親筆信。

“……梁州之地,久爲朝廷故土,今爲陳安所染指。寡人既被朝廷委任秦雍夏樑四州牧,此時予以收復,義不容辭。且陳安性情陰損鄙薄,初仕司馬模父子,復向劉曜屈膝,再爲建康之臣,眼下又將納降與陛下,其人反覆無常竟至如此,焉能信任?今寡人決心掃除醜類,陳安亡在朝夕,更飾詞相誘,陛下乃以三軍之衆,仰哺於人,千金之資,坐供外費,甚非策也。今鄙軍將士同仇敵愾,大舉南下之時,有陳逆不滅梁州不復、誓不北返之勢。惟願陛下聽取良言,貴我兩家當從此爲睦鄰之邦。若一意孤行,恐後悔且難追矣,幸陛下垂察焉!”

李雄皺起了眉頭,兀自沉思。好半晌才擡起頭來,下面一班文武都正眼巴巴地望着他,在等指示。

“秦公高嶽,來信勸朕不要插手他與陳安的戰事,並且表明了對梁州志在必得的意思。衆卿,都說說吧。”李雄揚了揚手中箋紙,將信中的內容,詳細的對羣臣講了個清楚。

太傅李驤,第一個站出來大聲道:“此言荒謬!須知天下土地,有德者居之。陛下承襲先帝遺烈,一統巴蜀,鑄造大成。此時正因勵精圖治,開疆拓土,爲國家建立萬世基業。怎麼能夠因爲他高嶽幾句話,就甘拜下風,拱手將機會讓出呢,難道梁州之地,偏生就該是他高嶽來收治麼!”

李驤,是李雄的親生叔父。從前是開國的重要功臣,而今是頭等親王、宗室大長老,他在成國內,德高望重地位非凡,皇帝李雄對他很是敬重,一衆文武大臣更是對他尊崇無比。

丞相範賁附言道:“老王爺之言,臣舉雙手贊成。梁州本有八郡之地,我國已佔據汶山、巴、涪陵三郡,正待要囊括全境的時候,後來晉國名將周訪牧守梁州,與我國互相也就默認了現狀。他守着他的漢中、魏興、梓潼、巴西、巴東五郡,與我井水不犯河水,我們也不好主動出兵挑釁,數年來便就是這麼遷延。但而今陳安要獻漢中魏興二郡給我,絕對是天賜良機。陳安反覆小人,這些我們不是不知道,又豈會當真去管他陳安的死活!關鍵是如果能夠藉着援助陳安的機會,將梁州全部囊括手中,纔是根本的利益問題。”

隨着這兩位大佬的調子,朝中幾乎所有人都不約而同的表示了絕不可坐視不理、無動於衷的態度。不說武將們俱是攘臂嗔目,便是文官們也有些躍躍欲試,都在強烈要求李雄要立即發兵北上,搶佔漢中郡,繼而趕走秦軍,徹底掌控梁州。

李雄心中泛起波動,想了想問道:“李稚、李鳳二人,現在什麼情況?”

範賁忙道:“回稟陛下。李稚剛剛去往梓潼郡白水城,暫時控制了梓潼郡,麾下有精兵一萬。李鳳在巴西郡漢昌城,麾下有

本部六千人馬。因此前陛下下令暫緩,故而二將目前都暫時停兵不動,等待陛下指示。”

“唔……傳朕旨意,讓李鳳在漢昌城原地待命,時刻注意漢中態勢來報,再候行止。”

聽出了他話中的躍躍欲試,底下人不禁更是興奮起來。李驤兩眼放着光彩,又上前一步,大聲言道。

“陛下!世人皆言秦軍善戰。然而須曉得我大成王師,也是百戰雄兵,掃蕩西南,擊敗無數強敵,助陛下開創了聖朝基業。他強,我們更強,怎麼就不能放手與秦軍一搏!如今已有李稚與李鳳兩人,俱在前線,臣請親率數萬精兵,親自去往白水督陣。”

李驤慷慨陳詞,最後堅定的表示要親自掛帥,必欲要爲李雄爭得梁州,才肯班師而回。李驤及一衆臣工的表態,極大的鼓舞了李雄的心。他今年不過才四十五歲,也算年富力強,作爲帝王,縱使再是性情寬厚,但遇上能夠壯大國勢的機會,也不甘心默默旁視,付諸不理。眼下朝廷文武出奇的意見一致,羣情振奮,此正是一鼓作氣的好機會。

“壯哉!叔王此言,甚合朕意!既如此,便勞煩叔王辛苦,前去白水城替朕主持大局。現封叔王爲大將軍,朕給你五萬人馬,即日北上。讓高嶽看看,什麼叫做狹路相逢勇者勝!”

平木鎮。秦軍大營。

主帳內,徵南行營統帥謝艾,端坐正中,左首乃是何成、萬宏;右首則是楊堅頭、姚襄。再往下,十數名將校,兩邊端正而坐,俱在聽謝艾說話。

“……從前魏武帝與馬超韓遂曾在潼關敵對。雖然馬超韓遂的實力與智謀,都遠遠不如魏武帝,但兩軍卻相持多時,這就是因爲馬韓先期佔據了險要地形的緣故。如今我軍形勢,正與魏武相似:往南五六十里外,便是褒河,據斥候探報,陳安已經在河對岸屯集重兵嚴陣以待,僅有的三處渡口,都是層層嚴防。所以我們就算費了絕大力氣渡過褒河,再往南還有天險陽平關,等再強攻下陽平關,到達南鄭後,我軍已是強弩之末,自身難保更不用說還要去攻略漢中郡乃至梁州了。”

“所以,依本將之意,褒河難渡,便乾脆不去管它。現在不如先向西行軍,攻佔留壩,然後迅速南下,繞出定軍山,從腹地直擊空虛的南鄭城,屆時可以事半功倍,漢中的局勢便會不戰而解了。”

何成哼了一聲,耷拉着眼皮子,陰沉沉道:“現在陳安佔據了整個漢中,又與成國眉來眼去,氣焰又漲起來了。眼下他在南線、西線都有重兵把守,留壩更是陳安手下猛將姜衝兒親自駐防,褒河過不去,難道留壩就能過得去麼。”

謝艾站起身來,走到牆上掛着的行軍地圖前,邊指點邊解釋道:“姜衝兒不過是粗莽之夫,遇事沒有頭腦,憑藉與陳安的親密關係,才被提拔爲大將。他只能聽從別人指揮,哪裡能夠有才能指揮別人而獨當一面呢?留壩與武都地域相近淵

源頗深,有很多氐族人在那裡當兵,甚至又不少人的父母妻子、親戚宗族等都還在武都。我便修書與楊氐王,使他出面配合,沿邊境招募誘使,動搖瓦解其軍心,再等到我大軍突然壓境,多半就會迅速瓦解望風而逃了。”

何成頭也不擡,立時接着道:“旁人都沒有指揮才能,都不能獨當一面,只有將軍您,纔是有本事來做這一方統帥的,末將佩服。”

他話中的真實情緒,便是傻子也能聽得出來。帳中,楊堅頭穩當當的坐着,面上一副不關我事無所謂的表情,而姚襄與謝艾親善,面色很是不忿。其餘萬宏以下衆人,面面相覷,不知說什麼好,氣氛有些許尷尬起來。

謝艾想了一想,轉回主座上重新坐下,調整了情緒,復望着何成,懇切道:“何將軍!……我正好也有一番心裡話,要和足下及在座諸位談談。梁州戰事,主公極爲看重。我等臨來前,主公更是再三叮囑,諄諄以告。謝某年輕望淺,本沒有奢望,但承蒙主公擡愛,做了這徵南行營的主官,只好全身心竭力應付。今說到勝與敗,難道就是與謝某一人相關麼?”

“諸位!如今陳安就在南邊虎視眈眈的等着,不要說可能還會有成國的龐大軍隊跟進,與我爲敵。當此嚴峻時期,吾等作爲集體,正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只有同心協力,將主公交待的任務辦好,大家才能皆大歡喜。若是咱們自己內部起了糾紛,言行不一號令不齊,傳將出去,豈不被敵人所嗤笑?屆時敵人大軍合圍來攻,咱們就算不當場戰死,又有何面目回去見主公,這個道理,大家難道不明白麼。——若是疑心謝某醉心名祿,迷戀官爵,那麼等戰事結束,謝某當親自向主公請求,辭去此間所有職務!”

何成又哼了聲,半垂着頭,默然不語。姚襄忽地一下站起,抱拳大聲道:“謝將軍文武兼資,乃是主公欽定的徵南統帥,連韓君候、楊長史都表示可以,末將等更是毫無異議,定當謹遵號令,絕不敢有陽奉陰違,爾等說是也不是?”

他人雖年紀輕輕,但也出落的身軀高大健壯,又在塞北磨鍊了數年,愈發成長的頗有氣勢。眼下被他嚴厲的目光掃視,帳中衆將校,忙都站起,恭敬地向謝艾行禮,表示堅決聽從主將軍令,不敢怠慢。隨着他的話音,萬宏也躬身言道,自己會無條件聽令。

楊堅頭倒真無所謂,他現在的心態,連當年耿耿於懷的王儲之位都已看淡,不要說什麼主官不主官了。不過他與姚襄曾是關係莫逆的師徒,眼下見姚襄表態支持謝艾,便也大咧咧道:“謝將軍做統帥,某也無話說。其實誰做統帥,某都可以。某對這些不感興趣。只要能夠打勝仗,讓某可以上陣痛快殺敵,那麼說什麼,某都願意照做。但若是個沒本事的,懦弱怯戰,拖延時日等等,那不管是誰來,某都第一個不會服他。這番話,便是當着主公的面,某也敢這般說。”

(本章完)

第一百三十七章 心有所動第兩百三十八章 失去目標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一百零五章 潔身自好第三百九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三百零七章 自投羅網第三百五十八章 始料未及第一百六十五章 勁敵東來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兩百一十五章 擊退來敵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四百一十二章 迷霧重重第三百章 窮途末路第九章 當前形勢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二十五章 濃濃深情第兩百六十四章 實在難料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三百二十章 貴何如之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第一百六十七章 死間失敗第五十八章 嚴以律已第四百一十九章 內有奸細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兩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統一回復第一百五十一章 換個思路第兩百四十八章 若即若離第三百六十章 帝業終成第兩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間第十六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七十九章 總不服氣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一百九十八章 虛虛實實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二十六章 小露身手第八十五章 親征武都第一百三十章 運回好馬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兩百六十七章 真實緣由第三十四章 陡然遇襲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兩百零三章 螳螂黃雀第一章 前世今生報到+抱歉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兩百零一章 另遣良將第兩百八十八章 鳴沙柴堡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三百零七章 自投羅網第三十九章 要事相商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生嫌隙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生嫌隙第四十七章 反敗爲勝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兩百二十章 金屋有嬌第一百一十一章 情難自已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會第兩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遊子之心第五章 馬匪之首第兩百一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一百二十八章 奪命而逃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一百五十一章 換個思路第兩百四十一章 外城失守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卜妙算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泄之後第一百八十四章 當朝新貴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兩百七十八章 當面提點第兩百四十一章 外城失守第三百六十七章 直擊根本第兩百六十二章 靖邊城主第兩百零六章 趁勝安排第三百九十五章 故人故去第一百三十七章 心有所動第兩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處煉獄第一百六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兩百五十八章 開個玩笑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四百一十九章 內有奸細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兩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關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羅地網
第一百三十七章 心有所動第兩百三十八章 失去目標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一百零五章 潔身自好第三百九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三百零七章 自投羅網第三百五十八章 始料未及第一百六十五章 勁敵東來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兩百一十五章 擊退來敵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四百一十二章 迷霧重重第三百章 窮途末路第九章 當前形勢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二十五章 濃濃深情第兩百六十四章 實在難料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三百二十章 貴何如之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第一百六十七章 死間失敗第五十八章 嚴以律已第四百一十九章 內有奸細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兩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統一回復第一百五十一章 換個思路第兩百四十八章 若即若離第三百六十章 帝業終成第兩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間第十六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七十九章 總不服氣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一百九十八章 虛虛實實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二十六章 小露身手第八十五章 親征武都第一百三十章 運回好馬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兩百六十七章 真實緣由第三十四章 陡然遇襲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兩百零三章 螳螂黃雀第一章 前世今生報到+抱歉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兩百零一章 另遣良將第兩百八十八章 鳴沙柴堡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三百零七章 自投羅網第三十九章 要事相商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生嫌隙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生嫌隙第四十七章 反敗爲勝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兩百二十章 金屋有嬌第一百一十一章 情難自已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會第兩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遊子之心第五章 馬匪之首第兩百一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一百二十八章 奪命而逃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一百五十一章 換個思路第兩百四十一章 外城失守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卜妙算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泄之後第一百八十四章 當朝新貴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兩百七十八章 當面提點第兩百四十一章 外城失守第三百六十七章 直擊根本第兩百六十二章 靖邊城主第兩百零六章 趁勝安排第三百九十五章 故人故去第一百三十七章 心有所動第兩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處煉獄第一百六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兩百五十八章 開個玩笑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四百一十九章 內有奸細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兩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關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羅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