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

再者,索綝對於高嶽獲封郡公,也是腹誹不已。從前高嶽職輕位低,索綝還可以上位者照拂下屬的心態,心安理得予以關照,理所當然的自做導師模樣;而今高嶽年紀輕輕便已和他基本上平起平坐,這讓他接受不了,又暗怨朝廷濫觴,認爲皇帝事前沒有和他照會,就做主封爵,很是不妥,也讓他的權威性受到了挑戰。

故而,索綝情願大家一起同樣的來守城,也不願高嶽出去再立功勞。他的意見,在廷會上很是重要,而且翻來覆去只用風險太大做理由,極力反對。慢慢的也有不少臣工開始附議,其中以五兵尚書楊騅的聲音最大,他慷慨激昂道,高都督還是年輕氣盛,只是一味想戰。萬一敗釁,愈發動搖人心屆時可怎生是好。末了對着高嶽施禮道,他一片公允之心,乃是對事不對人,請高都督海涵勿怪。

高嶽雖然一時摸不清索綝爲何如此唱反調,但這楊騅必然是因爲覺得上回其孫楊玉的事,自覺當衆失了顏面,故而當下逮住機會,跳出來發難。但個人私怨乃是芝麻小事,在軍國大事面前,豈能如此公報私仇。但若是當面駁斥揭露,人必將以爲高嶽自己小肚雞腸,反污忠良,故而只得忍住。

見司馬鄴從滿面遲疑,到漸漸偏信了索綝,高嶽大急,當即拜倒道:“大好戰機,稍縱即逝,豈不可惜!臣請自率本部軍馬,出城伏擊劉曜,若是毫無斬獲,臣願受任何責罰。”

樊勝乃是京官,很有些牽礙之處,雖然心中贊成高嶽之說,但不好公開跳出來與索綝唱反調,但若是裝聾作啞,心中又過意不去,左思右想,還是出列轉圜着道:“陛下,索太尉老成持重之言。不過臣以爲,也可以讓高使君去試試,反正最壞也不過是固城自守,軍心應不會進一步動搖,臣願擔負主持守城軍事之責。”

涼州督護王該,也在高嶽身旁跪倒,大聲言道:“趁敵不備,攻其腹心,此計微臣十分贊同。高使君智勇雙全,公忠體國,微臣斗膽請陛下再勿猶豫,便就應允。微臣也願隨高使君同去殺敵。”

兩人四目,滿含期盼的望着司馬鄴。司馬鄴本來因爲索綝之敗,而在心裡留下了陰影,此番被索綝再三阻諫,也覺得若是寄了偌大希望的高嶽萬一又敗,那人心分崩離析之勢不可避免,爲不至於落到那步田地,出城迎戰,還是緩緩的好。

“高卿,爲慎重起見,朕意,還是固城死守,待敵疲敝後,再做道理。”

“陛下!若是劉曜一旦圍城,必將全力環攻,且據報他有七八萬之衆,日夜攻撲,我長安必將難以堅持,哪裡還容易等到他逐漸疲敝!陛下,臣請……”

高嶽實在不好說,若是從正史上來看,今年你朝廷凶多吉少,若眼下還不主動抓住機會,竭力掙扎反擊,多爭取些生存空間和時間,只曉得一味的坐困孤城,屆時必然玉石俱碎。他急得滿面通紅,劍眉倒豎,忍不住還想再辯,索綝卻將臉一沉,沒好氣道:“高都督,如何這般固執!且陛下金口玉言,既然已經降旨言道不許,你怎可還讓陛下收回成命麼!出城迎戰之事,到此打住勿要再提,還是將城防守禦細細商討爲妙。”

高嶽心中登時如雪飄過,他嘆了口氣,無言拜伏,失落的站起身來。

纔不過第二日傍晚,遠方地平線上,匈奴大軍似逐浪排空而來,彷彿充塞了天地間的一切。七萬精銳軍卒,殺氣騰騰如猛獸咆哮,讓人膽寒。狼纛旗幟遮住了天幕,一望無際的敵軍,和那持續不停的沉悶牛角號聲,使城上之人好像瞬間都忘記了呼吸。

高嶽兩世從軍,乃是打熟了仗的老兵。此刻見到敵軍這般氣勢,也不禁暗自心驚,但無奈先機已失,便就被動,他直覺此番必將要經歷極爲慘烈的戰事。

那匈奴大軍進至城下,卻並未有任何進攻態勢。卻不慌不忙的打樁,豎柵,有條不紊的先紮下營來。城上將這種種從容看在眼裡,卻清楚的感覺到了劉曜志在必得的決心。

眼睜睜看着匈奴人的軍帳,一頂頂的搭建起來。高嶽又忍不住進言,欲趁着敵軍立足未穩,當下可率數千精銳騎兵,出城衝殺一陣。若是竟然得勢,那麼城中可立即派出援兵擴大戰果,若是不易得手,起碼也可挫其鋒芒。

索綝牢牢把握住了司馬鄴的心理。好比一個極度恐懼的人,在危險面前,本能的只會抱住腦袋縮起身子,竭盡所能的自保,而不會想到去主動試探甚至攻擊危險。於是在索綝的駁斥勸阻下,司馬鄴終究又還是沒有同意高嶽的再次獻計。

司馬鄴有些歉疚的看着高嶽,嘆着氣道:“高卿,你的忠誠,朕都知道。但眼下長安人心惶恐,兵力較之敵人也單薄,你出城與戰,萬一失利,後果不

堪設想。且朕如今心力交瘁,也實在經不起再一次的打擊,所以,你就先聽從索太尉之言吧。”

高嶽低低的應了聲是。恍惚間,他似乎體會到了一些當年義父被宋廷百般掣肘之時,那種無奈不甘、既悵且憾的痛心感受。

這邊正是危機重重的時候,上邽方面局勢終於有了新變化。自高嶽離開上邽城下之後,韓雍統帥兩萬大軍,進一步加緊了威壓態勢,前後已發起了三次大規模的強攻,上邽搖搖欲墜,城內已是一片焦頭爛額。在守城兵力嚴重減員的情況下,司馬保不僅強行蒐羅各處青壯以充作守卒,甚至左右權衡,將時時不離身邊的王府親衛一千人,也咬牙全部派去了城頭。

花滿樓的上品廂房內,祁復延一雙小眼睛閃着光,正在和蒯老三急急交談。在無奈憋屈了數月之後,他認爲,眼下突襲南陽王府的時機已經成熟,且世上沒有什麼事真正有十足的把握,既然敵我雙方面的條件都已基本達到,那就不能再猶豫拖延了。

“司馬保用盡最後力氣在掙扎,將王府親衛都調了走,現在他的老巢,肯定是防備格外空虛。仗打到現在,他是將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城外,疏忽了、或者說即使想到了也無奈顧不上城內的安全形勢。所以,我決定,事不宜遲,今晚咱們就動手,直搗南陽王府!”

聽着祁復延已經不是商議的口吻,而是下了命令,蒯老三忙站了起來,頻頻點頭。這段時間以來,蒯老三越來越睡不安寢,作爲上邽城中內衙的實際領導人,如今城外大軍已經攻城多時,開始明顯出現損傷,但他內衙分支的工作卻開展不利,局面老是停滯僵持,一直找不到合適機會來個裡應外合,這讓他覺得極有壓力。

祁復延的話,也讓他就此下了決心。再要遲疑,等到城外費勁力氣攻破了城池,他們便等於是寸功未立,遷延瀆職,多半要吃不了兜着走。如今,王府守備力量確實前所未有的空虛,真是極其難得的好機會,無論如何,也要下手了。

“好!祁副使之言,正是屬下心中所想。”蒯老三難得的將桌子重重一拍,藉機宣泄下自己內心煎熬難耐的情緒:“幹他孃的!再不行動,我方將士又不知要犧牲多少人,確實不能再等了。祁副使,屬下現在就去號召調度所有可靠能用的人手,務求今晚一擊即中!”

(本章完)

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身犯險第一百零五章 潔身自好第兩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四章 少年驕狂第兩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三百六十七章 直擊根本第三十三章 按部就班統一回復第兩百八十九章 子欲養親第一百五十八章 國事日艱第兩百八十一章 各種內鬥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卜妙算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兩百一十四章 豈當兒戲第兩百零四章 俱有所圖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種僵持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三百三十七章 再伐代國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兩百三十五章 朝廷求援第三百六十三章 油盡燈枯第兩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六十九章 主從相商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一百三十三章 兩難之處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三百二十七章 約秦之議統一回復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泄之後第兩百四十九章 幕後操縱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室遺屬第四十六章 韓雍來援第三百章 窮途末路第兩百二十八章 花香滿樓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戎軍機第兩百八十七章 緩兵之計第一百九十九章 同舟共濟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三百九十章 莫名使者第一百八十六章 閒庭信步第兩百七十三章 臨汧大捷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一百四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兩百五十九章 靈魂出竅第兩百零七章 敗軍責任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三百五十八章 始料未及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級封賞第三十六章 原來如此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八十二章 軍制商議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對勇第兩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兩百二十八章 花香滿樓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夜密談第十七章 漢兵式微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五章 馬匪之首第兩百六十二章 靖邊城主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三十六章 原來如此第一百五十一章 換個思路第三百六十三章 油盡燈枯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兩百零四章 俱有所圖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軍如蝗第兩百零七章 敗軍責任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春犯忌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動第六十七章 南陽郡王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一百四十五章 千鈞一髮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九十四章 隴南氐王第兩百四十一章 外城失守第一百八十九章 以身作則第一百零六章 又與卿逢第四百二十六章 如許期待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對第兩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一百四十二章 愜意聚酌第五章 馬匪之首第三百二十二章 親臨朔州第十一章 首陽小城第七十九章 靈機一動第一百七十五章 閉門自惱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獻一計第四章 少年驕狂第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見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義士第兩百五十章 皇帝遺旨
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身犯險第一百零五章 潔身自好第兩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四章 少年驕狂第兩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三百六十七章 直擊根本第三十三章 按部就班統一回復第兩百八十九章 子欲養親第一百五十八章 國事日艱第兩百八十一章 各種內鬥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卜妙算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兩百一十四章 豈當兒戲第兩百零四章 俱有所圖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種僵持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三百三十七章 再伐代國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兩百三十五章 朝廷求援第三百六十三章 油盡燈枯第兩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六十九章 主從相商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一百三十三章 兩難之處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三百二十七章 約秦之議統一回復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泄之後第兩百四十九章 幕後操縱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室遺屬第四十六章 韓雍來援第三百章 窮途末路第兩百二十八章 花香滿樓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戎軍機第兩百八十七章 緩兵之計第一百九十九章 同舟共濟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三百九十章 莫名使者第一百八十六章 閒庭信步第兩百七十三章 臨汧大捷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一百四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兩百五十九章 靈魂出竅第兩百零七章 敗軍責任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三百五十八章 始料未及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級封賞第三十六章 原來如此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八十二章 軍制商議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對勇第兩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兩百二十八章 花香滿樓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夜密談第十七章 漢兵式微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五章 馬匪之首第兩百六十二章 靖邊城主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三十六章 原來如此第一百五十一章 換個思路第三百六十三章 油盡燈枯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兩百零四章 俱有所圖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軍如蝗第兩百零七章 敗軍責任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春犯忌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動第六十七章 南陽郡王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一百四十五章 千鈞一髮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九十四章 隴南氐王第兩百四十一章 外城失守第一百八十九章 以身作則第一百零六章 又與卿逢第四百二十六章 如許期待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對第兩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一百四十二章 愜意聚酌第五章 馬匪之首第三百二十二章 親臨朔州第十一章 首陽小城第七十九章 靈機一動第一百七十五章 閉門自惱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獻一計第四章 少年驕狂第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見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義士第兩百五十章 皇帝遺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