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六章 趁勝安排

“身後哪來的軍隊?”

“什麼人……什麼”

聽不真切的叫喊迅速被瘋狂的嘈亂聲所吞沒。無數驚慌失措的叫喊聲和慘嚎聲接連炸在耳邊,晉軍中軍下,張春面無人色如墜冰窟,他實在搞不明白,身後方向乃是大後方,眼下怎麼會有敵軍突然冒出來。雖然立時便萌生退意,但他也心中明白,雖然還搞不清楚新興城目前到底出了什麼意外,但退往新興再撤回上邽這條路,現在怕是已經走不通了。

淒厲的號角聲迴盪在曠野,兩翼有騎兵呼嘯衝擊,全副披掛的步兵刀槍並舉,恍如黑色海潮平地席捲而來。襄武城下的晉軍,已經不知不覺被分割截爲三段,苦苦拼鬥卻首尾不得相顧。同時,突然從晉軍身後殺出的求死軍,正如天平上又加了一塊重重的砝碼,戰局立時開始往隴西軍這邊傾斜起來。

一個時辰後,被襄武城慢慢耗去了鬥志的晉軍,終於不支,徹底敗下陣來,除卻戰死及投降的,剩餘晉軍殘兵隨着張春楊次,往北方遠颺而去。見機而動撤去了由裡而外堵在門洞裡的巨石,襄武城終於又迎回了自己的主人。所有的人都沸騰了,無數本來面無血色枯槁憔悴的人,一個個臉上都泛起異樣的紅光,如山似海般跪在高嶽的馬前,有的喃喃自語,有的放聲大哭,還有的什麼話也說不出,只顧拼命磕頭,將額頭磕的血紅一片也恍如未覺。

高嶽強忍着翻涌的心潮,伸出手去拉拉這個,拍拍那個,俱都好言撫慰。但見到被人架着雙臂着而來的吳夏的時候,高嶽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情緒。吳夏此人,嚴格的說,從前並不是隴西軍中重要人物,也算不得高嶽的心腹之人。但危難之際,他竟能主動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支撐襄武在重兵圍攻下屹立不倒,這份大忠大勇,實在讓人深深觸動。自少小起便投身軍旅,經歷過無數血與火的錘鍊,高嶽的心雖然早已如鋼似鐵,但此時,熱淚還是盡情的宣泄了出來。

“……主公,屬下幸而……不辱使命……”

吳夏已經聲音喑啞,氣息不暢。方纔一通擂鼓,耗盡了他最後一點力氣,此刻竟有些油盡燈枯的感覺。

“好兄弟,苦了你!”

高嶽一把上前拉住了吳夏的手,繼而緊緊抱住了他,哽咽無言。見吳夏身無完膚,精力交瘁,此情此景,令韓雍、雷七指等隴西衆將,無不唏噓感嘆。片刻後,高嶽示意左右攙扶好吳夏,自己後退兩步,竟然鄭重的向着吳夏拜了下來。

“全我襄武,護我百姓,吳君功勞,大過於天。請受我高嶽一拜。”

隨着高嶽的動作,自韓雍以下,所

有入城隴西軍,全體向着吳夏下拜,沒有一絲一毫的遲疑。四下裡響起了一片感泣之聲,吳夏大驚,卻沒有氣力去阻止,他情緒大起大落之下,想回拜也是不能,只得任由洶涌而出的淚水,將他焦黑血污的臉,衝出了兩道醒目的淚槽。

憑藉襄武守衛戰,吳夏從一偏裨小校,一躍而爲隴西軍中頭號守將。此後,他防守的城池,竟從來沒有失陷過,一時傳爲神話,吳鐵石之名,也慢慢名傳天下。其當之無愧成爲高嶽極爲信任看重的心腹之一,屢加拔擢,終至位列上將。晚年時候,吳夏已經是國家尊崇有加的老元戎,朝廷倚之爲干城。

當下,大小事務便自有人接管處置。高嶽帶領一衆將官,大步而入。他與韓雍等人,也不過是在戰場上相遇,並未來得及多做溝通,於是眼下便逐一問出。

韓雍便件件答來。馮亮並未隨行,而是自率內衙精幹,潛行而出去執行任務,具體行蹤不得而知。楊軻等郡官,仍留在宕昌,方纔剛剛遣人去報,可迴歸襄武。另外,氐王楊茂搜,自告奮勇代爲留守臨洮,監管此前被誘南下從而擊潰俘獲的千餘名晉軍,眼下局面已定,也好一併請他前來。

林林總總說了一通,韓雍瞥了瞥高嶽面色,又道:“姚夫人在宕昌,一切有人照料,不日將和楊長史等,一同前來,主公放寬心便是。”

放着各種軍機等事,高嶽不好直接詢問姚池的信息。但是若是不問,便又總覺得不太踏實。韓雍心細,代爲想到,高嶽當下很是寬慰,但卻淡淡的唔了一聲。

入得府衙後,何成便來稟告請示,此戰擊殺敵軍四千人,俘獲近七千人,敵軍主將張春及副將楊次,引着三千餘敗兵,往北方潰逃而去,可否就此追殺。

高嶽早已鎮定了情緒,當下聞報,便道:“張春,不過一豚犬耳,抓住了他也沒有什麼額外收穫,暫且由他去吧。但這些降卒,本來也是朝廷百戰精兵,能收降倒是意外之財。挑選其中精幹者,打亂收編,充入我軍之中,好生監管撫慰便是。另外,有傷號的,一併安排給予醫治,這也是收攏軍心的好機會嘛。”

何成不停點頭,就要出去安排。高嶽叫住了他,略略思忖又道:“眼下新興方面軍務緊急,我無暇在此久留。眼下便當着你們所有人的面,把此間事情暫作安排。韓雍留守襄武,務必在最短時間內,整頓防務,穩定民心,安排專人抓緊修繕城池。此外,等楊長史苗主簿等歸來後,你們商議一下,看看可否尋機收復狄道首陽二城,不必時時等我指示。我擊敗陳安之後,會及時趕回來。”

衆人自然允諾無話。且說

高嶽帶領求死軍,略略安歇,便再次啓行,一路東去,不日便抵達新興。新興竟然城門大開,迎着高嶽昂然而入。方行數步,早有一人當先快步前來,拜於馬前道:“屬下萬宏,拜見主公。”

原來,當初高嶽只帶着楊堅頭及三千氐兵,意圖從祁山道北上,再翻過一處山嶺,而偷襲新興,阻隔襄武城下晉軍、臨洮晉軍與上邽城這三者之間的聯繫。之所以不帶隴西軍本部而帶了氐兵,雖然亦有推心置腹表示信任的收買人心之意,但根本在於,氐兵格外敏銳迅捷,跳蕩如飛,翻山越嶺直如平地,尤其擅長攀爬,這對於在最短時間內攻城而言,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專業好手。

孰料籌謀良久,方亮出旗號才攻新興,城門竟然自己打開,縣令萬宏主動來歸降了,這讓高嶽錯愕不已,一度心存懷疑不願入城。後來聽萬宏自己講述,他的父親,乃是晉武帝親筆表彰的地方官吏之一,對朝廷極其忠心,臨去世前,再三交代萬宏,務必要忠忱爲國,不可爲逆。

受父親的影響,萬宏心中只有朝廷,對匈奴人自然是痛恨不已,對陰奉陽違的臣工,亦是反感無比。自從來新興任職後,萬宏愈來愈聽聞到南陽王有覬覦之心,這讓他有些腹誹。再到近期,匈奴人進攻長安,南陽王竟然數次不去勤王,反而只顧在本州境內剷除異己,萬宏心中,對其早已很是不齒和敵視。在接到皇帝申斥南陽王的敕文後,萬宏義憤填膺,終日長吁短嘆不知何去何從。

本來新興陡然遇襲,萬宏也下令拼死抵擋。但得知攻城者,竟然是有救國大功、且被皇帝御封爲本州都督的高嶽,萬宏腦中一閃,立時便下了決心,寧願以城歸附忠心王室的高嶽,也不想再在南陽王的麾下鬱悶度日,甚或助紂爲虐。

萬宏一番解釋,情真意切,不由高嶽不信任。於是兵不血刃,高嶽入據新興城,但這一切,發生的迅速又隱蔽,不要說襄武城下的張春毫不知情,便是上邽方面亦是矇在鼓裡。高嶽便讓萬宏仍然維持現狀,隱藏聲勢,並迅速召來求死軍,親自統領去謀襲張春所部。

但方要出城,便接到斥候來稟,知曉了陳安率兵西來即將要通過新興的軍報。於是高嶽索性將計就計,出城而去,卻讓萬宏裝腔作勢,想盡辦法將陳安先拖在新興城下便是。爲防止意外,高嶽還密令楊堅頭先不要露頭,見機而動,總之不可使陳安輕易越過新興,從而在身後對自己造成直接威脅從而腹背受敵。

當下,見萬宏堂而皇之的引着一幫吏員來迎自己,高嶽有些疑惑,他並不下馬,沉聲詢道:“萬縣令,如何這般鬆懈?”

(本章完)

第兩百四十章 國仇家恨第一百九十九章 同舟共濟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涼爭鋒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賞私贈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兩百一十章 攻勢再起第三百四十七章 左右爲難第兩百三十五章 朝廷求援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兩百七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兩百七十八章 當面提點第三百零四章 要見主帥第四十二章 斬首行動第四百零四章 威逼利誘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趙王怨憤第兩百二十九章 閉門商議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兩百九十六章 徵南行營第一百九十一章 熱情似火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兩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一百三十五章 豈願順服第八十八章 西和失利第兩百一十三章 陳安又來第一百八十九章 以身作則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換個思路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六章 小試身手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戎軍機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兩百八十四章 何處聖旨第一百九十章 落花有意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四十二章 斬首行動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戎軍機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三百八十三章 雙雙獲贊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一百九十四章 全面敵襲第兩百六十六章 涼州盛情第一百九十一章 熱情似火第八十二章 軍制商議報到+抱歉第二十八章 韓雍生辰第一百六十一章 叛將趙染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三百九十六章 法外之恩第三百七十九章 總不服氣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兩百六十七章 真實緣由第十五章 別部司馬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見第一百二十六章 安營紮寨第一百四十二章 愜意聚酌第四百一十七章 鐵石之人第兩百二十五章 誓言在耳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廷有旨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八十五章 親征武都第四百零一章 遺臣之情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種僵持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第兩百一十五章 擊退來敵第兩百八十章 平陽之亂第一百三十五章 豈願順服第一百八十八章 校場受降第兩百零四章 俱有所圖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爭端第二十三章 強力臂助第三十七章 盤桓數日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涼爭鋒第八十七章 土山失守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三百二十二章 親臨朔州第一百三十四章 陳安之名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西子第四十二章 斬首行動第三百八十五章 傳話而已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三百七十章 幷州軍議第兩百八十一章 各種內鬥第九十六章 智囊獻議第四百一十四章 層層分析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
第兩百四十章 國仇家恨第一百九十九章 同舟共濟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涼爭鋒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賞私贈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兩百一十章 攻勢再起第三百四十七章 左右爲難第兩百三十五章 朝廷求援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兩百七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兩百七十八章 當面提點第三百零四章 要見主帥第四十二章 斬首行動第四百零四章 威逼利誘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趙王怨憤第兩百二十九章 閉門商議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兩百九十六章 徵南行營第一百九十一章 熱情似火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兩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一百三十五章 豈願順服第八十八章 西和失利第兩百一十三章 陳安又來第一百八十九章 以身作則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換個思路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六章 小試身手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戎軍機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兩百八十四章 何處聖旨第一百九十章 落花有意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四十二章 斬首行動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戎軍機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三百八十三章 雙雙獲贊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一百九十四章 全面敵襲第兩百六十六章 涼州盛情第一百九十一章 熱情似火第八十二章 軍制商議報到+抱歉第二十八章 韓雍生辰第一百六十一章 叛將趙染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三百九十六章 法外之恩第三百七十九章 總不服氣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兩百六十七章 真實緣由第十五章 別部司馬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見第一百二十六章 安營紮寨第一百四十二章 愜意聚酌第四百一十七章 鐵石之人第兩百二十五章 誓言在耳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廷有旨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八十五章 親征武都第四百零一章 遺臣之情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種僵持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第兩百一十五章 擊退來敵第兩百八十章 平陽之亂第一百三十五章 豈願順服第一百八十八章 校場受降第兩百零四章 俱有所圖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爭端第二十三章 強力臂助第三十七章 盤桓數日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涼爭鋒第八十七章 土山失守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三百二十二章 親臨朔州第一百三十四章 陳安之名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西子第四十二章 斬首行動第三百八十五章 傳話而已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三百七十章 幷州軍議第兩百八十一章 各種內鬥第九十六章 智囊獻議第四百一十四章 層層分析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