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安營紮寨

連日行軍後,晉軍終於南出隴西郡,踏上了陰平郡的領土。這一日,自午後起,便陰雨連綿不絕,起初還是如煙似霧的細雨,楊韜下令全軍加速前進。過了半個時辰,雨仍未歇,不僅沾衣溼透,且變得又細又密,像篩子篩過一般,只在晉軍頭面上,落個不停。再到傍晚時候,大雨已經織成了一張密匝匝的水網,漫山遍野覆蓋下來,好似把整個天地都置於氤氳水氣之下。

冰冷徹骨的雨水,從脖頸處直流進胸腹處,楊韜在馬上被激得一個哆嗦,那冷意似乎都鑽進了心裡一般。在這樣肆無忌憚的大雨下,衆人身上披的蓑衣斗笠根本起不上什麼作用,只是有勝於無聊以慰藉罷了。楊韜回頭望望,身後無數晉兵,跟着他埋頭趕路,雖然淋得落湯雞相似,也沒有一個人抱怨和叫苦。

真是好樣的,國朝的兵還是很有戰鬥力的,只不過壞在了一幫腐朽安逸的清談老爺身上,才導致這些年屢次戰鬥都是輸多贏少。楊韜這般想,望着一張張沉默剛毅的臉,不禁受了感染,也有些振奮起來。耳邊嘩啦啦水聲不絕,他緊了緊蓑衣,對傳令兵大聲道:“傳下去,全軍上下都加把勁,等趕到迭部城再埋鍋造飯,好生休整。”

傳令兵得令一聲,正要打馬往後軍去,有個聲音大叫道:“不行!”

楊韜一聽便知道,這是副將任華的聲音。果不其然,任華將馬緊催了幾步上前來,急急道:“我也正好想與楊將軍商議,這雨這樣厲害,一時又不得歇,不如便就此安營紮寨過一夜,待得雨小些再做道理。將士們連番行走都是又冷又餓,楊將軍多多體恤。”

楊韜的臉沉了下來。這叫什麼話,說起來好似他冷漠無情,根本不愛護士卒一般。恰恰相反,正是從全局角度出發,纔要大家一鼓作氣,趕到迭部城內休整,若是此番歇息了,待得明日若是雨小了也罷了,若是雨沒停,好容易烘乾烘暖了,又要冒雨淋溼趕路,這會加重士兵們患病的機率,從而嚴重的削弱士氣。

還有一層軍情,怕是任華這種靠裙帶關係爬上來的人,多半沒有想到的。楊韜心中腹誹,好歹在面上沒有表現出來,儘量用緩和些的口氣道:“當兵行軍,遇上風雨乃是常事,這點困難都不能克服,如何上陣廝殺?此外,我軍深入陰平,人地兩不熟,在此貿然紮營,若是遇襲定會措手不及,要吃大虧,所以我纔想要一鼓作氣到達迭部,纔可以憑城自守,安全休整。”

任華一把抹去臉上的雨水,眉梢挑起股嘲笑的意味,大聲道:“楊將軍據說也從軍多年,怎麼還忒的如此膽小。高嶽懾於王爺的威勢,只好將陰平獻出來,怎會有什麼意外!我軍這般興師動衆來接管,正是牛刀用來殺雞,哪裡還有賊人敢來捋咱們的虎鬚。迭部城又長不了腿跑掉

,咱們想歇便歇,楊將軍儘管放心便是。”

楊韜皺着眉道:“爲將者,當謹慎細心,時時處處要考慮周全纔好,這如何能算是膽小呢?任將軍這樣說話,不大妥當吧?”

任華卻根本不接他話題,卻將頭伸過來,作色道:“爲將者,謹慎細心,也要審時度勢吧?又不是真去殺敵,這樣大的雨,路又難走,等到了迭部城,怕不要都過了後半夜,何必呢?別的我不管,若是士兵們真淋得狠了,罵起娘來,引得軍心動盪,楊將軍屆時如何處置?我可是事先提醒了的。”

“你是主將,還是我是主將?”楊韜愈發不悅起來,提高了音調道。

任華冷笑一聲,“主將?主將便能一手遮天嗎?你別忘了,來時王爺和張將軍可都交代了,遇事要你多和我商量,多聽我的意見,是吧,我的楊主將?”最後楊主將三字,故意一字一頓咬的特別清楚,揶揄調笑之意不言而喻。

楊韜不由一陣憤怒,終於還是默然。明明想駁斥任華的謬論,但心中似乎有什麼聲音在阻止自己。他深吸口氣,卻吸進去不少雨水,鼻腔內一陣酸辣嗆痛,讓他悶聲咳了幾下。他左右看看,見那傳令兵還在一邊,有些不知所措地呆看,楊韜對他揮揮手,木然道:“傳令下去,就此安營紮寨。”

隨着軍令不斷傳達,六千晉軍如同一部嚴密的機器,開始有條不紊地運行起來。打樁、搭架、披上油皮氈布,好容易安頓下來,楊韜想想終究不太放心,又命令分撥士兵砍伐樹木,搭建臨時圍柵,並做了些簡易的拒馬以作防禦。

入夜後雨水變得小了些,但北風卻凜冽起來,從而使冷雨更加淒寒。帳篷裡,奔波勞苦的軍卒沉睡着,守夜兵士面前是不太旺的篝火,它們一簇簇掙扎扭動,似乎也畏懼這溼冷入骨的雨夜。

楊韜在榻上輾轉反側,帳篷外淅淅瀝瀝的水,彷彿一直淋進了心裡,讓人壓抑喘不過氣。他覺得身下的褥子似乎都變得潮溼,洇得關節都隱約發起酸了。楊韜翻了個身,嘆了口氣,索性坐起身來。

他本是東海王司馬越的直屬部下。司馬越作爲八王之亂的唯一存留,執掌朝政後,誅殺忠良,排除異己,不臣之心引起世人不滿;加上匈奴等少數民族建立的獨立政權勢力愈來愈大,地方不穩,各種內憂外患使司馬越憂懼成疾。

前兩年,晉懷帝終於忍受不了司馬越的專權,而聯結青州刺史苟晞,併發布司馬越的罪狀,要求各方討伐,司馬越憂懼而死,其十數萬部下,暫歸襄陽王司馬範及太尉王衍統領,護送其遺體回東海封國安葬。結果半路被石勒圍殺,十餘萬王公、士兵和庶民相踐如山,基本全被殲滅,極少數包括楊韜在內的數千人,拼死逃出生天,北歸朝廷。

但隨

着十餘萬將士喪命,西晉最後一支主要兵力被消滅,朝廷已無可戰之兵。不久後,永嘉之禍便爆發,晉懷帝被俘,太子遇害,國家幾乎淪亡。幸而有今上司馬鄴在長安延續國祚,得以存我漢人衣冠。

楊韜心中對朝廷還是念念不忘的,對兇殘反覆的胡賊,亦是切齒痛恨。歸於南陽王麾下後,雖然也感激南陽王的禮遇,但楊韜對其不盡心國事,卻暗中覬覦皇位的行爲,很是反感。一方面感激對方待我不薄,一方面又不齒對方的行爲處事,這種矛盾心態,讓楊韜總是在夜深人靜時候長吁短嘆,不知何去何從。

木然的坐着呆想了一會,楊韜披衣起牀,來到帳篷邊掀簾一看,外面北風虎虎地吹嘯,雨還在下,細細密密的,像是在帳外又掛了層簾子。帳檐處水珠滴答往下墜落不絕,積起了大大小小的水窪,天空黑色的雲隙中,射出微弱的光。

透骨的溼冷迎面撞入懷中,瞬間將身上的暖氣撲殺一空。楊韜打一個激靈,忙放下了門簾退回屋內,人倒清醒的多了。

門口的親兵老丁,是數年跟隨左右的親近人。他本縮在一旁檐下值守,守着一個架着陶罐的火爐。聽聞帳內動靜,便掀了簾子進來探視,見楊韜坐在牀邊,便關切的問道:“將軍,又睡不着了?你且上牀躺着,我去提一罐熱水來給你暖暖身。”

老丁雖是粗莽軍漢,侍候主將卻心細如髮,他早就燒滾了水,並架在火爐上保持沸騰,專門就是爲了隨時以供楊韜使用。此番說罷便就要出去,楊韜叫住了他,“老丁,營外如何?”

“將軍,兄弟們全都安歇了,連戰馬都睡着了。另外巡守的衛兵,也是按照將軍的吩咐,五人一組,一個時辰輪換一組,才接到傳報,目前都安穩的很,將軍放心,回牀歇息吧。”

老丁是主將的貼身親兵,在夜深的特殊前提下,巡守傳報等,都有相關兵士來專門跟他彙報一聲,以便在不打擾主將安歇的前提下,可以讓主將隨時醒來的時候,都能及時掌握到當前情狀。

楊韜點點頭,若有所思。老丁也不多嘴,便躬身退出去,須臾便拎着一罐熱水進來,先倒了一盞給楊韜。

楊韜接過來,吹了吹,連着嘬飲幾口,一股暖流傳遍全身。他讚賞的點點頭,“老丁,勞你費心。你跟在我身邊也有三年了,可惜我沒什麼能力,來保舉你富貴前途,想來倒是慚愧的緊。”

老丁把手一揮,忙道:“將軍,當年我在死人堆裡傷重難耐,剩不了幾口氣在。要不是將軍搭把手,我哪裡能從石勒的刀下逃得性命!我老丁不識字,也不懂道理,但只曉得受人大恩,就要全力相報,我現在能日夜跟在將軍身邊,便快活無比,就是給我一個大將軍做,我也不樂意。”

(本章完)

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兩百九十九章 秦軍蹤跡第四十三章 武都授首第一百七十五章 閉門自惱第四十七章 反敗爲勝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一百八十二章 名門之後第兩百五十七章 張春送禮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會第兩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三十八章 安然無恙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十章 一言而決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兩百三十九章 上邽長安第四百零四章 威逼利誘第一百六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三百四十八章 突發醜聞第一百一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一百零一章 機鋒涌動第三百一十四章 涼州之變第九十一章 何方來軍第一百八十四章 當朝新貴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兩百章 傳檄而告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兩百九十六章 徵南行營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三百七十章 幷州軍議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兩百六十一章 真正心思第一百八十四章 當朝新貴第三百二十七章 約秦之議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一百八十四章 當朝新貴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擋路第兩百零一章 另遣良將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兩百九十六章 徵南行營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處煉獄第四百零三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一百三十七章 心有所動第兩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兩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兩百九十一章 真實身份第二十六章 小露身手第兩百一十三章 陳安又來第兩百零七章 敗軍責任第九十四章 隴南氐王第兩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四百二十六章 如許期待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動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第三百四十三章 絕世孤寶第兩百零五章 合攻張春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三百六十三章 油盡燈枯第九章 當前形勢第九十五章 戰還是和第一百九十三章 驚天消息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兩百九十二章 秦國肇基第兩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兩百六十一章 真正心思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一百一十章 情悽意切第四百二十四章 殺人如芥第兩百五十二章 消釋疑慮第兩百零四章 俱有所圖第三百二十四章 駐兵陳留第兩百九十八章 各種心態第兩百七十四章 公私混雜第兩百八十八章 鳴沙柴堡第兩百五十八章 開個玩笑第三十六章 原來如此第兩百九十一章 真實身份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三章 來之安之第兩百零四章 俱有所圖第兩百零七章 敗軍責任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室遺屬第四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五十六章 民冤如山第兩百一十六章 推心置腹第一百八十八章 校場受降
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兩百九十九章 秦軍蹤跡第四十三章 武都授首第一百七十五章 閉門自惱第四十七章 反敗爲勝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一百八十二章 名門之後第兩百五十七章 張春送禮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會第兩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三十八章 安然無恙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十章 一言而決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兩百三十九章 上邽長安第四百零四章 威逼利誘第一百六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三百四十八章 突發醜聞第一百一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一百零一章 機鋒涌動第三百一十四章 涼州之變第九十一章 何方來軍第一百八十四章 當朝新貴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兩百章 傳檄而告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兩百九十六章 徵南行營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三百七十章 幷州軍議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兩百六十一章 真正心思第一百八十四章 當朝新貴第三百二十七章 約秦之議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一百八十四章 當朝新貴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擋路第兩百零一章 另遣良將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兩百九十六章 徵南行營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處煉獄第四百零三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一百三十七章 心有所動第兩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兩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兩百九十一章 真實身份第二十六章 小露身手第兩百一十三章 陳安又來第兩百零七章 敗軍責任第九十四章 隴南氐王第兩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四百二十六章 如許期待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動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第三百四十三章 絕世孤寶第兩百零五章 合攻張春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三百六十三章 油盡燈枯第九章 當前形勢第九十五章 戰還是和第一百九十三章 驚天消息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兩百九十二章 秦國肇基第兩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兩百六十一章 真正心思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一百一十章 情悽意切第四百二十四章 殺人如芥第兩百五十二章 消釋疑慮第兩百零四章 俱有所圖第三百二十四章 駐兵陳留第兩百九十八章 各種心態第兩百七十四章 公私混雜第兩百八十八章 鳴沙柴堡第兩百五十八章 開個玩笑第三十六章 原來如此第兩百九十一章 真實身份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三章 來之安之第兩百零四章 俱有所圖第兩百零七章 敗軍責任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室遺屬第四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五十六章 民冤如山第兩百一十六章 推心置腹第一百八十八章 校場受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