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得有襄陽

謝艾暗歎一聲,心道此番冒失輕進,竟然使自己一朝成擒,身陷萬劫不復之地,正絕望地胡思亂想間,迎面跑來一騎,隔着老遠便揚鞭大罵道:“呔!你也配專人看管麼?”

視之,竟然是趙募。見他不去逃命,反衝着一衆荊州兵而來,又聽他不着調的話,不惟謝艾愣住,連周遭押送的荊州兵也有些莫名其妙,便就停下發問。趙募卻乾脆伸出鞭子來,抽了謝艾一鞭,邊厲聲道:“這不過是個捉筆小吏,捕他何用,且問他主子謝艾在何處,速去追趕!”

謝艾立時心領神會,便裝出極度害怕懦弱的樣子,胡亂對着東北方連指,說謝艾將他們這些大小隨從都拋棄後,剛剛纔往那邊逃過去,纔不過片刻之間的事。

大頭兵們見趙募意氣昂昂,一時不知是什麼身份,感覺可能是陶大將軍的高級幕僚,於是態度便放尊敬了不少。又聽他此語,定睛細看謝艾果然是身穿儒衫,未着甲冑,確實不是武將的模樣。且聽說秦軍主帥謝艾就逃在前面不遠,於是立功心切,置謝艾於不顧,俱是一窩蜂往東北方向狂飆而去了。趙募連忙下馬來,將已崴了腳的謝艾攙扶上馬,兩人一馬,慌忙往西方急遁而去。

趙募爲自己的冒犯再三致歉。而謝艾極爲感激趙募的救命之恩,對他的急智讚賞不已,如何還會怪罪?兩人逃入新城郡治房陵後,收攏餘衆,撫定各部,方纔使軍心稍定。俄而荊州軍乘勝來攻,謝艾堅守不出,並調出守軍中的強弩隊,連番密集攢射,直如暴雨,荊州軍死傷了兩千餘人也不能得手,陶侃便才命令退兵,便就從秦軍手上將新野又搶回。

遭此敗績,謝艾深深自責,便上書高嶽,主動請罪。高嶽以其小過不掩大功,回書勸慰,讓他自警自戒立功以贖便是。

陶侃進入襄陽後,立即招來守將管華,責問此前不奉命令爲何無端去攻打新野。管華當然叫屈不已,連道絕不是自己所爲。於是荊州軍上下開始徹查究竟是哪一部隊伍,擅自進攻秦軍駐地,才引起了不必要的戰爭。嚴查細訪一番下來,毫無頭緒,諸部皆無嫌疑。陶侃不禁動疑,懷疑是秦軍自導自演的苦肉計,但一時又拿不出證據。

追究事小,但眼下何去何從,倒真是個讓陶侃頭疼的事。若是追擊秦軍,天下人都看着,人家此前是在被荊州軍主動攻擊的情況下才反擊的,謝艾目前也有所退縮,再窮追不捨去問罪還莫如見好就收,畢竟秦軍強盛之名非比尋常;可若是掉頭去打蘇峻,不說士氣不士氣的問題,叫他陶侃放任秦軍在身後伏着,總有種芒刺在背的感覺,終歸是不放心。

湘州牧、譙郡王司馬承,感念當初謝艾無私的全力相助,於是親筆寫信給陶侃與謝艾,居中調停,讓他二人罷兵休好。且在與陶侃的信中,司馬承還隱隱責備了陶侃不該主動挑釁,且道秦軍強大,將

來恐遭持續報復,乃是自尋麻煩。陶侃得信,鬱悶不已,但也就順水推舟,向謝艾表明自己並無意相犯的意思,要求秦軍也不要再來犯境,於是兩相休戰。

此時江東平叛局勢很不樂觀。蘇峻部將韓晃,搶佔蕪湖後,抵擋住了幾次勤王軍的攻勢後,到了年底,開始轉守爲攻。蘇峻招攬青州流民爲壯丁,派給軍械,發往前線以充兵員,並在建康不斷調發糧秣。後顧無憂下,韓晃開始水陸並進,溫嶠接戰失利,無奈後退,一直退到彭澤,方纔勉強穩下腳步,與韓晃暫做對峙。不得已,溫嶠接連發送急信,復請陶侃千萬再來襄助,陶侃便再起精兵兩萬,趕赴彭澤,力圖挽回頹勢。

轉年一過,因韓晃始終能壓住勤王軍的勢頭,蘇峻在建康城有恃無恐,便自稱大丞相、太傅、吳王,並開始軟禁少年天子及一衆皇族,大小政令事無鉅細,皆從己出。同時,蘇峻還遣使去拜見高嶽,並附信與謝艾,請謝艾盡發梁州軍,與他配合前後夾擊,將陶溫聯軍早日徹底消滅。只要事成,蘇峻表示願意重重酬謝高嶽不菲金銀財物並及糧草若干擔,甚至暗示要與高嶽平分天下,南北稱帝。

此時的高嶽,已經與東晉朝廷有互相猜嫌的意味,便對蘇峻使者表示了默許,並立即下令給謝艾,讓他攻略襄陽並江陵,且將彭俊正式遷爲梁州都護,加強謝艾方面軍事的厚度。謝艾本也意圖報復,於是在經過充足準備後,統帥三萬精兵,並以彭俊親領五千強弩軍爲輔助,氣勢洶洶從房陵城直撲襄陽而去。

留守的荊州軍統兵將領管華出城迎戰不利,慌忙退入城中閉門死守,並第一時間向陶侃飛報。陶侃方在彭澤與韓晃打得膠着不下,聽聞秦軍又在背後大動干戈起來,當然又氣又急,不過這回他自己也曉得只能一意向前,打敗韓晃纔可以取得生機,若再掉頭西返,則勤王軍必潰無疑,屆時秦軍又無法迅速打敗,進退無路便就是大勢去矣。

於是陶侃屢次親冒矢石,大呼酣戰,溫嶠也親自擂鼓以壯聲勢,勤王軍在二位統帥的嚴督下,好算是發了狠拼了命,拿出了一往無前的強勢。到了本年秋的時候,韓晃終於撐不住,連輸數次,一路敗退到皖城,勤王軍銜尾疾追,四面環圍,韓晃不得已只有向主子蘇峻求援。蘇峻便即親率臺輔精兵兩萬救援韓晃,又將勤王軍打退。

雙方你來我往,紛紛擾擾,交相勝負相持不下,但此間襄陽業已被秦軍攻陷:先期,謝艾揮軍大舉東向,襄陽當然戒嚴,孰料謝艾在做了個詐攻的假象後,置襄陽於不顧,一路疾馳,目標竟然是直指蕪湖。蕪湖亦是溝通上下游的交通重地,將它搶到手中,無論是誰,想要東來西往,則必須要看蕪湖的臉色,尤其陶侃想再回荊州,更是困難重重了。

襄陽是一個非常標準的四戰之地。南通江漢、東接漢口、信陽、北上

中原、洛陽,西去長安、漢中。從襄陽南下,一路可進入廣袤的江漢平原。然後向西可以扼守宜昌,等於鎖住了四川出川的三峽門口。向東可以把江漢平原這個重要的經濟區掌握在手中。源自漢中的漢水過安康以後,在襄陽這裡朝東南流過去。在古代運輸不便,有這麼一條河跟着,其意義不言而喻。後世的蒙古人就是打破襄陽以後順漢水入長江,攻取鄂州,南宋的防禦體系才隨即登時崩潰。

隨着這荊州第一重鎮要塞的易主,不但眼下主動權立時便被秦軍掌握,就連戰爭局面也隨着顛倒過來。陶侃聞訊大爲驚慌,囑咐溫嶠務必堅持半月即可,自己打算親自率萬餘精兵迎頭阻擊謝艾,解除蕪湖之險。並因形勢不明,再三要求襄陽守將管華堅守城池,千萬不要輕舉妄動。但管華一心想從身後突襲謝艾,從而能夠儘早殲滅秦軍。思忖良久,自認機會難得,管華以靈活機變得建大功爲由激勵部下,率八千襄陽守軍出城急速向東,循秦軍主力蹤跡而去。

孰料謝艾此次用的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計策。他的根本目的,其實還是襄陽,攻擊蕪湖卻是個牽制衆人目光的幻象。他不惜以自己爲誘餌,將荊州軍的主力盡數吸引到蕪湖方向後,那邊奉調南下的楊堅頭率領三千勁騎,會同率兵一萬的梁州都護彭俊,突然從上庸郡強襲襄陽。襄陽內外,已剩不到三四千人,驟遇猛攻哪裡抵擋得住,雖然城高牆闊,但數日便被秦軍登城而陷。

彼時陶侃還未到達蕪湖城下,管華仍在東行途中,乍聞敗報,都如被當頭打了一悶棍相似,當下只好強自振作精神,加快速度要合擊謝艾,但直到兩方會面,也沒見到秦軍的影子,愕然派出斥候四散偵查,方纔曉得謝艾在兩軍將要合圍前,已經突然折返,從西北舒城一帶,迅速回師襄陽了。

陶侃惱怒至極,又深恨管華不聽命令冒然行動,才導致本來難以撼動的堅固要塞,轉眼便等於自動棄守白送給敵人,於是不顧衆將求告赦免,喝令將管華當場處斬。

殺人立威容易,解決問題困難。到了此時,陶侃當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覺:謝艾得到襄陽後,必然立即加固城池嚴陣以待,安排重兵層層防禦。他若是率軍向西打襄陽,短期內不可能奏效。而時間稍長,溫嶠獨木難支,多半會被蘇峻徹底打敗,屆時大勢已去,自己便是再無根基的飄萍,若是被謝艾及蘇峻兩相合擊,則必死無疑;若是率軍向東去皖城,繼續與蘇峻對抗,一鼓作氣平叛後,雖然好算是當前的妥當選擇,但任由秦軍在自己的地盤上攻城略地爲所欲爲,再等到叛平了,自己家怕也沒了,陶侃無法平息心中的焦灼和恚怒。躊躇良久,陶侃長嘆一聲,還是選擇了有把握的選擇,在給謝艾寫了封言辭懇切的親筆信後,強自壓下滿腹心事,率軍掉頭向西,合力征討蘇峻。

(本章完)

第一百零九章 氐王盛情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兩百七十四章 公私混雜第三百一十章 傷人暗箭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兩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四百二十六章 如許期待第一百四十章 議定奇襲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六十章 李虎心思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陽蒲家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三十二章 無端示好第五十二章 隴西變天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三百六十章 帝業終成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三百七十六章 據實奏報第兩百五十六章 末路殤情第七十五章 見機行事第四百一十六章 動情曉禮第兩百八十一章 各種內鬥第一百九十九章 同舟共濟第一百三十章 運回好馬第兩百七十八章 當面提點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春犯忌第三百零四章 要見主帥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第四百零三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兩百六十七章 真實緣由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第十五章 別部司馬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四百一十五章 來者何意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八十二章 軍制商議第九十四章 隴南氐王第兩百二十九章 閉門商議第四百零五章 當面告發第兩百九十四章 相聚一堂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九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四十三章 武都授首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牢歸屬第五十三章 爲官之本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室遺屬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四百一十五章 來者何意第兩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四十九章 郅平殞命第八十五章 親征武都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三章 來之安之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一百七十章 雷霆萬鈞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兩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二十八章 韓雍生辰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兩百三十九章 上邽長安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敵情第五十二章 隴西變天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一百一十一章 情難自已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兩百七十三章 臨汧大捷第四百零八章 峰迴路轉第一百零一章 機鋒涌動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四百零一章 遺臣之情第三章 來之安之第兩百八十四章 何處聖旨第兩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關第一百九十八章 虛虛實實第四百零三章 不速之客第兩百二十章 金屋有嬌第兩百零二章 莫名所以第六十章 李虎心思第三百二十二章 親臨朔州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兩百五十九章 靈魂出竅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三章 來之安之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一百九十二章 愈發誤會
第一百零九章 氐王盛情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兩百七十四章 公私混雜第三百一十章 傷人暗箭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兩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四百二十六章 如許期待第一百四十章 議定奇襲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六十章 李虎心思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陽蒲家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三十二章 無端示好第五十二章 隴西變天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三百六十章 帝業終成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三百七十六章 據實奏報第兩百五十六章 末路殤情第七十五章 見機行事第四百一十六章 動情曉禮第兩百八十一章 各種內鬥第一百九十九章 同舟共濟第一百三十章 運回好馬第兩百七十八章 當面提點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春犯忌第三百零四章 要見主帥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第四百零三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兩百六十七章 真實緣由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第十五章 別部司馬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四百一十五章 來者何意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八十二章 軍制商議第九十四章 隴南氐王第兩百二十九章 閉門商議第四百零五章 當面告發第兩百九十四章 相聚一堂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九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四十三章 武都授首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牢歸屬第五十三章 爲官之本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室遺屬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四百一十五章 來者何意第兩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四十九章 郅平殞命第八十五章 親征武都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三章 來之安之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一百七十章 雷霆萬鈞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兩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二十八章 韓雍生辰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兩百三十九章 上邽長安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敵情第五十二章 隴西變天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一百一十一章 情難自已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兩百七十三章 臨汧大捷第四百零八章 峰迴路轉第一百零一章 機鋒涌動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四百零一章 遺臣之情第三章 來之安之第兩百八十四章 何處聖旨第兩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關第一百九十八章 虛虛實實第四百零三章 不速之客第兩百二十章 金屋有嬌第兩百零二章 莫名所以第六十章 李虎心思第三百二十二章 親臨朔州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兩百五十九章 靈魂出竅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三章 來之安之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一百九十二章 愈發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