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三十三章 殺雞儆猴

轉眼時光易逝,已是建興四年十月。此時中原局勢愈發糜爛,朝廷日漸窮蹙,此消彼長之間,匈奴漢國卻日漸強盛,不僅亡晉之心愈發昭然,更且在漢國的主要勢力範圍之內,於河東、河南、河北及幽燕等地,漢國保持了強大的威懾力,使忠於西晉朝廷的各方大小牧守藩鎮,皆是在苦苦爭鬥,竭力抗擊。

且說匈奴中山王劉曜,初攻長安,小小失禮,便即退走,一方面存了讓高嶽與司馬保在沒有外患的環境下專心內鬥,其好隨時收漁翁之利;另一方面,幷州劉琨竟然逐漸紮下根來,且號召四方,收納強豪,隱然成了晉朝在河北的諸鎮領袖,竟已養成了勢力。雖然有石勒所部正在征討,但因劉琨處在漢國腹心之地,好比是楔入了一顆釘子般,使人寢食不安,所以劉曜急於回軍河東控制局勢。

在出了潼關之後,劉曜迅速將兵東進,先是擊敗了劉琨委任的河內太守郭默,使其不得已率殘部棄城南逃,繼而馬不停蹄橫掃河南,一路攻滅了附庸劉琨的忠晉塢堡、壁壘三十餘處,並於九月末北上,突入幷州上黨郡。

上黨郡治壺關城。

遮天蔽日的赤黃旗與狼頭纛,標誌着壺關內外,有數量極其驚人的龐大軍隊駐紮分佈。事情也確實這樣,隨着劉曜率兵四萬蒞臨,與早先已經據城的石勒所部五萬大軍匯合,眼下,匈奴漢國河北的精兵強將,一時間已基本全聚於此。

雖是正午時分,但畢竟已是秋末,日頭也變得溫和不少,並不算是燥熱。中軍大帳外,無數全副武裝的兵卒,豎矛持刀,圍了老大一圈。裡面有左右數十名高級將校及幕僚,露天分佈兩旁正襟危坐,無一不是身子筆直,眼不斜視,面色嚴峻。細看時,衆人頭臉上,皆是佈滿了密密麻麻的細汗。

“斬!”

隨着監斬官一聲斷喝,在最中間的空場上,赤着膘壯上身的劊子手,手中鬼頭刀迅疾而落,片刻,便砍下了十七顆腦袋,那斷首骨碌碌雜亂的滾滿了一地,無頭的腔子鮮血噴濺狂涌時,地面上登時便積起了血窪,那濃稠的血蜿蜒流動,不多時便無聲漫過了衆人的靴底。武將還好些,幾個文官連眉頭都開始不自覺的亂跳起來,但沒有一個人敢將腳哪怕略微挪開些,雖然那腳底彷彿像被燙着了那般難受。

“石將軍,本王的處置,你覺得可妥當麼?”

上首正中,一人昂揚端坐,散發着強大的威勢氣場,正是漢國中山王劉曜。他口中淡淡說着話,但眼皮都沒擡一下,並沒看向身側那陪坐的石將軍。

劉曜身側的那石將軍,額頭廣闊,高鼻深目,兩鬢垂着粗大鬢角,滿面的濃髯長鬚,相貌不俗。最奇特的是,其深邃的雙眼中,一對瞳仁外沿是圈灰藍色,內裡卻是棕黃色,在凝視人的時候,總有些毫無感情的冷靜或者,冷酷。

此人,乃是匈奴漢國的大都督、驃騎大將軍、都督陝東諸

軍事、東單于、幽冀二州牧、上黨郡公石勒。石勒乃是羯族人,今年已四十有三,年輕時以最低賤的奴隸身份,投入匈奴漢軍中,從偏裨幹起,轉戰大河南北,多次重創晉軍,立下無數赫赫戰功。漢主劉聰很是看重石勒,將上黨郡賞給石勒做封國,並讓他專掌征伐,可自行決斷攻略大事,差不多好算是漢國在河北的分支行臺。

本來石勒專制河北。但劉曜突然不告而來,且來勢洶洶,竟有幾分反客爲主強壓地頭蛇的意味。劉曜性格剛愎強硬,且在漢國內威勢極重,他本就猜忌石勒勢大,恐其滋生了自立野心,所以在攻伐劉琨的同時,他也打算敲打一番石勒,讓石勒最好收斂些私心。

當下斬殺的這十七名人,乃是石勒軍中士兵,因爲帶頭襲殺了一處小村莊,結果正正撞在了初來的劉曜手中,被劉曜以有違軍紀之名,當衆處斬。其實平心而論,這樣的行爲,在當時胡族軍隊中,幾乎是見怪不怪,劉曜雖然號稱軍紀嚴格,但也是相對而言,且更側重是於要求部下無條件服從他不得有絲毫違令,並不是秋毫無犯真的潔身自好。對於這十七人,他殺亦可,不殺亦可,之所以將石勒及其麾下將校僚佐齊齊召來,然後公開殺頭,劉曜的真實意圖,不言而喻。

當下,石勒將一雙異色的眼珠盯着劉曜,正要開口說話時,冷不丁旁邊又有人粗聲粗氣驀然大聲道:“中山王這樣公正,哪會有什麼不妥的!”

隱隱帶着忿然和不服氣。衆人循聲望去,卻是石勒之侄、徵虜將軍石虎。石虎年方二十,性情剛猛殘暴,極度好殺,連妻室都前後親手斬殺了好幾個,乃是一日不殺人,便就手癢之輩。尤其在攻城略地之後,往往不分貴賤無論老幼,滿城統皆殺之,且喜用坑、燒、鋸、割等各種髮指手段的虐殺,來滿足變態的快感。日常也是暴躁難制,石勒曾多次勸導責備讓其多少收斂一些,但石虎我行我素,變本加厲。

石勒實在難以忍受,準備將他殺掉。但石勒的母親王氏愛護孫子,好生勸解了一番,石勒便就作罷。又因爲石虎雖年少,但卻弓馬絕倫,勇冠當時,轉戰四方衝鋒陷陣之時,用其所向披靡,石勒又甚是喜愛,於是漸漸拋去了厭憎,轉而愈來愈信重。

本來依照正史的發展,石勒死後,石虎滅其嫡裔,篡位稱帝,成爲了中國五千年曆史中,爲數不多的頂尖暴君之一。但眼下石虎還只不過是石勒軍中一員將領而已,跟隨叔父身旁,終日戎馬,與兵戈廝殺相伴。

今天被斬的這十七人,正是石虎的直屬部下。在他眼中,滅個小村子,這本來不是事的事兒,卻被劉曜抓住不放,最好還公開斬首示衆。石虎暴怒難耐,並不是真心哀惜部下,而是覺得自己被狠狠打了臉。但怒歸怒,他也曉得劉曜是什麼人物,故而在旁總算一忍再忍,待聽見劉曜好整以暇故作姿態的問話,石虎終於腦筋發熱,帶着怨氣的諷話,脫口而

出。

劉曜面色一沉,卻仍然看着石勒,冷聲道:“這人是誰?”

石勒曾在覲見劉聰時候,將石虎也帶在身邊,和劉曜打過幾次照面,劉曜不可能不知道他是誰,乃是明知故問。不過石勒雖是官爵顯赫,甚且獨霸一方,但目今從各方面來講,相比劉曜還是低其一等,不論心中如何思想,但表面上還是不得不放低姿態。當下聞言忙應道:“此乃屬下之侄,叫做石虎,性子憨蠢粗鄙,讓大王見笑了。”

劉曜冷冷的瞥向石虎道:“孤王自與汝叔父說話,哪裡有你插嘴的資格?不懂規矩。本待嚴懲,瞧在石將軍的面上,罷了,還不退下去!”

石虎一愣,繼而被劉曜氣勢凌人的淡淡幾句,將心中怨氣撩撥的愈發熾烈。他微微垂着頭退後了兩步,卻怒睜着一雙怪眼,吭吭哧哧的低喘。

劉曜完全無視,昂着頭又道:“石將軍,我記得從前你每逢孤王,都要大禮相迎甚且拜伏於地,爲何今日相見,只是行了個軍禮?”

石勒已然位列三公,起碼可以尊稱一聲石公,或者大將軍大都督也行。劉曜卻大馬金刀的上坐,屢次輕描淡寫的喚着石將軍,彷彿是吩咐什麼普通將領相似,現在又開始尋他的不是,當着一衆下屬的面,直接出言責問。

石勒面色也開始有些發暗,默然片刻,但還是躬身應道:“屬下從前卑微,幸有陛下及大王關照,纔有如今地位。屬下的一片赤心,未曾變過。本想着甲冑在身難施全禮,但既然惹起大王猜疑,屬下還是補上的好。”

說着,石勒一咬牙,便就要離席拜倒,不料劉曜陡然伸出手來,硬生生止住了他:“罷了。孤王只是說說而已,只要你本心未改,孤王又怎麼會當真在意這些微末小節。”

劉曜本暗想,不好好殺一殺你的勢,還不曉得王者之威究竟如何。但見石勒總算一直恭順客氣,也實在找不到什麼由頭。於是兩人就當前各處的戰局形勢,再議論述說了一番。

“石將軍,如今幷州禍亂,與幽燕鮮卑人沆瀣一氣,陛下及孤,都很是心憂。你既然專征河北,爲何將局面蹉跎到這般地步?”

石勒懇詞道:“大王,容屬下說句實在話。幷州的劉琨,屬下與他大仗小仗不知打過多少次交道,深知此人智勇雙全,乃是個堅忍不拔的人物,如今更且聯絡了幽州的鮮卑人,有些棘手。故而只能從外圍一點點的慢慢削弱其勢力,卻無法一蹴而就,想靠着某一戰就能從此消滅他。”

“但如眼下這般遷延,怎生是好?陛下將河北付諸於你,你就要不計一切,掃平阻礙,爲我大漢徹底掌控天下獻些犬馬之力,替陛下分憂。而不是現在向我倒苦水,講困難。所謂知難而上,你也是打熟了仗的宿將,這種淺顯道理,還要孤王教你麼?最起碼,總要打幾場大勝仗出來,有了功勞你纔好堵住悠悠衆口吧?”

(本章完)

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兩百三十八章 失去目標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對勇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七十九章 靈機一動第兩百九十七章 頭號節將第一百零五章 潔身自好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會第四百零一章 遺臣之情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預備第兩百七十二章 撒豆成兵第兩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三百二十五章 兩不相容第一百一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一百八十七章 微微情愫第三十九章 要事相商第兩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第一百九十一章 熱情似火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五章 馬匪之首第兩百四十二章 皇帝的心第兩百六十二章 靖邊城主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一百七十五章 閉門自惱第一百三十二章 遊子之心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國第兩百一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兩百九十二章 秦國肇基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軍第兩百三十八章 失去目標第一百七十九章 是有難處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約而同第兩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兩百七十章 戰事又起第三百三十五章 亂平之後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三百二十五章 兩不相容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四百一十四章 層層分析第兩百零二章 莫名所以第三百八十三章 雙雙獲贊第兩百八十八章 鳴沙柴堡第三十二章 無端示好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一百五十八章 國事日艱第三百七十六章 據實奏報第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三十五章 豈願順服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安之謀第兩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驚天消息第九十一章 何方來軍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泄之後第一百三十三章 兩難之處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一百一十一章 情難自已統一回復第一百四十二章 愜意聚酌第七十九章 靈機一動第三百九十六章 法外之恩第三百二十章 貴何如之第一百九十章 落花有意第一百零四章 席間歡飲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兩百九十六章 徵南行營第三百三十五章 亂平之後第七十六章 威脅逼供第八十九章 下辯來援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兩百五十二章 消釋疑慮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夜密談第五十八章 嚴以律已第兩百七十二章 撒豆成兵第三百七十七章 公私抉擇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三百一十四章 涼州之變第一百五十三章 越級拔擢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三十六章 原來如此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難解危第四百二十四章 殺人如芥第三百六十章 帝業終成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見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十五章 別部司馬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一百一十章 情悽意切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一百三十四章 陳安之名
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兩百三十八章 失去目標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對勇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七十九章 靈機一動第兩百九十七章 頭號節將第一百零五章 潔身自好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會第四百零一章 遺臣之情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預備第兩百七十二章 撒豆成兵第兩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三百二十五章 兩不相容第一百一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一百八十七章 微微情愫第三十九章 要事相商第兩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第一百九十一章 熱情似火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五章 馬匪之首第兩百四十二章 皇帝的心第兩百六十二章 靖邊城主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一百七十五章 閉門自惱第一百三十二章 遊子之心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國第兩百一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兩百九十二章 秦國肇基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軍第兩百三十八章 失去目標第一百七十九章 是有難處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約而同第兩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兩百七十章 戰事又起第三百三十五章 亂平之後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三百二十五章 兩不相容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四百一十四章 層層分析第兩百零二章 莫名所以第三百八十三章 雙雙獲贊第兩百八十八章 鳴沙柴堡第三十二章 無端示好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一百五十八章 國事日艱第三百七十六章 據實奏報第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三十五章 豈願順服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安之謀第兩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驚天消息第九十一章 何方來軍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泄之後第一百三十三章 兩難之處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一百一十一章 情難自已統一回復第一百四十二章 愜意聚酌第七十九章 靈機一動第三百九十六章 法外之恩第三百二十章 貴何如之第一百九十章 落花有意第一百零四章 席間歡飲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兩百九十六章 徵南行營第三百三十五章 亂平之後第七十六章 威脅逼供第八十九章 下辯來援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兩百五十二章 消釋疑慮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夜密談第五十八章 嚴以律已第兩百七十二章 撒豆成兵第三百七十七章 公私抉擇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三百一十四章 涼州之變第一百五十三章 越級拔擢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三十六章 原來如此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難解危第四百二十四章 殺人如芥第三百六十章 帝業終成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見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十五章 別部司馬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一百一十章 情悽意切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一百三十四章 陳安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