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

楊軻略一思忖,便搖頭道:“若是李雄病逝,陛下便發兵攻蜀,一定可以順利的將成國消滅。但是恕臣直言,未及多久,蜀地一定會再起譁亂,從而要大費周折。”

高嶽訝道:“成國既滅,尚有何亂之有?相國此言倒使朕不解。”

“臣啓陛下。古制曰禮不伐喪,說這是不道德不仁義的表現。而今來看,雖然有他迂腐的一面,但不可否認還是蘊含了很深的道理。國家君父喪亡,鄰邦不僅不同情弔喪,反而來落盡下石伐喪,這會引起彼地人民的厭惡和憤怒。所以,縱然使用優勢武力能夠一朝壓服,但那也不過是暫時性的,民怨的沸騰和疑懼,會導致變亂四起,而亡國的王族,亦會藉機叛亂自立,從而將局面弄到混亂不可收拾。”

楊軻再次搖頭道:“故而爲了陛下長治久安的天下着想,雖然伐喪必然會得到巴蜀,但亦會就此失掉此地人望民心,實乃殺雞取卵得不償失的下下之策,臣不贊成。”

高嶽恍然,不禁拊掌道:“朕輾轉一夜,身在局中難以決斷,不料相國寥寥數語,便解了偌大困惑。善!若是李雄一旦病逝,朕便遣使好生撫慰致祭罷了。”

韓雍也接話道:“謝艾如今在南方,專意攻略荊州,幾乎全力以赴。若是突然再讓他中途收手,去攻打成國,怕是會打亂他的軍事部署計劃,也是不妥。”

高嶽由此決斷一件心事,立時感覺有些舒泰,便不再提蜀地之事,又道:“那麼,眼下的要事,還是在東方。你們看趙國石虎上臺以來,我國與他更加劍拔弩張。爆發戰爭是必然的,他之所以還沒動手,只不過是要忙着鎮壓反對勢力,等一旦抽出手,依着石虎暴虐的性子,絕對會來咬人。所以朕想,還是先發制人的好。”

韓雍道:“這一點,臣很是贊同。石虎是窮兵黷武的嗜血狂徒,據說連石勒的死,都是他直接下得手。這種人做了主子,必然要妄想將天下都踩在腳下。對內,石朗也算是趙國的宗室名王,累建功勳,結果說殺就殺了,石堪、石生不是接着被逼反了麼?對外,石虎也是十分嫉恨我大秦,遲早要來向我動手的。”

楊軻微笑道:“說到軍事策略,此乃韓司空的專長。臣便只好暫時噤口,洗耳恭聽了。”

韓雍也謙遜幾句,便直奔主題道:“臣計,而今僞趙幷州牧石堪,既叛石虎,又不願歸附我國,正是孤懸於外。我軍若要經略關東,不如從蒲版直上幷州,破壺關,平上黨,入晉陽,再會和盛州胡車騎,長驅南下,然後主力大軍直撲趙都襄國,同時可分偏師往略鄴城,斷絕其南逃之路。

若是進展順利,河北之地,便可就此略定。”

高嶽思索着道:“……嗯,嗯嗯。石堪獨立晉陽,四方皆是敵人,我軍一旦進入幷州,他外無援軍,內有憂情,斷沒有不敗的道理。屆時再讓石生多勸勸他,幷州將很快被我佔有。但朕估計,石虎絕不會坐視不理,恐怕我軍甫破壺關,他便會傾巢出動了。”

韓雍顯然是早有成算,立即便接道:“他要出兵,無非南北兩條路子。南路呢,石虎只有從平原下濮陽,再經陳留東來。但眼下石生已經降我,駐兵滎陽,石生本也號稱驍將,現又有我軍爲後援,遇上石虎,必然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不用陛下督促,石生自己就會和石虎拼死拼活。他爲我軍前驅,阻住石虎腳步,我軍再縱兵大至,石虎怎能討到便宜?”

“若說北路,石虎應會與我軍來爭奪幷州,那麼多半是從常山而奔晉陽。如此,可先令盛州胡車騎南下,攻他的中山。這樣的話,他東歸之路便被截斷,在幷州石虎便是孤軍,且不說我軍有很大的勝算,臣想,就單單是石堪,也比我們還想要石虎的命。”

韓雍欠着身子,最後道:“當然了。這只是臣基於正常情況下的獨自揣摩。有可能石虎有什麼出人意料的舉動,也未可知,但眼下塞北大熟,後背無憂,所謂兵精糧足,他石虎便是傾國而來,我軍也無非是以逸待勞,隨機應變就是,上有陛下英武聖明,下有萬千將士奮勇用命,石虎再狂,有何懼哉?”

秋日的晨曦,透過窗櫺,潑灑進來,明亮的照在臉上,使人精神格外振奮。

大秦天聖元年十月,秦軍以撫軍大將軍楊韜爲主帥,統兵四萬,突然進入幷州,並迅速攻破了壺關,兵鋒銳利;而在中原,皇帝高嶽令河東王石生率其本部人馬萬餘,從滎陽專攻兗州濮陽,擬扼住石虎南下之路,同時讓大都督韓雍全權負責軍事,在洛陽居中調度指揮。

幷州的石堪,驟然被秦軍大舉進攻,也曾迎戰,但全遭敗績,不由驚懼憂愁,不知如何是好。他對石虎是恨之入骨,對高嶽又首鼠兩端,眼下戰之不利,逃又無路,且連半個援兵都求不到,一時坐困晉陽,不知所措。而此時,石生的勸降信又送到面前,苦口婆心勸他早識時務,千萬不要再負隅頑抗弄到玉石俱焚。石堪不答,但實則心中劇烈動搖起來。

且說洛陽大都督府,韓雍剛剛接到了前線最新情報。趙帝石虎,終於有所行動。據悉,他親自率領五萬大軍從襄國出發,但既沒有向晉陽方向行軍,也沒有向濮陽方面行軍。斥候在軍報上十分肯定的道,親眼見趙國大軍直奔朝歌而去

韓雍思索片刻,便站起來走到地形圖前,默然觀看,仍然不得要領。朝歌往南,也可以到達陳留,但石虎若是去陳留,爲什麼不從濮陽坦途而過,非要跋涉山河繞路朝歌南下?而朝歌往西,可以進入幷州的葭川,但葭川是個小城,且葭川北方便是壺關,如今壺關早已被秦軍嚴密把守,往西路途遙遠,才能夠進入河東郡,而河東有夏州都護何成統帥精兵駐守。所以石虎就算得到葭川,實在是沒有什麼意義。

那麼,石虎去朝歌做什麼?眼下的形勢,他不可能不知道,秦軍聲勢大振,趙軍必須要有一場大勝來刺激士氣鼓舞鬥志,而且石虎生性狂暴,怎麼可能不做還擊一味躲避呢?且石虎從前也是久經戰陣的宿將,他避開幷州及兗州的戰場,獨獨跑去無人問津的朝歌,這實在是弔詭的很。在個節骨眼上,爲什麼要去朝歌!

韓雍呆呆地望着地圖。摸清了石虎的動向,卻摸不清他的意圖,韓雍心中越來越沒底,突然有一種非常不安的感覺,攫取了他的心。未知的纔是可怕的,纔是致命的。博弈時,一子落錯,滿盤皆輸,但總歸還是有重來一局的好處;若是搏命時,你不懂對方套路,拿不出任何有效措施應對,對手可能突然一劍便刺穿了你的心,人死了,還能要求再來一局麼?

愈發覺得事情不對頭,韓雍深深吸了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從通盤大局上再觀察再推演。正焦急煩憂的時候,部將進來稟報:“報大都督!南方最新戰報!謝將軍所部三萬人已經渡過漳水,即將抵達麥城,彭將軍所部一萬人攻下了西陵,而今二人呈掎角之勢,並擬展開對江陵的攻勢。不過湘州司馬承部,離開長沙北上,情報發時,司馬承所部已經泛舟雲夢澤,有救援江陵、與我軍爲敵之勢。”

韓雍嗯了一聲,表示知道了。眼下主要軍事,當然是北方即將與石虎爆發的大戰。至於南方,他並不擔心,謝艾本就能力卓越,獨當一面綽綽有餘,又有久經戰場的老將彭俊率強弩軍爲輔,這二人帶着四萬多精兵,若是還打不過區區一個司馬承,韓雍情願拿自己人頭來做賭注,都不相信秦軍會敗。江陵能否攻下,或者說何時能攻下,唯一的干擾因素,便是陶侃會不會置晉廷於不顧、而孤注一擲掉頭回援罷了。

韓雍擺擺手,讓通報部將下去。他的注意力仍然在面前仰望的大地圖上。驀地,“渡水”、“泛舟”等字眼在腦海中一閃而過,猶如電擊一般,韓雍猛地打個激靈,視線突然落在了朝歌東南方向,一個極不起眼的小城汲縣上,他深陷的雙目,倏地睜大!

(本章完)

第一百三十三章 兩難之處第十七章 漢兵式微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爭端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西夾擊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見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一百九十三章 驚天消息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一百七十三章 暫退敵軍第三百三十五章 亂平之後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兩百二十九章 閉門商議第四十三章 武都授首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爭端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級封賞第一百九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一百三十四章 陳安之名第三百三十七章 再伐代國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春犯忌第兩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第兩百四十九章 幕後操縱第六十章 李虎心思第兩百九十二章 秦國肇基第一百六十七章 死間失敗第三百零四章 要見主帥第兩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七十五章 見機行事第五十六章 民冤如山第三十九章 要事相商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樞之險第四十章 三人密談第四百一十五章 來者何意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西夾擊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生嫌隙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三百二十五章 兩不相容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生嫌隙第三百五十一章 痛下決心第兩百五十四章 堪做棟樑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一百五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兩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第二十六章 小露身手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戰第三百九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三百零二章 格格不入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第三百七十六章 據實奏報第三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兩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動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處煉獄第一百七十六章 佳兒有策第九十章 堅頭之勇第八十九章 下辯來援第兩百七十六章 中途意外第兩百零六章 趁勝安排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六十三章 字字珠璣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兩百二十五章 誓言在耳第兩百六十六章 涼州盛情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三百九十五章 故人故去第兩百五十章 皇帝遺旨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身犯險第兩百七十二章 撒豆成兵第兩百一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一百一十九章 要緊生意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四十六章 韓雍來援第一百九十三章 驚天消息第三百零一章 形勢逆轉第兩百一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四百零五章 當面告發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十五章 別部司馬第兩百八十章 平陽之亂第一百八十九章 以身作則第四百二十三章 知子如母第兩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動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
第一百三十三章 兩難之處第十七章 漢兵式微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爭端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西夾擊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見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一百九十三章 驚天消息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一百七十三章 暫退敵軍第三百三十五章 亂平之後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兩百二十九章 閉門商議第四十三章 武都授首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爭端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級封賞第一百九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一百三十四章 陳安之名第三百三十七章 再伐代國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春犯忌第兩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第兩百四十九章 幕後操縱第六十章 李虎心思第兩百九十二章 秦國肇基第一百六十七章 死間失敗第三百零四章 要見主帥第兩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七十五章 見機行事第五十六章 民冤如山第三十九章 要事相商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樞之險第四十章 三人密談第四百一十五章 來者何意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西夾擊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生嫌隙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三百二十五章 兩不相容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生嫌隙第三百五十一章 痛下決心第兩百五十四章 堪做棟樑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一百五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兩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第二十六章 小露身手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戰第三百九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三百零二章 格格不入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第三百七十六章 據實奏報第三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兩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動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處煉獄第一百七十六章 佳兒有策第九十章 堅頭之勇第八十九章 下辯來援第兩百七十六章 中途意外第兩百零六章 趁勝安排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六十三章 字字珠璣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兩百二十五章 誓言在耳第兩百六十六章 涼州盛情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三百九十五章 故人故去第兩百五十章 皇帝遺旨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身犯險第兩百七十二章 撒豆成兵第兩百一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一百一十九章 要緊生意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四十六章 韓雍來援第一百九十三章 驚天消息第三百零一章 形勢逆轉第兩百一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四百零五章 當面告發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十五章 別部司馬第兩百八十章 平陽之亂第一百八十九章 以身作則第四百二十三章 知子如母第兩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動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