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遊子之心

南安郡處於隴西郡的東北方向,面積不大,只有隴西的一半大小。兩郡最北端的接壤處,有一座牛背山,本來也是座野嶺荒山,數月前,卻有一撥人佔據了這裡,砍伐樹木,搭建營寨,築起關隘,修挖山道,也漸漸使牛背山添了不少人間生氣,尤其是在山頂處,用碩大原木蓋起了一座寬闊大廳,更顯得氣勢不凡,粗獷古樸。

這一日,山頂大廳內,人頭攢動,卻都默不作聲,只看向上首一人。那人年紀甚輕,樣貌平凡,只一雙狹長的三角眼,讓人過目不忘。這人大馬金刀的端坐在鋪着氈毯的闊椅上,正在低頭讀着手中的一張薄薄信箋。不一會,他便看完了紙上內容,眉頭略微皺起,又閉上了眼往後一靠,自顧沉思。

下面有人終於忍耐不住,開口叫道:“陳都尉,南陽王在信上,都說些什麼?”這話一經問出,當即便引來廳中所有人的紛紛應和。這幫人,赫然正是不久前襲擊雷七指搶馬未遂的馬匪。此刻大家七嘴八舌的,都急於想知道那薄紙上的內容是什麼,畢竟這關係到這山上兩百號人的前途和命運。

“都不要吵了。”

陳都尉彈起了身子,聲音不大,卻似金石相擊的鏘然之音,很是獨特。他擡起眼皮,一雙三角眼掃視了片刻,眼神中卻是毫無感情的冷靜之色。

下面人都不說話,滿目期盼的注視過來。陳都尉緩緩道:“南陽王明確表態,願意接納我等落難的故舊。”

“太好了!”

一衆翹首企盼的兵卒,聞言登時歡呼雀躍起來。還沒笑鬧幾句,又聽陳都尉冒出一句:“不過南陽王還有個條件。”衆人忙收了聲望去,卻見陳都尉抖了抖信紙,復又將紙重重的拍在桌子上。

“咱們當年跟隨老王爺,如今打算投奔小王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還要談什麼條件?”

“就是,老王爺沒了,咱們就跟喪家之犬似的,東奔西走了好幾年,這好容易一致決定去投奔小王爺,沒想到這小王爺和他老子比,太不夠爽利!”

“陳都尉快說什麼條件,要錢咱們沒有,要命倒有兩百條。”

原來這山上兩百來號人,從前都是先王司馬模帳下的兵卒。司馬模敗死後,部下各奔東西,這些兵卒在陳都尉帶領下,避開匈奴大軍的鋒芒,一路向西奔逃,穿過隴西到達了涼州金城郡一帶。飄忽不定了好一段時間,後來偶然尋到了這牛

背山的所在,便在此紮下營來,缺衣少食,不得已便從官兵自行降格爲匪徒,做些沒本錢的買賣。

過了年把,陳都尉聽說世子司馬保早即了王位,如今在秦州也算勢大,便合計這樣漂泊在外,好似無根浮萍,靠劫掠爲生也不是辦法,便打算東歸司馬保。因陳都尉平時十分厚待屬下兵卒,能夠與他們同甘共苦,故而兩百人也願意聽他號令,同進共退,有那習慣了馬匪生涯覺得快活得緊的,也被旁人一陣勸說,便也就點頭同意,於是上下一致決定,要改邪歸正重新迴歸官兵陣營裡去。

陳都尉便修書一封,派人送到上邽,詳細的說明了自己及兩百名部下的來歷,誠懇地表達了一幫人有如遊子渴望迴歸父母懷抱的迫切心情,委婉的透露了目前的種種窘境,最後言道,只要南陽王願意接納,從此便誓死追隨,永無二心。

司馬保莫名其妙接到這樣一封信,本來很是詫異。看完了內容後,他陡然想起了這個陳都尉。陳都尉叫陳安,當年父王帳下確實有這麼一號人,雖然年紀輕輕只不過是個小小都尉,卻據說勇冠三軍,驍悍絕倫,父王經常用他做衝擊前鋒或突襲奇兵使用。聽聞過此人,卻沒有見過面,沒成想當年長安城被匈奴人攻破,這陳安竟然有本事突圍成功,且一直活着,如今還要求來歸附,讓人有些感慨。

陳安和高嶽不同。陳安是從前老王爺的部下,本身也算是嫡系,又知根知底,沒有什麼複雜的牽扯,而且在如今困頓的情形下,伸手拉一把,他必然會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司馬保對陳安沒有警惕也沒有敵意,相反勾起了從前的一些往事,反而覺得親切。他當即便叫內侍近前筆墨伺候,就要口述回信,當即照允。

又是平西將軍張春在旁出言阻撓。張春的心態,和司馬保又不一樣。司馬保對高嶽敵視防備,是因爲高嶽不是嫡系,可能會是潛在的威脅和隱患。對陳安的心態的就好得多,他認爲這是故舊,只不過是流浪在外,如今重新招收回來,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張春不僅敵視高嶽,現在也敵視陳安。或者說,日後還會敵視王安,李安等等。張春的這種敵視,是本能的,是下意識的。一方面源於他狹窄的心胸和跋扈的性情,更重要的是,張春不會讓任何可能會威脅到他地位的人,出現在司馬保帳下和他同殿爲臣。高嶽是有本事的,不然不會短短時間便迅速崛起;陳安也是有本事的,不然

不會只憑一個小小都尉的頭銜,便頗有勇名。

他張春現在好不容易混到這個地位,司馬保基本上也算是對他言聽計從,絕大部分同僚下屬,見他無不是恭敬有加甚至是諂媚阿諛。張春很享受這樣的狀態,故而,他絕不容許有任何人,來破壞或者分享他的這種狀態。

如今這樣亂世,多一個人才,便多一份憑恃,尤其是能夠領兵作戰勇武過人的將才。高嶽本來也不會被司馬保所重視,張春只要略略添油加醋幾句,便足以夯實了司馬保的敵視之心。但陳安真要來了,司馬保定會禮遇有加,甚至越級提拔,萬一日後發展到足以分庭抗禮,豈不後悔無極。

張春一念及此,心中便如貓爪抓撓。凡事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措施,纔可以更好的避免失敗的發生。張春當即便出言阻止,直接叫那去準備筆墨的內侍出去,上來便與司馬保言道,不要接納這陳安。

張春跋扈慣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爲不妥之處。司馬保歸爲藩王貴胄,多少有些天家的尊貴和威嚴在。當着自己的面,張春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直接開口,代替自己命令旁人這樣那樣,或者經常生硬的插話打斷,事前不稟報,事後不賠罪,這讓司馬保的心中很有些不高興。

有的人,你對他好,他說這是正常的,你和他客氣,他卻習以爲常,不當回事。你給他一千,他問你要一萬,給了一萬,他認爲理所應該,直接便問你要百萬了。用現在的話說,張春就是典型的不識寵,說文雅一點,也可以說是情商太低。

另外,在處理隴西郡一事上,司馬保聽了張春的話,命令高嶽去打氐人,打敗了氐人,又不兌現曾經的酬獎承諾,翻臉卻要人家獻上陰平郡,真正是出爾反爾的市井行爲,在道義上站不住腳,惹來衆多非議。最後連軸下來導致六千晉軍,在陰平被莫名其妙的什麼羌人暴動殺得全軍盡墨,逃回來不過三百來人。司馬保囚禁楊韜,其實也是一種遷怒,他在內心深處,對始作俑者張春,很是不滿。

其實張春自身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只不過是依靠着和司馬保多年的主從關係,才得以達到如今的地位。但是他沒有注意,再是親暱關係,前面也要加上一個‘主從’,封建時代,這個主從關係理不順,或者說不願意理順的話,往往都會招來殺身之禍。後世的明太祖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發小、故舊不知殺了多少個。

(本章完)

第三百零四章 要見主帥第兩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間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八十八章 西和失利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道好還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九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三百九十五章 故人故去第二十五章 濃濃深情第一百零九章 氐王盛情第四百一十六章 動情曉禮第兩百六十九章 後園之請第兩百五十章 皇帝遺旨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一百九十七章 會師宕昌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五十三章 爲官之本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戰第四百零三章 不速之客第兩百二十五章 誓言在耳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卜妙算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安之謀第九十章 堅頭之勇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兩百七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兩百八十六章 北上送禮第四百一十六章 動情曉禮上架感言第三十七章 盤桓數日第一百四十七章 覷機而退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兩百八十四章 何處聖旨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牢歸屬第七十九章 靈機一動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長安第一百三十五章 豈願順服第四百一十七章 鐵石之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四十六章 韓雍來援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兩百零三章 螳螂黃雀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第一百七十三章 暫退敵軍第兩百八十六章 北上送禮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羅地網第八十四章 心中煎熬第三百零七章 自投羅網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四百零二章 毫無貳志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預備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一百六十五章 勁敵東來第八章 衆人暢談第三十七章 盤桓數日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兩百七十章 戰事又起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樞之險第三百二十七章 約秦之議第一百七十五章 閉門自惱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第三百八十五章 傳話而已第三百九十四章 三年局勢第四百二十六章 如許期待第一百六十七章 死間失敗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夜密談第二十六章 小露身手第六十六章 難遂所願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三十一章 內室智囊第兩百四十七章 往事已矣第四百零四章 威逼利誘第三百八十章 私人身份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樞之險第四百零五章 當面告發第兩百零五章 合攻張春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會第兩百六十章 再起爭端第三百七十章 幷州軍議第一百三十一章 何方神聖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兩百六十二章 靖邊城主第三百八十三章 雙雙獲贊第一百七十六章 佳兒有策第九章 當前形勢第四百一十二章 迷霧重重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一百六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四百一十六章 動情曉禮第三十八章 安然無恙第三百二十章 貴何如之
第三百零四章 要見主帥第兩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間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八十八章 西和失利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道好還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九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三百九十五章 故人故去第二十五章 濃濃深情第一百零九章 氐王盛情第四百一十六章 動情曉禮第兩百六十九章 後園之請第兩百五十章 皇帝遺旨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一百九十七章 會師宕昌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五十三章 爲官之本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戰第四百零三章 不速之客第兩百二十五章 誓言在耳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卜妙算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安之謀第九十章 堅頭之勇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兩百七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兩百八十六章 北上送禮第四百一十六章 動情曉禮上架感言第三十七章 盤桓數日第一百四十七章 覷機而退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兩百八十四章 何處聖旨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牢歸屬第七十九章 靈機一動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長安第一百三十五章 豈願順服第四百一十七章 鐵石之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四十六章 韓雍來援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兩百零三章 螳螂黃雀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第一百七十三章 暫退敵軍第兩百八十六章 北上送禮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羅地網第八十四章 心中煎熬第三百零七章 自投羅網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四百零二章 毫無貳志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預備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一百六十五章 勁敵東來第八章 衆人暢談第三十七章 盤桓數日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兩百七十章 戰事又起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樞之險第三百二十七章 約秦之議第一百七十五章 閉門自惱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第三百八十五章 傳話而已第三百九十四章 三年局勢第四百二十六章 如許期待第一百六十七章 死間失敗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夜密談第二十六章 小露身手第六十六章 難遂所願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三十一章 內室智囊第兩百四十七章 往事已矣第四百零四章 威逼利誘第三百八十章 私人身份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樞之險第四百零五章 當面告發第兩百零五章 合攻張春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會第兩百六十章 再起爭端第三百七十章 幷州軍議第一百三十一章 何方神聖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兩百六十二章 靖邊城主第三百八十三章 雙雙獲贊第一百七十六章 佳兒有策第九章 當前形勢第四百一十二章 迷霧重重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一百六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四百一十六章 動情曉禮第三十八章 安然無恙第三百二十章 貴何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