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

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掠過嘴角。高嶽又正色道:“二則,郅城主和潘都尉,且看我這小兄弟,年紀幼小,身單力薄,還未成人,卻無端被那高壯粗蠻的野漢羞辱欺凌,心中羞怒委屈,卻哪裡是那漢子的對手?”

“這粗漢辱我也就罷了,他恃強凌弱無故辱我的兄弟,那就不能輕易放過。且人生在世,大不過一個義字,凡是真朋友真兄弟的,見到兄弟有難,哪個都會兩肋插刀,捨命相助,這一節,不需高某多說,大家說是也不是?”

這番話,倒真是對了場上絕大部分的胃口。那些士卒軍官,上陣打仗,誰都想在危急時刻身邊能有戰友伸把手,擋一刀的。那些來投軍的漢子,也多是在江湖上闖蕩,不講義氣那是被人唾棄到家的。

““對對,高兄弟這個話,那是走遍天下都認。”

“就是,高兄弟的那個小兄弟,弱小可憐,高兄弟爲他出頭,天經地義,官老爺,這沒話說的。”

衆人又是紛紛迎合,竟似想不起適才馮亮報復光頭時候兇殘狠厲的瘋狂模樣。

不待潘武都有所反應。高嶽接口便道:“最後一點。潘都尉是帶兵打仗的人,肯定是生裡死裡煉出來的人。敢問將軍,和敵人一旦交上了手,是不是就得全力以赴,以求一擊必殺?”

“那是自然。”潘武都的思路已經不知不覺被高嶽牽引,張口便答。他下意識地斜睨了一下郅平,又惡聲道:“誰招惹了老子,老子早晚不會放過他。”

高嶽卻好似看不見郅平、潘武都之間明爭暗鬥的機鋒,又道:“若是對敵仁慈,便是對自己殘忍,故而不動則已,動則不留餘地,必以雷霆手段快速擊敗敵人,以最小代價獲取最大勝利。”

衆人都愣愣地聽高嶽在那抑揚頓挫。士卒中的韓隊主,聽得口中喃喃自語,心中若有所思,平日木然的臉上有些意動,望向高嶽的目光也變得複雜起來。

“在下言盡於此,耽擾了二位上官和各位朋友的時間,不過在下還算不算是兇手,相信郅城主和潘都尉自有公斷。”高嶽劍眉一挑,虎目冷冽,望向潘武都道。

他一席話,侃侃而談,節奏緊湊,措辭有理有據,條理貫通,說到最後,竟連潘武都也是不自覺的輕輕頷首。

潘武都默然片刻,哼了一聲,揮揮手道:“罷了。”

“好!”

旁邊的郅平,突然大聲叫了一聲,他昂頭凸肚,笑呵呵地走過來,竟然拍了拍高嶽的肩膀。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郅平搖頭晃腦,慢條斯理道。他模樣粗俗醜陋,卻口出聖人之言,高嶽瞧着,有些可笑。

如果立志於仁德,就不會爲非作歹。孔子這句話,廣義上是想表達,一個人只要有仁德忠義之心,那就不會去爲非作惡,也不會驕奢放縱、隨心所欲,而是可以做有益於國家、有利於百姓的善事了。

潘武都瞪着牛眼,聽不懂郅平在說什麼。郅平出自河南漢人望族,自小也曾讀過書習過文,四書五經、孔孟之道等經典,自然很是熟稔,信手拈來。

郅平把眼睛往潘武都面上一掃,不屑的一笑。回頭和身邊親隨大聲道:“不錯。這個後生,竟能將那個粗橫大漢輕鬆擊倒,說明身手了得。能爲兄弟出頭,又說明忠忱義氣。”

郅平頓了頓,扭頭瞄瞄潘武都有些吃癟的臉,轉首笑着對高嶽大聲道:“能在潘別將的盛氣凌人之下,行若無事,據理力陳,必定是心思縝密,沉穩幹練。智勇深沉之人。這說明什麼?”

他身旁一個親隨,故意接話高聲道:“我等不知,正要城主大人賜教。”

這邊廂潘武都只做聽不見,只指揮人將地上的屠木扎擡走。

郅平又斜睨他一眼,心中暢快,大聲道:“說明什麼,人才,這是人才啊!這後生和你那兩個同伴,若是願意投軍,我現在就都直批了。”

“大哥,太好了!”

上一刻還劍拔弩張,氣氛緊張。現在被高嶽一番話輕巧巧逆轉,且還被城主賞識,連帶着自己竟然也能從軍了,馮亮真是想都不敢想。李虎也是大大的鬆了一口氣,喜上眉梢,咧着大嘴嘿嘿笑出了聲。

高嶽剛待說話,潘武都聽聞這裡,卻又忍耐不住,兩步跨過來。

他恨恨地橫了一眼高嶽三人,纔對郅平大咧咧道:“城主,這三人都是漢人,城主直接招進軍中怕是浪費名額。再說,”他一指馮亮,嗤笑一聲道:“再說這等瘦小猴子,招來豈不浪費糧食?”

馮亮雙目似刀,死死地盯着潘武都。

郅平心中暗罵,臉上不動聲色,只看着衆人笑道:“有何不妥?我如今招募士卒,確實是打算以驍悍的河西鮮卑人爲主,但又不是絕對不收漢人,我不也是漢人嗎?”

潘武都冷笑道:“往常漢人兩三個人還抵不住咱們一個鮮卑勇士。那等廢物,上戰場送死自不說,還要連累全軍士氣——依我說,若當年朝廷軍隊裡都是咱們鮮卑戰士,那匈奴人能攻破洛陽?能攻破長安?”

“但眼下這個高嶽。能力超羣,那就應該另當別論。就看他英姿勃勃,氣宇軒昂的,我就很是喜歡。年輕人嘛,就應該這樣,呵呵。”郅平接着話便言道。

郅平的親隨大聲叫好,紛紛讚揚城主大人眼光獨到,心胸寬廣。

不收漢人,是因爲他弱。現在高嶽不僅不弱,反而極強。招他入軍,順理成章吧?

潘武都性粗性躁,言談交鋒實在不是長項,此時竟無話可說。他拿牛眼掃了掃自己的一衆親隨,都是和他一般的粗人,拿刀子行,和人言談辯論,都是大眼瞪小眼。

憤懣地想了想,潘武都從鼻子裡出着氣道:“也罷。就依城主。招進來好好做個士卒……”

“哎。不妥。潘別將此話,甚爲不妥。”

話還沒說完,就被郅平打斷,潘武都愕然,老子都退了一步,同意收這三個漢人入伍了,這要死的老鬼還有什麼不妥不妥的?

郅平皮笑肉不笑。心中暗道,凡是你潘武都贊成的,我就要反對。凡是你潘武都不同意的,那我就偏要同意。總之一句話,老子就是要跟你反着來。

此等粗莽之徒,想跟我鬥?哼哼。豈不聞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我郅平從跟隨張方起,到的今天,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什麼生死險關沒闖過,不靠着隨機應變的精明,能活到今天?

最重要的,這個年頭,說一千道一萬都是空,唯有手上有兵纔是硬道理。就算攻破長安的劉曜,當年也是個孤苦無依的胡兒,還曾畏罪潛逃過,後來不也是經年征戰擄掠,實力才慢慢發展壯大嗎?

縱使暫時沒有吞食被人的能力,也千萬不能被別人所吞食。千辛萬苦顛沛流離,像狗一樣對別人點頭哈腰,不就是爲了活着嗎?

亂世之中,說一千道一萬,不管給誰效忠,能活着纔是硬道理。如今好不容易過得滋潤一點,那麼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威脅到自己的地位。

他清了清嗓子,意味深長地瞥了一眼潘武都,話有深意道:“這樣的好漢子,怎麼能做一個尋常的兵丁?依我之見,應該越級拔擢,授他做個九品的別將,好給大傢伙樹個榜樣,有個前進拼搏的標杆,如何?”

兩晉十六國時期的軍隊編制,基本沿襲三國曹魏制度。編制是軍、營、幢、隊、什、伍,軍是軍隊基層編制的最高一級。

大多數情況下,一軍的兵力在三千人上下,軍下有營,一營千人,營轄兩幢,一幢五百人,一百人爲一隊。再往下,什、伍之分,就顧名思義、顯而易見了。

郅平雖然是縣令,但是他還被朝廷特賜了七品的忠義校尉武銜,這是最重要的。因爲他不再僅僅是文官職位,還掛有軍職,是有職銜的武官。

而潘武都曾是西晉朝廷軍中隊主,管轄一百名士兵,九品的別將品銜。洛陽城破,懷帝被俘後,潘武都輾轉逃離,還做過盜匪。郅平佔據首陽縣後,招安了路經首陽、已有兩百名手下的潘武都。

有了兩百名部下,也可勉強做個雜號都尉了。潘武都現在想要八品騎都尉職銜,就必須要主官上書朝廷。幾次提起,郅平怎可能應允,不替他上奏長安討封。

潘武都粗魯,乾脆就自稱都尉,聊過一把癮。郅平也不去管他,還是稱呼他九品的潘別將,心裡也愈發厭恨他。

故而首陽縣,除了一把手郅平,潘武都便算是二把手。今天隨便冒出來個高嶽,郅平就說着也要授他九品別將銜,這是赤裸裸地在打他潘武都的臉。

潘武都聞言兩肺直炸,心頭像滾油澆過。他本性就粗魯暴躁,此時再也不顧僅剩的一點臉面,鬚髮戟張道:“郅平!你這是什麼意思?”

“放肆!”郅平驀地瞪圓了腫眼泡,厚脣上的肉痣抖動不已。

“本城主的名諱,是你能當衆稱呼的嗎?當年我收留你時,你是怎麼發的誓?怎麼,現在不甘爲人下,想要弒主自立嗎?哼哼,你問問咱們帶出來的兄弟,除了本官,還服哪一個?”

他急走兩步,站至了潘武都面前,目光如刀,死死地盯着潘武都的臉,一字一句迸出:“要想弒主,現在就動手。要是不想壞了誓言,那就守守規矩,做好下屬的本分。”

(本章完)

第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西夾擊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一百七十章 雷霆萬鈞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第兩百五十二章 消釋疑慮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兩百九十七章 頭號節將第兩百九十七章 頭號節將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擋路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二十八章 韓雍生辰第一百九十九章 同舟共濟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泄之後第兩百零六章 趁勝安排第八十九章 下辯來援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涼爭鋒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四百二十三章 知子如母第三十四章 陡然遇襲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兩百六十三章 主動來附第三百六十七章 直擊根本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三十六章 原來如此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三百五十五章 與荊州戰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五章 馬匪之首第一百二十六章 安營紮寨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一百九十一章 熱情似火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見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義士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五十七章 軍法如刀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爭端第二十五章 濃濃深情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誠動人第兩百三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八十二章 軍制商議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三百九十二章 撫平邊地第兩百五十九章 靈魂出竅第三百章 窮途末路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六十章 李虎心思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四百二十三章 知子如母第一百九十九章 同舟共濟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一百六十五章 勁敵東來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兩百零九章 不行就走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兩百一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四十章 三人密談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十一章 首陽小城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羅地網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動第三百四十四章 初次交手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兩百零九章 不行就走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見第三百一十五章 義不可廢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牢歸屬第三百九十六章 法外之恩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兩百一十章 攻勢再起第三十四章 陡然遇襲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二十五章 濃濃深情第八十二章 軍制商議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兩百五十四章 堪做棟樑第十一章 首陽小城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四百一十四章 層層分析第三百八十三章 雙雙獲贊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
第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西夾擊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一百七十章 雷霆萬鈞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第兩百五十二章 消釋疑慮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兩百九十七章 頭號節將第兩百九十七章 頭號節將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擋路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二十八章 韓雍生辰第一百九十九章 同舟共濟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泄之後第兩百零六章 趁勝安排第八十九章 下辯來援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涼爭鋒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四百二十三章 知子如母第三十四章 陡然遇襲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兩百六十三章 主動來附第三百六十七章 直擊根本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三十六章 原來如此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三百五十五章 與荊州戰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五章 馬匪之首第一百二十六章 安營紮寨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一百九十一章 熱情似火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見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義士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五十七章 軍法如刀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爭端第二十五章 濃濃深情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誠動人第兩百三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八十二章 軍制商議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三百九十二章 撫平邊地第兩百五十九章 靈魂出竅第三百章 窮途末路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六十章 李虎心思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四百二十三章 知子如母第一百九十九章 同舟共濟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一百六十五章 勁敵東來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兩百零九章 不行就走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兩百一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四十章 三人密談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十一章 首陽小城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羅地網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動第三百四十四章 初次交手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兩百零九章 不行就走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見第三百一十五章 義不可廢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牢歸屬第三百九十六章 法外之恩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兩百一十章 攻勢再起第三十四章 陡然遇襲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二十五章 濃濃深情第八十二章 軍制商議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兩百五十四章 堪做棟樑第十一章 首陽小城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四百一十四章 層層分析第三百八十三章 雙雙獲贊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