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軍制商議

又兩日後,襄武城。

城門上的裂縫,已經修補完畢,白灰漿填刷後的痕跡,仍然還很新鮮。城門重新加固,用大鐵釘將粗木條一根根的牢牢釘在門上。城樓在原有基礎上,又用沙袋、石塊和黃土加高了五尺,最重要的是,巡守兵卒增加了一倍,日夜輪防。

“……好,除了這一處的城牆還可以再加高一點之外,總的來說,確實很有改進。”城樓上,高嶽來回檢視,韓雍等一班文武隨行在身後。除了李豹不在,他卻還在兵營庫房,庫房修繕已到尾期,即將結束,李豹便索性留在彼處,監督完工。

孫隆聞言,忐忑的心也安穩了不少。數日前,高嶽韓雍二人,突然查訪城防諸般事宜,恰恰被查出城樓上各處疏漏。那當場被免職的賈隊主,哭喪着臉來找孫隆彙報的時候,孫隆李豹二人當時正在兵庫內現場指揮修繕事宜,忙的不可開交。

聽那隊主前後一說,孫隆當時便將那倒黴的隊主一拳打翻在地。他屬下給他捅婁子,他氣怒之外只覺得深深的不安。於是又顧不上兵營庫房,和李豹一番商量交代後,孫隆急慌慌趕去城牆,親自來抓各處修補工作,終於在高嶽要求的期限內,按質按量的完工。

“孫幢主。”高嶽停住了腳步,回首叫道。

孫隆心中又一跳,趕忙兩步上前,恭敬道:“主公有何吩咐?”

“聽說你當日曾拳毆那賈隊主?”

高嶽面上似笑非笑,倒把孫隆看得心中疑惑,不知高嶽突然提這一茬是何用意,急切揣摩不出,又不敢有所隱瞞,索性便實話實說道:“啊。是的。當日屬下聽那賈隊主將主公巡查一事說了個大概後,屬下心中氣恨他玩忽懈怠,又懊惱自己有所疏漏,辜負了主公信任,所以情急之下,便,便打了賈隊主一拳。”

高嶽聽他未曾隱瞞,點點頭道:“日後,若有軍士犯了錯誤,在小節上,咱們作爲帶兵的軍官,要視兵爲手足,多多教導;在大處上,干犯軍紀,自然按律懲處。再不要私下侮辱毆打士卒。須知士卒也是堂堂男兒,也有自尊和體面,上官若是毫不體恤,肆意逼凌,很容易便導致軍心渙散,上下離心。”

孫隆凜然道:“主公教訓的極是。屬下日後定當謹記在心。”

高嶽見他老將,在衆人面前被自己一番訓誡,有些侷促窘迫,便又寬慰道:“非是教訓,實在是交流心得。我知道孫幢主乃是沉穩幹練的老將,本不用我來多說。只不過你智者千慮,我才略略拾遺補闕罷了。”

高嶽擺擺手,示意孫隆沒有問題,才又轉首四顧,看見通透的箭塔上,一個士卒不顧寒風割臉,兀自站的筆直,目光直視遠方。高嶽想了想,又對衆人感慨道:“諸位,你們看士卒如此盡心盡職,

我等怎能不多加愛護。古來多少名王大將,傳世功業,不都是靠千千萬萬的士卒來博取?”

他頓了頓,又道:“我希望大家記住,咱們自己,曾經也是個最普通的大頭兵。”

這回,不僅是孫隆,連韓雍在內,一衆武官,都躬身肅然稱是。

韓雍摩挲着脣上濃髭,對高嶽的話很是贊同。他當年正是最底層的軍卒,無人問津,無人重視,到了今天的位置,他深感不易,心中對士卒更是多了些愛護之意。

他上前一步,奏道:“主公,兵營中,據反映夜間寒冷,有士卒更因受寒而病倒。屬下建議,是不是多加一牀被褥,或者是夜間生火取暖?”

高嶽想了想,道:“入得軍伍之中,便是要準備吃苦。男兒漢不多加磨鍊,怎能成爲合格的軍人?太過安逸和舒服,對軍隊的戰鬥力沒有好處。這樣吧,新兵營裡,加牀被褥。戰兵營每人多發一條毯子即可,另外可以生火取暖,但是一定要安排人手,輪流值夜,防止失火。

“說到這,我還要問問。”高嶽對韓雍道:“你總管軍事,如今新兵營有多少士卒?我戰兵營又有多少可戰之士?”

韓雍胸有成竹,不慌不忙道:“正要尋機稟告主公此中情形。我隴西郡一共下轄四縣,如今襄武、首陽二縣乃是在我直接掌控中。另有狄道、臨洮二縣,接到郡中行文後,皆已上表表示擁戴,但真實意圖,卻未可知。”

當初,高嶽進據襄武城後,曾以權知隴西太守的名義,給屬下各地發去行文,狄道臨洮二縣,既不反抗,也不表示歸順,只是置之不理沉默觀望。

後來朝廷頒下旨意,高嶽坐實了隴西太守,又再次行文諸地,這一次二縣接文後,很快便上表回奏,表示順服之意,但二縣縣令均沒有來襄武拜見高嶽,也婉拒了高嶽徵召兵卒的要求,說的直白一點,頗有些獨立自主的味道。

高嶽面色沉了下來,冷笑一聲道:“牆頭之草,其心可誅。二縣之事,我心中有數,目前暫且不提,待我征討武都氐人之後,再做處理。”他示意韓雍繼續說下去。

“是。”韓雍接口道,“如今,我襄武城有戰兵兩千三百二十七人。新兵營中有新招募軍丁一千五百人。另據首陽縣奏聞,首陽縣有戰兵七百人,新兵營中八百人。也就是說。”韓雍回顧衆將,一字一句道:“我軍現有兵力,一共五千三百餘人。”

如今非常之時,襄武首陽二城,都在戰兵營之外,專門增設了新兵營,用來招募和初步訓練新進投軍之人。待到一定期限後,挑選素質過硬、強壯勇武的生力,編入戰兵營,再淘汰掉品行不端或體弱多病者,剩下的便充做一般城防巡守力量。

高嶽負手踱步。衆人知道他在思考籌

算,哪敢出聲打擾,索性都站立不動,靜默以待。

良久,方聽高嶽道:“這樣。等征討武都事畢後,我打算將軍隊分爲三部分。首先在所有士卒中,挑選格外勇武健壯、正當盛年之人,組成正規軍,可稱爲禁軍。禁軍分馬步弓三軍,主要職責,乃是征伐戰鬥、攻城略地,乃是我軍中主要的攻擊力量,精銳力量。享受最優等的待遇,但也要面對最嚴苛的訓練和檢驗。”

“餘下的,可以擔負城防、後勤、勞役、治安,修路築橋,製作軍械,運量墾荒等等等等,不一而足,這一部分也是正規軍卒,可稱爲廂軍。廂軍的兵源,可以從禁軍中淘汰降級,或者有到齡退伍的,也可以面向地方招募青壯。享受禁軍三分之二的待遇。同樣,若是表現突出,或者素質過人,廂軍中也可升入禁軍。”

高嶽的思路打開,越說越興奮,直如侃侃而談。

“最後,便是內衙,內衙士卒,不限制來源,禁軍廂軍乃至地方上,都可以。不過審查和篩選也要格外嚴格。內衙對外的職責我上次已經說過了,對內可以監督禁軍廂軍的軍紀,可以執行對違犯軍法之人的懲處。也享受禁軍三分之二的待遇。不過鑑於此衙的的特殊性,可在待遇基礎上,另加賞賜。這三部分,互不統屬,都歸樞密院統一管轄。如今規模尚小,樞密院暫不成立,留待日後再說。”

高嶽目有精光,炯炯而視道:“諸位覺得如何?”

他這番話,在場諸人雖然一時消化不了,都愣怔在當場皺着眉頭暗自琢磨,不過大體意思還是聽懂了幾分,不禁都暗暗稱奇。

晉末五胡時期,在軍隊形式上大致同西晉兵制,具有中軍、外軍組織及都督、將領等職務。中軍直屬中央,編爲軍、營,主要保衛京師;外軍爲中央直轄的各州都督所統率的軍隊。在兵役來源上,胡人政權多是實行本族羣全民皆兵的部落兵制,然後擄掠他族青壯,挾裹成羣,強逼爲軍,遇到戰事,無所謂兵種制度,反正是驅役使之一涌而上。

插句話說,一直到後來北魏時,魏主拓跋燾御駕親征,進攻南朝宋盱眙城,寫信威脅守將臧質的信中,還這樣寫到:“……我今所遣攻城各兵,盡非我國人,城東北是丁零與胡,南是氐羌,設使丁零死,正可減常山趙郡賊;胡死可減幷州賊;羌死可減關中賊;爾若能盡加殺戮,於我甚利,我再觀爾智計也!”

我派出來的兵都是丁零人、胡人、氐人、羌人,他們戰死了等於爲我除去禍害,你儘管放手來殺。北魏乃是鮮卑拓跋部所建,還未漢化之前,部族氣息濃烈,都一統北方了,還動輒以草原上的那一套來做規章制度。行軍打仗之際,驅使胡漢混雜的大軍,仗着銳氣,交替來攻,由此可見一斑。

(本章完)

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身犯險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兩百九十二章 秦國肇基第兩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六十五章 史載大賢第九十六章 智囊獻議第八十二章 軍制商議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兩百七十二章 撒豆成兵第九十七章 王儲行事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軍第兩百八十六章 北上送禮第兩百五十五章 難言隱患第五十三章 爲官之本第一百三十五章 豈願順服第八章 衆人暢談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牢歸屬第兩百八十五章 塞北狼煙第三百二十七章 約秦之議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一百一十九章 要緊生意第六十六章 難遂所願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會第三百四十八章 突發醜聞第三百六十三章 油盡燈枯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十一章 首陽小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兩百九十八章 各種心態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兩百八十九章 子欲養親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敵情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一百二十章 重煥生機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擋路第三百三十九章 趙王怨憤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二十六章 小露身手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約而同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一百四十二章 愜意聚酌第兩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第四章 少年驕狂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三百五十六章 得有襄陽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第兩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間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一百零九章 氐王盛情第三百九十二章 撫平邊地第一百九十八章 虛虛實實第四百一十二章 迷霧重重第兩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兩百九十二章 秦國肇基第一百七十六章 佳兒有策第八十八章 西和失利第兩百二十章 金屋有嬌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第兩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第四十八章 首陽易主第一百三十四章 陳安之名第兩百九十八章 各種心態第三百九十六章 法外之恩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身犯險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三百零一章 形勢逆轉第九十七章 王儲行事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兩百三十四章 敲山震虎第三百二十四章 駐兵陳留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西子第七十六章 威脅逼供上架感言第兩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三百四十七章 左右爲難第三百九十六章 法外之恩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兩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第一百九十一章 熱情似火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一百零九章 氐王盛情第一百六十一章 叛將趙染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三百三十章 水到渠成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獻一計第六十三章 字字珠璣第一百二十六章 安營紮寨第一百七十章 雷霆萬鈞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四百二十章 想象不到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四百一十五章 來者何意第四百一十一章 姚府用膳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
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身犯險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兩百九十二章 秦國肇基第兩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六十五章 史載大賢第九十六章 智囊獻議第八十二章 軍制商議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兩百七十二章 撒豆成兵第九十七章 王儲行事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軍第兩百八十六章 北上送禮第兩百五十五章 難言隱患第五十三章 爲官之本第一百三十五章 豈願順服第八章 衆人暢談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牢歸屬第兩百八十五章 塞北狼煙第三百二十七章 約秦之議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一百一十九章 要緊生意第六十六章 難遂所願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會第三百四十八章 突發醜聞第三百六十三章 油盡燈枯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十一章 首陽小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兩百九十八章 各種心態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兩百八十九章 子欲養親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敵情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一百二十章 重煥生機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擋路第三百三十九章 趙王怨憤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二十六章 小露身手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約而同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一百四十二章 愜意聚酌第兩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第四章 少年驕狂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三百五十六章 得有襄陽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第兩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間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一百零九章 氐王盛情第三百九十二章 撫平邊地第一百九十八章 虛虛實實第四百一十二章 迷霧重重第兩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兩百九十二章 秦國肇基第一百七十六章 佳兒有策第八十八章 西和失利第兩百二十章 金屋有嬌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第兩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第四十八章 首陽易主第一百三十四章 陳安之名第兩百九十八章 各種心態第三百九十六章 法外之恩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身犯險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三百零一章 形勢逆轉第九十七章 王儲行事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兩百三十四章 敲山震虎第三百二十四章 駐兵陳留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西子第七十六章 威脅逼供上架感言第兩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三百四十七章 左右爲難第三百九十六章 法外之恩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兩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第一百九十一章 熱情似火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一百零九章 氐王盛情第一百六十一章 叛將趙染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三百三十章 水到渠成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獻一計第六十三章 字字珠璣第一百二十六章 安營紮寨第一百七十章 雷霆萬鈞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四百二十章 想象不到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四百一十五章 來者何意第四百一十一章 姚府用膳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