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

轉年,東晉朝廷改元,乃是咸和元年,外戚庾亮繼續把持朝政,權傾朝野。沒有多久,庾亮對內便殺掉了反對派南頓王司馬宗,對外公開打壓猜忌荊州牧陶侃、豫州牧祖約等藩鎮,最後又與強藩蘇峻互相忌恨,漸至不能相容。國家在表面勉強維持的客套下,實則已經暗流涌動。朝廷計劃以高官厚祿麻痹蘇峻,再將其召回建康然後除掉,蘇峻對此心知肚明,數次拒絕朝廷的徵召,並開始暗中部署兵力,並邀約同樣心懷怨懟的祖約,共商謀反大事。

蘇峻少年時是一介書生,有才有勇,聲名遠揚。後來中原大亂,蘇峻匯聚鄉黨、糾集流亡,修建塢堡自保。後來胡虜及亂兵太過紛擾,蘇峻率領部下數百家渡海向南方轉移。到了廣陵,朝廷嘉獎他遠來投效,任命他爲鷹揚將軍。後來蘇峻也幫助朝廷平定當地各處流寇叛匪等,得到屢次升遷,至任蘭陵相。

王敦造反,蘇峻站在朝廷一方,進討王敦。王敦派蘇峻親兄去傳話,威逼利誘讓他歸附,蘇峻卻不爲所動,率軍奔赴京師,數次大小血戰,力助朝廷平定了王敦,因功晉升爲使持節、冠軍將軍、歷陽內史,加散騎常侍,封邵陵縣公,朝廷讓他坐鎮歷陽,把江北都託付給他,使其成爲東晉又一據有實權的新進強藩。

蘇峻自恃建有大功,又爲麾下擁有強兵而自負,對着朝廷逐漸開始有驕傲之氣,稍有不如意處,便竟開口訾罵。而蘇峻並不是什麼名門大族的出身,朝廷當初本也只是藉着他的實力去平叛,實際上對其很是輕蔑不屑,又猜忌厭煩。尤其到了庾亮主政,更加尖刻,愈發容不下蘇峻,便就以皇帝名義,賜予高官厚祿,下詔徵他來建康,蘇峻數次求免,朝野不許。

見朝廷真正露出了要除掉他的苗頭,蘇峻也感到憂急懼怕,便主動服軟,向朝廷數次苦苦哀求,甚至動情地誓言自己絕不敢忘先皇帝之恩,定會爲朝廷北討中原,如今只祈求,哪怕補授敵境內青州的一介太守,他都可以爲朝廷貢獻鷹犬之勞。

但庾亮得信後,絲毫不爲所動,再次拒絕,並堅決要求蘇峻來建康。蘇峻大怒,對着朝使說道:“從前國家,危如累卵,非我不濟。狡兔既死,獵狗應烹,我已自分一死,不過我無端遭枉,死也要死得明白。”

絕望恨怒之下,蘇峻悍然造反,並拉上早就怨恨朝廷的豫州刺史祖約,同時發難,江淮一帶,未及安定數年,兵災又起。

蘇峻叛亂後,出兵與朝廷軍隊數戰,竟然勢如破竹。庾亮見勢不妙,慌忙搶先逃走,蘇峻一鼓作氣攻入了建康,自任宰輔獨攬大權,且矯詔大赦天下,唯獨不赦庾氏。

庾亮困窘,無奈放低姿態丟棄顏面,

祈求從前被自己盛氣凌人時候,齟齬得罪過的各地藩鎮來救助勤王。自去逃入尋陽,轉去武昌,倚靠江州牧溫嶠。

國家覆亡之際,江州牧溫嶠不待多言,挺身而出立誓討賊,且移書心存觀望的荊州牧陶侃,苦口婆心勸他暫放與庾亮的私人恩怨,轉而冰釋前嫌一致對外。於是以大義激勵感化將士,聯兵一處公開討伐蘇峻,江東大地,一時再度號角淵淵,徵鼓隆隆。

新野城。

謝艾一身月白色的儒服,正負手而立,默默看牆上的地形圖。遠遠望去,他就是一個拿筆桿子的年輕書生,和統領千軍萬馬、決勝千里之外的軍事統帥,似乎完全沾不上邊。但不可爭議的是,如今謝艾的名頭,已經越來越犀利了。朝廷對他亦是非常顧忌,從側面上也印證了他的卓越能力。

議事廳的牆面上,除了梁州地圖、荊州地圖、還有益州、司州、揚州甚至河北的地圖。雖然對於上面的城郭要塞、山川大澤等,如今謝艾也大都算是瞭然於胸,但從前跟隨韓雍左右,耳濡目染而養成的這麼個習慣,還是讓他基本上每天都要來看一會。

幾日前,朝廷越過高嶽,直接下旨給他,讓他也務必要出兵東向勤王,共同討伐蘇峻。但因爲高嶽不忿朝廷此前數次無理猜忌打壓,決心開始脫離晉朝獨立自主,更曾密令謝艾尋機規劃荊襄,故而謝艾對於朝廷的徵召還沒有做出什麼迴應,他正在考慮當前的形勢,究竟該如何理出一個有利的局面。

正默默地看着,外面腳步聲響,一個聲音急急傳了進來:“君侯!截獲到一條最新消息!”

聽聲音,謝艾不用看也知道,此乃主簿趙募。因趙募屢出奇計,贊翊良多,謝艾如今很是倚重他,將其帶在身邊充作親近幕僚,就各種軍事、形勢、政局等等方面,他二人也能高度地說到一處,頗爲契合。

“文通,這般急切來找我,定然是重要的事。”謝艾喚着趙募的表字,不緊不慢道:“緩口氣,喝杯水,再過來詳細說。”

“屬下不渴,先說事要緊!”趙募興沖沖地快步上前,將手中一張紙呈上來:“君侯你看,前方斥候截獲的,朝廷竟然叫荊州的陶侃,密切關注我們,只要我們前腳出兵勤王,便叫陶侃後腳趁機攻打新野,將咱們在荊襄一帶的據點給徹底拔除後,再循蹤潛行追擊,務必將我軍盡數殲滅爲妙。”

“哦?那這可是壞消息啊。”謝艾頗有深意地望了趙募一眼,似笑非笑道:“文通卻爲何滿面喜色而來呢?”

“回稟君候,屬下高興,乃是因爲咱們苦等已久的機會,應該已經到來了!”

“嗯……不着急,慢慢說。陶侃不

是剛剛離開了江陵,帶了三萬荊州兵,順江東下去武昌與溫嶠會師去了麼?如何還來要打我新野?”

“嗐!這都是障眼法,想麻痹我們的!陶侃號稱當世名將,當真會一點後手都不留?”趙募笑嘻嘻道:“不過呢,屬下首先想說的是,陶侃本來確實是對我們借據新野、在他地盤上長期駐兵頗爲不願,但陶侃更也曾被朝廷、被庾亮百般猜忌防備,他對朝廷心懷怨懟,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眼下他被溫嶠責以大義,曉以利益,暫時放下了心結,勉強去會盟勤王,其實多年的怨氣,怎麼可能立即消釋呢?”

“雖然接到朝廷要他對付我們的密旨,但這種借刀殺人的把戲,我們清楚,陶侃更會清楚。君侯試想,他陶侃一面要出兵勤王,一面還要分兵來消滅我軍,他如何應付的過來?屆時他大受損傷,朝廷再要拿捏他不就更容易?所以,陶侃必然會自保實力,絕不會聽從朝廷的指使,來替庾亮做這代人受過的出頭鳥。”

“據確切消息,陶侃臨行前,在襄陽城郊,留有一萬五千人的精銳,讓得力部將管華統領,專門防備我軍。但陶侃嚴令管華,只要我軍未曾主動相犯,那麼也不準荊州軍主動進攻,禁止一切挑釁。說白了,陶侃要求管華,敵不動我不動,只要密切關注監視即可。所以,就算我們傾巢而離新野,荊州軍也是不會主動來攻的。”

謝艾點點頭,停了片刻,才若有所思道:“問題麻煩就麻煩在這裡。大王的旨意,你也知道了,要我們打破僵局,趁勢攻略荊襄。可如今荊州軍並不主動來打我們,我們又怎好在他出兵勤王的大前提下,在人背後捅刀呢?我擔心這必然會損及我軍的名聲,甚至導致民心喪失,對將來徹底掌控荊州,大爲不利啊!我的意思,關鍵必須要有個契機,讓我們可以名正言順的出兵,並且還能被輿論所接受。”

“荊州軍不主動來,那咱們可以讓他們主動來呀!”趙募帶着神秘的面色笑道。這是他一貫的逆向思維風格,沒有困難,那就索性主動創造困難。

見謝艾一時還沒反應過來,趙募便直截了當道:“如今,陶侃接到朝廷要求除掉咱們的密旨,但他卻只做防備不願應命,這對我們來說,簡直是再好不過。趁着這個空當,君候可以挑選一支偏師,改穿朝廷軍隊的甲服,打起荊州軍的旗幟,在夜間暗中出城隱蔽,然後天明時,再大張旗鼓的做戲來攻擊我們新野城,同時,將朝廷給陶侃的密旨內容,命人四處散播,竭力做到販夫走卒也人盡皆知。這樣,天下人便都會知道,咱們被屢屢猜忌打壓後,竟又突然遭到了朝廷的無端攻擊,於是咱們只好逼不得已,無奈奮起反抗。”

(本章完)

第兩百六十六章 涼州盛情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三十六章 原來如此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四百零七章 當庭處死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兩百七十二章 撒豆成兵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三百三十五章 亂平之後第七章 消弭禍事第一百九十二章 愈發誤會第兩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兩百三十章 多日未見第兩百五十八章 開個玩笑第一百一十章 情悽意切第兩百一十六章 推心置腹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兩百零七章 敗軍責任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三百三十七章 再伐代國第六十三章 字字珠璣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兩百九十四章 相聚一堂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擋路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預備第一百八十九章 以身作則第一百零九章 氐王盛情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三百三十七章 再伐代國第兩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兩百八十四章 何處聖旨第一百四十七章 覷機而退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戰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涼爭鋒第四百二十三章 知子如母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一百零九章 氐王盛情第兩百六十四章 實在難料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兩百零七章 敗軍責任第六十八章 名正言順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兩百三十五章 朝廷求援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二十一章 丈夫相交第兩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間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兩百七十八章 當面提點第兩百一十章 攻勢再起第三十六章 原來如此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一百一十九章 要緊生意第六十七章 南陽郡王第十章 一言而決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兩百九十一章 真實身份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三百九十二章 撫平邊地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長安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一百一十章 情悽意切第兩百八十七章 緩兵之計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三十八章 安然無恙第兩百七十九章 就此立夏第四十七章 反敗爲勝第一百一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一百六十七章 死間失敗第兩百八十八章 鳴沙柴堡第兩百二十八章 花香滿樓第一百零四章 席間歡飲第四百零四章 威逼利誘第兩百零二章 莫名所以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一百章 主客歡談第四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八十七章 土山失守第兩百九十八章 各種心態第兩百八十七章 緩兵之計第一百三十章 運回好馬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十六章 針鋒相對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二十章 自訪韓雍第兩百五十九章 靈魂出竅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四百零八章 峰迴路轉第兩百六十三章 主動來附第八十八章 西和失利
第兩百六十六章 涼州盛情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三十六章 原來如此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四百零七章 當庭處死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兩百七十二章 撒豆成兵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三百三十五章 亂平之後第七章 消弭禍事第一百九十二章 愈發誤會第兩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兩百三十章 多日未見第兩百五十八章 開個玩笑第一百一十章 情悽意切第兩百一十六章 推心置腹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兩百零七章 敗軍責任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三百三十七章 再伐代國第六十三章 字字珠璣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兩百九十四章 相聚一堂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擋路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預備第一百八十九章 以身作則第一百零九章 氐王盛情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三百三十七章 再伐代國第兩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兩百八十四章 何處聖旨第一百四十七章 覷機而退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戰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涼爭鋒第四百二十三章 知子如母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一百零九章 氐王盛情第兩百六十四章 實在難料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兩百零七章 敗軍責任第六十八章 名正言順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兩百三十五章 朝廷求援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二十一章 丈夫相交第兩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間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兩百七十八章 當面提點第兩百一十章 攻勢再起第三十六章 原來如此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一百一十九章 要緊生意第六十七章 南陽郡王第十章 一言而決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兩百九十一章 真實身份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三百九十二章 撫平邊地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長安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一百一十章 情悽意切第兩百八十七章 緩兵之計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三十八章 安然無恙第兩百七十九章 就此立夏第四十七章 反敗爲勝第一百一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一百六十七章 死間失敗第兩百八十八章 鳴沙柴堡第兩百二十八章 花香滿樓第一百零四章 席間歡飲第四百零四章 威逼利誘第兩百零二章 莫名所以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一百章 主客歡談第四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八十七章 土山失守第兩百九十八章 各種心態第兩百八十七章 緩兵之計第一百三十章 運回好馬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十六章 針鋒相對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二十章 自訪韓雍第兩百五十九章 靈魂出竅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四百零八章 峰迴路轉第兩百六十三章 主動來附第八十八章 西和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