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牢歸屬

話說秦、成兩國在梁州大戰的時候,前後二趙也沒有閒着。早先,石勒命侄子中山郡公石虎率師四萬南下青州,意圖剿滅割據勢力曹嶷;又遣侄子河東郡公石生,統兵兩萬,打算進據洛陽,經營河洛一帶。結果前趙皇帝劉曜反應迅速些,親自帶兵五萬倍道兼程,竟然趕在石生之前,搶佔了洛陽。二趙既然翻臉,當然便就開打,石生不敵劉曜,只好退守虎牢關,並向石勒飛書急報。

洛陽雖下,可虎牢卻沒有到手,好比自家院子被強盜佔據,隨時都可以衝進廂房裡來相似。劉曜便就御駕親征,打算一鼓作氣再打下虎牢,將石勒的觸手堅決斬斷在司州以東。但石勒如何是好相與,本來沒有得到洛陽就已經讓他很是忿怒,怎麼可能還將虎牢又讓出,於是增發糧秣派遣援兵,嚴令石生就算死也得死在虎牢。

於是雙方在虎牢關下,前前後後已經累計投入了近二十萬的民夫和兵力,曠日持久相持不下。從表面看,兩家只是爲了虎牢的歸屬而在賭氣大動干戈,實際上,司州河洛,位於天下九州之中,地理之重要不言而喻,得到河洛,纔好象徵着得有中原。劉曜初進洛陽,便宣佈將建都於此,窺視河北之意不言而喻。石勒又一意要拿下洛陽,用來做南下荊襄、西略秦雍的根基之地。於是趙王趙帝,便在此處打得頭破血流,也絕不輕言後退。

這天,虎牢關下五里外,前趙御營內,皇帝劉曜正在和一班軍政大臣說着什麼。

“……陳安敗死了麼。哼,也是個中看不中用的東西,虧他那時還向朕誇下許多海口。如今西方高嶽勢盛,東方石勒猖獗,朕幾陷於失措之地。”陳安自從當初逃離雍州之後,劉曜便對他失去了興趣,也懶得過問。不久前陳安被秦軍徹底剿滅,奏報傳來之後,劉曜只不過略爲吃驚,轉瞬便想到局勢又敗壞了些,忍不住有些發躁。

衛軍司馬劉敦雖是劉曜的遠親族兄,但卻是劉曜少數幾個從小便玩在一處的發小,關係格外親厚些,說起話來也比其他臣子要放得開,當下躬身道:“陛下,陳安與那高嶽,以小敵大周旋到如今,也算有些本事了。一直以來,聖朝諸事繁雜,東征西討,也沒有顧得上他,否則,假其羽翼,多給些實質性的資助,未必不能爲陛下抗拒西方。”

劉曜瞥他一眼,重重噴出口鼻息,將那奏報往案上一扔,沒好氣道:“朕要的是能夠逆水行舟的勇士,而不是隻會劃順風船的庸人!正是因爲有困難,才能顯出英雄好漢迎難而上的真本事來。樁樁件件都把路給他鋪得好好的,朕要他做甚?無論怎麼說,他還是不成!且若是高、石二寇那麼好對付,朕遣一偏師就能解決,又何至於糜爛至此?”

話音方落,有個傳令兵竟然忘了請示,大踏步跑了進來,帶着滿面的興奮神色:“陛下!啓稟陛下!捷報傳來,就在剛剛,呼延謨老將軍攻下了虎牢關!”

劉曜騰地一下站起,不僅沒有追究傳令兵的君前失禮,連他自己也瞬間有些失態,“可,可當真,現現在是,是什麼具體情況?”

“啓稟陛下!呼延將軍身先士卒,身中三箭尤不後退,指揮大軍奮勇攻打。敵人實在再難抵擋,就在方纔,關頭上被我軍搶佔後,僞河東公石生,曉得大勢已去,慌忙帶了殘兵敗卒,一窩蜂逃出關外,往東躥去了。呼延將軍來不及稟報,又親自領兵去追殺石生了。”

想到拖延了許多時日、耗費了鉅額人財、折損了數萬兵卒,終於將最後的勝利搶到手中,將虎牢關給打了下來,劉曜素來冷酷的面上,也立時喜笑顏開。

“好!老呼延果真是國之干城,寶刀不老!”

被勝利的消息感染,衆文武都笑了起來,氣氛明顯爲之一鬆。諫議大夫臺產笑吟吟道:“臣啓陛下。自陛下龍潛之時,呼延老將軍便隨侍在御駕左右,多年來忠心耿耿,累建功勳。如今在此膠着之時,也是憑着他過人的本事,爲陛下擊敗了兇頑之敵,打開了有利局面。臣意,應當好好褒獎,以示鼓舞,兼樹立榜樣。”

劉曜讚許地對臺產點點頭,身上的熱乎勁還沒有緩過來,便仍舊挺立着,大聲笑道:“臺大夫之言,甚合朕意,朕豈是賞罰不明讓功臣寒心的主子!傳旨,晉升呼延謨爲徵東大將軍,進爵滎陽郡公,開府儀同三司。賜金八百兩,銀三千兩,寶珠百串,貢黍五百石。待他回來後,朕要當着所有人的面,親自嘉獎朕的頭號功臣!”

一片歡騰的時候,又有名傳令兵,在帳外探頭探腦,不敢進來,有些舉止失態。劉曜站得高,看得遠,但心情大好也不欲計較,卻笑罵道:“呔!那廝在帳外鬼鬼祟祟就像耗子一樣,難道是想到朕這裡偷些吃食麼?”

大家都鬨笑起來。畢竟趙國朝廷,文武重臣,幾乎都是出身胡族,還是保持着當年的不少粗豪習慣,有時候情不自禁便就流露出來,朝廷會議,說着說着就有些昔年在草原上,圍着火堆盤腿而坐的感覺,不像中原正統王朝那般,講究禮法莊嚴,言行舉止不能流於輕褻。

被皇帝點名,哪裡還能拖延,那傳令兵慌忙小跑了進來,磕了頭後,如實奏報道:“啓稟陛下,據長安傳來最新急報,秦軍似乎又有新的異動,目標似乎是指向東雍州。”

是個壞消息。不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而且,此前劉曜親征洛陽時,讓太子劉胤守在長安監國,並指派鎮西將軍王彰、前將軍呼延那雞兩位宿將,留下作爲輔助。眼下雖然心中有些添堵,但劉曜不想影響當前的好氣氛,還是故作輕鬆道:“秦賊慣來如此,毋須驚慌。太子且在長安,稍待朕便會傳旨,讓其自行決斷軍事。”

這麼些年,劉曜自忖南來北往,東征西討,天天扮演救火隊員的角色。從前爲漢國君主打天下,現在又爲他自己打

天下,愈發的累。作爲皇帝,他也不可能事必躬親,若是四五處同時起了戰火,他分身無術又當如何。所以,他以關西託付太子劉胤,一方面存了鍛鍊國家儲君的心思,在深宮後院長大的紈絝子弟,如何能夠執掌天下;一方面也是給自己減輕壓力,從而專心謀取東方,而不必來回疲於奔命。

一前一後兩名傳令兵,相繼告退。劉曜便移步出帳,帶了隨軍文武羣臣,徑直往虎牢關而去。一路,前趙兵將,看見皇帝傘蓋,皆是歡呼嚎叫,匍匐禮拜,惹動劉曜滿腔的雄心壯志。上了虎牢關頭,還有很多人正在做清理修繕、撲滅餘火等等工作,到處都是忙碌的很。劉曜四處視察,隨即探視,所到之處都是溫言與語,打氣鼓勵。

右將軍蘇鐵,聽聞皇帝親臨,慌忙奔上關頭來謁。在此前攻城時候,他是呼延謨的副將,也是不曾後退半步,只顧大呼酣戰。虎牢破關之後,後趙宗室、河東郡公石生先機逃走,因其地位非常,呼延謨便親自領精騎五千,銜尾追去,將關內外事務,暫時都交蘇鐵指揮,所以當下,蘇鐵乃是虎牢關上,前趙軍隊的最高指揮官。

“臣蘇鐵,拜見陛下!”

精壯剽悍的軍漢,恭恭敬敬的行禮,面上也難免帶着戰勝者的榮耀和得意之色。劉曜笑容可掬,將破關前後的戰事,又詳細問了一遍,聽聞到白熱化的激烈處,縱使劉曜身經百戰,也不禁有些動容,不停地感慨着點頭。

“陛下,呼延將軍常道,此身既許陛下馳驅,當肝腦塗地死而後已。臣等不才,皆願以老將軍之言爲座右銘,堅決效忠陛下!”

這番表態非常應景,當着很多臣工及兵將,大聲的說出來,效果非常好,引來了全場的呼應。劉曜很是高興,竟然親自扶起蘇鐵:“好!卿等忠勇無雙,朕也絕不會辜負爾等公忠體國之臣,待將來天下一統,必將以顯爵厚祿酬賞。”

君臣之間談說一陣,劉曜便問呼延謨情況。蘇鐵言道,石生出關往東逃去,估計是想躥往陳留城緩口氣。不過陳留城當下破敗,又無有大兵駐守,所以無論石生進不進陳留,最後都應該還是難以自保。鑑於此,呼延謨一心想抓住石生,便親自領兵前去,料想不久,便當奏凱而回了。

石生乃是石勒麾下,著名的宗室子侄,高級將領,行軍打仗也是把好手,論名聲僅次於中山公石虎。若是能夠趁勢將石生俘獲,那簡直是錦上添花,在戰功簿上添了筆實打實重彩。

劉曜把頭直點,笑着正要說些什麼,關下,一陣急促的腳步奔了上來,接着噗通聲響,一個傳令兵似乎因爲太過急迫,竟然被階梯絆倒,像截木樁般硬生生地摔倒在衆人的視線中。

那傳令兵臉上帶着血污,兩隻眼睛瞪得溜圓,人還沒有爬起來,淒厲的聲音已經喊了起來:“陛下,陛下!不好了,呼延老將軍被石虎殺了!”

(本章完)

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兩百七十六章 中途意外第兩百三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一百三十二章 遊子之心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一百三十章 運回好馬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五十八章 嚴以律已第三十八章 安然無恙第四十章 三人密談第五十六章 民冤如山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兩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兩百三十五章 朝廷求援第四十二章 斬首行動第一百六十五章 勁敵東來第兩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誠動人第三百五十五章 與荊州戰第三百四十八章 突發醜聞第三百零二章 格格不入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室遺屬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對勇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動第兩百八十章 平陽之亂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三百二十五章 兩不相容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兩百八十四章 何處聖旨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一百七十六章 佳兒有策第三百八十五章 傳話而已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第一百六十八章 長安危急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一百一十一章 情難自已第兩百七十三章 臨汧大捷第兩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第十五章 別部司馬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三百一十四章 涼州之變第一百一十一章 情難自已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三百八十章 私人身份第三百八十章 私人身份第六章 小試身手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八章 衆人暢談第七十九章 靈機一動第一百零四章 席間歡飲第十一章 首陽小城第四百一十六章 動情曉禮第兩百六十四章 實在難料第一百二十八章 奪命而逃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三百四十七章 左右爲難第二十八章 韓雍生辰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軍第三十二章 無端示好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身犯險第三百五十五章 與荊州戰第十七章 漢兵式微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軍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廷有旨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國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四百二十六章 如許期待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三十六章 原來如此第四百一十二章 迷霧重重第一百三十三章 兩難之處第十章 一言而決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四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一百二十八章 奪命而逃第二十六章 小露身手第九十一章 何方來軍第九章 當前形勢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爭端第兩百七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兩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二十六章 小露身手第兩百三十四章 敲山震虎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兩百二十八章 花香滿樓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九十五章 戰還是和第一百二十章 重煥生機
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兩百七十六章 中途意外第兩百三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一百三十二章 遊子之心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一百三十章 運回好馬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五十八章 嚴以律已第三十八章 安然無恙第四十章 三人密談第五十六章 民冤如山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兩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兩百三十五章 朝廷求援第四十二章 斬首行動第一百六十五章 勁敵東來第兩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誠動人第三百五十五章 與荊州戰第三百四十八章 突發醜聞第三百零二章 格格不入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室遺屬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對勇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動第兩百八十章 平陽之亂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三百二十五章 兩不相容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兩百八十四章 何處聖旨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一百七十六章 佳兒有策第三百八十五章 傳話而已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第一百六十八章 長安危急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一百一十一章 情難自已第兩百七十三章 臨汧大捷第兩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第十五章 別部司馬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三百一十四章 涼州之變第一百一十一章 情難自已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三百八十章 私人身份第三百八十章 私人身份第六章 小試身手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八章 衆人暢談第七十九章 靈機一動第一百零四章 席間歡飲第十一章 首陽小城第四百一十六章 動情曉禮第兩百六十四章 實在難料第一百二十八章 奪命而逃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三百四十七章 左右爲難第二十八章 韓雍生辰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軍第三十二章 無端示好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身犯險第三百五十五章 與荊州戰第十七章 漢兵式微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軍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廷有旨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國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四百二十六章 如許期待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三十六章 原來如此第四百一十二章 迷霧重重第一百三十三章 兩難之處第十章 一言而決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四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一百二十八章 奪命而逃第二十六章 小露身手第九十一章 何方來軍第九章 當前形勢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爭端第兩百七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兩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二十六章 小露身手第兩百三十四章 敲山震虎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兩百二十八章 花香滿樓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九十五章 戰還是和第一百二十章 重煥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