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李虎心思

再說李豹初時鬱憤難耐,強自出頭,意欲給高嶽下絆子。後來見高嶽竟毫不猶豫的自己責打自己,一時也有些被震住。此刻見事情已算是圓滿結束,龔福已死也是無可挽回,再怎麼有想法,已是沒有任何意義。

況且他現在冷靜了下來,回過味想想,心中不免有些惴惴。剛纔他是什麼行爲?說輕點,叫爲泄私憤,罔顧道義;說重點,便是目無主上,跋扈囂張!

他心中愁思煩亂,木着臉,拖着步子便也要離開。李虎心中有所思想,早就一直在留神他。此時見李豹沉默欲走,李虎幾步上前,一把拉住了兄弟。

兄弟二人相視。李虎將頭往府衙方向略略一偏,以目示意李豹。李豹先是本能的一掙,卻被兄長牢牢拽住,不由得泄了氣,垂下腦袋,一聲不吭。

看高嶽已上了府衙前臺階,即將進去,李虎拉着李豹幾步趕上,在身後出聲喚道“主公且請留步。”

高嶽慢慢轉過身來,一看是李家兄弟二人,初時有些詫異,再仔細觀瞧,心中明白了八九分。他不動聲色對李虎道:“李兄,又有何事?”

李虎站在階下,無比懇切道:“主公,我這兄弟,剛纔一時傷心難過,冒犯了主公,還望主公不要計較。”

他一邊說着,一邊將身後的李豹扯了過來,將眼睛對李豹一瞪,擺擺頭示意。

李豹窘迫,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他硬着頭皮上前,乾巴巴的囁嚅道:“望,望主公寬恕我一回。”

高嶽本已擰着眉頭,嘴脣緊閉,此時展顏一笑,道:“出言提醒,何來冒犯,更談不上寬恕與否。再者,我豈能爲這點小事,便記恨報復?你二人無須多心,徒然庸人自擾,快去把我交代的事辦好,纔是正經。”

說完話,高嶽便回過身去,示意士卒將他扶了進去,曹莫站在一旁,對李虎李豹施了一禮,轉身也跟着進去了。

李虎直起身來,望着高嶽的背影,怔忡無言。他方纔聽聞高嶽言語,按道理應該會放下心來纔是,可是一股惴惴不安的思緒,揮散不去。

方纔高嶽說話,乾脆不提李豹名字,輕描淡寫一筆帶過。這到底是無心之舉,還是有意爲之,李虎只覺得自己更加敏感起來。

他心中暗歎,從此以後,和高嶽再也不能像當初百嶺村裡那樣,天南海北無拘無束,一同說笑的布衣之交了。

“大哥,咱們走吧,別擔心了,高大哥也不是那麼小心眼的人,不會把我怎麼樣。”李豹上前,拍了拍李虎,出言道。他安慰李虎,同時也是安慰自己。

李虎又想了一想,越發覺得思緒煩亂,又不好再出言責罵

李豹,只好悶悶的嘆了口氣,轉身帶同李豹,無言離去。

第二日一早,府衙內傳來通報,要求隊主以上軍官,前往會議。李虎因暫時是軍中總管,接令後連忙召集相關人士,一同前去。

昨日入城後,高嶽令李虎迅速整編郡兵,連帶首陽縣兵在內,如今襄武城內,共有一千名士卒。高嶽便按照正常編制,仍然分爲兩幢。

原來郡兵的兩個幢主,一個跟着烏吐真前往首陽,征剿高嶽,刀槍無眼戰死了。另一個留守在襄武,名叫孫隆,年近四十,可算是一員老將。

如今高嶽重新任職,一幢幢主交給了李虎,同時暫且總管全軍;另一幢,通過走訪和調查郡兵之後,得知孫隆德行、能力各方面口碑還算不錯,便仍叫他繼續充任幢主。

李虎和孫隆並肩走在一處,身後跟隨着十名隊主,或是原先郡兵隊主,或是最新拔擢,衆人一起往府衙走去。

孫隆老卒,和李虎初次打交道,覺得李虎年紀雖輕,有時有些粗莽,但對他還是言談客氣,軍中大小事務,也願意和他商量溝通,並不因爲是高嶽的心腹之人,就盛氣凌人,或者粗暴無禮。

衝這一點,孫隆也沒有什麼對立情緒,自然而然的歸順高嶽,在整編軍隊的各方面工作中,也比較配合。他聽李虎介紹高嶽多了,倒有些驚奇和佩服起來。

“……若真如此,高將軍實乃軍紀嚴明、嚴於律己,年紀輕輕便有古之名將作風啊!”

昨日高嶽處置民冤一事,孫隆並不在場,後來才聽得手下斷斷續續的彙報,此時聽李虎詳細講述一番,既驚奇又感佩。

李虎腳步生風,聽聞孫隆讚譽,頗有些自得。他嘿嘿一笑,道:“主公作風,一向如此。不過他對自己嚴肅,對身邊的戰友屬下,大都是和顏悅色,從沒有無故斥責辱罵過。”

他想到了什麼,語氣變得蕭索起來,“龔福這件事……也沒法子,雖然都是同村伴當,我也沒有想到他會犯下這種禽獸不如的大罪,自作孽,被殺了也怨不得旁人。”

孫隆緊緊跟着李虎的步伐,氣息不喘,聞言不禁頷首道:“是啊。這樣奸*辱民女致死,便是放在民間,也是死罪沒有任何問題,何況是在軍中,軍紀嚴明更甚地方,殺他的頭,沒有任何話說。”

“李將軍……”

“誒。叫我一聲幢主也是好的,可千萬不要叫我什麼將軍,實在是當不起。”昨日孫隆這麼稱呼李虎,李虎便很是侷促,今日聽他仍然如此叫喚,還是有些不安,對孫隆連連擺手道。

其實按照常理,李虎確實當不得將軍稱呼。高嶽如今剛剛進駐襄武

城,名分未定,還不是正式的太守。只因他是主公,衆人稱呼一聲將軍,倒可以說得過去。李虎到目前爲止,也纔剛剛被拔擢爲幢主。

孫隆之所以還是稱呼他一聲李將軍,乃是因爲考慮到李虎畢竟是高嶽身邊,最爲親密的心腹之一,在他還沒有發達的時候,能多親近親近,將來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還有,李虎爲人處事的態度,也還算客氣有禮,來而不往非禮也,孫隆有意與他多熟絡,於是言談舉止更加客氣。

“呵呵,好好。若蒙不棄,你我私下便以兄弟相稱,明面上,喚一聲幢主,可好?”

“那是最好不過。如此,我便喚一聲孫老哥?”

李虎畢竟年輕,性格鮮明,還達不到城府深沉、處事圓滑的地步。他見孫隆禮貌有加,客氣親切,不由心中也很是喜悅,爽快的應了下來。

孫隆年過四十,察言觀色、爲人處事的本事,也有了些火候。不論如何,能夠和高嶽左右心腹,迅速拉近關係,對他這個嫡系之外的降將而言,等於是吃了一顆定心丸。

“李老弟年輕威武,又這般豪爽友善,我這老朽心中歡喜,只恨不得年輕個二十歲。唉,年輕就是好啊!”

孫隆本是誇讚李虎,說着說着,看李虎年輕充滿活力,也不禁真心感慨起來。

“呵呵。孫老哥哪裡話,老哥正當盛年,所謂沉穩厚重,怎是我這種毛頭小子可以相比。日後有不懂的地方,還望老哥多多指教。”

李虎邊走邊笑道。他跟在高嶽身邊,時日一長,言談之間也有些彬彬有禮,不再是當初出言粗俗的無知山民了。

孫隆撫須大笑,“李老弟這般年輕有爲,不用說,怕是高將軍麾下,最爲重用之人吧?”他有意無意的試探道。

“哪裡。要是論資歷嘛,我倒是數一數二。不過,主公以下,乃是韓司馬爲副,連我也要聽他號令。”李虎有些尷尬,便簡單介紹了一下韓雍。

孫隆見李虎不自在的神色,忙打圓場道:“其實都一樣,都一樣。不論如何,李老弟也是高將軍麾下,最頂尖的幾個人才嘛。再說,韓司馬若真是這樣文武雙全,李老弟還年輕,權且學習幾年,日後成就那就不可限量。”

李虎很快也釋然了。他擺擺手,笑道:“也沒啥。擺正自己的位置就好。韓司馬是有本事的人,是主公不可或缺的幫手,咱們一起效忠主公,都儘自己的力,跟着主公走就是。”

孫隆連忙點頭稱是。心中不自覺的想,那韓雍韓司馬,雖然未曾謀面,居然還在李虎之上,日後若有機會,也要好好結交一番纔好。

(本章完)

第九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兩百零一章 另遣良將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九十六章 智囊獻議第兩百九十八章 各種心態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離城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三百二十章 貴何如之第三百五十八章 始料未及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五十三章 爲官之本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兩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關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一百九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三章 來之安之第兩百一十六章 推心置腹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第六十七章 南陽郡王第一百零九章 氐王盛情第九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二十七章 諄諄以教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四十八章 首陽易主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一百六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兩百六十三章 主動來附第三十一章 內室智囊第三百二十七章 約秦之議第四章 少年驕狂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兩百八十七章 緩兵之計第四十章 三人密談第六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五十一章 換個思路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會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兩百一十四章 豈當兒戲第八十九章 下辯來援第十一章 首陽小城第三百七十六章 據實奏報第一百五十六章 惠跖不同第兩百三十四章 敲山震虎第一百九十四章 全面敵襲第兩百八十八章 鳴沙柴堡第兩百一十章 攻勢再起第四百零三章 不速之客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羅地網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兩百六十九章 後園之請第三百九十五章 故人故去第三百一十二章 初次獨鬥第四百章 言出如鋒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涼爭鋒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三百三十章 水到渠成第兩百九十一章 真實身份第三百九十四章 三年局勢第四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擋路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兩百八十章 平陽之亂第兩百八十九章 子欲養親第一百九十八章 虛虛實實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見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覷機而退第一百八十七章 微微情愫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對勇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樞之險第兩百一十章 攻勢再起第兩百三十四章 敲山震虎第三百二十二章 親臨朔州第兩百九十六章 徵南行營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兩百三十章 多日未見第七章 消弭禍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兩百七十八章 當面提點第八十五章 親征武都第三百五十二章 壯士斷腕第四十八章 首陽易主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四十三章 武都授首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西夾擊第兩百一十章 攻勢再起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兩百八十六章 北上送禮第兩百一十四章 豈當兒戲
第九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兩百零一章 另遣良將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九十六章 智囊獻議第兩百九十八章 各種心態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離城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三百二十章 貴何如之第三百五十八章 始料未及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五十三章 爲官之本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兩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關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一百九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三章 來之安之第兩百一十六章 推心置腹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第六十七章 南陽郡王第一百零九章 氐王盛情第九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二十七章 諄諄以教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四十八章 首陽易主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一百六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兩百六十三章 主動來附第三十一章 內室智囊第三百二十七章 約秦之議第四章 少年驕狂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兩百八十七章 緩兵之計第四十章 三人密談第六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五十一章 換個思路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會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兩百一十四章 豈當兒戲第八十九章 下辯來援第十一章 首陽小城第三百七十六章 據實奏報第一百五十六章 惠跖不同第兩百三十四章 敲山震虎第一百九十四章 全面敵襲第兩百八十八章 鳴沙柴堡第兩百一十章 攻勢再起第四百零三章 不速之客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羅地網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兩百六十九章 後園之請第三百九十五章 故人故去第三百一十二章 初次獨鬥第四百章 言出如鋒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涼爭鋒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三百三十章 水到渠成第兩百九十一章 真實身份第三百九十四章 三年局勢第四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擋路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兩百八十章 平陽之亂第兩百八十九章 子欲養親第一百九十八章 虛虛實實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見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覷機而退第一百八十七章 微微情愫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對勇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樞之險第兩百一十章 攻勢再起第兩百三十四章 敲山震虎第三百二十二章 親臨朔州第兩百九十六章 徵南行營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兩百三十章 多日未見第七章 消弭禍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兩百七十八章 當面提點第八十五章 親征武都第三百五十二章 壯士斷腕第四十八章 首陽易主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四十三章 武都授首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西夾擊第兩百一十章 攻勢再起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兩百八十六章 北上送禮第兩百一十四章 豈當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