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李虎心思

再說李豹初時鬱憤難耐,強自出頭,意欲給高嶽下絆子。後來見高嶽竟毫不猶豫的自己責打自己,一時也有些被震住。此刻見事情已算是圓滿結束,龔福已死也是無可挽回,再怎麼有想法,已是沒有任何意義。

況且他現在冷靜了下來,回過味想想,心中不免有些惴惴。剛纔他是什麼行爲?說輕點,叫爲泄私憤,罔顧道義;說重點,便是目無主上,跋扈囂張!

他心中愁思煩亂,木着臉,拖着步子便也要離開。李虎心中有所思想,早就一直在留神他。此時見李豹沉默欲走,李虎幾步上前,一把拉住了兄弟。

兄弟二人相視。李虎將頭往府衙方向略略一偏,以目示意李豹。李豹先是本能的一掙,卻被兄長牢牢拽住,不由得泄了氣,垂下腦袋,一聲不吭。

看高嶽已上了府衙前臺階,即將進去,李虎拉着李豹幾步趕上,在身後出聲喚道“主公且請留步。”

高嶽慢慢轉過身來,一看是李家兄弟二人,初時有些詫異,再仔細觀瞧,心中明白了八九分。他不動聲色對李虎道:“李兄,又有何事?”

李虎站在階下,無比懇切道:“主公,我這兄弟,剛纔一時傷心難過,冒犯了主公,還望主公不要計較。”

他一邊說着,一邊將身後的李豹扯了過來,將眼睛對李豹一瞪,擺擺頭示意。

李豹窘迫,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他硬着頭皮上前,乾巴巴的囁嚅道:“望,望主公寬恕我一回。”

高嶽本已擰着眉頭,嘴脣緊閉,此時展顏一笑,道:“出言提醒,何來冒犯,更談不上寬恕與否。再者,我豈能爲這點小事,便記恨報復?你二人無須多心,徒然庸人自擾,快去把我交代的事辦好,纔是正經。”

說完話,高嶽便回過身去,示意士卒將他扶了進去,曹莫站在一旁,對李虎李豹施了一禮,轉身也跟着進去了。

李虎直起身來,望着高嶽的背影,怔忡無言。他方纔聽聞高嶽言語,按道理應該會放下心來纔是,可是一股惴惴不安的思緒,揮散不去。

方纔高嶽說話,乾脆不提李豹名字,輕描淡寫一筆帶過。這到底是無心之舉,還是有意爲之,李虎只覺得自己更加敏感起來。

他心中暗歎,從此以後,和高嶽再也不能像當初百嶺村裡那樣,天南海北無拘無束,一同說笑的布衣之交了。

“大哥,咱們走吧,別擔心了,高大哥也不是那麼小心眼的人,不會把我怎麼樣。”李豹上前,拍了拍李虎,出言道。他安慰李虎,同時也是安慰自己。

李虎又想了一想,越發覺得思緒煩亂,又不好再出言責罵

李豹,只好悶悶的嘆了口氣,轉身帶同李豹,無言離去。

第二日一早,府衙內傳來通報,要求隊主以上軍官,前往會議。李虎因暫時是軍中總管,接令後連忙召集相關人士,一同前去。

昨日入城後,高嶽令李虎迅速整編郡兵,連帶首陽縣兵在內,如今襄武城內,共有一千名士卒。高嶽便按照正常編制,仍然分爲兩幢。

原來郡兵的兩個幢主,一個跟着烏吐真前往首陽,征剿高嶽,刀槍無眼戰死了。另一個留守在襄武,名叫孫隆,年近四十,可算是一員老將。

如今高嶽重新任職,一幢幢主交給了李虎,同時暫且總管全軍;另一幢,通過走訪和調查郡兵之後,得知孫隆德行、能力各方面口碑還算不錯,便仍叫他繼續充任幢主。

李虎和孫隆並肩走在一處,身後跟隨着十名隊主,或是原先郡兵隊主,或是最新拔擢,衆人一起往府衙走去。

孫隆老卒,和李虎初次打交道,覺得李虎年紀雖輕,有時有些粗莽,但對他還是言談客氣,軍中大小事務,也願意和他商量溝通,並不因爲是高嶽的心腹之人,就盛氣凌人,或者粗暴無禮。

衝這一點,孫隆也沒有什麼對立情緒,自然而然的歸順高嶽,在整編軍隊的各方面工作中,也比較配合。他聽李虎介紹高嶽多了,倒有些驚奇和佩服起來。

“……若真如此,高將軍實乃軍紀嚴明、嚴於律己,年紀輕輕便有古之名將作風啊!”

昨日高嶽處置民冤一事,孫隆並不在場,後來才聽得手下斷斷續續的彙報,此時聽李虎詳細講述一番,既驚奇又感佩。

李虎腳步生風,聽聞孫隆讚譽,頗有些自得。他嘿嘿一笑,道:“主公作風,一向如此。不過他對自己嚴肅,對身邊的戰友屬下,大都是和顏悅色,從沒有無故斥責辱罵過。”

他想到了什麼,語氣變得蕭索起來,“龔福這件事……也沒法子,雖然都是同村伴當,我也沒有想到他會犯下這種禽獸不如的大罪,自作孽,被殺了也怨不得旁人。”

孫隆緊緊跟着李虎的步伐,氣息不喘,聞言不禁頷首道:“是啊。這樣奸*辱民女致死,便是放在民間,也是死罪沒有任何問題,何況是在軍中,軍紀嚴明更甚地方,殺他的頭,沒有任何話說。”

“李將軍……”

“誒。叫我一聲幢主也是好的,可千萬不要叫我什麼將軍,實在是當不起。”昨日孫隆這麼稱呼李虎,李虎便很是侷促,今日聽他仍然如此叫喚,還是有些不安,對孫隆連連擺手道。

其實按照常理,李虎確實當不得將軍稱呼。高嶽如今剛剛進駐襄武

城,名分未定,還不是正式的太守。只因他是主公,衆人稱呼一聲將軍,倒可以說得過去。李虎到目前爲止,也纔剛剛被拔擢爲幢主。

孫隆之所以還是稱呼他一聲李將軍,乃是因爲考慮到李虎畢竟是高嶽身邊,最爲親密的心腹之一,在他還沒有發達的時候,能多親近親近,將來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還有,李虎爲人處事的態度,也還算客氣有禮,來而不往非禮也,孫隆有意與他多熟絡,於是言談舉止更加客氣。

“呵呵,好好。若蒙不棄,你我私下便以兄弟相稱,明面上,喚一聲幢主,可好?”

“那是最好不過。如此,我便喚一聲孫老哥?”

李虎畢竟年輕,性格鮮明,還達不到城府深沉、處事圓滑的地步。他見孫隆禮貌有加,客氣親切,不由心中也很是喜悅,爽快的應了下來。

孫隆年過四十,察言觀色、爲人處事的本事,也有了些火候。不論如何,能夠和高嶽左右心腹,迅速拉近關係,對他這個嫡系之外的降將而言,等於是吃了一顆定心丸。

“李老弟年輕威武,又這般豪爽友善,我這老朽心中歡喜,只恨不得年輕個二十歲。唉,年輕就是好啊!”

孫隆本是誇讚李虎,說着說着,看李虎年輕充滿活力,也不禁真心感慨起來。

“呵呵。孫老哥哪裡話,老哥正當盛年,所謂沉穩厚重,怎是我這種毛頭小子可以相比。日後有不懂的地方,還望老哥多多指教。”

李虎邊走邊笑道。他跟在高嶽身邊,時日一長,言談之間也有些彬彬有禮,不再是當初出言粗俗的無知山民了。

孫隆撫須大笑,“李老弟這般年輕有爲,不用說,怕是高將軍麾下,最爲重用之人吧?”他有意無意的試探道。

“哪裡。要是論資歷嘛,我倒是數一數二。不過,主公以下,乃是韓司馬爲副,連我也要聽他號令。”李虎有些尷尬,便簡單介紹了一下韓雍。

孫隆見李虎不自在的神色,忙打圓場道:“其實都一樣,都一樣。不論如何,李老弟也是高將軍麾下,最頂尖的幾個人才嘛。再說,韓司馬若真是這樣文武雙全,李老弟還年輕,權且學習幾年,日後成就那就不可限量。”

李虎很快也釋然了。他擺擺手,笑道:“也沒啥。擺正自己的位置就好。韓司馬是有本事的人,是主公不可或缺的幫手,咱們一起效忠主公,都儘自己的力,跟着主公走就是。”

孫隆連忙點頭稱是。心中不自覺的想,那韓雍韓司馬,雖然未曾謀面,居然還在李虎之上,日後若有機會,也要好好結交一番纔好。

(本章完)

第一百八十八章 校場受降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三百五十八章 始料未及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一百零一章 機鋒涌動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兩百四十章 國仇家恨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三百章 窮途末路第兩百二十九章 閉門商議第四十四章 異變陡生第兩百五十八章 開個玩笑第六十五章 史載大賢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軍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一百一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八十四章 心中煎熬第五十一章 意外驚喜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生嫌隙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離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名王威勢第二十八章 韓雍生辰第兩百七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四百零三章 不速之客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兩百五十三章 家事之難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二十六章 小露身手第四百一十四章 層層分析第兩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第一百六十五章 勁敵東來第兩百七十二章 撒豆成兵第三百六十二章 南戰北爭第二十七章 諄諄以教第兩百零三章 螳螂黃雀統一回復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見第三百七十七章 公私抉擇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一百二十六章 安營紮寨第三十二章 無端示好第六十七章 南陽郡王第一百八十六章 閒庭信步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兩百七十六章 中途意外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難解危第三百五十六章 得有襄陽第八十八章 西和失利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第兩百六十七章 真實緣由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統一回復第三十七章 盤桓數日第三百九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兩百五十五章 難言隱患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一百一十九章 要緊生意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種僵持第兩百八十三章 感念舊恩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五十二章 隴西變天第八章 衆人暢談第兩百一十四章 豈當兒戲第四百一十六章 動情曉禮第三百零六章 誰是罪首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兩百一十章 攻勢再起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第三百零五章 太傅未歸第兩百三十九章 上邽長安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一百二十章 重煥生機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兩百六十九章 後園之請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室遺屬第一百九十七章 會師宕昌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會第兩百七十三章 臨汧大捷第兩百五十七章 張春送禮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長安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兩百一十二章 分析透徹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室遺屬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二十八章 韓雍生辰第兩百零六章 趁勝安排第兩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兩百二十八章 花香滿樓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涼爭鋒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對勇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誠動人第兩百七十三章 臨汧大捷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
第一百八十八章 校場受降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三百五十八章 始料未及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一百零一章 機鋒涌動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兩百四十章 國仇家恨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三百章 窮途末路第兩百二十九章 閉門商議第四十四章 異變陡生第兩百五十八章 開個玩笑第六十五章 史載大賢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軍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一百一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八十四章 心中煎熬第五十一章 意外驚喜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生嫌隙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離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名王威勢第二十八章 韓雍生辰第兩百七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四百零三章 不速之客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兩百五十三章 家事之難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二十六章 小露身手第四百一十四章 層層分析第兩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第一百六十五章 勁敵東來第兩百七十二章 撒豆成兵第三百六十二章 南戰北爭第二十七章 諄諄以教第兩百零三章 螳螂黃雀統一回復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見第三百七十七章 公私抉擇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一百二十六章 安營紮寨第三十二章 無端示好第六十七章 南陽郡王第一百八十六章 閒庭信步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兩百七十六章 中途意外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難解危第三百五十六章 得有襄陽第八十八章 西和失利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第兩百六十七章 真實緣由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統一回復第三十七章 盤桓數日第三百九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兩百五十五章 難言隱患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一百一十九章 要緊生意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種僵持第兩百八十三章 感念舊恩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五十二章 隴西變天第八章 衆人暢談第兩百一十四章 豈當兒戲第四百一十六章 動情曉禮第三百零六章 誰是罪首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兩百一十章 攻勢再起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第三百零五章 太傅未歸第兩百三十九章 上邽長安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一百二十章 重煥生機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兩百六十九章 後園之請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室遺屬第一百九十七章 會師宕昌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會第兩百七十三章 臨汧大捷第兩百五十七章 張春送禮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長安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兩百一十二章 分析透徹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室遺屬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二十八章 韓雍生辰第兩百零六章 趁勝安排第兩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兩百二十八章 花香滿樓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涼爭鋒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對勇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誠動人第兩百七十三章 臨汧大捷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