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

自離開上邽城下,高嶽率軍一路疾行。幾日後,行至雍州始平郡時,軍前斥候傳來了不好的消息,太尉索綝在華陰被劉曜大軍擊敗,所部三萬晉軍,被當陣斬殺、俘虜了近萬人。索綝敗逃回長安,連聲驚道此番敵勢龐大,不可抵擋。眼下劉曜已過了新豐,正浩浩蕩蕩向長安進逼,朝廷上下惶急懼怕,無奈只有固城自守。

局面變得嚴峻,高嶽不免擔憂焦急。於是親自鼓舞一番兵士,加速東去,希望趕在匈奴人大舉圍城之前,好歹能夠進入長安城。於是未有休整,全軍又即開拔。正埋頭趕路的時候,斜刺裡有一騎斥候打着馬,奔了過來。

“稟將軍!我軍左側五里之外,發現一支人數衆多的軍隊,暫未探知其所屬,且即將與我軍在前方約兩裡處不期而遇。”

高嶽吃了一驚。眼下真是風聲鶴唳步步皆敵。他一面命斥候立刻再去詳細打探,一面立即傳令全軍,放緩速度高度戒備,隨時準備迎戰廝殺。

奔行數百步後,無數旌旗戈矛映入眼來,果然是一支軍隊,但卻沒有明顯旗幟做辨識。且從那已結成了圓陣來看,對方顯然也發現了高嶽所部,正是刀槍端起弓弩大張,嚴陣以待,兩邊沉默着對峙起來。

無名之軍,正正擋在東去的路上。此時向繞過去或是視而不見,都已是不可能。高嶽心中焦急,不願在此浪費時間和兵力,但看這陣勢,一場激烈的廝殺恐怕難以避免。

正要以楔形陣做試探性攻擊的時候,那邊卻有聲音高叫着傳過來。

“對面可是秦州高使君所部?”

高嶽忙制止部下的行動,但仍未放鬆警惕,沉聲應道:“正是高某在此,你是何人,爲何阻擋我軍行路?”

“啊呀!原來竟是高使君尊駕當面。失敬失敬,下官涼州督護王該,見過高使君。”

隨着說話聲,對面的軍隊慢慢放下了武器,須臾,一騎馬蕩轡而出,那人方面闊額,短髯如刺,遠遠地便在馬上拱起了手。

見似乎是友非敵,高嶽便也縱馬上前,與之攀談。有涼州刺史張寔的親筆書信作證,那人果然是涼州督護、前將軍王該。此番乃是奉了張寔之命,率領西涼精騎一萬,專程東去長安勤王。

在當時亂世之中,各方諸侯不聽朝廷使命,只有遠處西陲的張軌,派遣使者朝貢皇帝,且始終恭謹忠貞,無論多麼艱難,一年四季從不廢止,真正是‘歸誠晉室,美矣張君’。張軌死後,長子張寔繼任,雖然野心超過乃父,但總體上對朝廷,也還是竭力扶助,保持了應有的恭順之心。得聞長安又遭大敵之

後,便就派了軍隊,千里迢迢遠來奔赴國難。

如此,非但不是敵手,且是志同道合目標一致的友軍。高嶽大喜,當即便應允了王該結伴同行的請求,張家忠於朝廷,史書中明文記載,大力褒獎贊揚,完全不用擔心懷疑。且此番東去,前途兇險難測,有勇銳的涼州鐵騎的臂助,總好過孤軍獨擋匈奴大軍。

那邊王該更是歡欣。高嶽軍的戰鬥力,早便是赫赫有名,數年時間便以橫掃之勢,席捲秦州,使人震動。且高嶽盡忠王室,力退胡虜,據說本人驍勇絕倫,也時常被州主張寔所提起和歎服。眼下能和這般彪悍強軍同行,實在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於是兩軍暫且合一,高嶽職高位尊,更是堂堂郡公,故而理所當然便是聯軍軍主,在抵達長安之前,一切行止,皆聽其令。

兼程而行數日,兩軍便至長安城下。早已得報的朝廷,派了已晉升武衛將軍的樊勝,於西門處將高嶽及王該等迎入。

入城之後,放眼四望,到處都是愁雲慘霧的蕭條模樣。樊勝嘆着氣道,太尉索綝戰敗而歸後,長安城內各種謠言隨即也紛亂而起,人心愈發不穩。前幾日,朝廷頒下命令,將城外方圓十數內的大小村鎮居民,都統一遷進臣來,不僅是堅壁清野的戰術,也有充足人力征發兵源的意思。結果原先城中有些門路的人,竟然趁勢逃出去不少,愈發惹得羣情洶洶,現在全城戒嚴,剩下的人再出不去,也無處可去,只有都縮在城裡,聽天由命。

高嶽無奈的搖搖頭,不知道說什麼好。他陡然想起,若是沒有記錯的話,正史中所記載,西晉正是在今年徹底滅亡,大一統王朝在中原的統治,正式宣告結束。一念及此,高嶽悚然而驚,但自己因緣巧合已經處在了這個暴風口的正中,再想逃避,既是不能,也是不忍。既然來了,無論如何也要盡最大的力氣,將那慘烈的結局,改寫一些纔好。

四處的民舍房屋,都是緊緊關閉了門窗,街面上竟然空空蕩蕩的。高嶽心情沉重,不知說什麼好。一路入宮,皇帝司馬鄴早率領羣臣,親自在殿前翹首以盼,見到高嶽果真來援,且又是親自領軍,司馬鄴激動之餘,臉上帶了些如釋重負的喜色,他拉住高嶽的手,招呼不停,言道高卿親來,此番朝廷定又能有驚無險逢凶化吉。

周圍一片附和之聲,所有人的希望,全都壓了過來。高嶽暗自苦笑,歷史上,哪裡會有當真憑着一己之力,便能屢次力挽狂瀾扭轉乾坤的事,若是國勢既衰,非復人力可以挽回,眼下只不過是但有些許希望,都要奮不顧身的去爭取罷了,此前積弊深重難返,

現在卻突然全都寄希望在他身上,又哪裡能夠扛得下來。

高嶽在心中感嘆,卻不得不擠出些笑意,反而來上下安慰一番。因軍情緊急,高嶽無暇休息,便就入殿當廷商討。索綝滿面塵色,搖着頭直言道此次劉曜之勢,大勝從前,恐難以處措。高嶽詳細問明瞭索綝與其交戰的過程等,便有了主意。

“陛下,臣有一策。此前我軍迎戰失利,劉曜挾戰勝之威,必然更加恃強自傲,而目空一切,認爲朝廷再無什麼抵抗的力量,攻下京師也是反掌之間。如此,我可以趁其不備再次出城,擇優勝地勢埋伏下來,待其經過之時,突然橫擊敵軍中段,此必然能夠大獲全勝。”

朝堂上,衆臣竊竊私語起來,有些琢磨過來的,已是不禁連連頷首,就眼下而言,這條計策,乃是再合適不過。與其坐等被劉曜大軍團團圍住,然後被動的死守,不如主動捕捉戰機,趁着敵人意想不到的時候,突然發起雷霆之擊,倒有可能收穫極佳的效果。

高嶽雙目炯炯,望着司馬鄴等他開口。旁邊索綝卻搶先道:“依我之意,高都督的計策,太過冒險。須曉得如今我長安城中,連帶你秦、涼二州的援兵,一共也才四萬人。正是固城死守的時候,萬一出城又遇敗局,那將崩壞士氣,再沒有挽回的辦法了。”

司馬鄴本就要答應,聽了索綝之言,又有些猶豫,不禁點起頭來。

高嶽急道:“不然。人皆知驕兵必敗,但兵驕者卻不知己驕,所謂當局者迷。如今劉曜恐還不知我秦涼二州發來援兵,他正是自覺勝券在握的時候。此時正應趁其還未兵臨城下的時候,在半島埋伏邀擊他。若上天護佑,將劉曜在猝不及防下一舉擊殺也不是不可能,不然也可以使其軍兵驚慌失措,鬥志渙散。若是等到敵軍毫無阻攔的長驅而來,將我長安圍得鐵桶相似,那時便好似被人捆住了手腳,無能爲力了,還請陛下三思。”

麴允皺着眉頭思索,不置一詞。索綝卻只是搖頭反對。其實他此刻存了私心:因他之前親自率軍迎戰,結果大敗虧輸,狼狽奔回。眼下若是高嶽二度出城,卻得勝而歸,那豈不是說明他毫無本事,恐怕從此風頭就要被高嶽完全搶了去。

再者,索綝對於高嶽獲封郡公,也是腹誹不已。從前高嶽職輕位低,索綝還可以上位者照拂下屬的心態,心安理得予以關照,理所當然的自做導師模樣;而今高嶽年紀輕輕便已和他基本上平起平坐,這讓他接受不了,又暗怨朝廷濫觴,認爲皇帝事前沒有和他照會,就做主封爵,很是不妥,也讓他的權威性受到了挑戰。

(本章完)

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一百零一章 機鋒涌動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羅地網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三百三十八章 隨意處置第兩百六十一章 真正心思第兩百二十九章 閉門商議第三百六十三章 油盡燈枯第四十八章 首陽易主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樞之險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一百一十四章 心有惡魔第一百二十章 重煥生機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六十三章 字字珠璣第三百五十八章 始料未及第九十四章 隴南氐王第兩百八十八章 鳴沙柴堡第一百三十二章 遊子之心第七十五章 見機行事第一百章 主客歡談第兩百零一章 另遣良將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暫退敵軍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三章 來之安之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國第兩百六十四章 實在難料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兩百一十三章 陳安又來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賞私贈第兩百零七章 敗軍責任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爭端第十六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一十二章 迷霧重重第一百四十五章 千鈞一髮第一百二十章 重煥生機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兩百二十八章 花香滿樓第一百七十九章 是有難處第三百三十九章 趙王怨憤第兩百九十九章 秦軍蹤跡第三十七章 盤桓數日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兩百五十三章 家事之難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兩百七十章 戰事又起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兩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三百零一章 形勢逆轉第四十三章 武都授首第一百一十章 情悽意切第兩百一十二章 分析透徹第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兩百六十六章 涼州盛情第兩百一十六章 推心置腹第四百零二章 毫無貳志第一百四十章 議定奇襲第三百一十五章 義不可廢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陽蒲家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第一百零四章 席間歡飲第三十七章 盤桓數日第一百四十二章 愜意聚酌第一百零六章 又與卿逢第兩百九十四章 相聚一堂特殊情況說明第一百九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七十六章 威脅逼供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七章 消弭禍事第四十二章 斬首行動第三十一章 內室智囊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卜妙算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三百二十四章 駐兵陳留第九章 當前形勢第一百四十五章 千鈞一髮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義士第三百一十章 傷人暗箭第六十章 李虎心思統一回復第十五章 別部司馬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三百五十八章 始料未及第兩百八十章 平陽之亂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兩百三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室遺屬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一百三十三章 兩難之處第三百九十章 莫名使者
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一百零一章 機鋒涌動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羅地網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三百三十八章 隨意處置第兩百六十一章 真正心思第兩百二十九章 閉門商議第三百六十三章 油盡燈枯第四十八章 首陽易主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樞之險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一百一十四章 心有惡魔第一百二十章 重煥生機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六十三章 字字珠璣第三百五十八章 始料未及第九十四章 隴南氐王第兩百八十八章 鳴沙柴堡第一百三十二章 遊子之心第七十五章 見機行事第一百章 主客歡談第兩百零一章 另遣良將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暫退敵軍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三章 來之安之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國第兩百六十四章 實在難料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兩百一十三章 陳安又來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賞私贈第兩百零七章 敗軍責任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爭端第十六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一十二章 迷霧重重第一百四十五章 千鈞一髮第一百二十章 重煥生機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兩百二十八章 花香滿樓第一百七十九章 是有難處第三百三十九章 趙王怨憤第兩百九十九章 秦軍蹤跡第三十七章 盤桓數日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兩百五十三章 家事之難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兩百七十章 戰事又起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兩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三百零一章 形勢逆轉第四十三章 武都授首第一百一十章 情悽意切第兩百一十二章 分析透徹第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兩百六十六章 涼州盛情第兩百一十六章 推心置腹第四百零二章 毫無貳志第一百四十章 議定奇襲第三百一十五章 義不可廢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陽蒲家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第一百零四章 席間歡飲第三十七章 盤桓數日第一百四十二章 愜意聚酌第一百零六章 又與卿逢第兩百九十四章 相聚一堂特殊情況說明第一百九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七十六章 威脅逼供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七章 消弭禍事第四十二章 斬首行動第三十一章 內室智囊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卜妙算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三百二十四章 駐兵陳留第九章 當前形勢第一百四十五章 千鈞一髮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義士第三百一十章 傷人暗箭第六十章 李虎心思統一回復第十五章 別部司馬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三百五十八章 始料未及第兩百八十章 平陽之亂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兩百三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室遺屬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一百三十三章 兩難之處第三百九十章 莫名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