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

每逢打仗,劉邦的小動作一直都是比較多的,從徵調部隊,到糧草供給,再到拉攏人心,每一步都是有板有眼、有條不紊。當初陳豨鬧騰時,劉邦就在邯鄲着着實實地搞了一次,這次黥布造反,他仍按自己的老套路出牌。

這段時間,劉邦忙着搞準備工作,還捎帶難受一下劉盈。如果按劉邦的原意,這些準備還是不夠的,還是很有欠缺的,還需要接着再搞的。

然而,黥布不是陳豨,他不願意傻着臉看劉邦的表演。

黥布是個直性子,說整就整,絕不含糊。既然拉開了架子,那就爽爽快快地打,別搞那麼多虛的,在這一點上,他和項羽屬於一個類型,甚至可以說是項羽的翻版。

不過通常情況下,盜版的東西,其質量是達不到保障的。黥布在行爲風格上雖然類似項羽,可畢竟還是有些差距的。但盜版這種東西,雖然質量不比原版的好,但還是很有一些技術含量在裡邊,至少比那些沒品牌的殘次品要好的多。

講到此,我想穿插一句話。

寫這本書,我沒準備刻意打擊某個人、貶低某個人,雖然我有時候用的詞語比較陰損,但只是個人說話風格的使然。

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就是想吸引人眼球。

說實話,歷史這種東西並不好寫,有些東西如果不講則不能展現故事的全貌,但如果平鋪直敘地展開則索然無味,如果那樣,也沒人願意去看,尤其在現今快節奏的社會裡,一般人是不會去關注這些枯燥的東西。對於網文,更是如此。

迫不得已,我只好拿故事中的主角,在不篡改歷史的前提下,進行適當的調侃。如果哪句話,讓一些讀者不是太舒服,也敬請見諒,當然,我也會盡量把握些分寸,不會太爲過分。

好了,回到主題上吧。

就在劉邦忙着做準備工作時,黥布熱火朝天地搞開了。

黥布第一個搞的對象就是劉賈。他選擇劉賈作爲第一個打擊對象,是很好理解的——劉賈離他最近。

黥布是淮南王,其屬國在淮河西南岸。而劉賈這個荊王,其屬國就在淮河東北岸。這兩個人中間只隔了一條河而已。翻開地圖看看,劉賈的位置明顯擺在黥布的頭頂上,猶如在黥布的脖子上懸了把利刃。不先把劉賈打掉,黥布這次造反就沒什麼意義了。

更重要的是,劉賈這一陣的舉動有些扎眼。黥布很早前已經在周邊安插很多斥候,隨時彙報鄰國動向。最近一段時間,其他諸侯國都比較安生,而唯獨劉賈在四處調兵,整出來的動靜還有些不小,這不能不引起黥布的重視。當然,他沒想到劉賈鬧出的這些動靜,都拜吳臣所賜。

黥布動手了。

既不挖空心思地想理由,也沒傷神費腦地搞戰術,直接帶領部隊開進了荊國。

黥布擅長的就是閃電戰,他的進軍速度之快,大出劉賈所料。雖然劉賈有這個心理準備,仍被黥布打的滿地找牙。

這不能說劉賈沒盡力,只能說他和黥布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他這些天倉促的佈防,根本頂不住黥布大軍的摧殘。因爲他犯了個和陳豨一樣錯誤——“四處設防,拒敵人於國門之外”。這種佈局,對沒打過仗的愣頭青可能頂些用,可對打了一輩子仗的黥布來說,猶如沒有設防。

如果這次劉賈把部隊全部收縮回來,握緊拳頭,搞那麼一兩個重點防禦,拖住黥布,專等劉邦支援的話,那縱然黥布有通天本事,一時半會也奈何不了他。

然而劉賈想以一己之力做出些成績,結果把自己給整慘了。應該說,他還是缺少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

黥布的閃電戰,就讓劉賈吃了大虧。他還沒反應過來,黥布大軍已開到了城外。這沒比組團旅行困難多少。

黥布的舉動,讓劉賈有些傻眼,萬般無奈之下,只好棄城而逃,一路長跑,奔到富陵(今江蘇洪澤縣西北,現已被洪澤湖淹沒)。

相信劉賈自從稱王后,都沒怎麼鍛鍊身體,因爲他的長跑水平很一般。他跑到富陵還沒喘口氣,黥布就追了上來。這裡是劉賈的最後一站,因爲黥布趕上後,一點也不給他面子,直接砍掉了他的腦袋,過早地結束了這次長跑比賽。

劉賈的表演就到此爲止了。

我在這裡把劉賈講的有些不濟,這的確是事實,但也不能全盤否定他的功績。雖然他這次的表現很差勁,但還是給黥布製造了些麻煩,在黥布旅遊的道路上設置了一些障礙,關鍵是爲劉邦調集大軍爭取了些時間。這是他的功績。

當然,如果他能搞個重點防守,拖住黥布,等劉邦趕來後合夥欺負黥布的話,那他的名字可能在我們這本書裡出現的頻率會更多一些。然而很可惜的是,他沒有這麼做。

黥布搞完了劉賈,另一個人就順理成章地進入了他的眼簾。這個人就是楚王劉交。

前邊介紹過,劉交的專業特長是寫詩,在打仗這個學術領域裡,他還不如剛剛喪命的劉賈。

黥布來了,當然劉交也準備做些工作。他雖然是個學究,但也決不是任人欺負的主。在黥布趕來之前,他也做了個自認爲很上檔次的軍事部署。

他的部署是這樣的,把楚國大軍兵分三路,擺成犄角之勢,準備採取側翼包圍、互相救援的辦法,讓遠道而來的黥布喝上一壺。

也許有人會認爲這個佈局不錯,這種佈局說不定還能包了黥布的餃子,一不小心還會要了黥布的命。

的確,如果把人都整成個機器,沒有思維、沒有想法,那這種佈局完全可行。當然,如果劉交率領的楚軍是學過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軍隊,也可以放心大膽地這麼搞。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孫子兵法裡有這麼一句話:“諸侯自戰其地者,爲散地……是故散地吾將一其志……”

這是我在孫子兵法裡那幾段長篇大論中,摘抄合併出來的一句。古人說話比較饒舌,讓我們看起來比較費力。翻譯過來,意思就很淺顯了。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諸侯在本國境內作戰的地區,叫做散地,軍心容易渙散,因此要統一軍隊的意志。

然而劉交一直以來在搞《詩經》研究,對孫子並不怎麼感冒,因此,他不準備借鑑老前輩說的話。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沒注意到其中的危險,就在雙方開展前,就有人建議:兵分三路,如敗一軍,則其餘皆散,如何相互救援?分兵不如合兵。

不幸的是,劉交根本聽不進這些人的話。

實踐的確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爲最終對陣的結果,真的驗證了這一點。

黥布到來了,逮着一軍窮追猛打,把這些仁兄們折騰的哭爹叫娘,而另外兩支部隊根本沒過來幫忙,直接解散,回家種地去了。

劉交傻臉了,面對這種局面,也只好拍拍屁股走路了。

不過劉交應該在研究《詩經》的同時,還是比較注重鍛鍊身體的,因爲他這次跑的比較徹底,一口氣跑到了蘄縣(今安徽宿縣)。到這裡後不用再跑了,因爲劉邦已經趕到了這裡。

接力棒交給了劉邦,下邊的工作就由劉邦親自來搞吧。

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最後的日子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 國喪(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二節戚姬的結局(六)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二節 走上前臺(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
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最後的日子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 國喪(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二節戚姬的結局(六)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二節 走上前臺(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