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

今天早上有人問我,不就是蕭何死後曹參繼任相國了嘛,況且他繼任後,好像除了弄出一個“蕭規曹隨”之外,也沒幹什麼了不起的事情。屁大一點事,專開章節,還搗鼓的沒完沒了。

史書的確是這麼介紹的,但我只能說這對老曹同志是不公平的,他對漢朝的影響絕不是那四個字所能概括的。因爲這個人,開創了漢朝隨後幾十年的治國理念。

這個理念的誕生,就在曹參任齊相的這段時間裡。當然,這也是上邊那羣大爺們爭論之後發生的事情。

那羣人一連侃了幾天,個個爭的面紅耳赤,誰也沒能說服誰,最後搞得水火不容。

這些人討論的內容還是集中在儒家、法家以及道家的思想體系上。事實上,這是個爭論上千年的話題,到底是哪一家學說更有用些,那就見仁見智了。

寫到此,實際上我們還是有必要簡單瞭解一下漢朝之前各代王朝的治國理念,因爲這些無聊的東西,讓我們糾結了幾千年,所以還是值得一提的。

下邊內容基本上是學術理論範疇,如果不願意用這些東西消磨時間,大可直接無視。說實話,我也不願意寫。但不寫的話又交待不清楚漢朝初期發生的這些事情,萬般無奈,只好提筆了,敬請大家諒解。

在漢朝之前,治國理念的發展,總的來說可以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持續時間比較長——從上古至西周,這是治國理念的形成階段。在這段時間,治國理念從無到有,逐漸形成了規範的體系。當然,期間也有一些變化,但都是在原有基礎上的修補,並沒有發生質的改觀。

自堯舜起,到周朝,中華民族歷經了蠻荒時代,由氏族部落逐步進化到農業文明比較發達的時期。在這段時期,古人們不斷總結治理國家的方法,到周朝時,形成了完整的理念。

這個時期治國理念的集大成者,就是那部非常有名的《周禮》,其作者就是那個同樣很有名的周公。這是對後世影響極爲深遠的一本書,無論是後來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等學派,都能在這本書裡找到一些影子。如果說那些學派都是《周禮》的分支,一點也不爲過分。

儒家的孔丘老夫子就曾總結過《周禮》的核心思想,不過這個思想體系也是儒家學說的理論基礎。

當時,孔子閒的無聊,到處悠轉。跑到齊國後,齊景公問政,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應該說,孔子總結的還是很到位的。《周禮》中,擺事實講道理寫了很多東西,簡單點說,就是一句話:天子就一直是天子,奴隸就一直是奴隸,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都是有明確的規定,是不能打亂的。

這種嚴格的身份界定,就是這段時期的核心思想。

但這個思想體系,在周朝時是發生了一些變化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周朝的立國,本身就打亂了這個理論體系。

如果嚴格按這種理論體系延伸下去,周王朝是不應該存在的。可姬發父子推翻了商朝的統治,打亂了這個秩序。如此一來,原有的理論依據自然就產生一些漏洞,甚至是前後矛盾。

通常情況下,活人不是不會被尿憋死的,最起碼周公沒被憋死。他創造性地發明了一個詞,輕輕鬆鬆解決了難題,順理成章地確定了周王室的合法性。

這個詞就是“天命”。解釋起來也很簡單:上天讓姓姬的人當天子。既然是上天的旨意,那自然就不敢違背了,也就合情合理了。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語言概括能力,真是太精妙了,相信周公想到這個詞後,肯定會偷笑好幾天。

這第一個階段的治國思想總的來說就是如此了。實際上這個時期的理論思想還有很多,但最爲關鍵的莫過於我上邊所介紹的那句話。

第二個階段是春秋戰國時期。在這個階段是對原有治國理念的整理、懷疑、打破,以及形成新理念的階段。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諸子百家的誕生。

這個時期,各路諸侯都在忙着爭霸,原有的思想體系徹底被打亂了。只要你有兵有實力,想怎麼搞都行,別說你“稱王”,稱“玉皇大帝”也沒人管你。

如此一來,一些學者開始迷茫了,也開始探索了。

人有百性。一件事情出來後,一百個人有一百個看法;既然看法不同,那就容易引發爭辯;既然要爭辯,那就要組織一些說辭。折騰來倒騰去,各家學派紛紛登場了。

在這些學派中,對治國方略影響比較深遠的實際上也只有道、儒、墨、法四家。我爲了縮小胡扯範圍,就對上邊這四個家做一個簡單介紹吧,至於其他學派,就不讓他們在我這本書裡“爭鳴”了。

第一個學派:道家。

要說道家,不得不說老子,因爲這是道家的創始人。要說在他之前已有關於這個學派的東西,比如我們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但在這裡我就不再探討這些東西了。不然的話,我就把這本書弄成學術論文了。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無爲”,簡單點說就是不折騰,任由事態自行發展。很經典的有這麼兩句話。

一句是:“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也就是說,不存在好也不存在壞,沒有聰明也沒有愚蠢,不宣揚宏達也不抨擊渺小,所有一切敬請自然發展。

另一句話就是“治大國如烹小鮮”。按老子的說法,只要用了道家的辦法,那一切事情都很簡單。的確會很簡單,因爲什麼都不用管,看看報紙、喝喝茶,吃過晚飯就睡覺,這種事情自然很簡單。

可老子抱着自己的學說跑遍了列國,卻沒幾個人待見他。一則他的性格不好,愛幹架。二則他這套理論在當時不實用,大家都在變法,你什麼都不幹,硬是瞪着兩眼等死。如此一來,自然沒有哪個諸侯傻着臉去嘗試。

這種結果讓老子很崩潰,因此,道家又另闢蹊徑,在自身的理論學說中衍生出兩個副產品——“占卜”和“長生不老”。這算是道家的自我娛樂和自我安慰吧。

用“占卜”來預測未知,顯示自己高人一等;“長生不老”,則能在身心上得到更大的滿足。你不是不讓我管事嘛?那我就活時間長一點,看着你玩完。這在某種意義上說,也算是“阿q”精神吧。

第二個學派:儒家。

儒家我們實際很熟悉,他的這套理論體系我們宣貫了近兩千年。簡單點說來,就是以人爲本,主張“仁政”,輕徭役,薄稅斂,體恤百姓,注重教化,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最終構建和諧社會。

雖然這個理論體系對我們影響很深刻,可孔子在世時,這簡直是個異端。

其實道理很簡單,大家都在忙着打仗,你跑來宣貫“和諧社會”的好處,簡直是沒事找抽嘛,因此沒人搭理他。

如此一來,儒家學說也衍生了一個副產品——“聖人”。

儒家的“聖人”和道家的“長生不老”雖然差別很大,但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道家滿足的是*上升華,而儒家滿足的是精神上的昇華,不管怎麼說,都是成功人士的標誌。

第三個學派:墨家。

墨家一直是遊離於政府邊緣的學派,他的兼愛、非攻、尚賢、節用、節葬等主張,完全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場提出來的。有點社會經驗的人都清楚,從下往上提意見,除了能弄出一些宣傳口號外,是起不到關鍵性作用,也達不到實際效果的。

不過墨家學說雖然沒躋身朝堂,但也有個副產品——“劍術”。在當時,只要提到墨家子弟,通常會與劍客聯繫在一起。不得不說,老墨子還真是有一套。

第四個學派:法家。

這個學派我們實際也很清楚,簡單來說,這個學派認爲人性與禽獸無異,很沒有自覺性,需要規範和束縛。對待這些人,必須實行“暴政”,需要嚴刑峻法。

要說這個學派最功利、最實用,也恰恰符合那段時期的需要。最終,這個學派率先等上了歷史舞臺,在秦國生根發芽。

法家也是有衍生產品的。產品就是“霸術”,所有機謀權變,實際上都與這個學派有莫大的關係。甚至很多不是這個學派的人,也會不自覺得利用一些這方面的東西,因爲的確太有用了。

上邊就是在春秋戰國這個階段,各個學派的治國理念。各有千秋,各有長短,但“法家”無疑是當時的勝利者。

第三個階段就是秦朝,這是法家思想登上巔峰的朝代。法家思想護送秦王朝達到巔峰後,但又很快讓它徹底崩盤,這在前邊的章節中是做過介紹的。其成功因爲“法家”,其失敗也因爲“法家”。實踐證明,這個學派是絕對不能單獨存在的。

寫到此,這篇論文該收尾了,如果再不收尾,不知道讀者有什麼感想,反正我先要吐了。

總的來說,上邊這些東西,就是曹參組織這次辯論會上的主要觀點,我雖然拉拉雜雜都說了很多,但最終的選擇權卻還在曹參的手上。

上邊這些東西,相信大家看了會很迷惑,實際上,曹參也很迷惑。這道選擇題,並不是那麼好做的。。.。

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六節 明爭暗鬥(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七節 改正朔(四)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九節 劉肥避險(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19章 爭儲——第十節 過招(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二節戚姬的結局(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
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六節 明爭暗鬥(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七節 改正朔(四)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九節 劉肥避險(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19章 爭儲——第十節 過招(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二節戚姬的結局(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