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

項羽打發龍且、周蘭救齊,本希望龍且能把韓信趕的屁滾尿流,可不曾想到反被別人砍掉了腦袋。前邊介紹過的,龍且是項羽手下的得力干將,他的死讓項羽大吃一驚。前邊的劉邦還沒解決,身後又冒出了個韓信,這種局面讓項羽有些恐慌。

而在此時,韓信在蒯徹的建議下派人向劉邦送了一封信,信得內容很簡單:齊國僞詐多變、反覆無常,南與楚接壤,如不設置假王鎮撫,其勢不可安定,韓信希望勉爲其難當這個假王。

劉邦看了信,火撞頂樑,大罵:“老子在這兒望眼欲穿,等你來幫忙。你卻有閒心思當什麼真王假王”沒等他罵出更難聽的,被旁邊的陳平一人踩了一腳,小聲說道:“我們現在風雨飄搖,怎麼能阻止韓信稱王。一旦激怒他,將後患無窮。那何不送個順水人情,封他爲王,先讓他守住三齊。”

劉邦登時醒悟,高聲接道:“男子漢大丈夫,平定諸侯,就該做真王,做什麼假王!”於是派遣張良就帶着劉邦賜予的齊王印信到了齊國。和平解決的效果立竿見影,因爲韓信隨後即帶兵攻楚。

劉邦看到了韓信的重要,項羽也看到了。當然,項羽不得不看到,因爲韓信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當項羽聽到龍且戰死時消息時,不啻於五雷轟頂,他平生第一次感到了恐懼。是的,恐懼。龍且帶走的楚軍對外號稱二十萬的大軍,雖然誇張了點,但人數絕對不少。世事難料,自己很看得起的龍且竟然一敗塗地,而那個喋喋不休從不看好的韓信竟然大獲全勝,看來當初真是小瞧了他。

不過現在鬧明白應該還不算太晚,因爲他到了一個消息——韓信討封。韓信這麼搞說明他有想法,有想法那就好辦,項羽準備抓住這個機會。

幾天後,項羽精挑細選了一個人前去遊說韓信,這個人叫武涉。武涉能說話,但並不能算高明。

但不管怎麼說,武涉動身了。心急火燎地跑到齊國,在韓信面前,說出了他的觀點:“大家合夥滅了秦朝,根據功勞大小劃分土地,分立爲王,本來士兵可以休息了,但現在漢王又興兵東征,侵佔別人封地,收集各路諸侯攻打楚國,他的意圖是不吞併天下不肯罷休,他如此不知滿足真是太過分了。”

武涉的話讓韓信有些反胃,劉邦想吞併天下,難道項羽不想嗎?他們倆個有差別嗎?武涉說的話連自己的大腦都沒過,還想打動韓信?真是個笑話。

見韓信沒有反應,武涉又開口了,“劉邦不可相信,他的性命曾多次掌握在項王手中,項王可憐他才留下了他的命,然而他一脫險就背棄盟約,反過來又攻擊項王,他不可信到這種程度,你還心甘情願爲他盡力作戰?如果這樣下去,你一定會把你抓起來的。”

人如果想把假話說成真話,需要真真假假,讓人捉摸不透才行,最起碼要把過往發生過的真事當做案例來進行分析。而武涉卻不然,從頭至尾一直在胡扯,劉邦雖然幾次逃命,但逃跑這件事基本上還是靠自己本事掙來的,可他偏偏卻說是項羽的憐憫。他說的很過癮,卻沒在意韓信的臉色卻越來越難看。

然而武涉卻沒注意到這一點,他準備說出自己最爲得意的一段話,他相信這段話說完韓信會按自己的思路來,然而他看錯了韓信,也高看了自己。“現在二王爭奪天下的勝負,關鍵就在於您。您右靠漢王,漢王勝利;您左靠項王,項王就勝利。如果項王被消滅,其次就輪到您了。您和項王舊交,爲什麼不背叛劉邦和楚國聯合,三分天下而自立爲王呀?”

應該說這段話是比較實在的,是很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來的,但不幸的是他沒弄明白韓信的心思,更重要的是他的開頭太不成功。

韓信耐着性子聽完武涉的話,終於開口:“我曾侍奉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背楚而歸漢。漢王則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兵衆,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方有此。漢王信我如此,背之不祥,雖死不易。”

這句話說完後,韓信毫不客氣地打發武涉回去了。韓信是個實誠人,誰對我好,我就對誰好,當初項羽不要我,我就跟劉邦,劉邦對我好,我就打項羽。

武涉走了,另一個人看不下去了,這個人是我們的老熟人蒯徹。武涉的話雖然沒有打動韓信,卻引起了蒯徹的重視,他似乎能清楚地看到韓信未來的危局,當然他也覺得這是自己的一次機會來了,因此他準備抓住這個機會。

經過深思熟慮後,蒯徹準備用個計策來感動感動韓信,好讓他抓住這次機會。實際他的計策很簡單,在他之前有很多人用,在他之後也有很多人用,計策實際很簡單——看相。

趁個機會,蒯徹來到了韓信的面前,又一次開始了他的表演,“大王,我曾學過相人之術,大王可否讓讓我爲你相上一卦?”

人都有探秘的**,尤其對算卦、相面這種事情,絕大部分人都想聽聽,雖然那東西基本都是胡扯,但還是樂此不疲。韓信也沒能例外,連忙問道:“先生相術如何?”

蒯徹微微一笑開口了,“人的貴賤在於骨相,憂愁和喜悅在面色,事業的成敗在於決斷能力,用這三方面的情況加以參酌,萬無一失。”

韓信見他說的頭頭是道,異常高興,連忙問道:“那好,請先生相一相我,看我如何?”

蒯徹要的就是這句話,看了看身邊的侍者,然後故作神秘地說道:“願大王擯退左右。”

韓信擺了擺手,閒雜人等紛紛退出了門外。

蒯徹終於開口了。算過卦的人可能多少會了解一些算卦的套路,任何一個人拉到算卦先生那裡,好的、不好的都要說一些,至於那個方面說的多,那些方面講的少,就看算卦先生心情如何了。但無論算卦先生心情如何,都能說的頭頭是道,把人忽悠的暈頭轉向。這個行當絕不是隨便是個人就能幹的,因爲他又個基本的素質要求——能侃,廢話要說,並且要多說,至於那些惜字如金的人絕對不能操這個行當的。當然蒯徹也具有這個能力。因此他給韓信講了很長很長一段話,我不想一字一句記錄這段話,因爲太無聊,但他的主要意思還是要說一些的,那位仁兄如有興趣可再找史料,我真不願意再去抄錄。

但在這裡還是需要簡單介紹一下蒯徹的套路的。蒯徹張嘴就來,“大王面相不過封侯,又危不安;但大王之輩貴不可言。”然後蒯徹把秦王到目前的事情層層剝開,把劉項二人的優略分析的頭頭是道,在把韓信現在存在的危險講的刻骨三分,最終建議韓信兩不相幫,坐收漁利,三分天下,鼎足稱王。

等蒯徹唾沫橫飛地說完了,韓信沉思一會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劉邦對我太好,不忍背叛。”

見韓信如此,無奈的蒯徹說出了自己心中思慮很久的話,“足下有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名高天下,竊爲足下危矣。”

蒯徹使出了吃奶的力氣,終於得到了韓信的一句兩活話:“吾將念之。”意思就是我會考慮的。

幾天後蒯徹又一次進言,在上次所說的內容中添加一大些關鍵詞後,中心思想還是讓韓信保持中立,兩不相幫,坐收漁利。長篇大論之後,本以爲韓信能及時轉變思想,認真投入鼎分三足的事業中來,可不幸的是韓信拒絕了。

蒯徹這次遊說失敗了,天下第一的說客也馬失前蹄,光榮敗北。事實上,韓信也並非沒有考慮他的建議,但如果按他的辦法來的話,危險係數太高,成本也太大。

鼎足三分固然是好,但若叛亂不成那又該如何?韓信這些天來可一直在計算這個成本,也一直在考慮自己有幾成把握。雖然現在的韓信是齊國的老大,在這裡說話很是算數,甚至是說一不二,然而在這看似鐵板一塊的景象下,幾股勢力一直在暗中涌動。這些勢力的存在讓他不得不有所顧忌。造反是需要實力的,韓信似乎有這個實力,但這只是似乎而已。

其一,齊地剛被收復,韓信在這裡還算是個客人,到處都有無數隻眼睛盯着自己,時不時還想向他掄幾個板磚,而且齊地也並未完全平復,這裡還不是他的根據地。而齊王田橫逃奔至彭越,如果齊地動亂,很可能趁機利用自己在本地的威望重新得勢。真到那時,鼎足三分的夢想還真不知道會是個什麼樣的結果。

其二,韓信一直授命於劉邦,手下軍隊幾次被劉邦整編,而手下將領中曹參、灌嬰等等一些人都是劉邦的嫡系,雖然在自己手下幹活,但這幹人手中都有自己的部隊。如果自己替劉邦賣命,這幹人則全力以赴幫助自己;如果自己背叛劉邦,這幹人將全力以赴對付自己,這些人的存在,韓信不得不有所顧及。如果這些人是擺在明面上的對手,那麼孔熙、陳賀等一些人則是暗地裡的對手,因爲這些人也是劉邦的親信,從韓信第一天獨自帶兵起就跟着他、輔佐他,然而他們則是劉邦隱藏在韓信身邊的暗探。雖然是暗探,但逃不出韓信的眼睛,他在心裡是清楚的。查翻史料,韓信自己的親信只有李左車、蒯徹等一些少數派,拿這些少數派對付內部和外部那麼多高手,成功的概率並不大。

蒯徹所給韓信的規劃只是反叛成功後的收穫,但他沒替他計算反叛工作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更沒有提他設想反叛失敗後所付出的代價。只能說蒯徹在戰略思想上有些套路,但在戰術實施上是欠考慮的。無論韓信如何選擇,都只能驗證蒯徹這次遊說的失敗。

韓信不是傻子,因此他拒絕了。得到這個答覆後,極爲聰明的蒯徹發現了一個問題——韓信不背叛劉邦,那自己可就危險了。蒯徹非常害怕,因此他想到了一個很多人都用過,並且屢試不爽的好辦法——裝瘋。但他裝的不夠徹底,因爲他裝瘋之餘還找了份工作——巫師。從此,蒯徹開始了他這份很有意義的工作。當然他的故事還並沒有完全結束,在隨後的歷史進程中他還有露臉的機會。

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二節戚姬的結局(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六節 諸呂封王(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九節 劉肥避險(二)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1章 起點——(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 國喪(三)第1章 起點——(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六節 斷糧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七節 改正朔(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五)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
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二節戚姬的結局(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六節 諸呂封王(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九節 劉肥避險(二)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1章 起點——(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 國喪(三)第1章 起點——(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六節 斷糧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七節 改正朔(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五)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