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

陳平開始暗自搞小動作的第二年,也就是高後八年(公元前180年)三月,呂雉病重。

在史料裡專門記錄了一段話,說是劉如意的鬼魂作怪。但不管怎麼說,呂雉的身體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了。

呂雉也很清楚,自己的日子不多了,該是安排後事的時候了。

幾天後,呂雉一口氣分封了十幾個“侯”。其中兩個呂家子弟,倆個張敖兒子,剩下的是清一色宦官(太監)。總的來說,這些人都是呂家嫡系。

隨後,任命侄子趙王呂祿爲上將軍,統領北軍;呂王呂產統領南軍。並告誡道:“先帝曾與大臣訂立盟約:‘不是劉氏宗族稱王的,天下共誅之’。今呂氏稱王,劉氏和大臣不平。所以你們要牢牢掌握軍隊,護衛宮廷。我走之後,不要爲我送葬,以防被人所制。”

當年八月一日,呂雉駕崩,享年六十二歲,與劉邦合葬長陵。

呂雉死後,留下遺詔,賜給各諸侯黃金千斤,將、相、列侯、郎、吏都按官階賜給黃金。大赦天下。讓呂王呂產擔任相國。讓呂祿的女兒做皇后。

對呂氏的繼續扶持,對劉氏的繼續打壓,這種一邊倒的安排,註定是危險的。事實也的確如此,這個安排,加快了陳平等人的步伐,劉氏和呂氏之間的爭鬥,已迫在眉睫。

呂雉閉上了眼睛。按理說,陳平、周勃等人該跳出來表演了。然而,我個人認爲,還是需要記錄下一些內容,給呂雉一個定論。因爲在前邊的章節中,我一直在介紹她的陰毒狠辣、她的不擇手段,事實上這是不公正的。呂雉這個人,並非如此簡單。

下邊的內容,屬於理論探討方面的東西,雖然有些枯燥,但不加以記述話,就難以展現呂雉的全貌。不得已,我只好硬着頭皮往下寫了,請各位讀者見諒。

首先,他幫助劉邦穩定過朝局,最主要的表現是誅韓信、彭越。雖然她的行爲對韓、彭本人而言,是不公平的。但對大漢天下穩定來說,是功勳卓著的。滅掉了潛在的對手,打擊了割據勢力,爲皇權的鞏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二是繼續倡導“黃老學說”,推行“休養生息”政策,減田租,獎勵農耕,放寬對商人的限制,刺激經濟的發展,爲穩定漢朝統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三是解除秦朝以來的“挾書律”、“三族罪”、“妖言令”。這三個東西都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先後實施的法令。

其中“挾書律”是焚書坑儒後頒佈的,其規定除了允許官府有關部門可以藏書外,民間和個人一律不得藏書。西漢王朝初期,制度基本上是繼承秦朝,“挾書律”也不例外。

漢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實際掌權的呂雉宣佈廢除秦始皇焚書時頒佈的“挾書律”,使得長期受到壓抑的各種思想和文化藝術得以正常發展。

實際上,“挾書律”雖然在對中國古典文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和損毀,但對於當時秦朝的統治而言,並非一無是處。當然,這是另一個理論範疇上的東西,在此我就不深加探討。

“三族罪”、“妖言令”是呂雉在高後元年廢除的。

“三族罪”實際很好理解,因爲我們聽過很多,古時侯很多人都享受過這種待遇。現今,對“三族”的說法也有不同。有的說父母、兄弟、妻子是三族;另說,則以父、母、妻爲三族;亦有以父、子、孫爲三族的說法。但不管怎麼說,這條法令是極其嚴苛的,一不小心就會絕了後。然而,呂雉廢除了這一條。事實上,她也做到了。她掌政十幾年,殺過很多人,但沒去滅對方全家,這難能可貴。(韓信、彭越是其掌政前所爲,不歸此類。)

“妖言令”是秦始皇時現在言論的一條規定,白天在街上說句過火的話,晚上可能就會有幾個人衝進家裡,給你扣上這頂帽子。通常情況下,一旦戴上這頂帽子後,緊接着就有幸和“三族罪”聯繫到一起說事。

不管怎麼說,這三個不太地道的法令是呂雉廢除的。一個喜歡搞黑暗政治的女人能幹出這等善事,這有些諷刺。然而,這恰恰說明呂雉並非我前邊所講的那麼殘酷,因爲她畢竟是個女人。

其四是忍辱負重,繼承“和親國策”,與匈奴修好,爲漢初的穩定和經濟復甦做出了貢獻。

之所以說呂雉忍辱負重,是因爲冒頓曾調戲過她。

劉邦死後,冒頓給呂雉寫了封信。信得內容很長但很猥瑣,其中提到這麼一句話:我死媳婦,你死丈夫,我空虛你寂寞,願以我“所有”,易你“所無”。

呂雉看完信後,肺被氣炸了。從早罵到晚,一罵好幾天。最終,她召來諸將,準備和冒頓幹架。

就在此時,樊噲蹦了出來(當時還活着),說了一句很解氣的話:“讓我領兵十萬,橫掃匈奴。”

呂雉一聽覺得很上路,說了一個字對樊噲加以充分肯定:“然!”

眼看這兩個昏了頭的人準備動手,一個很不合身份的人站出來說了句很不合時宜的話。這個人是季布。

前邊介紹過這個人,項羽死後,季布幾經週轉被劉邦收編了過來。隨後,劉邦讓他做了一箇中郎將。這個“中郎將”聽起來似乎很牛氣,事實上,只不過是個皇宮裡邊的門衛而已,說他是個“門崗保安”也不過分。

現在人家舞陽侯樊噲表示要去會一會冒頓,似乎輪不到一個“門崗保安”跳出來瞎咋呼,季布來這一手明顯是吃飽撐着了。

季布說的話更過分:樊噲該斬!先帝將兵四十萬還被人家圍着打,你率兵十萬就想橫行匈奴?樊噲阿諛奉迎,當面欺君,該殺!

大殿裡的氣氛緊張了起來。

但令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呂雉滿面怒容的退朝後,竟然再也不提這檔子事,似乎從來沒有發生過。季布還是安安穩穩地幹他的保安工作,樊噲也沒能搞他的組團匈奴遊。

然而,這件事並沒有就此完結。呂雉平心靜氣地給冒頓寫了封回信,其中有這麼一句話:我年老色衰,發脫齒落,不配侍奉單于。

隨後,一匹金銀珠寶和這封回信,送到了匈奴。緊接着就是又一輪的和親。

漢匈十幾年未有大戰。

總的來說,呂雉當政這麼多年來,幹了上邊四件正兒八經的事。然而就這四件事,把大漢王朝引到了正途,也爲隨後的“文景之治”做了鋪墊。

所以,我一直認爲,呂雉是配得上“政治家”這三個字的。她隱忍,她狠辣;她殘酷無情,她體恤民情;她誅殺異己,但也澤被蒼生。

她儼然是一代帝王。如果她不是一個女人的話,如果她做出來的事沒那麼絕的話,也許她的名字會被光環籠罩。然而……也只能“然而”而已。

這個女人的故事也就到此爲止了,無論再多的諷謗,再多的歌頌,都已是往事。大漢王朝新一輪的爭奪,業已拉開了序幕,很多人已經等不及了。。.。

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節 暗鬥(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二節戚姬的結局(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4章 軍挺咸陽—(六)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六節 諸呂封王(三)第1章 起點——(三)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九節 周勃的短板(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九節 劉肥避險(二)
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節 暗鬥(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二節戚姬的結局(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4章 軍挺咸陽—(六)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六節 諸呂封王(三)第1章 起點——(三)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九節 周勃的短板(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九節 劉肥避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