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

事實上,在劉興居抵達滎陽前,劉恆已收到了其造反的消息。這個消息,讓劉恆大吃一驚,幸虧還沒和匈奴人開打,要不然,腹背受敵,無疑使自己置於險地。

劉恆當即令丞相灌嬰壓住陣腳,與匈奴隔黃河對峙;與此同時,派棘蒲侯柴武率軍十萬,南下滎陽。

史料裡對這個柴武介紹很少,只在這裡記了一筆。應該說,這個人並不是一個龍套,他的能力不在樊噲、灌嬰等人之下。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並不少,可因史料的缺失,對他的介紹很模糊。不過會有一天,他的好兒子會莫名其妙的站到舞臺的中央,待那時,再對他介紹吧。

柴武及時趕來,讓待在滎陽的繒賀鬆了一口氣。

前邊介紹過,滎陽的地理位置很重要,通常情況下,朝廷會在這裡駐紮十來萬人,以備不時之需。

然而,劉恆這次舉全國之力搞親征,滎陽主力被劉恆帶去了高奴,只給繒賀留下兩萬多人。就這麼點兵力,站站崗還行,真要有個風吹草動,想憑他一己之力而定鼎乾坤,那是胡扯。

劉興居毫無徵兆地跑來,還是讓打了一輩子仗的繒賀驚出一身冷汗。好在繒老頭的能力過關,要不然,劉興居此時已進滎陽城涼快了。

待柴武一口氣跑到滎陽時,劉興居還在城外曬太陽。只能說劉興居沒把握住機會,成功的可能已經很渺茫。

然而劉興居絕不肯就此罷休。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造反嘛,不成功則成仁,似乎沒更多的選擇餘地。一旦從事了這份工作,只能一條道走到黑,是生是死也就由不得自己了。

在柴武趕來的路上,劉興居忙分兵攔截了一陣,但效果不佳。無奈之下,劉興居只好向齊地退縮。

此時的劉興居已不再暢想如何當皇帝,現在的他只圖保命。他甚至給兩個侄子劉則(劉襄兒子)、劉喜(劉章兒子)寫信,請他們過來幫忙。然而劉則和劉喜卻龜縮起來不露頭,沒敢趟這灘渾水。

這讓劉興居很無奈。

事實是,讓劉興居無奈的還在後邊。

就在繒賀趕着劉興居往齊地跑時,劉恆也返回京城,並下了一道詔令,極爲饒舌地說了一段話,意思很簡單:主犯必究,從犯不問,並且爲劉興居標上了價碼。

如此一來,很多人不幹了。

這些人大都是被劉興居忽悠過來的。當初劉興居睜眼說瞎話:繒賀謀反,封詔擊之。這些人被唬的團團轉,愣頭愣腦陪着劉興居在滎陽城外鬧了幾天。

可鬧着鬧着發現有些不對勁。朝廷派人過來,沒幫他們打繒賀,反而把他們給趕了回來。直到此時,這些人才弄明白到底是誰在造反。

雖然他們鬧明白了,但劉興居一個新的謊言誕生了:朝廷嚴苛,此舉若敗,吾等皆無葬身之地。

這讓很多人心裡哇涼哇涼。兄弟你也太不地道,大家的日子本來過的挺好,還準備順便爲朝廷立個功什麼的,卻被忽悠上了你的賊船。這下可好,連個退路都沒有了。

既然如此,那就陪你接着鬧吧。沒辦法啊,不鬧是死,鬧了也許還有機會。雖然機會渺茫,但最起碼能多活幾天。

不得不承認,劉興居真是個人才。他連個口號都懶得想,僅憑兩個很簡單,也很無恥的謊言就支撐了幾個月,不得不服。

然而,謊言畢竟是謊言,是經不起推敲,也經不起時間考驗的。

劉恆很快地發現了其中的蹊蹺,隨即下了那道詔令,把劉興居的謊言剝的體無完膚。

謊言一旦被戳穿,那等待自己的只有玩完。

劉興居深有體會。

現在很多人不再那麼賣勁了,看他的眼神還有些發光,很不對頭。甚至有些人,上午還在表忠心,下午就宣佈倒戈。這讓劉興居很抓狂。

萬般無奈之下,劉興居只好向封地退縮。

事實上,劉興居並沒跑出多遠。因爲繒賀、柴武等人沒給他這個機會,很快把他圍了起來。

劉興居收拾行囊準備跑路,他選擇的流亡路線大家實際很熟悉——匈奴,韓王信、陳豨、盧綰都這樣幹過。

但劉興居很不幸,他現在很值錢,別說繒賀、柴武在打他的主意,連身邊的侍衛都蠢蠢欲動。

劉興居的行李還沒收拾好,身邊一些人就衝了過來,很不禮貌地把他按在了地上。然後,把他捆成了個糉子,送給了繒賀。

繒賀看了他兩眼,問都不問直接將他送進了京。

在廷尉大獄,劉興居莫名其妙地說了這麼一句話:請言之皇帝,吾功多。

然而,他並沒得到劉恆的優待,只送給他三個字:斬立決!

劉恆一輩子很少敲鑼打鼓的操刀殺人,劉興居很榮幸地成了個例外。

不過對其他人,劉恆還是兌現了承諾,並沒追究他們的責任。

劉興居鬧騰近三個月的造反事業,也就到此爲止了。

劉興居臨死前的那句話也不算胡扯,他們弟兄三人在誅滅呂氏過程中,可謂功勳卓著。沒有這兄弟三人,陳平、周勃等人就不會那麼順風順水,當然劉恆也就沒有登基的機會。然而,這三個人的結局,卻一個比一個悲催。只能說,他們定錯了位,太張揚,也太把自己當一回事了。

實踐證明,囂張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劉襄兄弟三人就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劉興居被滅後,匈奴單于冒頓開始重新審視劉恆這個人。都言劉恆厚道,沒想到如此愛較真,還如此膽正。這個人絕不是傳言中的那麼容易對付。

第二年,冒頓先期派人言和,先是鼓吹一下自己的實力,通報了對右賢王的懲罰,算是表達了言和誠意。

不過他對右賢王的懲罰值得一提。右賢王被趕回匈奴後,冒頓很“生氣”,沒等歇兩天就令他帶兵攻打月氏。這對右賢王簡直就是獎勵嘛。冒頓睜眼說瞎話的水平可見一斑。

這位右賢王也不是蓋的,雖然在灌嬰手下吃了虧,可在月氏人身上沾了不少便宜,差點把月氏人趕到歐洲大陸。

劉興居的造反也讓劉恆清醒了過來,他現在終於弄明白了,擺在他面前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匈奴,而是跪在下邊看似老實巴交的諸侯們。如果不理順內部關係,和匈奴人開戰,無疑是自找死路。

借冒頓先行言和的臺階,劉恆再提和親,漢匈之間又一次進入“蜜月期”。

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二節戚姬的結局(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節 削藩策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四節 羣臣定主(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六節劉興居的抉擇(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二節 走上前臺(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三)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二節戚姬的結局(六)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五)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5章 楚漢爭鋒—(十)
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二節戚姬的結局(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節 削藩策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四節 羣臣定主(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六節劉興居的抉擇(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二節 走上前臺(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三)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二節戚姬的結局(六)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五)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5章 楚漢爭鋒—(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