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

劉邦想辦成的事情,實際上也沒什麼新意,也就是我們在前邊用了兩萬多字也沒把弄明白的“易儲風波”。

這段時間,起來鬧騰的人有很多,鬧出來的事情也很大,讓我沒機會在這件事上做文章,因此讓相關人等涼快了好長一段時間。

但是,我的介紹方式,對這些人是不怎麼公平的,因爲他們根本就沒有消停過。

劉邦一如既往地構思着“易儲”方略,呂雉和戚姬也忙着互相掐架,羣臣們依然在頑強地反對着,這種態勢從來沒有終止過。

只是在這段時間裡,這些人都沒有做的太爲過火,沒搞出多少吸引眼球的事情,因此我很不夠意思地沒在這件事上着筆。

現在機會來了,那我們就接着講吧。

呂雉和戚姬這兩個女人,如同登上擂臺的拳擊手,瞪着雙眼在對方的身上尋找破綻,你來我往、也毫不客氣地向對方的臉蛋上招呼。

這段時間,算是呂戚二人對抗賽的僵持階段。

戚姬的靠山是劉邦,而呂雉的幫手則是羣臣。如果按照打羣架理論來探討的話,似乎人多一方實力會更強一些。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因爲劉邦是目前大漢天下唯一的老大,他的態度將決定着事態發展的走向。

應該說,“戚姬進攻、呂雉防守”是此段時間二人pk的總體態勢。

戚姬的進攻手段我們在前邊是做過介紹的,大概說來就那麼兩招:一是枕頭風,二是掉眼淚。雖然說起來沒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但操作方便效果明顯。劉邦就被她的這兩招弄的暈頭轉向。

而呂雉就有些被動了,她也想吹枕邊風,可關鍵劉邦人家根本就不過來;她也時不時會流幾把眼淚,可效果不明顯。也就是說,戚姬能用的招數,對呂雉來說基本上是無用的。

但呂雉還是有一些技術手段的。她與戚姬最大的差別是她懂政治,更會搞政治。她很清楚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樣的話,該見什麼樣的人,該幹什麼樣的事。連拖帶拽地和羣臣打成了一片,在“易儲”這件事上,幾乎把大臣們的觀念給統一了起來。

更重要的是,呂雉前段時間連着辦成的兩件漂亮事,一是誘捕韓信,二是絞殺彭越,不光把羣臣的目光吸引了過去,連劉邦也對她刮目相看。如果這是個男人的話,劉邦會把他當成主要對手的。然而,她的身份,既不耽誤辦事,還不會引起懷疑。

至少當時的劉邦是沒有產生多少懷疑的。但極爲可惜的是,經過呂雉一段時間的鬧騰後,帝王們再也不敢小覷女人了,頗爲重視地把身邊的女人們作爲重點防備對象,還起了個專業術語——“女人不得干政“。

呂雉所取得的成績雖然比較顯眼,但在這次對抗賽中,依然處於防守位置的。更有甚者,爲了讓自己不是太爲被動,還常常腆着臉跟着劉邦。人家不叫她,也不怎麼待見她,但她義無反顧地緊緊跟着。當然,她的這種舉措,也並不是爲了和劉邦修好,主要目的就是別讓劉邦胡說話,縱然胡說,自己也能及時現身,最起碼會把不利因素降到最低。說白了她這是監視。

這段時間,呂戚二人的攻防態勢也就是如此了。如果一直這樣搞下去,應該不會爆出多大冷門。然而,爆冷門的機會還是來了。

爆冷門的機會就是正在講的“黥布造反”這件事。

可能大家會覺得奇怪,“黥布造反”和“易儲”兩件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怎麼可能聯繫到了一起,並且還成了個機會?

然而,事實確實如此。

之所以說“黥布造反”這件事成爲“易儲”的機會,主要是因爲我們的主角劉邦,準備在這件事情上做些文章。

落實了吳臣的站位問題,增強了一些信心;聽完了薛公的分析,增加了一些底氣;安撫了冒頓,又增長了一份豪氣……至此,劉邦認爲黥布鬧不出多大的動靜。因此,他準備在這件事上做些文章,最好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劉邦做的文章很簡單:命太子劉盈率軍平亂。

這個詔令似乎沒有什麼扎眼的地方,甚至會有人覺得這是個不錯的差事,因爲劉盈經這麼一搞後似乎有了兵權。如果你真的這麼認爲,只能說明你不太懂政治,也不太懂軍事。

當然,對這兩門學科,我也不懂,如果沒有史料的幫助,我也只能抓瞎。

我們不懂,但並不是所有人都不懂,就有一些高手,能在第一時刻窺見其中的奧妙。

這次率性窺見奧妙的人就是那四個老頭——“商山四皓”。

薑是老的辣,這一點也不假。這四個老頭雖然智商不能算是最高,但經驗比較豐富,“跨過的橋比別人走過路還長”,在他們面前耍花招,那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這四個老頭一合計,覺得不妥。我們跑這裡幹什麼來了?保全太子。既然如此那就得和太子待在一起吧?也得乾點實事吧?然而吃飯喝茶我們能行,並且還比較拿手,但是打仗,這四把老骨頭加起來也頂不了一個人用。更爲重要的是,他們窺見了其中的迷局:“太子將兵,事危矣”。

這四個人從出山以來就沒幹過一件實在事,吃完飯聊天,聊完天吃飯,中間穿插一些睡覺時間。這種日子過的非常愜意,也比較暢快,況且這四個老頭也沒覺得不好意思。

事實上,呂雉、呂澤等人也沒準備讓他們去幹正經事,說白了就是爲了裝點門面而已,等有了機會去劉邦跟前晃盪晃盪,擺擺排場罷了。但很可惜的是,劉邦這麼多天以來沒給他們提供這個機會,讓當事人還是多少有些失望的。

然而讓呂雉等人沒有想到的是,這次危局恰恰就是這幾個被用來裝點門面的老頭,適時地替她們解開了迷局。

事實證明,呂澤當初的辛苦沒有白費,他費盡心機地把這四位老爺爺請下山,還真是起到了預想不到的效果。應該說,呂家的這次投資是賺大發了。

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六節薄昭的結局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症下藥(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六節審食其的尷尬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19章 爭儲——第十節 過招(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19章 爭儲——第七節 定親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3章 亂世紛爭—(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六節劉興居的抉擇(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七)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章 起點——(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節 廷爭(一)
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六節薄昭的結局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症下藥(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六節審食其的尷尬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19章 爭儲——第十節 過招(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19章 爭儲——第七節 定親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3章 亂世紛爭—(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六節劉興居的抉擇(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七)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章 起點——(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節 廷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