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

劉邦、冒頓兩位猛男在着飄飄雨雪之地一連對壘了七天。這七天來,擂動的戰鼓響徹雲天。匈奴大軍不停的攻陣,倒下一片再衝上一批;而被圍着的漢軍則更爲艱難,死了一撥再補上一茬。漢軍和匈奴人的屍體交織堆積,猶如山丘,鮮血染紅了泥漿;空鞍的戰馬,有的在雙方的陣營中橫衝直撞,有的在主人的屍體旁徘徊長嘶……

現在的劉邦是痛苦的,這一次是他一生中最爲頑強也最爲艱難的一戰。沒有退路、沒有糧草、甚至沒有像樣的援軍,看着四周茫茫的匈奴大軍,找不到出口,也尋不到生機。一直以來,無論是作鬧秦廷,還是對拼項羽,他都有一種僥倖的成分在裡面,手下的小弟們拋頭顱灑熱血,但他總會有那麼一點忙裡偷閒的時間供自己消遣。而這一次野地對抗賽,沒有了那種機會。也是這一次,他難得的展現了自己的陽剛和霸氣,咬着牙和匈奴人硬拼了一星期,這真的很不容易,因爲不要忘記,他身邊的騎兵只是匈奴大軍的四分之一。

而現在的冒頓是焦躁的,這一戰也同樣是他一生中最艱難的一戰。這些年來,南殺北戰、東征西討,滅東胡、逐月氏所向披靡,而這一次圍着劉邦在這冰天雪地裡敲打了一星期竟毫無結果,劉邦的頑強程度大大的超出了他的預料。按自己最初的設計是圍着劉邦,縱然不把他打死也要把他餓死,而現在情況大不相同了,因爲周勃在外圍切斷了自己的糧路。劉邦受凍,自己也在受凍;劉邦捱餓,自己也在陪着捱餓。如果按原計劃執行,等把劉邦餓死,自己也餓的差不多了,那也無需再回大漠,和劉邦手拉着手直接到地底下接着幹架吧。這一仗打到這個程度,冒頓不能不焦躁。

這是一次極爲慘烈的對抗賽,要說兩位老大折騰到這個地步,按常理推斷的話,不打出個所以然來是不肯罷休的。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雙方打的難捨難分之時,一個轉機出現了,這個轉機讓本次痛苦的對砍事件蒙上了一層喜劇的色彩,這真的是難能可貴。

創造出本次喜劇效果的也是我們的老熟人,這個人就是陳平,他的每次亮相都有驚天地泣鬼神的表現,這次亦然。

就在劉邦痛苦並頑強的抵抗匈奴大軍攻擊時,陳平站出來說話了,因爲他這一次很不幸地陪在劉邦的身邊,當然對劉邦來說應該是很幸運地讓他陪在了身邊。“匈奴閼氏在軍中,冒頓寵對其言聽計從,可設法打點,讓其出面斡旋。”

要說冒頓這個人還是很有意思的。當初東胡王跑來和他搶老婆,他慷慨地答應了這個無理的要求,等到他滅了東胡王,不但把自己的閼氏搶了回來,連東胡王的老婆們也一併笑納了來。如果用“塞翁失馬”這個成語來形容冒頓這次行爲,似乎也比較恰當。因爲匈奴人本就沒有三從四德、從一而終之類的說法,只要是個女人,無論經歷過什麼,也不管當過誰的老婆,都是無所謂的事情。這種無所謂的精神,讓人瞠目。

雖然這位閼氏經歷了這麼複雜的事情,而在冒頓心中的地位卻依然很高。自從經歷過“搶老婆”事件後,冒頓每次出行,無論到哪都帶着這位閼氏,生怕有人再搶。這一次對砍劉邦,這位閼氏就很榮幸地待在冒頓的大帳。不過就閼氏本人來說,她的原意只是陪着眼前這個男人,可令她沒有想到的是,這次大戰竟然還有她的戲份,真是難得。

陳平的建議引起了劉邦的重視,因爲陳平這個人有兩個異於常人的能力,一個是設局坑人,另一個就是行賄受賄。這兩個能力都深得劉邦的認可。

就拿行賄受賄來說吧,別人不敢收的賄賂,他敢收,並且還收的理直氣壯,拿到老大面前還能說出個道道;別人行不出去的賄,他能行,還會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第一次行賄氣死了范增,現在他又把這個本事亮了出來,不能不引起劉邦的重視。反正也沒什麼好辦法,死馬權當活馬醫,因此陳平的這個建議列進工作計劃,開始付諸實施。

這天,漢匈一陣大砍後,雙方進行短暫的休整,就在這個有限的空檔中,劉邦派使者跑去了冒頓的大帳,按照陳平交代的套路開始了表演。

使者腆着臉在冒頓面前恭維了一番,表達了劉邦的罷兵的想法,也送上了劉邦的臣服的辦法。當把想說的話完完全全表達一遍後,轉身打開了身後的十幾口大箱,金銀珠寶將整個大帳映的璀璨輝煌。

冒頓笑了。打仗爲什麼呀,不就是爲了這些嗎?自己帶着四十萬大軍搞這麼一趟旅遊容易嗎,死了那麼多人,受了這麼多天凍,捱了這麼多天餓,不就是圖的是這些東西嗎?

就在冒頓大笑之時,使者又打開一口精美的箱子,說道:“我漢朝皇帝還特意準備了一些美玉首飾,臣希望能親自奉送大匈奴閼氏,以表漢朝誠意。”

冒頓更高興了,他真沒想到劉邦辦事這麼周到,正愁沒什麼討好閼氏呢,劉邦竟然替自己準備好了。

出於高興,也爲了賣弄,冒頓同意了使者的請求。使者榮幸地邁進了閼氏大帳,好了,真正表演的時刻到了。

在那些美玉首飾面前,閼氏難掩其心中的喜悅。

而就在閼氏專注欣賞這些精美首飾之時,使者說話了:“我漢朝有兩樣東西最盛,一樣就是這美玉珠寶,如果閼氏喜歡,我朝定將定期奉送。”使者說完閉上了嘴,不再吭聲。

他的半截話讓閼氏有些好奇,忍不住問了一句:“另一樣是什麼呢?”

使者清了清嗓子,似有難言之隱地說道:“另一樣就是美女,大漢美女雖然沒有閼氏雍容華貴,但也不失嬌柔美豔……大單于此戰正是爲此。”

使者的話讓閼氏爲之一悽,他還真沒想過冒頓爲什麼會千里迢迢跑來和劉邦打架,原來是爲了搶女人。如果冒頓真的進入中原,自己還會有現在的位置嗎?閼氏的臉上泛起一絲怒容。

使者見自己的話起到了效果,連忙躬身告退。

使者走後,閼氏急了,她開始反對這場戰爭,當然她的目的也並不是爲勞苦大衆謀福利,而是不願意漢朝那些狐狸精來和自己搶位置。因此忙不失地的來到了冒頓的面前,很有水準地說了一段話:“兩主不相困,縱然得到漢朝天下,那裡沒草不能養馬,我們又不能居住,現在漢朝皇帝臣服,何不見好就收?”要說閼氏的這段話還是動了一番腦筋的,因爲他替冒頓分析了中原的不好之處——“不能養馬”。

當然,冒頓不同於閼氏,他是見過世面的,最起碼南邊的女人和財寶他都想要,但嘴上不能說,說的太直白了容易降低自己身份。但閼氏的話還是在他心中掀起了不小的漣漪,“見好就收”似乎是個不錯的建議,仗打到這種狀況還有必要再繼續嗎?他陷入了沉思……

更爲重要的是曾約好趙利、王黃過來一起圍殲劉邦,而到現在那兩位仁兄都沒有現身,縱然前段時間敗了一場,也不至於跑的這麼徹底吧?一個不是很好的情景在腦子中冒了出來,“難道他們和漢軍勾結?如若如此,一切休矣。”

在經過一陣沉思後,冒頓準備結束這次痛苦的旅程。

當天,冒頓派人通知漢匈雙方他的思想後,匈奴大軍解開了圍城一角。

生機出現了,此時的劉邦極爲興奮,但他這一次並沒敢衝動。他隨即下令陣腳不變,全軍面對匈奴,引弓滿弦,灌嬰前邊開路,靳歙、樊噲兩側護衛,夏侯嬰殿後,徐行出圍。當劉邦鑽出重圍,周勃率軍早已等候多時,待得兩支大軍會合,漢軍才徐徐後退,最終退進了平城。而與此同時,匈奴大軍也開始慢慢後撤。最終漢匈雙方結束了這次艱難的對決。

此戰,總的來說還是劉邦吃了大虧,被圍了七天,捱了一頓悶棍,餓了幾天肚皮,還跑去給人家說了好話,送去了一些財寶,這讓他有些沮喪。不過還好,漢軍主力還在,更爲關鍵的是自己還活着,這是可喜可賀的。至此,劉邦以及他的幾個繼任者,不敢輕易再提與匈奴決戰之類事情。

此戰,冒頓雖然沒能滅掉劉邦,但還是取得了不少成績。雖然仗打的艱難,但得到了劉邦的口頭臣服,並且還收到了實惠。更爲關鍵的是,通過此戰,他才把大匈奴真正推上了歷史的巔峰。

白登之圍意義深遠,它不單單是一次戰役,更是漢匈之戰的真正開始。從此之後,這兩個冤家開始了無休止的糾纏,一直持續幾百年。

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六節竇漪房的身世(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症下藥(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節 暗鬥(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症下藥(三)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4章 軍挺咸陽—(六)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二節 走上前臺(二)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六節薄昭的結局三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19章 爭儲——第十節 過招(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節 廷爭(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1章 起點——(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19章 爭儲——第十八節 對症下藥(二)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
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六節竇漪房的身世(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症下藥(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節 暗鬥(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症下藥(三)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4章 軍挺咸陽—(六)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二節 走上前臺(二)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六節薄昭的結局三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19章 爭儲——第十節 過招(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節 廷爭(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1章 起點——(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19章 爭儲——第十八節 對症下藥(二)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