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

申屠嘉踱到大殿中央,承上奏本。他洪亮的聲音開始在大殿迴響,“臣彈劾內史晁錯……私鑿廟垣爲門,此乃謀逆之舉,應交廷尉論處。”

申屠嘉的確夠狠,拿“謀逆”兩字往晁錯頭上扣,明顯是要把他弄死的節奏。

“有這麼嚴重?”

“有!損毀宗廟,有悖神靈,辱沒列宗,此大逆不道之舉,應誅三族。”

實際上,漢律是有一條相應規定的:損宗廟者,誅殺。而此時申屠嘉卻不滿足於此,他要讓姓晁的永世不得翻身。

要說申屠嘉也並不是沒揣摩皇帝的心思,只不過他沒覺得這個新皇帝有什麼了不起。

此時的劉啓的確沒什麼了不起,剛繼位不久,朝廷裡很多事情還是靠申屠嘉來支撐。

申屠嘉雖然個人能力不是太強,但身爲三朝老臣,勢力範圍盤根錯節,不可小覷;現在又與御史大夫聯手(他自己認爲的),大有讓新皇帝坐冷板凳的意思。這個跟隨過劉邦的80多歲的老頭,有點倚老賣老,甚至沒把三十出頭的劉啓放在眼裡。這對他來說,不是一個好兆頭。

劉啓沉默一會,突然問道:“廷尉可知曉此事?”

此時的廷尉叫張歐,是個官二代,老爹張說曾跟劉邦打天下。張歐主攻法家學說,漢文帝對他比較欣賞,讓他“以治刑名言事太子”。劉啓繼位後,趕走張釋之,讓張歐接任廷尉。然而,這個人雖然學的是法律,但心腸很軟,做事溫和,在廷尉的位置上渾渾噩噩地混了幾年後,劉啓找了一位狠人接替了他。

廷尉張歐連忙站了出來,“臣知曉。”

“把此事講給大家聽一聽。”

張歐和申屠嘉對視一眼後,扭頭把晁錯鑿牆破洞的經過進行了宣貫,最後得出個結:“私毀宗廟者,誅殺。”雖然他沒有申屠嘉出手那麼狠毒,不過最終目標也不無二致。

劉啓掃視了一下羣臣,“大家都這麼認爲?”

當即就有幾個人站出來贊同,隨後是一陣竊竊私語,再後來是一片嘈雜的附和聲。

晁錯滿心的愧疚和絕望。愧疚是給劉啓的,自己捅了個窟窿,讓老大和滿朝文武對峙,的確該愧疚一把;絕望是送給自己的,一腔抱負未展,卻已臨近鬼門關。

劉啓冷笑地掃視了一下羣臣,大殿又恢復平靜。而劉啓卻仍默不作聲,輕撫桌案,話裡有話地說道:“意見一致?真是難得。”

劉啓把目光停在了一直默不作聲的陶青身上,冷笑道:“朕繼位來,今天是最爲熱鬧的一次早朝。”把聲音提高了兩個分貝,“御史大夫?大家都很忙,你也來講兩句?”

一直裝聾作啞的陶青突然被皇帝點了名,心頭一震,不能再置身事外了,兩邊討好就是兩邊不落好。

事實上,並非劉啓一個人希望陶青說話,申屠嘉也正有此意。明明昨天商量好的,可事到臨頭你卻成了悶葫蘆,太不地道了。

大家也許會很疑惑,“早朝”進行半天,“三公”裡邊的丞相、御史大夫都亮了相,爲何沒見太尉的身影?實際上,此時根本就沒有太尉,當初劉恆罷了周勃的官後,就一直讓“太尉”這個崗位閒置着。也就是說,現在的“三公”,就申屠嘉和陶青兩人。

這也正是申屠嘉的如意算盤。

這個大殿,劉啓老大,申屠嘉老二,陶青老三。劉啓剛當皇帝沒幾天,根基不穩。整個朝堂絕大部分都是老二、老三的人,只要這兩個人聯手,將有足夠實力和老大博弈,砍掉晁錯的腦袋,不是太困難的事情。

和陶青的聯手,申屠嘉有一些把握的,畢竟共事多年,且昨天也交換了思想,準備充足。因此,他急盼着陶青出來說話。

在一片期盼的眼神中,陶青走到了大殿中央,回身看了一眼身邊的申屠嘉,然後向劉啓一躬,清了清嗓子,“內史有過,但開鑿處爲宗廟外牆,或許沒如此嚴重,可予以斟酌。”

這句話一出口,申屠嘉勃然大怒,老臉漲得通紅。“斟酌”?昨天干什麼去了,當時點頭贊同,現在卻唱反調。他還第一次發現這老傢伙如此油滑。

申屠嘉衝陶青吼道:“外牆不是廟垣?”

陶青卻老臉一拉,慢悠悠地反問道:“若有人在內外牆中間空地取走一抔土,難道也是私毀宗廟?”

申屠嘉愣了一下,“鑿牆和取土何能相提並論?”

“爲何不能相提並論?”

“你,你……”

劉啓笑了,“御史大夫所言甚是,於外牆立門,雖未有先例,但不至於違法。”

按理說,陶青反水,皇帝也做了定論,申屠嘉應該借坡下驢,忍一口氣算了。可他犯了牛脾氣,梗着脖子頂撞了一句,“縱容晁錯私行,天子不尊,宗廟不安。”

劉啓收住了笑容,冷冷地說了一句:“是我讓他鑿門的,何以是‘私行’?何以會天子不尊?何以會宗廟不安?”

申屠嘉傻臉了,他還真沒想到劉啓會把這件事攬到自己的頭上。自己折騰了半天,結果整到了皇帝的頭上。他的腦子一片空白。

而劉啓沒給他思考的餘地,厲聲吼道:“籠絡屬僚,叫囂朝堂,排斥異己,施此行而言‘天子不尊’,此該丞相所爲?”說完拂袖而起,“退朝!”

申屠嘉傻臉了。在羣臣跪拜之時,申屠嘉茫然地杵在當場。他怒火攻心,立在當場,緊握着拳頭微微發抖,做夢也沒想到竟然會是這麼個結果。

他甚至記不得自己是這麼走出宮的。待返家後,袁盎以及幾個親信已在等他了。

有人憤恨地說了一句:“此舉必定走漏了風聲,昨晚晁錯進宮,定爲此事。”

申屠嘉木然地回頭看了他一眼,剛要張嘴說話,卻“哇”的一聲噴出一口鮮血,仰面而倒。衆人忙上前扶起,申屠嘉顫巍巍地說道:“悔沒有先斬晁錯。卻選下策去奏請聖上,以致此辱,該有此報。”然後喘了一陣粗氣後,慢慢地閉上了雙眼。

這個清廉耿直但缺乏權術的老頭,就這樣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申屠嘉被活活氣死後,劉啓也覺得挺不好意思,賜諡號爲“節侯”,給予厚葬,並令其子申屠去病繼承侯爵。

申屠嘉一死,朝廷布局立馬發生了變動:陶青爲新一任丞相,晁錯成了新一任御史大夫。

晁錯在宗廟圍牆上打個洞,不但沒罪,反而還打出道理來了。。.。

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九節 周勃的短板(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三節 掌控朝局(三)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1章 起點——(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六節 斷糧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19章 爭儲——第七節 定親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六節竇漪房的身世(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4章 軍挺咸陽—(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六節審食其的尷尬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9章 爭儲——第七節 定親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 醫之聖手(二)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 醫之聖手(二)
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九節 周勃的短板(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三節 掌控朝局(三)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1章 起點——(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六節 斷糧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19章 爭儲——第七節 定親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六節竇漪房的身世(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4章 軍挺咸陽—(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六節審食其的尷尬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9章 爭儲——第七節 定親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 醫之聖手(二)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 醫之聖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