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

皇帝到縣令隔的曾級多了去了,板着指頭數半天,還不一定能弄準。皇帝安排的一件事,沒理由一竿子通到一個縣令的手上。然而,長安縣令享受了這份待遇。

事實上,縣令對這個光榮的使命並不感冒,反而很憤怒,因爲這明顯是一個得罪人差事。周勃是什麼角色,大家很清楚,一個小小的縣令去找他的麻煩,明顯是在自找不痛快。

說白了,這是一件棘手的事。若治不了周勃,把事情辦砸了,皇帝怪罪下來,自己肯定玩完;可如果把周勃拉下了水,事情辦成了,那就在家等着挨黑磚吧。

這件事,讓縣令很抓狂。他也想把這件差事推出去,可四周看看,費了半天勁也沒找到合適的仁兄,總不至於拉過來個都頭去全權負責吧?

廷尉你也太不地道,大家千里爲官只圖財,兄弟我混個芝麻大的官帽不容易,沒道理這麼消遣人的。

憤怒歸憤怒,可他沒敢說個不字。他是真的沒辦法,因爲他誰也得罪不起,廷尉弄不了周勃,但收拾他綽綽有餘。

在心裡把廷尉祖宗十八代詛咒個遍後,縣令還是硬着腦袋登場了。這完全是一局鬥獸棋,象吃虎、虎吃豹……貓吃鼠,一級壓一級,最終老鼠吃大象。

既然上場了,那就豁出去吧,反正沒退路。

幾天後,縣令帶人跑去了絳縣。

在周勃的全副武裝前,縣令板着臉把聖旨宣讀了一遍,然後望着臺階下的周勃,冷冷地問道:“人言周丞相謀反,卑下斷不敢相信,然陳兵以迎聖旨,不知何爲?”

周勃傻了。他還真沒想到自己的行爲會和“謀反”兩個字了系起來。把家丁打扮成凶神惡煞,無非就是嚇唬嚇唬人,免受阿貓阿狗們欺負,可沒想到動靜鬧的這麼大,竟然傳到了京城。

如此一來,周勃害怕了。他連忙擺擺手,把家丁們趕了出去。近前一步說道:“臣萬死也不敢有此。”

縣令連忙近前,頗爲關心地說:“此事關緊,還需丞相親自進京,向皇上言明。”

周勃沉默了,這似乎是唯一的辦法了。

縣令連哄帶騙把周勃誑到京城。一進京,縣令立馬翻了臉,直接把周勃投進了大獄。

要說縣令此舉也很無奈。皇帝的命令是讓廷尉處理此事,可廷尉把這個燙手的山芋扔給了自己。也就是說,自己根本就沒機會向皇帝請示,更沒資格讓周勃進宮陳述。在弄出個結果前,他只有把周勃關起來。

周勃一輩子哪受過這種氣,因此扯着嗓子在大獄裡作鬧了兩天。周勃剛進來時,從縣令到獄卒對他還比較客氣,畢竟這個人曾掌控朝局,跺跺腳整個長安城都要晃三晃。

可時間一長,大家算是看明白了。關那老傢伙禁閉,竟然也沒人來說個不字,原來這也比不過是個紙老虎。更兼周勃太囂張,完全不把豆包當乾糧,這讓獄卒們很上火。(事實上,有個叫袁盎的人在此事上替周勃說過好話,但其並沒有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待袁盎同志唱主角時再加以介紹吧。)

如此一來,頗有眼色的獄卒們對周勃就不那麼友好了,甚至開始欺凌侮辱,很有大刑伺候的意思。

獄卒們的態度引來周勃另外一種想法:看來皇帝是準備要自己的命。

周勃害怕了。他並不是怕自己掉腦袋,而是怕“謀反”兩個字。一旦罪名成立,他老周家將全部完蛋。他不可能不害怕。最讓他受不了的還是面子上的問題,一個政界大佬受這些小嘍囉們的欺負,的確不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隨後,趁家人探監的機會,授意賄賂獄吏,好讓自己免受凌辱。

老周家出手還真是大手筆:以千金與獄吏。

幾個打板子的獄卒一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多錢,更沒敢想過有這麼多錢。金燦燦的黃金放眼前,別說讓獄吏“推磨”了,讓鬼推磨都沒問題。由此可見,周勃也是個貪污犯。不過在當時,這條罪名並不嚴重,因爲陳平在這方面的問題比他大的多。

錢還真是個好東西。自從獄卒們得了黃金後,態度立馬有了一百八度大轉彎,對周勃客氣了很多,認他當大爺的心都有。甚至有人給他出主意:請公主作證。

這個公主是漢文帝庶出女兒,並非竇漪房之女劉嫖。劉嫖嫁給了陳平之子陳午,而這個未留下名字的公主嫁給了周勃長子周勝。

不管怎麼說,周勃算是皇親,而其中的紐帶就是這位公主。能有皇帝的女兒出來求情,的確是一個很不錯的辦法,說不定皇帝能判個人情案。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事實上,公主是站出來求情了,但效果不佳,劉恆根本沒賣女兒的面子。

但這不能說獄吏出的主意沒用,因爲經過這麼一搞,周勃算是開了竅:劉恆的女兒沒用,那就求劉恆老孃出面。

然而薄姬一天到晚待在長樂宮,想要見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這並沒能難住周勃,因爲他的朋友名單裡還有一個人——薄昭,薄姬的親弟弟,劉恆的親舅舅。

爲了把事情辦的穩妥,周勃算是抖大精神,投了大本錢。他授意家人拿出所有財物送給了薄昭,讓他請薄太后出山。

薄昭一直以來和“廉潔”兩個字有仇,他頗爲不好意思的笑納了老朋友的全部財物後,終於向未央宮走去。

在老姐的面前,薄昭把周勃多年來的事蹟生動形象的講述了一遍,最終得了個結論:周勃不可能謀反。老太太聽完兄弟的話,認真地點了點頭。

薄姬當即着人把兒子叫了過來。

劉恆住在未央宮,薄姬住在長樂宮。雖然兩地離的不是太遠,但佔地比較大,坐轎跑一趟還是需要一些時間。

劉恆是個孝順兒子,一聽老孃傳喚,當即動身,屁顛屁顛往長樂宮跑。剛到老孃面前,人都還沒站穩,就見老孃在面前的桌子上落摸,搗鼓了半天沒找到趁手的物件,最終一伸手把自己頭巾扯下來,朝着劉恆擲了過去,並且還配了音:“逆子!”

劉恆有些莫名其妙,想了半天也沒弄明白自己怎麼惹的老太太。他一臉茫然地問了句:“何事讓母后如此生氣?”

薄姬沒給他好臉:“絳侯何罪?”

哦,原來如此。劉恆咧嘴討好地笑笑,“人言其謀反。”

薄姬怒視着他,“絳侯手握重權時不謀反,今身居小縣反而如此?你以此言騙我,難道能騙天下人?”

劉恆很無奈,他心裡很清楚周勃不可能謀反,只不過希望找藉口把他收拾掉罷了。而現在老孃搞了這麼一處,看來是動不了手了。他現在想的卻是另外一件事:是誰告訴太后的?

事實上他並沒有想多長時間,待得弄明白這個人後,這個人將榮幸地成爲他排斥和壓制的對象。薄昭最終的結局已基本定性。當然,在講到薄昭的結局時,我們將會重提這件事。

劉恆頗有些耍無賴地笑道:“兒子也不信此事,但如此傳聞卻又不能置之不理。獄吏剛纔也已調查清楚,絳侯無罪,正要放他出獄。”

薄姬的臉色纔有所好轉。

周勃終於有驚無險地出獄了。出來後,他長嘆一聲,“我曾率百萬大軍,可不知獄吏之尊貴呀!”隨着這聲長嘆,周勃再也不是以往的周勃,謹小慎微、膽小怕事,這些成語伴隨了他的後半生。

周勃雖然有驚無險,要說這是皆大歡喜的事情。可有一個人卻跌到了低谷,這個人就是前邊提到的廷尉大人。這位老兄活了幾天稀泥,誰都不願意得罪,可最終兩邊都沒落下好。幾天後,劉恆毫不客氣地撤了他的職,專門找了個狠人接替了他的崗位,這個狠人叫張釋之。關於張釋之的故事還有很多,待他唱主角時再加以介紹吧。

八年後(公元前169年),周勃病死絳縣,諡號“武侯”。

周勃表演結束了,但就這個人,我真不知道該對他下個什麼評語。借用幾句古語吧:在將相位,諸呂氏亂,匡國家難;挾功震主,勳耀上代,身終下藩。

而無獨有偶,這句評語用在他的兒子身上一樣貼切,相似的經歷,不同的結局,“父子代辱”成爲千古名將的悲涼。

在後世王朝中,周勃的行爲滿足了歷代帝王的需要,而被充分認可。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爲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左丞相絳侯周勃”。宋代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爲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周勃。

所有這些,都只是後世對這位千古良將的緬懷而已,對周勃本人而言,已不再重要了。

不過一個題外話是值得一提的。

有個耳熟能詳的成語叫做“汗流浹背”,這四個字的出現就和周勃有關。周勃第一次被罷丞前,劉恆曾給他提了兩個問題。那兩個問題,周勃給出了同一個答案——“臣不知”。當說完這三個字後,周勃讓“汗流浹背”這四個字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第一次出現。

好了,周勃的故事我們講完了,就讓我們掀開新的篇章吧。

因爲隨着陳平和周勃先後退出政治舞臺,劉邦的痕跡就越來越少了,屬於劉恆的時代緩緩展開。

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六)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19章 爭儲——第三節 埋禍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六節 斷糧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19章 爭儲——第十八節 對症下藥(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
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六)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19章 爭儲——第三節 埋禍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六節 斷糧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19章 爭儲——第十八節 對症下藥(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