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

之所以說審食其的機會來了,是因爲朱建的老孃死了。

按理說,這不應該成爲倆人交往的理由。朱建死娘是他朱建的事,縱然審食其跑來參加追悼會,也不見得朱建同志會領情。

然而,這份人情,朱建卻領了,並且是不得不領。

朱建做出如此舉動,有些迫不得已,但也合情合理。原因其實很簡單——窮。

要說“窮”和“死娘”沒多大關係,但是朱建同志窮的過分,連給老孃買棺材板的錢都沒有。

沒錢那就去借吧。朱建就是這麼搞的,停喪在地,四處籌錢。

然而,朱建忙了兩天,卻一無所獲。

鬧了一輩子革命,還當過淮南國的丞相,雖然近兩年混的差一點,但畢竟是個“官”。然而這個“官”卻能窮的如此徹底,縱觀整個古代史,這位仁兄算是特例之一。之所以說是之一,因爲後世還有個別人,在這個方面也幹得也比較過火,比如海瑞。

朱建同志到目前爲止,爲“廉潔”兩個字,做了一次生動形象的演繹。

事實上,每次看到這點史料,我都會產生一些懷疑。

縱然廉潔,擔畢竟是國家公務員,吃皇糧,有工資,就算不富裕,也沒道理混的如此差勁。

因此,我刻意探尋了一下西漢時俸祿體系。

漢承秦制,官職多因襲秦代,如相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奉常、博士、郎中令、衛尉、任尉、治粟內史等官職都是沿用秦制。

漢代的官秩,大致分爲三類:

第一類是官階在100石以上者,這類官中如“三公”每月有俸350斛(一斛相當於14公斤),中二千石官月俸180斛,最低一百石官月俸16斛。

第二類是斗食、佐史之秩。斗食月俸11斛,或歲俸不滿百石,計日而食一斗二升,故稱斗食。佐史月俸8斛。

第三類是少吏,秩無規定。這些人俸祿甚薄,最低秩月俸僅爲3.6斛,也就是100斤稻穀。

也就是說,當時公務員們的工資並不是貨幣,而是糧食。如果想去買些油鹽醬醋,那還得揹着自己的“工資”去街上當兩天“小販”,先把糧食換成錢,再用錢買日常生活用品。在很多時候,爲了方便起見,會出現物物交換的場景。

在這種背景下,你要是不願意客串一把“小販”,通常就需要另想一些創收門路。官嘛,近水樓臺,受賄無疑是最有效的辦法,陳平就是此道高手。

通常情況下,無論官員大小,都會有一些創收門路,反正最終掏腰包的,都是老百姓。

當然,這也並不絕對,一些冷衙門的低級官吏,就容易是“窮人”裡邊的數。原因其實很簡單,沒人給他上貨。所以,這些人的生活來源主要還是“工資”。

恰恰這些人的工資水平卻比較低。並且,當時官員們的工資並不是月月發,而是一年一結算。要說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稻穀一年也就成熟那麼一兩次。

更爲誇張的是,漢朝初年還經常出現拖欠工資的情況,本來每月要發200斤,說不定到手只有150斤。這也沒辦法,因爲當時大家都很窮。

劉邦是在一片爛攤子上建的國,皇后妃子們的衣服還要打補丁,將相還得坐牛車,更別說下等官吏。雖然到呂雉時期,經濟狀況有所好轉,但西漢王朝依然還是窮光蛋。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皇后、妃子們親自上陣搞紡織,也是常有之事。

記得央視那部《漢武大帝》中,就有王美人織布的鏡頭,實際上,這在西漢早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並非那位姓王的在作秀。

這種社會背景下,就容易誕生窮的叮噹響的官員。

雖然大家都很窮,卻沒有朱建窮的這麼過分。

原因還在他自己的身上。

一是他的身份。前邊介紹過,他一直以來都是黥布的手下,雖然免於一死,但在京城的人緣不佳。更重要的是,劉邦把他弄來後,並沒重用。也就是說,他是工資水平比較低的那一種。

二是廉潔。這個人在官場混了這麼多年,但老傳統不改——兩袖清風。總的來說,他到目前爲止,還沒發過財。

現在老孃死了,他愁了。現在的他有一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感覺。

而就在此時,一個人出現了。大家也許會認爲是審食其。

不。出現的人叫陸賈。

我在“鴻溝之約”那一章中提到過他,這是一位極其能侃的人。司馬遷甚至把他和酈食其放在一起做了個合傳。

能與酈食其並列,絕不是個簡單人,關於他的故事還有很多。爲了儘量不打亂故事情節,還是等他登臺唱主角時,再對這個人的經歷進行詳細介紹吧。

陸賈之所以出現,因爲他是朱建的朋友。

對陸賈而言,他的朋友多了去了,無論是正派的,還是反派的;無論是廉潔的,還是*的,都能稱之爲“朋友”。他太能混了,混的大家一直認爲他是個好人。而事實上,這個人卻滿肚子壞水。

陸賈聽說朱建的老孃死了,連忙跑來慰問。進門就問:“爲何不發喪?”

朱建兩手一伸,痛苦地搖頭道:“囊中羞澀,無力發喪。”

陸賈一愣,沒想到這位仁兄窮的如此厲害。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別急,我幫你想辦法。”

隨後寬慰幾句,拍拍屁股離開了。

也許大家可能會認爲陸賈回家取錢了,事實並非如此。

的確,陸賈非常有錢。他這些年來,一連幹過幾件排場事,讓劉邦、呂雉都大爲欣賞。既有實力又有權力,還和羣臣的關係都很好,來錢自然比較快。

但是,他沒準備去搞獨家贊助,怎麼着也得拉一些冤大頭進來。

也許有人會認爲陸賈不地道,事實上你錯了。應該說,陸賈現在不適合搞獨家贊助,原因其實很簡單——朱建得罪了審食其。

審食其是朝中紅人。朱建不賣審食其的帳,那其他人自然就沒必要去和朱建套近乎,去觸這黴頭。這就是朱建死了老孃,而羣臣中沒人跑來弔喪,更沒人前來送禮的緣故了。

當然,陸賈很清楚這一點。

解鈴還須繫鈴人,癥結既然在審食其身上,那解決辦法就的在這位仁兄身上做文章。這道算數題,對陸賈來說很簡單。

更爲巧合的是,陸賈的那份朋友名單中,剛好就列有“審食其”這三個字。。.。

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五)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4章 軍挺咸陽—(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節 削藩策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3章 亂世紛爭—(七)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9章 爭儲——第十八節 對症下藥(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1章 起點——(一)第19章 爭儲——第十八節 對症下藥(二)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
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五)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4章 軍挺咸陽—(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節 削藩策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3章 亂世紛爭—(七)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9章 爭儲——第十八節 對症下藥(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1章 起點——(一)第19章 爭儲——第十八節 對症下藥(二)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