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

鴻溝之約簽訂了,圍繞這個約定,劉項兩人沒少派人交涉,從總體方針一直討論到各項細枝末節,都弄的條條是道,很像一回事。

事實證明,協約這種東西對小民可能是管用的,但對手握重兵、叱吒天下的猛人們那毫無一丁點價值,籤這麼個無用的東西,完全是浪費木材。

公元前203年9月(漢四年),也就是鴻溝協議簽訂一個月後,項羽準備遵守約定,迴歸楚地。思想決定行動,當項羽做好準備後,項羽率領僅剩的十萬楚軍繞南路、向固陵走迂迴線路向楚地撤軍。

項羽走的這個路線是他盯着地圖琢磨了好幾天才確定下來的。廣武、外黃一線,雖然離彭城較近,但有個致命的缺點,這些年來一直這些地方打仗,多多少少都有劉邦的勢力存在,如果走這條路線,雖然近了點,但容易陷入漢軍前後夾擊、進退兩難的地步,那種境況項羽是不願意看到的。最終,項羽準備向南迂迴,避開漢軍主力,以期順利脫身。

與此同時,劉邦也準備遵守這項約定,西返關中。因爲他也想歇歇,幾年來項羽的頑強程度,讓他手足無措。

這些年來,在和項羽的每次正面對壘中,劉邦還真沒撈到過什麼好處。劉項兩位武林高手對壘,雖各懷絕技,但各有側重。劉邦的內功了得,抗擊打能力很強,還很持久,但捱打的機會多,還手的機會少;而項羽是外家功夫一流,打人水平很高也很好看,但持久力不夠。不同的側重點能讓人明顯的看到短期效應,當然也能讓人想到最終的結果。劉邦在這幾年的捱打過程中,把項羽累的筋疲力盡,可自己卻愈戰愈勇。

就在劉邦準備西歸之時,張良、陳平站出來阻止了他。這兩位仁兄都是高智商,張良側重於戰略大局,陳平擅長於戰術策略,倆人雙劍合璧,足可傲視天下。劉邦能把這倆仁兄搗鼓到一起,要是不贏那就太沒天理了。

兩位仁兄你一言我一語,爲劉邦剖析了眼前的世局:漢佔領了大半天下,且諸侯歸附,氣勢正盛;而楚軍兵疲糧盡,正是滅楚良機,現如放走項羽,無疑縱虎歸山、養虎爲患,“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

這句話收回了劉邦散漫的心,又讓他充滿了鬥志,抖擻精神開始和項羽又一輪的pk。隨後,劉邦撕毀協約,趁楚軍疲師東返之機,自其背後開始頻繁發動襲擊。

劉邦的動作讓項羽極爲惱火,但也毫無辦法,人困馬乏、軍糧斷絕,這種局面隨時都有崩盤的可能,因此率領楚軍打打走走退守固陵(屬陽夏,故地在今河南太康縣南),以期做短暫休整。

當然,劉邦也毫不客氣,一直追襲至陽夏城南面,駐紮下來。這似乎是一次機會,這是多年來難得的一次機會。項羽雖有十萬大軍,可劉邦這次領來的是他的好幾倍。然而項羽的打法他是明白的,和項羽打仗不能只會加減法,不然是咋死都弄不明白。因此劉邦準備找些幫手來一起解決眼前這個難題。

他首先向到的是兩個猛人——韓信和彭越。

韓信自從當上齊王后,就開始只幹些騷擾活動,沒有什麼大動靜。這一次劉邦打發了個使者去叫他,而韓信卻微微一笑置之不理,既不表示出兵,也沒表示不出兵。使者自信滿滿地來,卻莫名其妙地回,這一趟他算是免費旅遊,除了領略一下沿途風景之外,一無所獲。韓信的行爲看似不可思議,可實際上也在情理之中。劉邦雖然給了他一個齊王的封號,但沒給他劃分地盤,也就是說韓信只有個空銜而已。好在韓同志手裡有兵,雖然這裡邊有些人不完全是聽命自己的,但在他的一畝三分上,一時半會也興不起大浪。因此韓信準備趁着這個機會得點實惠。

韓信雖然不出兵,可在行爲上還算隱晦,最起碼還做做樣子,而彭越可就直白了點。

彭越這些年來沒有少鬧騰,最厲害的招數就是打游擊,雖然是打游擊但還是成效頗豐。因爲自從劉邦和項羽在滎陽對峙開始,彭越就一直在樑地作鬧,項羽來他走,項羽走他來,硬是咬住項羽的後方不放,徹底斷了楚軍糧路。他的這麼個搞法成效頗豐,並開始搞起了規模經營。這個人雖然一直在項羽後方使壞,卻不是劉邦嫡系,因爲劉邦除了給過他名譽封號之外,既沒給糧、又沒給兵,所有打仗的資本都靠他一人小本經營而來,很不容易。現在劉邦打發個使者沒頭沒腦地跑來,要他出兵固陵,讓他有些莫名其妙。你讓我去我就去啊,連點實惠都沒給過,老子能一直白乾,怎麼也得掏出點真金白銀出來,因此彭越找了個並不高明的藉口拒絕了劉邦的邀請,“魏地剛剛平定,還畏懼楚軍,不能前往”。

從成皋到陽夏,劉邦沒頭沒腦地跟着項羽跑了這麼遠,本準備叫上小弟們一起合夥徹底解決了眼前這個老對手,而韓信和彭越的行爲卻讓他失望了。關鍵時刻掉鏈子,這讓劉邦大爲光火,憤怒的劉邦把姓韓的和姓彭的祖宗十八代都熱情的招呼了一遍又一遍。

就在劉邦熱情洋溢地練習罵人技巧並有所提高之時,項羽也沒消停。劉邦的努力是在嘴上,而項羽的努力卻用到了行動上。

項羽在固陵這個小城進行短暫休整,並派季布、鍾離昧四處籌糧,解決了燃眉之急後,又煥發了短暫的生機。只要給項羽一星點機會,他就有創造奇蹟的機會,項羽的打仗能力絕不是蓋的。隨後,項羽親率大軍乘夜出城,三路夾擊,大破漢軍,給了劉邦一個迎頭棒喝,讓他又一次親身體會了項羽的辛辣。當然還是老套路,劉邦扭頭就跑,畢竟自己人多,跑出一段重新停下來,掘深壕溝堅守不出,重新和項羽進行對峙。

長期的對峙讓項羽和劉邦都很疲憊。項羽現在焦頭爛額,想找個幫手太爲困難,要錢沒錢,要糧沒糧,硬靠自己的一身硬功支撐着楚國這面大旗,把這個狂人累得筋疲力盡。劉邦雖然也很疲憊,但現在兵強馬壯、軍糧充足,更重要的是有地方找幫手,雖然這一次幫手們沒能爽快前來,但還是有機會的,只要給他們想要的好處,就能迎刃而解。更關鍵的他們想要的東西自己完全支付的起,不就是要個承諾嘛,只要乖乖過來,什麼都好說。

項羽,臨近了末路。

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七節 呂氏敗亡(十)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 醫之聖手(二)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12章 覆滅—第十七節 呂氏敗亡(十)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六節竇漪房的身世(一)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1章 起點——(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9章 爭儲——第三節 埋禍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1章 起點——(二)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章 起點——(四)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
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七節 呂氏敗亡(十)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 醫之聖手(二)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12章 覆滅—第十七節 呂氏敗亡(十)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六節竇漪房的身世(一)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1章 起點——(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9章 爭儲——第三節 埋禍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1章 起點——(二)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章 起點——(四)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