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烽煙再起—(四)

韓信把鍾離昧養了起來,應該說他養的過程還是比較小心的。因爲他知道,把這位兄弟留在身邊無疑是摟了顆炸彈,而不幸的是這顆炸彈的拉弦卻捏在別人的手上。摟不摟是自己說了算,可拉不拉卻由別人說了算。但韓信是個重感情的人,明知炸彈很危險,可還是義無反顧地摟了起來,他認爲只要保密工作做的好,這顆炸彈是不會輕易爆炸的。

可事與願違,就在韓信收留鍾離昧的幾天後,一封密奏從韓信的王府大院直接送到了劉邦的案前。密奏的內容讓劉邦勃然大怒。劉邦從來沒對韓信放心過,因此他早在韓信身邊埋下了眼線,韓信的一舉一動,甚至夜裡睡那個女人,他都瞭解的一清二楚。

而韓信卻自我感覺良好,他認爲戰場上的能力完全代表搞政治的水平,而通過實踐證明,他差的還很遠,因爲劉邦瞭解他的一舉一動,而他對劉邦卻一無所知。憑他這點搞政治的水平,還這樣肆無忌憚地玩火,不把他燒焦纔是怪事。

密奏上的內容,惹得劉邦熱情洋溢地把韓信的全家問候了好幾遍,最終他準備動手了,他要親自帶人過去,把姓韓的打的滿地找牙。可就在他準備動手之時卻又停了下來,因爲韓信不比臧荼,這個人能力太強,聲望也高,更重要的是還很會打仗,如果上擂臺pk,自己還真不一定是他的對手。這種沒把握的事情,劉邦不會傻着臉去幹的。因此,劉邦準備先穩住韓信,更重要的是想再看看韓信是不是真的要造反。

不能硬來,那就得動點心思。幾天後一道詔令下給了韓信:聞鍾離昧匿於楚地,務必搜捕緝拿。

這道詔令很高明,既拿鍾離昧說事,又讓韓信感覺深受信任。這種打打拉拉的做法,劉邦玩的很順手。

然而韓信的表現可有點欠佳,他的智商用到軍事上還行,要用來搞政治,只能幫人家數錢。

詔書來了,按理說韓信下面要做的事情不過就是一道選擇題,要麼把鍾離昧交出去,要麼舉旗造反,只是a或b的選擇而已,無論填上哪個選項,他可能都會走的更遠一些。可韓信的舉措很出人意料,因爲他自己想了個答案填上去,並且標註了個c。

韓信這個人,有取天下之術,而無取天下的器宇。他是一個極端機會主義者,絕不吃眼前虧,從他的胯下之辱、討封齊王等等舉措就能窺見端倪。他這種人的氣局不大,沒有泱泱仁者之風,沒有天下蒼生捨我其誰的大志。和項羽比起來,他少了份豪氣;和劉邦比起來少了份恢弘。在潛意識中,總有一個寄人籬下的想法,總想因人成事,而不敢自創局面。他無論是和項羽還是和劉邦比較,都差的不是一兩個檔次。

這一次,他就犯了這個毛病。劉邦給他出的選擇題,把他折磨的昏頭轉向,睜着眼睛說瞎話。因爲沒過幾天,他給劉邦送去了自己的答案:鍾離昧未在楚地。

韓信的這個答案報上去後,劉邦真的生氣了。反相已明,再不動手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就在劉邦撩胳膊準備動手之時,陳平攔住了他,並和他做了一番有關個人能力的探討。

“陛下之兵優於楚軍嗎?”

“不如。”

“陛下用兵勝過韓信嗎?”

“不能。”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劉邦很誠實,作爲已經稱帝的老大,能這樣對自己加以評定,真的難能可貴。他從來沒有被衝動左右了自己的行爲,項羽一生氣能去抹脖子,劉邦一生氣最多是罵句娘。劉邦能勝過同時代的所有人,絕不僅是機緣巧合。

當然,陳平也不是閒的無聊來消遣劉邦,這位仁兄每次說的話都有殺人的內容,雖然聽起來和風細雨,但事實上卻是血雨腥風。

陳平說話了,“陛下何不巡遊雲夢,在陳縣會見諸侯。韓信必以爲天下無事,定會遠迎謁見,那時可乘機捕捉。”

劉邦一聽,這些天來的怒氣漸漸消散,笑意重新浮現在了臉上。應該說陳平的建議真的太好,什麼叫兵不血刃,這個就是。老大外出旅遊,所到之處地方官不來拜會一下怎麼也說不過去,既然要拜會,就不會領着大隊人馬跑來。如此一來,那就有了充足表演機會。

更重要的是,陳縣這個地方選的好,既在楚國邊界,又在韓信的勢力範圍之外,如果韓信獨自跑來,那就毫不客氣地一舉擒拿;如果韓信起兵造反,自己也不會陷入絕地,最起碼跑路方便。

這步棋,簡直太高了。無論韓信反還是不反,都將陷入被動。

幾天後,劉邦詔告天下:巡遊雲夢,會諸侯於陳縣。

得到這個消息,鍾離昧一陣狂喜,這是刺殺劉邦的絕佳機會,因此他在韓信面前大肆宣傳一下自己的刺殺方法、造反路徑。多日來的鬱悶一掃而光,慢慢有些高興起來,一高興就去喝酒,一喝酒就醉,這一醉就誤了大事。

高興的鐘離昧回屋睡覺了,而韓信卻猶豫了。此時韓信的心裡是五味陳雜,味味俱全。他對劉邦有些不滿,可似乎也沒什麼具體不滿的油頭。劉邦給了自己封號,劃給了自己地盤,並且還比較信任自己。雖然曾經奪過自己軍權,還讓自己搬過家,不過那些似乎都已不再重要了。縱然造反,一定會成功嗎?成功了自然是好,能像劉邦那樣四處顯擺,可劉邦的那個位置自己雖然很羨慕,但一直以來沒把當成自己的奮鬥目標。更爲關鍵的是,造反失敗了該咋辦?失去王位,失去性命,失去現在擁有的一切……

韓信不敢再想了,他有些後悔當初收留鍾離昧,這個人真的害人不淺。

就在他愁苦滿面之時,身邊的一個近侍說話了,“大王何不斬鍾離昧拜謁皇帝,必然無患。”

這一句話,讓韓信突然有些豁然開朗。的確,這一陣自己的行爲和言語都深深地受那個人的影響着,也正是他讓自己和劉邦的關係更加生分。是該做出決定了。

而令韓信不曾想到的是這個近侍就是劉邦安插在自己身邊的暗探。

鍾離昧酒醒後,本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決心,專心致志地研究了一番造反套路,還很有創意地幻想了一把刺殺劉邦的場景佈置,這一切讓他很興奮。

就在鍾離昧興奮之時,韓信派人來請。鍾離昧高高興興地跟着侍從向大廳走去,另他沒有想到的是,這是一條不歸路。

鍾離昧興高采烈地來到了韓信面前,人還沒有落座就聽韓信悠悠說道:“我考慮好了……”

“何時動手?”

“現在。”

“太草率了吧?”

“不草率,我的意思是要你的人頭。”

鍾離昧愣了。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沒想到自己努力了幾個月,竟然是這麼個結局。他是無奈的,也是痛苦的,最終痛罵韓信一頓,過了一把嘴癮後,揮劍抹了脖子。

韓信靜靜的聽完他長篇大論的問候,默默地看着他血灑當庭。待鍾離昧表演結束,他割掉了他的腦袋,向陳縣趕去。這一次他是徹徹底底向劉邦繳械,也實實在在要表示衷心,此時的他已沒有了任何想法。

然而劉邦沒給他這個機會。

當他向劉邦磕頭的那一剎那,衝過來幾個壯漢,二話不說就把他掀翻在地,然後結結實實地捆住,扔進了早已準備好的囚車。此時的韓信才弄明白,劉邦旅遊目的就是爲了逮他。

他很後悔,要了朋友的性命,自己依然是這麼個結局,真還不如……

他真不願再往下想。此時的他萬念俱灰,怨言滿腹。他說了句很經典,“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韓信一遍遍地說,最終很有創意地給這句話譜了個曲,饒有興趣地唱了起來。

記得曾經就是憑藉這張嘴叫來了夏侯嬰,挽救了自己的性命命,併成就了不世的功業,這一次他希望能夠再創奇蹟。可惜他錯了,這一次他沒有叫來夏侯嬰,而是叫來了劉邦。

韓信五音不全,歌唱水平一般,他的歌讓很多人受不了,最終劉邦親自跑到囚車跟前表示了自己的不滿:“別唱了,人告你反,並且反相已明。”

這句話是劉邦對韓信的最終定性。我個人認爲,韓信一點也不冤枉,雖然他一直以來沒有搗鼓什麼具體的反事,可他的心卻一直遊離在反叛的邊緣,自己的的玩火行爲,最終引火燒身。

但劉邦還是不忍心對韓信下手,因爲這個人畢竟聲望太高,如若匆然下手可能會引來無數非議,甚至會招來更多不可預料的麻煩,因此劉邦還是放了韓信一馬,封他爲淮陰侯,隨駕還京。

十幾天後,劉邦將楚地一份爲二,封劉賈爲荊王,王淮東;兄弟劉交爲楚王,王淮西;大兒子劉肥爲齊王,王齊國七十餘城。

拔掉了韓信,一連立三個同姓王,劉邦試圖以自己的方式將劉家天下領入正軌。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因爲新一輪的造反**就要到來了。

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第1章 起點——(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節 暗鬥(二)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六節審食其的尷尬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節 廷爭(一)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19章 爭儲——第三節 埋禍第4章 軍挺咸陽—(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2章 覆滅—第十七節 呂氏敗亡(十)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六節 諸呂封王(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九節 劉肥避險(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
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第1章 起點——(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節 暗鬥(二)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六節審食其的尷尬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節 廷爭(一)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19章 爭儲——第三節 埋禍第4章 軍挺咸陽—(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2章 覆滅—第十七節 呂氏敗亡(十)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六節 諸呂封王(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九節 劉肥避險(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