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楚漢爭鋒—(二)

能鬧騰的田榮稱王了,會說話的陳餘跑來了。

這位兄弟最近幾個月來一直在鬱悶,直到看到那份名單,鬱悶轉化成了怒火,燻烤着別人,也燃燒了自己。鬱悶和怒火的起因,還得重從鉅鹿大戰說起。

當初,在鉅鹿城外,經過項羽九次衝殺後,王離覆滅,趙歇、張耳終於走出了這座孤城,這兩位兄弟受了幾個月驚嚇,終於見光了。

見光後的張耳四處感謝,親熱的把各路諸侯慰問了一遍,終於走到了陳餘面前。

這一陣說了不少話,叫來不少人,終於把哥哥你從人羣裡給撈了出來,咱倆都沒死,很值得慶幸,滿心高興的陳餘準備去握張耳的手。手伸出半截,卻停在了半空……

張耳的滿面寒霜澆滅了陳餘的熱情。張耳問,“何以不肯相救?”

我幹了這麼多事,救你出來,你不但不感謝,竟然問這麼一句?陳餘有些惱火。

張耳沒給他留下回答的時間,接着追問,“張黶和陳澤在哪?”

“倆人逼我以死踐約,我就派他們率領五千人去試探秦軍,結果全軍覆沒。”

陳餘的回答很明顯沒使張耳相信,你都沒戰死,他們怎麼能戰死?在張耳心中,張黶和陳澤是被陳餘殺死的。因此不斷追問他倆的下落。

陳餘憤怒了,“沒想到你對我的怨恨這麼深,難道你以爲我稀罕這個將軍的職位嗎?”人一憤怒就容易衝動,陳餘就衝動了。衝動的陳餘解下印綬,扔到張耳面前,甩膀子出去了。衝動是魔鬼,衝動的代價會是無比巨大的,陳餘這次衝動直接影響了他的命運。

見陳餘如此衝動,也把張耳嚇了一跳,愣在了當場。張耳身後的門客說話了,“上天給予的,若不接受,反而會遭受災禍。請趕快收起來!”於是張耳便佩上印綬,收服了陳餘的幾個將領。

等陳餘生完氣回來後,天變了,張耳不但不謙讓一下,竟然真的收了自己的兵權,這下真的憤怒了,帶着幾百名親信,憤然離去。

愛的愈深,恨的愈深,經過此次鬧騰,這兩弟兄倆登上了擂臺,開始了無休止的爭鬥,直到一方徹底繳械,方纔終止。

隨後張耳很聰明地跟着項羽進入關中旅遊了一圈,拉近了和項羽的關係。在大封諸侯時,項羽專門把趙國土地分出一大片,封給了張耳,稱爲常山王。

聽到這個消息後,陳餘不滿了。張耳當初什麼也沒幹,整天在城裡罵人,現在竟然混了個王,我辛辛苦苦忙活幾個月,什麼都沒有。因此陳餘打發一些門客跑去向項羽遊說。

項羽喜歡查資料,翻看檔案一看,陳餘沒有跟自己西遊,因此毫不客氣地拒絕了他稱王的提議,象徵性地分給了他三個縣,起了侯的名字。

這一下,徹底把陳餘給惹惱了,人不患寡而患不均。惱怒的陳餘逢人就發牢騷,“我和張耳的功勞相等,現在張耳封王,卻封了我個侯,項羽太不公平了。”可牢騷歸牢騷,現在項羽一頭獨大,縱然再不滿意也沒招啊,自己那三個小縣城根本就沒幾個兵。就在陳餘挖空心思想招時,機會終於來了——田榮稱王了。前邊講過田榮稱王的經過,這個人現在無疑使項羽最大的敵人之一,之所以說是之一,因爲還有一個更大的還沒顧上介紹呢。

現在陳餘顧不上排順序,反正田榮稱王給自己提供了個機會,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田榮剛稱王沒幾天,陳餘的使者來了,“項羽主宰天下不公,把他的將領分封到富庶地面,把原來的王全部移封到貧瘠的土地上。”這句話讓田榮深有同感,也憤怒異常,大罵項羽。

就在田榮憤怒的檔口,使者說出了此行的目的,“希望大王借陳餘一支軍隊,陳將軍情願做您的屏障。”

爲樹立黨羽,憤怒中的田榮不假思索地答應了使者的請求,於是派了一支軍隊跑到了陳餘面前。

有兵了,陳餘馬不停蹄直奔張耳而去。剛當上常山王的張耳根本就沒想過有人會打自己的主意,陳餘跑到城牆邊時,張耳還沒鬧明白是怎麼回事。這一次張耳大敗。

被趕出家門的張耳沒招了,四處遊蕩幾天後,想跑去見項羽,但思來想去怕自己成爲第二個田都,自己的領地都守不住,在項羽那裡只有死。

就在張耳一籌莫展之時,一個人說話了,“不如去投劉邦。”

這讓張耳想起曾經劉邦在自己家混飯的那些日子,因此這位仁兄義無反顧地的向漢中逃竄而去。

張耳走後,陳餘將趙地全部收復回來,然後把趙歇迎了回來,重新稱爲趙王。而重回老家的趙歇也非常感激陳餘,讓陳餘去當代王。

這一次,陳餘是贏家,他用實際行動向項羽證明自己的實力。至此,這位仁兄也開始不遺餘力地反抗項羽的行列之中。

這弟兄倆的故事告一段落,還有一位仁兄需要簡單介紹一下。

這位仁兄就是彭越。當初劉邦經過昌邑時,曾幫這位兄弟出氣,圍着昌邑打了一陣,可鬧來鬧去毫無結果,最終劉邦改變策略,放棄攻打昌邑。而彭越是一根筋,爲了能回家,就在昌邑城外住着,隔三差五去騷擾騷擾。直到項羽鉅鹿大戰結束,昌邑守軍崩盤,彭越才得以順利進城。

這位仁兄也比較能鬧騰,從進入昌邑開始就沒消停過,待得項羽進入關中,大封諸侯之時,彭越已有近萬人馬。可項羽的辦事準則是,沒跟我西遊就不能稱王,沒來磕頭就不能當小弟。因此彭越無所歸屬,成了無業遊民,折騰幾個月也沒找到個組織,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地四處晃盪。

就在此時,田榮稱王了。田榮稱王后,在支持陳餘的同時還沒忘記把彭越也給拉攏了過來,發給他一個將軍打印,攛掇他去攻打項羽。彭越是個一根筋,誰對我好我就對誰好,你項羽不要我就聽田榮的,田榮叫我打你我就打。就這樣彭越義無反顧地加入到反對項羽的行列。

至此,項羽剛分封的天下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混亂。

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七節 改正朔(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 醫之聖手(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12章 覆滅—第十七節 呂氏敗亡(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四節戲弄佞幸(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症下藥(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
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七節 改正朔(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 醫之聖手(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12章 覆滅—第十七節 呂氏敗亡(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四節戲弄佞幸(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症下藥(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