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楚漢爭鋒—(九)

佔據巴蜀、還定三秦、收降七王,將巴蜀、關中以及河南大部連成一片;徵調巴蜀民力、收服關中子弟、兼併諸侯勢力,時至目前,劉邦總兵力已擴充到56萬人,投鞭斷流可謂是也。

看着身後的56萬人馬,劉邦樂了,從不名一文的混混,到幾十萬大軍的統帥,所有得到這一切的人,不可能不快樂。

經此一鬧,項羽勢力大幅縮水。項羽原有總兵力就在十五萬左右,加上後期徵兵,最多也就二十萬左右。現在項羽帶走十餘萬人滯留齊國,因此彭城守軍不足十萬人。

並且支持項羽的諸侯只剩下了四個人。北京的臧荼無需考慮,這個人大半經歷都用在防備陳餘身上;安徽的黥布,還有湖北的吳芮和共敖,這三個人總兵力加起來最多也不超過十五萬人。更爲嚴峻的是,這三個人和項羽並不是一條心,嚴格來說這幾個人既沒信仰也沒追求,一直在觀望,誰厲害聽誰的,忠誠度基本爲零,絕不像那個叫季布的人(後邊介紹),既聽話又生猛。但不管怎麼說,這幾個人到目前爲止還屬於項羽的勢力範圍。

也就是說,在彭城項羽方最多能投入的兵力也就二十五萬人,並且項狂人還不在現場。當時又沒有大炮坦克,更沒有導彈之類的高級貨,打仗和打羣架差不多,都得赤膊上陣,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來,因此人多欺負人少天經地義。六十五萬對陣二十五萬,劉邦是學過加減法的,這種經濟賬他算的很清楚。不管黥布他們三個會不會參戰,劉邦都會穩贏,這似乎是無可爭議的。

掃清所有障礙,彭城已裸露在劉邦的眼前,因此劉邦準備動手了。

就在劉邦動手之前,有一個叫董公的人向劉邦提了個建議——爲義帝發喪。因此劉邦又一次操起影帝的職業,進行了一次淋漓盡致的表演。

劉邦聽了董公的話,立刻袒臂大哭,悲痛欲絕,同時下令爲義帝發喪,哭吊三天。並且寫了一大段話,派使者通告諸侯,話的內容實際也很簡單,“我要親自爲義帝發喪,諸侯都要穿白色喪服,討伐項羽。”

表演完了,人心也得到了,最起碼熊心在楚國原有的各方勢力投奔了過來,彭城開始搖搖欲墜。

從公元前206年10月到公元前205年3月,熊心都死近6個月了,魂都不知道到哪投胎了,劉邦纔想起爲他發喪。你要說劉邦過去不知道熊心被殺了,那是胡扯,項羽整天睡哪個女人他都知道,這件事情他會不知道?扯這謊連鬼都不相信。

只能說劉邦這次表演是因爲發現了熊心的用處。有的時候死人比活人更有用。熊心要是活着,劉邦連理都不想理他,可現在他死了,劉邦卻挖掘出了他的價值。這次表演,劉邦損失了幾滴眼淚,而得到了楚地人心。這次投資,穩賺不賠。

表演完了,該動手了。

而與此同時,項羽還在齊國和田橫搞拉鋸。項羽並非不知道劉邦正在鬧騰,而恰恰相反,他很清楚。不幸的是項羽陷入齊地戰爭的泥淖不能自拔,更爲重要的是田橫太蠻橫也太頑強,打不死、碾不碎,紅着眼睛和項羽pk。能和項狂人敲鑼打鼓地叫板,田橫十足一個猛人。

騎虎難下的項羽面臨着痛苦的抉擇,如果不滅掉田橫,自己回軍,這個人必將隨後而來。因此項羽在深思熟慮之後,做出了個大膽的決定,不顧彭城之急,全力滅掉田橫。

同時他派人送信留守彭城的龍且、項它等人,讓其堅守一月;同時派使者聯絡黥布、吳芮和共敖,促其出兵救援。做好這些佈局之後,開始傾全力和田橫對砍。而事實證明,他的安排根本就不湊效,龍且和項它沒有能力替他守一個月,黥布三人也沒能出兵救援。

公元前205年四月,劉邦兵分三路進軍楚地。

第一路軍由曹參、灌嬰、周勃率領,從東北抄襲彭城。此路軍從圍津(今山東東明)出發南渡黃河,攻佔煮棗(今山東東明南),隨後于于定陶擊敗楚大將龍且、項佗,兵抵胡陵(今山東魚臺東南)。向南可進軍彭城,於北可牽制項羽回軍。

第二路軍由薛歐、王吸、王陵率領,由宛(今河南南陽)經葉縣(今河南葉縣西南)出陽夏(今河南太康),繞個大圈後,兵臨彭城之南,從南攻楚。切斷楚軍潰逃線路,亦可隔開黥布四王與彭城聯繫。

第三路軍由劉邦親自率領夏侯嬰、盧綰及各路諸侯軍,經曲遇(今河南中牟東北),向東南攻佔外黃(今河南蘭考東南)。劉邦到達這裡以後,一直在昌邑鬧騰的彭越終於找到了組織,率三萬人馬歸附。劉邦爲防止項羽襲擊側後,任命彭越爲魏國丞相,攻佔河南東北,以爲羽翼。隨後劉邦親率大軍,由西向東連克碭(今河南夏邑東南),蕭(今安徽蕭縣西北),兵抵彭城。在這裡起雲梯動衝車,幾經肆虐過後,終於撬開了彭城的大門。

進駐彭城,劉邦愜意了。這次勝利,劉邦認爲離自己徹底打敗項羽,一統天下的夢想已經很近了。五十六萬大軍俯首聽命,天下諸侯馬首是瞻,項羽,你無能爲矣,這是劉邦認爲的。因此在這裡,他收了項羽的財貨美女,每天置酒聚會,痛快的很。

而領劉邦沒有想到的是,這支56萬聯軍,看似強大,其實戰鬥力有限。一是各路統帥與劉邦同牀異夢,他們更多持觀望態度,屬於典型的牆頭草,他們既想打敗項羽再次宰割天下,同時又害怕項羽的威勢。劉邦實際上可以倚重的部隊只是他從關中帶出的數萬核心部隊,如此龐大的聯軍,自身核心軍隊所佔比例卻如此之小,那麼戰鬥的勝負必然爲這些盟友的態度所左右了;二是56萬大軍不全是戰鬥部隊,必然有大量後勤部隊,而且這龐大的人羣也給後勤造成了難以想象的困難;三是龐大的軍隊給指揮帶來極大阻力,協同作戰很難。

但無論怎麼說,劉邦是愜意的。畢竟自己有56萬人,人多好辦事,至少此時的劉邦是這樣認爲的。而隨後的事實證明,要和項羽對壘,只懂得加減法是不夠的,還的考慮正負數。當初章邯和王離就算錯了一次,無獨有偶,這回劉邦又算錯了一次。在很多時候1加1還真不等於2,有可能是個負數。

齊地未平,彭城已失,項羽陷入了絕地。先不說老家財貨被劫,光眼前幾萬人馬的吃飯問題就讓人頭大。田橫的頑強超出了項羽的預料,劉邦的速度超出了項羽的預料,各路諸侯的態度也超出了項羽的預料。如果是個普通人,經此一鬧就將徹底完蛋了,而項羽不是一般人,是個十足的狂人。這個人打仗不愛算加減法。

在得到彭城被破的消息後,項羽做了個決定,命令大軍繼續和田橫拉鋸,自己親率三萬精騎返回彭城。

世事就是這樣,從來沒有最什麼什麼,只有更什麼什麼。當初在鉅鹿5萬對40萬,那次不要命行爲讓人咂舌;在彭城將3萬對56萬,這一次會讓人詐屍。在鉅鹿時,項羽雖然只有五萬人,但吶喊示威的各路諸侯還有好幾萬;而這一次連個看戲的都沒有,所有兵力不好意思,只有3萬。這個數字我都沒敢相信,但對項羽而言,一切皆有可能,這個人值得很多人頂禮膜拜。無論他殺過多少人,幹過多少出格的事,但僅僅憑他上演的這兩次傳奇,足可傲視天下。

項羽聞的漢軍動向,立即率領三萬精銳南下彭城,自齊地走了一個s型,避開曹參軍團,從曲阜奔胡陵,繞到彭城的西面,直抵江蘇蕭縣,切斷聯軍退路。

項羽的神速,大出劉邦意料,此時的他正縱情享樂,而疏於防範。早晨,天還未亮,正是人睡的深沉之時,項羽對劉邦聯軍發起了攻擊,三萬人發了瘋一樣衝進了聯軍大營。而聯軍正全力關注東邊的動向,根本沒想到後方會能起火,還沒弄明白是怎麼回事,也沒弄明白對方有多少人,都沒組織個像樣的抵抗就全線潰退。

晨時開始進攻,中午即大破聯軍,將劉邦所部擠壓於谷水、泗水之地。聯軍自相踐踏,被楚軍砍死、友軍踩死10餘萬人,餘部向西南山地潰退。項羽率領楚軍一路追擊,不給聯軍喘息時間,也不給對方清點人數的機會,一直追至靈壁(今安徽濉溪西南)的睢水。本着送佛送到西的辦事方針,一直把聯軍趕進了睢水,連砍帶淹又滅掉其10餘萬人,睢水爲之不流。一天時間二十多萬人,在楚軍和友軍共同的努力下灰飛煙滅。

聯軍的失敗並可怕,可怕的是劉邦還待在彭城沒能跑得出來。隨着二十萬大軍的灰飛煙滅,劉邦也被團團圍住,不能動彈。

就在劉邦萬般無奈之時,上天救了他的命。一場大風,飛沙走石,折木髮屋窈冥晝晦,逢迎楚軍。楚軍大亂,陣型潰散,劉邦也趁此良機,帶着幾十個騎兵跑了出去。

跑出來的劉邦準備幹一件事。

前邊介紹過的,劉邦的老家就在江蘇,也就在項羽的眼皮底下。現在和項羽徹底撕破了臉,不得不顧及妻兒老小。因此,劉邦打算經過沛縣,接取家眷西回關中。然而項羽不給他這個機會,就在劉邦向沛縣趕去的同時,楚軍也追了過來。

事實上劉邦的家眷早在彭城剛敗之時,已開始逃亡,劉邦回到老家時,家裡已人去樓空。

劉邦想去尋找,但身後的楚軍讓劉邦有些無奈。無奈的劉邦只好讓車伕趕着馬車,拉着自己逃命。

巧的是,逃跑的半路竟然碰見了自己的一對兒女——十三歲的女兒劉樂(魯元公主)和六歲的兒子劉盈(漢惠帝)。相請不如偶遇,既然碰見了那就上車吧。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車伕的名字叫夏侯嬰。武將和車伕的身份交替出現,可見他在劉邦心中的分量。

兩個小孩上車沒多久,楚軍騎兵也已追了過來,劉邦一急,不知道哪根筋背錯了地方,踹兒女都下了車。還是夏侯嬰於心不忍,便下車把他們重新抱了上來,就這樣推下抱上好幾次。夏侯嬰的舉動讓劉邦很生氣,在後邊破口大罵,有十幾次想殺掉夏侯嬰,最終沒忍心下手。

經這樣三番五次的折騰,楚軍追了上來,帶隊的人叫丁固,史書裡稱爲丁公,這個人有個外甥叫季布。他和季布雖是舅甥關係,可辦出來的事情卻大相徑庭。

被追上的劉邦使出曾訓練多年的混功,展現了大混混的本色。正當短兵相接之時,劉邦急忙回頭來對丁固說:“咱倆個人都是好漢,何必加害對方,互相摧殘呢?”

奇蹟發生了。丁固一聽劉邦評價自己爲好漢,和劉邦竟然並駕齊驅,儼然應該也和項羽並駕齊驅了,因此他忘了自己的職責,也忘了自己的身份。於是,他拉轉馬頭,帶領自己的士兵原路折回,劉邦這才得以脫險而去。

常人說“虎毒不食子”,在劉邦身上我沒看到這一點。在他身上只體現了另外一句話——“無毒不丈夫”。所有仁義、所有寬厚,只是假象,只是實現目標的技術手段而已,一旦威脅到自身性命,不管是天王老子還是親生兒子,修理你沒商量。

就在劉邦踹兒女下車的同時,呂雉正陪着老爹順小路逃跑,以期尋找劉邦,隨行的還有一個叫審食其的人,這個人當初受劉邦委託,鞍前馬後伺候呂氏父女,隨後他將把伺候這份工作演繹的非常到位,幸虧劉邦不是太明瞭,要不然肺都會氣炸。

史料裡沒有記錄呂雉怎麼和兒女走散,不過從劉樂和劉盈的年齡來看,故意丟棄的可能性極大。這夫妻倆的所作所爲,讓我無言以對,只能說他倆真不愧是一對。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陰。劉樂和劉盈走丟卻碰見了劉邦,雖然被踹下車好幾回,但終歸隨着老爹跑回了漢營。而呂雉卻沒這麼幸運,一行幾人找劉邦不得,反而摸到了楚軍的軍營。楚軍平白撿到了個大財,二話不說就交給了項羽。項羽也毫不客氣,把他們扣留軍中作爲人質。

至此,彭城之戰基本結束。此戰,劉邦遭到嚴重挫折,諸侯紛紛背漢降楚。連司馬欣、董翳也逃亡楚國。從天上到地下,從攻城略地到落荒而逃,只用了幾天時間。這幾天時間讓劉邦感受了世態的炎涼,也體味了項羽的火辣。

此戰,已近尾聲,但我還是認爲需要對項羽的兵力進行剖析,因爲我一直認爲項羽一方參與彭城之戰的總兵力不應該只有3萬。那個數字要想一天之內滅掉二十多萬大軍,那簡直是天方夜譚,因爲別說滅掉的是二十多萬手持武器的兵士,縱然趕二十萬頭豬讓三萬人去抓也得好幾天。更重要的是,據史料記載,項羽在滅掉劉邦二十多萬大軍後,還很有精力地做了一件事——“圍漢王三匝”。三萬人就能把劉邦圍三匝,真難以想象他是咋圍的。

我個人分析,項羽此戰投入的兵力最少應該在十萬人左右。

項羽從齊地帶回三萬,這個數據是準確的。

當初留守彭城的兵士還有近十萬人,這十萬人只是被打敗,並沒有被滅亡,因爲他們的主將龍且、項它都沒有戰死。他們沒有戰死,自然而然要去見項羽,當然他們絕不會單槍匹馬跑出來。因此蒐羅殘兵最少也有四五萬。

項羽繞道彭城之西,已然跨入黥布、吳芮和共敖的地界,縱然黥布沒有發兵,吳芮和共敖多少也會意思意思,就按每人出兵一萬來看,又是兩萬軍隊。

也就是說項羽兵力最少應該在十萬人左右比較合理。當然這都是我個人猜測,做不得準。

對這場戰役來說,項羽具體兵力有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事項羽又奪回了彭城,爭會了面子,霸王的稱號當之無愧。這次較量,劉邦無疑是失敗者,如果沒有一個人的及時趕來,將這場戰爭拖入僵持,劉邦或許會失去所有競爭的資本。這個人的及時出現,打破了項羽一頭獨大的局面,劉項雙方開始進入僵持階段,在經過幾年膠着的對抗後,方纔分出高下。

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二節 走上前臺(二)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1章 起點——(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六節劉興居的抉擇(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節 削藩策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1章 起點——(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三節 掌控朝局(三)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
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二節 走上前臺(二)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1章 起點——(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六節劉興居的抉擇(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節 削藩策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1章 起點——(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三節 掌控朝局(三)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